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接受學習不能等同於機械學習

2021-03-21 23:00:50 字數 3532 閱讀 4532

1樓:禾木由

所謂接受學習(reception learning),指人類個體經驗的獲得,**於學習活動中,主體對他人經驗的接受,把別人發現的經驗經過其掌握、佔有或吸收,轉化成自己的經驗。

而機械學習是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知識建立非實質性的和人為的聯絡。是一種單純依靠記憶學習材料,而避免去理解其複雜內部和主題推論的學習方法。

2樓:匿名使用者

接受學習不一定就是機械學習。奧蘇伯爾從兩個維度對學習做了區分:從學生學習的方式上將學習分為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從學習內容與學習者認知結構的關係上又將學習分為有意義學習和機械學習。

奧蘇伯爾認為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接受學習,而不是發現學習。接受學習是教師將學習內容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呈現給學生,教師傳授,學生接受。自實行班級授課制以來,接受學習一直是課堂學習的主要形式,但這種學習形式一直被誤解為機械學習。

奧蘇伯爾認為接受學習既可以是有意義的,也可以是機械的,只是因為一些教師使學生進行的是機械學習而採取的又是接受學習方式,才使接受學習被認為是機械的。同樣,發現學習既可以是有意義的學習,也可以是機械學習,那種只發現點滴的事實,而不理解其中的規律的發現學習便是機械的發現學習。

3樓:來風雨

.........糾結。

辨析:接受學習通常都是無意義的機械學習

4樓:匿名使用者

接受學習未必就是機械的,它可以而且也應該是有意義的學習;發現學習也未必是有意義的,它同樣可能是機械的,如果教師講授教學得法,並不一定會導致學生機械接受學習;同樣,發現學習也並不一定是保證學生機械學習的靈丹妙藥。如果學生只是機械的記住解決問題的典型步驟,而對自己正在做什麼,為什麼這樣做卻毫無意識,他們也可能得到正確答案,但這並不比機械學習或機械記憶更有意義。

課堂教學所採用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多偏重於接受學習。

奧蘇伯爾(1963)討論了機械學習和_____________的區別。

5樓:賦唯

奧蘇伯爾把學習分為機械學習和有意義學習,

有意義學習需具備的條件是:

1、學習材料對學生而言有潛在意義;

2、學生頭腦中有同化新學習材料的知識;

3、學生具有有意義學習的意向。

奧蘇伯爾主張接受學習,他認為接受學習必須按「有意義學習」的標準和條件進行,接受學習的目的是建立起相應的認知結構。

所謂「有意義學習」,他定義為「有意義學習過程的實質,就是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絡」。

所謂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絡是指新的符號或符號代表的觀念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表象、已經有意義的符號和概念或命題的聯絡。

例如「dog」這個文字元號與兒童認知結構中已有的「狗」的表象建立了聯絡,就說明「dog」的符號學習獲得了實質性的心理意義。這是最簡單的有意義學習。複雜一些的如「bedroom」的學習,則必須使新知識與學生原有的「bed」和「room」的概念和表象建立聯絡,才能獲得新概念的意義。

6樓:匿名使用者

發現學習(接受學習在此等同於機械學習)

求奧蘇伯爾的《教育心理學—認知觀點》一書的電子書。 10

有意義的接受學習的實質是什麼

7樓:匿名使用者

有意義學習與接受學習

奧蘇伯爾認為,知識和意義是等價的。知識學習不是把外在的符號簡單地通過死記硬背等形式搬到頭腦裡,其實質是獲得知識的意義,就是外在的具有邏輯意義的知識向個體的、具有心理意義的知識轉化的過程,這個過程依賴於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知識經驗。

1、有意義學習的實質

所謂有意義學習就是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和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能夠建立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絡。實質性聯絡指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是非字面的,是建立在具有邏輯關係基礎上的聯絡,是一種內在的聯絡;非人為的聯絡指這種聯絡不是任意的、或人為強加的,是新知識和原有的認知結構中的有關觀念建立的某種合理的或邏輯基礎上的聯絡。例如,要想使學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學生的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和等腰三角形有關的三角形方面的知識,只有使新舊知識之間建立具有邏輯意義的、自然的聯絡,學生才能過真正掌握和獲得等腰三角形這一知識的意義。

如果沒有建立這種聯絡,學生只是通過死記硬背記住它的定義,這種學習就更多地屬於機械學習。

2、有意義學習的條件

正像前面提到的,一種學習是機械的,還是有意義的,主要取決於學習材料的性質和學習是如何進行的,也就是說,有意義學習的產生即受客觀條件(學習材料的性質)的影響,也受主觀條件(學習者自身因素)的影響。因此,奧蘇伯爾認為有意義學習是有條件的,符合這兩方面條件的學習才可能是有意義的。

奧蘇伯爾提出的有意義學習的條件主要有:

客觀條件:奧蘇伯爾提到的客觀條件只有一個,即學習材料必須有邏輯意義。學習材料的邏輯意義,一方面是說學生所學習的材料是與其它的知識、與客觀事物之間有一種內在的和必然的聯絡,是它們之間意義性的一種反映;另一方面,學生所學的材料應該是在學生學習能力範圍之內的,符合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徵和知識水平,學生可以通過理解去獲得知識所具有的意義。

一般來說,學生所學的材料(主要為教科書)都是對人類認識成果的一種概括的、精煉的反映,同時在編撰時考慮到了不同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徵,因此,也都是具有邏輯意義的。

主觀條件:主觀條件包括三點,首先,學習者要有意義學習的心向或傾向性,也就是說,面對有邏輯意義的材料學習者必須想著要進行有意義學習,簡單地說,學生必須想要通過理解、通過新、舊知識之間的相互作用去獲得這些知識,而不是隻想死記硬背。這一點對於教師來說實際是非常重要的,引導學生理解而不只是讓學生記憶,不論對掌握當前的知識,還是對學生的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其次,學生認知結構中要有和新知識有關的、相應的適當觀念,這是理解新知識、使新、舊知識產生相互作用或同化作用的重要基礎。

對於一個具有邏輯意義的新知識,如果學生認知結構中沒有相應的舊知識或適當觀念,要想掌握這種新知識實際也是不可能的;第

三、學習者必須積極主動地使具有潛在意義的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有關的舊知識的進行相互作用,使新、舊知識之間進行充分的相互作用,加強對新知識的理解,這種相互作用越是充分,越有利於掌握新知識,使新知識獲得實際的意義,也就是使其具有個人的心理意義,把外在的知識變成學生自己的知識。

什麼是發現學習,什麼是接受學習,如何正確看待它們

8樓:匿名使用者

發現學習是指學習

的主要內容未直接呈現給學習者,只呈現了有關線索或例證。學習者必須經歷一個發現的過程,自己得出結論或找到問題的答案。它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研究並提出。

發現學習具備四個方面的特徵,有其優點,也有其侷限性,應科學對待。

接受學習,指人類個體經驗的獲得,**於學習活動中,主體對他人經驗的接受,把別人發現的經驗經過其掌握、佔有或吸收,轉化成自己的經驗。 接受學習區別於發現學習之處,在於這種學習中,主體所得到的經驗是來自經驗傳遞系統中,他人對此經驗的傳授,並非來自他自己的發現與創造。 低階的接受學習主要表現為呆讀死記、「一知半解」、「半通不通」。

高階的接受學習則表現為「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精通」或「融會貫通」等等。總之,不能認為,接受學習是低階的。

應提倡學生進行發現學習,不要被動的接受學習。

為什麼家長不能接受我們單身,為什麼說單身太久了會很可憐?

我找物件結婚問題,已經成了全家需要解決的頭等大事。尤其是我的父母,為此可是操碎了心。每天見縫插針似的就給我進行思想教育,記得自己偶爾給他們表達過一次想丁克的想法,老媽差點把我給撕了,是堅決不能接受我單身的。前陣子看新聞,北京的大爺大媽為了解決兒女的婚姻大事,竟然去公園為子女擺牌相親去了。其實自己挺能...

為什麼我總是不能認真學習,為什麼我總是不能靜下心來認真學習

你進入一個惡性迴圈過程了。真想改變就得有很大的決心跟耐心才行了。一般情況下,誰都懂學習要努力,要好好學習,為了父母為了理想為了自己也好。可是有些人就是學習不好有些人學習好,有些人願意去學習,有些人學不下去。一般情況是學習越好的學習的積極性越高。為什麼呢?學習好的學習知道自己什麼時間段該幹什麼,做題順...

為什麼有的人不能接受同性戀愛

現代社會的戀愛,不僅有異性間的戀愛,還有同性間的戀愛,為什麼有的人不能接受同性戀愛?看看我的描述。首先,主要是傳統的觀念影響。由於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思想,男婚女嫁的的戀愛關係,在人們的心中已根深蒂固了。世人戀愛的傳統就是兩性相戀,男友搭配,越戀越有滋味。而且戀愛的目的,就是相互攙扶,走向婚姻的殿堂,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