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對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何重要意義

2021-03-22 00:20:00 字數 3909 閱讀 5836

1樓:匿名使用者

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題中之義和重要環節,重要支柱。是國家長治久安、人民生活幸福、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基礎。

1.社會保障是和諧社會的穩定基石, 社會保障的基本功能在於為整個社會經濟的執行創造良好的環境,增加社會經濟的有序性,使國民經濟和整個社會持續、穩定、均衡、協調地發展。社會保障是社會穩定的「安全網」、經濟執行的「調節器」,對調節收入分配、促進社會公平,擴大國內需求、拉動經濟增長具有重要作用。

2.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支柱。構建和諧社會的核心是民生問題,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有效解決好人民群眾的生活問題,切實維護好廣大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已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環節。

3.社會保障是化解社會問題的有效手段。要構建和諧社會,就必須化解現實中的各種社會問題,而要化解各種社會問題又離不開社會保障制度。

在我國,日益完善的城鎮社會保險和農村救濟等社會保障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保證了社會政治、經濟體制的穩定和社會團結。4.社會保障是公平和正義的重要體現。

公平和正義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是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標準,是社會公平和正義的集中體現。建立起兼具自我保障性和統籌互濟性,體現公平和效率相結合原則的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保障制度,通過強化其再分配功能,完善利益協調機制,尋找不同階層、不同利益群體各種利益的結合點和平衡點,不但有助於解決人民群眾就業和再就業問題,保障人民群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失有所補、弱有所助,而且有利於增強執政黨的凝聚力,必將極大地推進和諧社會的建立。

5.社會保障是經濟發展的積極推動力量。社會保障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它能夠有效地促進經濟增長,調節社會總需求。當經濟衰退、失業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時,失業保險和社會救濟便開始發揮作用,拉動有效需求,促進經濟復甦。

社會保障體系對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何重要意義?

2樓:匿名使用者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個方面的配合。其中,法律的支撐——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平衡各社會主體的利益關係、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對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基礎性的意義。

秩序是法律價值的核心,又是和諧社會最本質的內涵,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完善立法及其體系,嚴格法律實施,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

秩序是構**類理想的要素,同時也是人類社會活動的基本目標,法律在建立和維護秩序的過程中成為秩序的象徵。法律所追求的秩序,在社會中承載著關係的穩定性、程序的連續性、行為的規則性,以及財產和心理的安全性等功能。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本質內涵,就是實現法律所追求的社會秩序,就是要形成民主法治、安定有序、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狀態,並且這種狀態要以一種過程的形式持續存在。

這是和諧社會之要義和基本特徵。法律是社會兩大調控系統之一,在調控社會關係、實現社會和諧方面,是其他任何方法和手段都不可能取代的。法律作為消除無序狀態或預防無序狀態的首要的、經常起作用的手段,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基礎性意義。

因此,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法律的支撐。

發揮法律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作用,最基本的方面是要維護和保障人權,平衡各類社會主體的利益,實現社會公平正義。

第一、依法保障人權是實現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和法治的根本途徑。尊重和保障人權是人類文明的標誌,也是一切進步的法的基本特徵。一般意義上的人權是人的價值的社會承認,是人區別於動物的觀念上的、道德上的、政治上的、法律上的標準。

法律意義上的人權,是指那些關於人的先天既有和後天能夠實現的價值在法律上的一般承認。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權一直以公民的基本權利為其表現形式,2023年修憲將保障人權直接寫進了憲法,對我國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

人權的本質屬性表現為利益,包括物質形態和精神形態的利益。人權所體現的利益具有道德性,符合道德的一般標準,即既是利己的,又是無害於人的。維護和保障人權能從根本上協調人與人的利益關係,充分尊重人的利益和要求,有利於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人權有建立秩序和消除暴力的功能,創造和諧而不是衝突是人權的內在要求。

人權創造的和諧,在政治上表現為民主,法律上表現為法治。而民主法治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最高表現。只有依法保障人權,才能實現社會主義的民主法治。

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過程中,保障人權根本上在於保障人民——國家權力所有者的地位,保證國家制定的法律、政策能夠充分體現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在社會生活中具體表現為要尊重並維護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社會知情權、社會參與權、民主監督權以及社會經濟和文化權利,協調人與人的利益關係,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因素;還要運用法律將人權保障定型化,保證整個社會的運轉服從於法律至高無上的權威,徹底消除特權,做到法律高於人情、高於權力,真正用法律保障人權,協調人與人的關係,維護社會和諧。為此,必須從憲政保障、立法、行政保護、司法救濟諸方面下大工夫維護人權。

第二、運用法律協調各社會主體的利益關係,有利於建立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基礎上的充滿活力的和諧社會。利益作為基於現實條件下的客觀需要,對法律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也即利益制約影響法律;而法律一旦形成則對利益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利益平衡是法律的基本功能,在社會主義社會條件下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協調社會生活中日益複雜的利益衝突,平衡社會主體的各種利益關係。

通過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確認、界定、分配各種利益,協調社會利益關係,保障、促進社會各主體利益的實現,特別是對新生利益以及社會弱勢群體利益的確認和保護,要充分發揮法律的利益協調作用。當前,構建和諧社會,一是必須從改善民生入手,依法最大限度地將財政支出的重點向「三農」傾斜,向社會弱勢群體傾斜,向社會公共服務設施傾斜,並建立起相應的法律保障機制。二是要重視環境、資源、生態安全等問題,將它們提到****的高度來認識,建立和完善環境資源保護、生態安全等方面的法律,建立生態環保型、資源節約型社會,實現人與自然關係的協調。

第三、以法律為保障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培育誠信友愛社會風尚不可或缺的手段。公平正義是法律固有的品質,公平正義也只有通過良好的法律才能實現。構建和諧社會必須以保障社會全體人民的利益為出發點,通過憲法和法律制度配置、設計權利義務的方式,確認他們應享有法律地位的權利和應履行的義務,保障他們應享有的社會及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權利,保障社會主體平等地享有權利、平等地履行義務,使社會正義真正落到實處。

在此基礎上,培育和發揚誠信友愛社會風尚,使社會發展實現從法律到道德的飛躍,向更文明的高度邁進。

**如何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何重要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人為何沒有危機感,一直被欺負?那是因為上面腦子有問題,文明辦、文化部等,都大肆宣傳構建和諧社會,百姓愚鈍,社會才穩定。幾千年傳統思想的根深蒂固,提倡「和為貴」,構建和諧社會,而恰恰就是這種中庸的思想,使中國人的血性一直原地不前,總想著「委曲求全」,「息事寧人」,以為世界是「和平」的,可是大環境卻與中國的和諧社會大相徑庭,這是中華民族的「老病」。

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有什麼重要意義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意義及作用

4樓:匿名使用者

(一)建立健全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

(二)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是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

(三)社會保障制度是社會公平的平衡器

5樓:匿名使用者

社會保障體系可以保障公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學有所教,貧有所助。使人們的基本生活得到充分的保障,是多元化社會的核心內容,能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發展。

6樓:匿名使用者

利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推進勞動力市場發育

推動金融深化

促進社會長期投資

利企有利於企業完善薪酬激勵機制,吸引、留住人才增強企業凝聚力

提升企業外部認同度

利民提高員工養老生活水平

增強退休後生活保障程度

建立健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對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怎樣的意義

完善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總目標是什麼?

保護老百姓最基本的利益,服務百姓!這是執政黨對人民生活的高度關注以及對社會穩定的必然要求!是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和基本的內容。社會保障體系,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建設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的一個重要內容。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做出的 關於...

為了保證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國家制定了什麼政策

社會保障制度是指國家和社會通過立法和政策規範,對國民收入進行再分配,為全體社會成員,特別是生活有特殊困難的人們的基本生活權利給予保障的社會安全制度。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就保障內容來說是多方面的,包括社會保險 社會救濟 社會福利 社會優撫和社會互助 個人儲蓄積累等。社會保險是指對依法律政策繳納社會...

我們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存在哪些問題?

繳費比例高,老百姓負擔重,保障低。目前我國社會保障體系面臨哪些主要問題 第一,我們在制度建設的目標和價值取向上還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區。社會保障的核心價值取向應當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國民共享發展成果。但是,由於幾十年以來城鄉分割的思維定勢,以及改革開放以來過分突出效率優先,使我們在真正基於公平 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