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協定有什麼作用,巴黎協定有何重要歷史意義

2021-03-22 03:03:41 字數 5676 閱讀 2615

1樓:匿名使用者

1、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符合全人類共同利益,也是人

權保護的重要內容。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我們每一個人都身處其中,命運與共。

2、《巴黎協定》在簽署首日得到175國的支援,表明各國在氣候變化治理的國際合作方面達成了普遍的政治共識。

3、靈活務實地創造了全球治理的新範例。哥本哈根大會以來的國際氣候談判屢屢遭遇阻力的原因之一是京都機制所確立的只針對發達國家的「自上而下」的強制減排義務,一方面其減排義務分配的公平性常常受到質疑,另一方面,由於公約缺乏有效的遵約機制,發達國家的強制減排義務又無法真正得到落實。

《巴黎協定》另闢蹊徑,通過國家自主決定貢獻的方式實行「自下而上」的減排義務,巧妙地迴避了各國減排義務分配上的難題,也最終將劍拔弩張的「硬碰硬」衝突化解為各國自身努力的目標。

4、《巴黎協定》的簽署為國際碳市場注入強心劑。自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無果以來,《公約》下談判每每無果而終,由於遲遲不能對2023年後京都時代的氣候機制做出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制度安排,以排放權交易為核心的國際碳市場信心受挫,不僅各個排放權交易市場不活躍,其他碳金融工具也持觀望態度。

擴充套件資料

2023年12月12日19時26分,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通過《巴黎協定》。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在協定通過後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是一個歷史性的協定,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程序中具有里程碑意義,是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同樣重要的里程碑。

解振華在協定通過後的大會閉幕全會上發言中說,中方熱烈祝賀巴黎協定獲得通過,雖然協議並不完美,還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內容,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向前走出歷史性一步。

2樓:李小二

巴黎協定的歷史作用:

1.保障了國際應對氣候變化制定協定的延續性。

2.充分體現了聯合國框架下各方的公平性。

3.形成了開會機制的定期性。

4.**了國際間共同應對複雜氣候環境的可行性。

擴充套件資料巴黎協定製定的歷史意義:延續性;公平性;長期性;可行性。

《巴黎協定》共29條,包括目標、減緩、適應、損失損害、資金、技術、能力建設、透明度、全球盤點等內容。

《巴黎協定》的最大貢獻在於明確了全球共同追求的「硬指標」。協定指出,各方將加強對氣候變化威脅的全球應對,只有全球儘快實現溫室氣體排放達到峰值,才能降低氣候變化給地球帶來的生態風險以及給人類帶來的生存危機。

將世界所有國家都納入了呵護地球生態確保人類發展的命運共同體當中。協定涉及的各項內容擯棄了「零和博弈」的狹隘思維,體現出與會各方多一點共享、多一點擔當,實現互惠共贏的強烈願望。

3樓:匿名使用者

《巴黎協定》有四個方面的意義。

1、保障了國際應對氣候變化制定協定的延續性。

《巴黎協定》是繼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2023年《京都議定書》之後,人類歷史上應對氣候變化的第三個里程碑式的國際法律文字,形成2023年後的全球氣候治理格局。

2、充分體現了聯合國框架下各方的公平性。

《巴黎協定》獲得了所有締約方的一致認可,充分體現了聯合國框架下各方的訴求,是一個非常平衡的協定。

協議體現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同時根據各自的國情和能力自主行動,採取非侵入、非對抗模式的平價機制,是一份讓所有締約國達成共識且都能參與的協議,有助於國際間的合作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意識的培養。

歐美等發達國家繼續率先減排並開展絕對量化減排,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支援;中印等發展中國家應該根據自身情況提高減排目標,逐步實現絕對減排或者限排目的。

最不發達國家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可編制和通報反映它們特殊情況的關於溫室氣體排放發展的戰略、計劃和行動。

3、形成了開會機制的定期性。

《巴黎協定》制定了「只進不退」的棘齒鎖定(ratchet)機制。各國提出的行動目標建立在不斷進步的基礎上,建立從2023年開始每5年對各國行動的效果進行定期評估的約束機制。

《巴黎協定》將在2023年建立一個對話機制(the facilitative dialogue),盤點減排進展與長期目標的差距。

4、**了國際間共同應對複雜氣候環境的可行性。

《巴黎協定》協定要求建立針對國家自定貢獻(indc)機制、資金機制、可持續性機制(市場機制)等的完整、透明的運作和公開透明機制以促進其執行。

所有國家(包括歐美、中印)都將遵循「衡量、報告和核實」的同一體系,但會根據發展中國家的能力提供靈活性。

擴充套件資料:

《巴黎協定》共29條,當中包括目標、減緩、適應、損失損害、資金、技術、能力建設、透明度、全球盤點等內容。

1、從環境保護與治理上來看。

《巴黎協定》的最大貢獻在於明確了全球共同追求的「硬指標」。協定指出,各方將加強對氣候變化威脅的全球應對,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併為把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努力。

只有全球儘快實現溫室氣體排放達到峰值,本世紀下半葉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才能降低氣候變化給地球帶來的生態風險以及給人類帶來的生存危機。

2、從人類發展的角度看。

《巴黎協定》將世界所有國家都納入了呵護地球生態確保人類發展的命運共同體當中。協定涉及的各項內容擯棄了「零和博弈」的狹隘思維,體現出與會各方多一點共享、多一點擔當,實現互惠共贏的強烈願望。

《巴黎協定》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下,在《京都議定書》、「巴釐路線圖」等一系列成果基礎上,按照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和各自能力原則,進一步加強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全面、有效和持續實施。

3、從經濟視角審視。

《巴黎協定》同樣具有實際意義:首先,推動各方以「自主貢獻」的方式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積極向綠色可持續的增長方式轉型,避免過去幾十年嚴重依賴石化產品的增長模式繼續對自然生態系統構成威脅。

其次,促進發達國家繼續帶頭減排並加強對發展中國家提供財力支援,在技術週期的不同階段強化技術發展和技術轉讓的合作行為,幫助後者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

再次,通過市場和非市場雙重手段,進行國際間合作,通過適宜的減緩、順應、融資、技術轉讓和能力建設等方式,推動所有締約方共同履行減排貢獻。

此外,根據《巴黎協定》的內在邏輯,在資本市場上,全球投資偏好未來將進一步向綠色能源、低碳經濟、環境治理等領域傾斜。

4樓:禾木由

巴黎協定協議體現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同時根據各自的國情和能力自主行動,採取非侵入、非對抗模式的評價機制,是一份讓所有締約國達成共識且都能參與的協議,有助於國際間(雙邊、多邊機制)的合作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意識的培養。

《巴黎協定》是繼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2023年《京都議定書》之後,人類歷史上應對氣候變化的第三個里程碑式的國際法律文字,形成2023年後的全球氣候治理格局。

巴黎協定有何重要歷史意義

5樓:匿名使用者

《巴黎協定》是繼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2023年《京都議定書》之後,人類歷史上應對氣候變化的第三個里程碑式的國際法律文字,形成2023年後的全球氣候治理格局。

公平性《巴黎協定》獲得了所有締約方的一致認可,充分體現了聯合國框架下各方的訴求,是一個非常平衡的協定。協議體現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同時根據各自的國情和能力自主行動,採取非侵入、非對抗模式的平價機制,是一份讓所有締約國達成共識且都能參與的協議,有助於國際間(雙邊、多邊機制)的合作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意識的培養。

歐美等發達國家繼續率先減排並開展絕對量化減排,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支援;中印等發展中國家應該根據自身情況提高減排目標,逐步實現絕對減排或者限排目標;最不發達國家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可編制和通報反映它們特殊情況的關於溫室氣體排放發展的戰略、計劃和行動。

長期性《巴黎協定》制定了「只進不退」的棘齒鎖定(ratchet)機制。各國提出的行動目標建立在不斷進步的基礎上,建立從2023年開始每5年對各國行動的效果進行定期評估的約束機制。

《巴黎協定》將在2023年建立一個對話機制(the facilitative dialogue),盤點減排進展與長期目標的差距。

可行性《巴黎協定》協定要求建立針對國家自定貢獻(indc)機制、資金機制、可持續性機制(市場機制)等的完整、透明的運作和公開透明機制以促進其執行。所有國家(包括歐美、中印)都將遵循「衡量、報告和核實」的同一體系,但會根據發展中國家的能力提供靈活性。

巴黎協定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6樓:醉意撩人殤

1、延續性

2、公平性

《巴黎協定》獲得了所有締約方的一致認可,充分體現了聯合國框架下各方的訴求,是一個非常平衡的協定。

協議體現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同時根據各自的國情和能力自主行動,採取非侵入、非對抗模式的平價機制,是一份讓所有締約國達成共識且都能參與的協議,有助於國際間(雙邊、多邊機制)的合作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意識的培養。

歐美等發達國家繼續率先減排並開展絕對量化減排,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支援;中印等發展中國家應該根據自身情況提高減排目標,逐步實現絕對減排或者限排目標;最不發達國家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可編制和通報反映它們特殊情況的關於溫室氣體排放發展的戰略、計劃和行動。

3、長期性

《巴黎協定》制定了「只進不退」的棘齒鎖定(ratchet)機制。各國提出的行動目標建立在不斷進步的基礎上,建立從2023年開始每5年對各國行動的效果進行定期評估的約束機制。

《巴黎協定》將在2023年建立一個對話機制(the facilitative dialogue),盤點減排進展與長期目標的差距。

4、可行性

《巴黎協定》協定要求建立針對國家自定貢獻(indc)機制、資金機制、可持續性機制(市場機制)等的完整、透明的運作和公開透明機制以促進其執行。所有國家(包括歐美、中印)都將遵循「衡量、報告和核實」的同一體系,但會根據發展中國家的能力提供靈活性。

7樓:奔跑的窩牛的家

《巴黎協定》是2023年12月12日在巴黎氣候變

化大會上通過、2023年4月22日在紐約簽署的氣候變化協定。

巴黎協定是歷史上第一份全體締約方通過的持續有效、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凝聚了各方最廣泛的共識,由此也讓全球氣候治理進入了新的歷史節點。這個節點的到來,表明各締約方認識到歷史責任、資金安排、減排約束等長期存在的分歧不能成為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阻礙,也與包括中國在內的主要排放國積極承擔責任、努力推進協議達成有直接關聯。

巴黎協定不僅包含了中國對全球治理的新貢獻,也為中國發展模式的轉變帶來了新機遇。首先,巴黎協定為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增設了新支點。

作為巴黎協定的主要推動者,中國能否探索出符合自身發展階段和國家情況的治理道路,如同經濟增長一樣為新興經濟體和後發國家樹立榜樣,事關全球控溫能否「不斷加強行動力度」,也事關發達國家能否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援。其次,巴黎協定為中國加快綠色發展提供了外部制度約束。巴黎協定的新目標,要求國內氣候治理政策、技術、市場相應變革,以更好地履行中國的自主貢獻方案,創新低碳發展和能源轉型之路。

當然,也要看到,這種創新和轉變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從國內氣候治理看,在內外環境不穩定的形勢下,讓經濟保持在合理區間執行是當前主要的發展目標。由於經濟增長模式還未實現徹底改變,因此,粗放式增長仍是不少地方的主要增長方式。

這與氣候治理形成的矛盾需要進一步疏解。

從全球氣候治理看,巴黎協定雖然提出了明確的控溫目標,以及「減緩」「適應」等對策,但排放目標是否有真正的約束力,資金援助能否實現還是疑問。2023年,發達國家給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援助,樂觀估計為600多億美元,遠低於每年1000億美元的底線,隨著經濟復甦的分化,發達國家的「還債」意願可能會進一步降低。

無論巴黎協定在未來落實情況怎麼樣,中國都應該按照已制定的行動路線,繼續兌現2023年前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目標,併為此繼續在制度安排等方面推動相應改革。與推動巴黎協定相比,中國在減排行動上的堅定,是推動全球氣候治理的最好保證。

中國堅守《巴黎協定》承諾的意義是什麼

在未來國際低碳領域中佔據一席之地,甚至能引領低碳發展的潮流,目前有以下作用 氣候政策帶來環保和經濟 雙贏 啟動全國碳市場是履約最大支撐 巴黎協定 是經過多次談判協商在2015年達成,2016年11月正式生效,是在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下繼 京都議定書 後第二份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為2020年...

美國為什麼要退出巴黎協定翱,美國為什麼要退出巴黎協定啊

原因 bai 特朗普認為 協定對美du 不利 特朗普說,巴 zhi黎dao協定 讓美國 處於不利位置,專而使屬 其他國家受益。特朗普曾多次稱氣候變化是 並在選舉期間威脅要退出 巴黎協定 就任以來,他要求評估修改奧巴馬 制定的,旨在減少發電廠碳排放的 清潔電力計劃 美國正式退出 巴黎協定 什麼是 巴黎...

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將會貽害無窮,美國為什麼將退出巴黎協定?

據報道,6月1日下午美國 特朗普在白宮宣佈退出由其前任奧巴馬簽訂的 巴黎協定 僅僅一年時間,美方就 撕毀 協議,出爾反爾 的行徑引發了全球範圍內的反對呼聲。甚至在美國國內,從普通網民到前任 奧巴馬,聲不絕於耳。報道稱 巴黎協定 旨在遏制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為2020年後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明確方向。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