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是用來做什麼的,粽子是什麼??

2021-03-21 01:22:40 字數 5424 閱讀 3543

1樓:匿名使用者

吃粽子的習慣,傳說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大臣屈原的:詳細介紹看下面: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民間有吃粽子的習慣,傳說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大臣屈原的。

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積極主張楚國聯合齊國,抗擊秦國,他的意見沒有被採納,反而被罷了官,發配到邊遠的地方。

楚國快要滅亡時,農曆五月五日這天,屈原投汨羅江自殺。

屈原投江後,楚國人民為了不讓江裡的魚蝦鱉蟹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裡投好吃的食物。這樣年復一年,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每逢端午節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裡祭祀屈原。

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夢裡夢到屈原,就問他:「我們給您投去那麼多的食物,您吃到沒有?」屈原說:「你們送給我的飯,都讓那些魚蝦鱉蟹吃了。」老人問「怎樣才不會被他們吃掉呢?」

屈原說:「你們用竹葉把飯包起來,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們以為是菱角就不敢搶著吃了。」

第二年的端午節,人們就照著屈原說的話,向汨羅江裡投下尖角粽子。可是,過了端午節後,屈原又給老人託了個夢,說:「謝謝你們給我送來了那麼多粽子,我吃到了。

但大多數仍是被魚蝦鱉蟹吃了。」

老人問屈原:「還有什麼辦法呢?」

屈原說:「送粽子的船要打扮成龍的樣子,因為魚蝦鱉蟹屬龍管轄,它們不敢吃龍王的東西。」

從那以後,年年端午節那天,人們划著龍船到汨羅江送粽子。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的來歷。

2樓:匿名使用者

紀念屈原的

把粽子扔進河裡不認魚把屈原的的肉體吃掉~!

3樓:匿名使用者

用來給魚吃的 讓魚兒比吃屈原身體 現在用來吃

4樓:匿名使用者

紀念屈原

不過也可以吃啊

粽子是什麼??

5樓:小賀

粽子的得名粽子最早叫「角黍」,《本草綱目》上記載道:「古人以菰葉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櫚 葉之形,故曰粽。」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很多,又說是為了紀念屈原,又說為了紀念伍子胥,還有的說為了紀念曹娥 。

聞一多先生《端午考》則認為端午起源於古代南方吳越民族的圖騰祭,比普遍流行的屈原說更早 。但千百年來,端午起源於屈原的說法更加深入人心,大概是因為他的愛國精神感人肺腑。 粽子的歷史兩千多年來,粽子的形態也不斷演進。

從春秋時期人們的「角黍」,以及「筒粽」(用 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發展到了東漢末年人們用草木灰水浸黍米而做成的梘水粽。到了南北朝,粽 子品種增多,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裹成的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唐代時候,粽 子用米已「白瑩如玉」,粽的形狀出現錐形、菱形。

明代則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材料更有豆沙 、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品種日漸,而現在粽子的品種更為新鮮和味道更豐富多彩。

6樓:匿名使用者

吃的食物,在盜墓筆記裡是指乾屍

粽子是什麼做的?

7樓:奶牛小廚

教大家包粽子(超詳細做法),自己做的更有成就感哦

8樓:星o心

材料:江米(糯米) ,粽葉

做法:1、把江米(糯米)提前一天泡好

2、肉最好買五花肉的,煮完後,肥油都滋到糯米里,會格外好吃,而且肉煮久後口感較柴

3、肉洗好後切小塊,然後放醬油、五香粉、蒜粉、料酒、糖、鹽少許,醃製兩個小時

4、包粽子時候,放肉不同於放棗,放肉一定要糯米把肉包起來,這樣肉的味道不會外洩,油和香氣會被糯米滋住,這樣肉夾雜著米香,米又糾纏著肉香,回味無窮。

5、煮粽子最少要2個小時 ...

9樓:匿名使用者

先泡糯米幾分鐘,再去水,粽子葉包起來冷水煮就可以了。

要吃什麼陷就在中間加什麼就可以了。

10樓:

主要原料是糯米,當然現在市場也有大部分原料是大米外加食用膠做成。

調製不同的餡料。包好後煮一晚上就透了

11樓:霹靂追風將

糯米、粽葉。加各類果脯、肉也行。

12樓:匿名使用者

糯米做的 可以加不同的陷

為什麼要包粽子、粽子用什麼做的?

13樓:森夢小鎮

糯米和演示葉是一定要的,其它的看你要包哪種粽子再繼續準備就好。

包粽子:粽葉分清楚正反面(毛的一面是反面,可以看葉徑區分,徑往外鼓的是反面),正面朝裡,包枕頭粽。這個不好描述阿。

用棉線或者草繩繫緊。粽子包出來好不好吃和系的緊不緊很有關係。

煮粽子:一口大鍋,一定要夠深。把粽子放進去,加水,水要沒過粽子大火煮,3個小時,如果是比普通的大的粽子,再中火1個小時就差不多了。

再大的粽子就得小火2~3小時了。煮粽子中間千萬不要停火,一定要保持水大開。

鹹味粽子如果發現淡了,可以在煮粽子的水裡加鹽和醬油,煮一段時間味道可以進去。

14樓:現實很骨感

粽的歷史悠久,春秋時期,用菇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在戰國時代,楚國三閭大夫及愛國詩人屈原投汨羅江自盡後,百姓為了防止魚類破壞屈原的屍體,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讓魚吃米飯而不去咬屈原的遺體。

另說則是用來祭祀屈原的供品。粽子一直是端午的必備的食品,除了紀念屈原之外,江蘇等地,粽子被認為跟伍子胥信仰有關。當地記載:「鄉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

西晉周處《風土記》寫道:「仲夏端午,烹鶩角黍。」《齊民要術》卷九引《風土記》記述粽子「蓋取陰陽尚相褁未分散之時像也」。

南樑時五月五日作粽,並在筒粽上蓋楝葉、以五彩絲線纏之。《續齊諧記》傳說光武帝建武年中,長沙人區曲見自稱「三閭大夫」的人謂:「聞君當見祭,甚善。

常年為蛟龍所竊,今若有惠,當以楝葉塞其上,以彩絲纏之。此二物,蛟龍所憚。」

粽子有什麼意義?

15樓:春意盎然

人們在過年的時候喜歡吃粽子,據說吃粽子有兩種含義:一是因為「粽」和「中」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其次就是為了懷念屈原。

端午吃粽子,現在人們只知道這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拓展資料:

粽子又稱"角黍"、"筒粽",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慶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慶食物。

粽子傳說是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傳承下來的,是中國歷史上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粽子種類繁多,從餡料看,北方有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八寶、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

歷史上關於粽子的記載,最早見於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粽"字本作"粽",蘆葉裹米也,西晉周處稱呼粽子為"角黍",《風土記》中有"仲夏端五,方伯協極。享用角黍,龜鱗順德。

16樓:拾萬里之外

粽子又稱「角黍」、「角粽」,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漢族傳統節慶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慶食物。

民間傳說吃粽子是為紀念屈原。粽子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亦傳播甚遠。日本、越南以及華人聚居的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習俗。

粽子傳說是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傳承下來的,是中國歷史上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粽子種類繁多,從餡料看,北方有包小棗的北京棗棕;南方則有豆沙、鮮肉、八寶、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

17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粽子也有小中秋的說法,一家人團聚,一起包粽子,小孩戲耍,可以吃,可以玩,是一家人促進感情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18樓:紫光碎羽

你要的答案在最後幾行有寫。。順便你可以瞭解一下端午節其它的習俗

端午節,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

我們要念屈原、吃粽子,但我們又不能僅僅是想想屈原,吃吃粽子,我們還應該瞭解屈原和粽子背後的往事,那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

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懸鐘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

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

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形稱為艾人。

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

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

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香港有競渡,近來英國人也有仿效我國人作法,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遊百病:

此種習俗,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

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19樓:國產女人

端午又名端五、端節、午日、重午、重

五、地臘、中天等,「午」與「五」通。在端午節這天,人們以吃粽子表示敬祝。端午節的起源有幾種說法:

1.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所寫的吃粽子的起源和宗懍《荊楚歲時記》所寫的龍舟競渡的起源,認為端午節是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當年屈原因遭受讒言,鬱憤不得志,投汩羅江自殺身亡。人們每年在屈原投江這天,往江裡投粽子餵魚,據說粘米可以粘住魚嘴,使魚不吃屈原的屍體,久而久之,形成了風俗。

這種說法比較流行。

粽子最早叫什麼,最早的粽子是什麼樣子的?

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 角黍。古時候在北方稱為 角黍 北方產黍,用黍米做粽,角狀,稱 角黍 由於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味 從口味上分,粽子有鹹粽和甜粽兩大類。粽子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傳播亦甚遠。端午食粽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

在你眼裡粽子是什麼,你眼中的粽子是什麼樣子的?

我們這裡的粽子就是糯米做的,裡面包上肉,然後是不規則形狀的。糯糯的很好吃,但是有些地方他是包成一個很大很大的糰子,不是跟我們一樣的,而且的話粽子就是挺好吃的,我很喜歡吃,但是也有一種種植,因為他們也叫殭屍是粽子,但是一般的粽子都是吃的吧,只有說在古墓裡之類的,他們看恐怖片才說看到了粽子,你是說這種粽...

吃粽子有什麼好處和壞處,吃粽子的好處 吃粽子有什麼好處

粽子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7393562功效 1 利尿消腫 粽子中一般含有紅豆,紅豆不僅內含豐富的蛋白質及多種營養物質,而且具有利水除溼 和血排膿 消腫解毒等功效。人體常為溼熱阻遏,紅豆能夠利水溼,解熱毒,與綠豆相輔相成,堪稱消夏良藥。2 補中益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