為什麼佛教說學的東西越多,頭腦越複雜,智慧越不容易開?這是不讓我們多學東西嗎

2021-03-22 22:22:26 字數 6445 閱讀 7533

1樓:aaa**王

不是 **分 經、 律、 論 內容不同 比如 律就是戒律 就是做人做事的標準!!

經、論 就是論述宇宙人生的真理 道理 規律等等··············

2樓:匿名使用者

個人認為:

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然而,前提是《金剛經》中所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凡夫心有所執,不能識本達源,知見越多,往往「所知障」越重。

若悟「根本智」,得「心無掛礙」,而後廣學多聞乃可。

南無阿彌陀佛!

3樓:匿名使用者

哪部經上說的?要依經不依語

為什麼學佛後反而有很多障礙

4樓:aoi聖

copy答:學佛有障礙是正常的。有些人學佛後一切順利,事事如意。

也有些人學佛後障礙叢生,麻煩不斷。本來還平安無事,學佛後反而不順起來,為什麼菩薩對他們一點都不關照呢?其實,這就是各有因緣。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生命歷程。有的人業障很多,但一時沒有顯現。現在學佛了,要完善人格、解脫生死,業障就開始顯現。

就像我們欠下一些債務,本來不到歸還期限,但有一天你要離開這個地方,債主立刻會前來追討。同樣,當我們發心向善時,往昔很多冤家債主就會找上門來。所以,懺悔非常重要,它能為我們消除業障,排除學佛道路上的違緣。

在《金剛經》中,對於這種情況也有所說明: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如果學佛後反而出現障緣,是重業轉為輕報所致。

答:魔的範圍非常廣泛。從佛教觀點來看,主要有煩惱魔、生死魔、天魔、五蘊魔。

而從廣義上說,凡是障礙解脫修行的一切違緣都屬於魔障。如身體疾病、家人阻撓、工作干擾等等。至於對治手段,我們要知道,魔亦由心所生。

在修行中,不論遇到順緣或違緣,只要我們具備智慧觀照,轉換思考角度,也能將違緣化為激勵自己的增上緣。那樣,魔也就奈何我們不得了。

5樓:人見人愛卡哇伊

學佛就一邊呆著去,別禍害小姑涼,別談朋友結婚,不然坑死

佛經的「智慧」是指什麼意思?和平常我們所說的智慧,是一個意思嗎

6樓:t深深海底行

般若,被翻譯為

「智慧」;但是,二者卻有本質的區別。略說如下:

「智慧」是靠意識心。

其一,意識心具有「起心動念」的功能:

就算入了禪定,出定之後還是會「起心動念」,真心卻是:永不觸六塵,永不自知有我,是「如如不動」的;而《地藏菩薩本願經(利益存亡品第七)》雲:「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

世尊,我觀是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

因為這些罪,導致眾生生死輪迴。而輪迴的「空間區域」(三界),就名為「世間」,因此,意識心也可以叫做「世間心」。

其二,意識心具有「分別了知」的功能:

因為這個功能,就能由分別進而進行學習,研究,整理,思維,決策,計劃等等複雜的「思維活動」。也能在一定領域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系統),相互佐證。所以,在這些領域內,深入修學,就能具有「智慧」。

但是,這些「學問」都不可能令學人解脫生死,還在三界之內受生,還是「世間」。

因此說為「世間才智」。

「般若」是靠自心流露:

在佛教裡面,需要「開悟明心」才能發起「般若中觀智」。未悟之人,稱為「凡」;就算修成「阿羅漢」,因未能證悟自己的「真心」,未能發起般若智慧』所以稱為「愚」。開悟明心之後,更兼眼見佛性;進而轉依真心修學「道種智」。

因此名為「通達大乘」。這就是初地以上菩薩了(菩薩摩訶薩)

這樣的菩薩,即使沒有閱讀過某些大乘經典,也能一聞即解。當學人問起法義的時候,能在一切事相上現觀真心的運作,就象「現場直播」一樣,問到**就能說到**,問到什麼就能回答什麼。這種智慧,是「般若智慧」不是「思辨智慧」。

因而無須利用意識心去學習「佛教理論」,也無需查閱經典,思維整理而說。故名為「直心」。一切「因學而得」的佛教知見,一出口他就知道是對是錯,如法不如法。

綜上:世間智永在三界之內,不能了生死;般若智慧令有情出離三界,不受生死,乃至究竟成佛。

世間見解不能觸及「諸法實相」,名為「顛倒見」;出世間見解能依「諸法實相」,名為「如實見」。

世智智慧皆是因修學而得,專賴學問之高深淺薄;般若智慧則是因開悟而轉依真心,因真心本來自在,既是「修學而致」也是「非修而得」。

世智智慧因思維而有;般若智慧是自心流露。

再略答樓主提問:

如上略說「般若」,開悟明心的「七住位菩薩」即能發起般若智慧,但是,只是個「總相」。初地以上菩薩逐漸深利,直至成佛。不同的層次都是圍繞「真心」這個中心。

佛地的般若智慧,是「正遍知」,等覺菩薩也不可盡知。

「無智亦無得」並非是說意識心,意識心必定有所得,不離「能」「所」;「真心」卻是完全不知有我,遠離見聞覺知,**能「有所得」?其次,意識心的「所得」,包括意識心本身(我)以及除真心以外的一切法,都是「生滅法」,都不能脫「成住壞空」,因而虛妄不實,是「暫時有」「暫時得」,所以也可以講「無所得」。而真心卻具有「不生不滅」「能生萬法」的體性。

凡能得之法,因緣散壞時必定壞滅;唯有「無所得法」,才有可能永不壞滅,性如金剛。這樣的法,才有意義。

因而,樓主所說「無智無得」,「求知慾」「心」「降伏」等等,一切「能」,一切「所」。都是在妄心層面上。是誤解了佛法。

不僅樓主,很多佛教「大師」,也混淆了真妄兩種心。

一個根本不用去「降伏」,他永遠不觸六塵,不分別;另一個除非在「熟眠無夢」「悶絕」「正死位」「滅盡定」「無想定」等「五位」中暫斷;否則必定分分秒秒分別,攀援,猶如瀑流。

「降伏」這個心,外道也能夠(外道能得四禪八定,但是不能了生死),非佛教獨有。因而不是佛法的中心。如上所說的「真心」(也叫心,佛,法,如來,真如,涅磐,法身,如來藏,非心心,阿賴耶識,涅磐本際,諸法實相,本來面目,拖死屍者等等幾十種名稱)卻「不共外道」,甚至「不共二乘」(在聲聞乘,緣覺乘中,真如並未明示,只是「隱說」),是佛法第一義。

願樓主建立正知見,早日觸證此此心,早日了脫生死,盡未來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7樓:匿名使用者

兩個好像很類似,但是深淺、廣狹、真偽不同。

佛法裡面的智慧,是真實智慧,術語稱為「根本智」,世間說智慧,類似記問之學 + 聰明,術語稱為是「世智辯聰」。

世智辯聰,從外而內,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一般是從症狀出發解析問題(視乎深入到多深的內部,而終不能到達問題的本源,卻往往以為已經到達本源。如何得知還沒到達本源?因為還沒全知全能,能知【人】和所知【知識】是兩個東西的話,就是有分別,有分別,能知和所知就不同,不同就不是全知全能。

),就造成有時會自作聰明,或者聰明反被聰明誤。

根本智,從內而外,全知全能,衍生出「後得智」(在具體某樣事情或者事物上,合適應對的智慧),無所不包,無所不通,能真正解決為難題,令人令己獲得生活的輕安、自在。

附:1 佛法裡有一個術語叫「世智辯聰」。世智辯聰,佛說是八難之一。

2 「難」就是困難,什麼困難呢?開智慧太困難了,你有了障礙,你開不了智慧;你智慧不開,你學的東西再多,研究得再多,佛法裡講世智辯聰。

3 世智辯聰是所知障,你放不下是煩惱障,你必定是二障障礙你自性的般若智慧、自性的德能。學佛要破二障,把增長所知障誤會,以為是開智慧了,糟糕不糟糕!

4 佛在《華嚴經》裡講:「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那個智是講世智辯聰。

5 世間什麼樣的博士,他也不懂佛法,為什麼?因為博士他落在心意識裡面,他是凡夫。佛法是離心意識,佛法的言語、文字是從真如本性裡面流露出來的,而世間聰明智慧的人是用心意識。

6 佛在《楞嚴經》上說得好,意識心修行,修得最正確,沒有走錯路,如理如法,只能證得阿羅漢、辟支佛而已,不能見性。

7 明心見性的人見到性。佛見到是圓滿的,明心見性的人見到一分、兩分。

8 我們多讀一點佛經,多聽、多記一些,以為自己智慧開了,那錯了!以為自己智慧開了,煩惱、無明沒斷,要曉得那不是智慧,那是佛法裡面所講的「世智辯聰」。

9 世智辯聰,仗著自己的聰明辯才,不肯認真修學,不肯老實修學,結果落空了。

10 真正有成就的,都是老實人,都是自己覺得不如人。常常覺得自己不如人的人,容易成就,為什麼?他謙虛。

11 貢高我慢,不但學佛不能成就,世間真正的學問他也不能成就。

12 世間學問,叫你去研究一個東西,你用思考,你可以找很多參考資料,那是世間法,沒有叫你斷煩惱,那是世智辯聰,不是真實智慧;真實智慧思考不得。

13 通過思考就落到心意識去了,那個開悟是世智辯聰,不是真正的開悟,真正的開悟不用心意識。

14 今天這個世界是個科技聞名的世界,我們看到現在的眾生比古時候福報要大,也比古人聰明,這叫世智辯聰,不是佛法裡面講的福慧。

15 現在人聰明,他煩惱也多,相對地增長!現在人迷了自性,把智慧變成世間的聰明才智,把真智慧變成世俗的智慧,變成世智。

16 世間智慧起作用,就免不了有煩惱,分別執著、計較;如來與大菩薩有真正的智慧,他們沒有煩惱,不生煩惱。

17 世間人很聰明,反應很快,想東西很敏捷,佛說那個叫世智辯聰,那個不是智慧,是聰明!

18 聰明跟佛法裡面的智慧,完全是兩樁事情。智慧是判斷,非常正確的判斷,一點都沒有錯誤。

19 聽說唸佛法門,可以往生見阿彌陀佛,可以得無量壽,他立刻就採取,這是智慧的判斷。

20 世間人、聰明人聽了這些話,這是神話!他不相信,他**有智慧?他沒有智慧。

21 真智慧才能超越六道輪迴,不能夠超越六道輪迴叫「世智辯聰」。

22 信心清淨生真智慧;信心不清淨所生的是世智辯聰。世智辯聰不是真智慧,不能解決問題。

23 我們今天拼命求智慧,有沒有智慧?沒有!所求得的是什麼?世智辯聰而已,不是真智慧。

24 凡夫所講的智是感情不是真智慧,為什麼?那個智是從意識心裡面產生的。

25 我們今天的毛病出在**?就是出在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是煩惱。

26 佛法講的智慧不是從外面學來的,是你自性裡頭本來就有。你怎樣把煩惱恢復成智慧?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除掉就是智慧。煩惱就是智慧。

27 自性性德里頭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只有智慧德相,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

28 經論上常常告訴我們,離開了妄想分別執著,那就是智。如果這裡面還有分別執著存在,這個智是世間的聰明智慧,就是佛經裡面講的世智辯聰。

29 清淨心起作用就是般若智慧;心不清淨,你再聰明、再有智慧,都叫世智辯聰,不是般若智慧。

30 在生活裡面去體驗、去磨練,把你所有的習氣毛病統統磨練得乾乾淨淨,你心清淨,慧就生了,慧一生,一接觸佛法就通達了。大家不求真正的智慧,求世智辯聰,這是大錯特錯!

31 現在這個時代,世智辯聰太多了。小孩從小,天天看電視,滿腦袋邪知邪見,他怎麼能學佛法?

32 古時候人天真,古人沒這麼多資訊。他頭腦單純,學什麼東西都容易。現在的人頭腦很不簡單,學佛法就成了大障礙。

33 世間人書念得很多,記得很多,說得天花亂墜,著作等身,在佛法裡面都叫做世智辯聰,不是真智慧。

34 頭腦天天在想,天天在思惟,他所有那些聰明智慧是從心意識裡頭流露出來的,也就是從分別執著妄想裡面生出來的,這不是佛家講的智慧。

35 佛家講的智慧是從真如本性裡面流出來的,是從清淨心裡面生出來的,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那是智慧。

36 沒有離開心意識,不能解決問題。什麼問題?斷煩惱的問題,了生死的問題,出三界的問題。

37 般若智慧是從真心裡面流露出來的智慧;真智慧一定要見性,沒有見性沒有智慧。

38 佛法裡面講的智慧,決定是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不是從意識心裡面變現出來的,意識心裡頭變現出來的不是真實智慧。把知識當作智慧,那就糟了!

39 智慧是從清淨心裡面生的,是從禪定裡面生的,不是文字裡得來的;聽得多、看得多,所謂是記問之學,那是邪見。他很會說、很會分別,死的也能說成活的,強詞奪理,這是大障礙,所以世間聰明人有世智辯聰,沒有智慧。

40 智慧一定是從定當中生的,它跟我們這些知識學術不相同,你得了幾個博士學位,你有世智辯聰,不見得有智慧。世智辯聰高明,不見得有智慧。

41 佛**讀書用虔誠、恭敬、清淨平等覺心,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世間人讀書裡頭沒有戒定慧三學,所以叫世智辯聰。

42 一般社會上研究科學、研究哲學的,也有相當程度的世智辯聰,不是真智慧,因為他們還有是非人我的分別,還有貪嗔痴慢的執著,換句話說,他沒有定。

43 智慧是從清淨心裡面生出來的,清淨心裡面決定沒有貪嗔痴慢,我們不捨貪嗔痴慢,清淨心決定得不到。沒有清淨心,你就沒有平等心,就沒有慈悲心,你念佛也不能往生。

44 世智辯聰是福不是慧,這個東西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正是《壇經》裡面所說的,「此事福不能救」。真的智慧是從清淨心生的,心不清淨沒有智慧,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

45 有些老太婆根本一個字不認識,她心清淨,一切境界裡頭一念不生,她有智慧,她對一切事理看得很清楚。佛法要的是智慧,不要世智辯聰。

46 六祖大師沒念過書不認識字,古今中外哪一個不佩服他,哪一個不對他五體投地,為什麼?他有定、他有慧。

47 把讀經跟講經當作世間學問一樣去研究,變成了世智辯聰,錯了!學佛跟佛學是兩回事。

48 拿著佛教的經典增長自己的世智辯聰,這是佛學;學佛是依照佛法所講的理論方法來自修,求內證,這是學佛,這不一樣。

南無阿彌陀佛

為什麼說人品越差的人朋友越多,越虛偽凶惡的人人緣越好

我覺得是因為那些人他們比較會說話,情商也比較高,雖然虛偽,但是他們說的話會讓別人聽起來比較開心,所以這樣一來二去的他們的朋友也就會比較多,這樣也顯得他們的人緣比較好,但是如果大家知道了他們的真面目以後那就不一定了。因為一個虛偽的人,懂得去偽裝自己,他會知道跟什麼朋友交往,他就會偽裝成跟那個朋友三觀一...

為什麼有人說刮鬍子會越刮越多有人說鬍子越刮會越多,有什麼根據嗎?

青春期的少男隨著第二性徵的出現,鬍子也會長出來。一些人由於經常聽說鬍子會越刮越硬,便用手或一些器械拔鬍子。這樣做可取嗎?鬍子真的是越刮越硬嗎?可以肯定地說拔鬍子是絕對不可取的,因為無論是手還是器械都會有不衛生的問題存在,當鬍子被拔掉後,毛囊會暫時性地開放,這時細菌最容易入侵,形成毛囊炎,既影響美觀,...

為什麼書讀的越多性格越乖張

因為讀的書越多,知道的越多,想法就越多,辨別是非的能力就越強,自我認識就越深刻,當然就會越來越乖張啦 我同學說我乖張,乖張是什麼意思啊?女孩乖張好嗎?是褒義還是貶義呢?乖張的意思 怪僻,不講情理其實有點自傲的意思在裡面,如果那人不自傲,也乖張不起來 乖是做事不出格,張是討人厭.也就是在為人處事,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