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名字和號都是怎麼取的,請問古代人的號和字都是怎麼取的?

2021-03-20 20:45:33 字數 6524 閱讀 4683

1樓:free情到深處腿

1、字出於避諱,也就是尊崇長輩的倫理需要。古代人在祭祀神靈和先祖的時候,為了表示恭敬,不直接稱呼先祖的名,就產生了字。因此,「字」是表示尊敬的人名。

2、號號是自取的,也有別人贈予的,別號在文人中比較流行,名與字一般有一定的聯絡,而號與名無任何限制,別號始於唐,盛於宋,而亡於清。

擴充套件資料

古代名人

1、老子

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諡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大約出生於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陳(後入楚)國苦縣(古縣名)。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與莊子並稱老莊。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稱「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認為李姓始祖。

2、李白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2樓:匿名使用者

字」只是限於古代有身份的人 《禮記·曲禮》上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說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尊重他,供他人稱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輩和屬下只許稱尊長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號分為自號和贈號

1、自號:

蘇軾,自號東坡居士,蘇軾的被貶至黃州東坡的境遇,讓他想起白居易被貶時也是居於一個叫做東坡的地方,故然因而自稱。

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他在《五柳先生傳中》開頭就提到:「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3樓:雨xiu悠悠

你在取名字的時候,有時候會把姓放在後面的。

請問古代人的號和字都是怎麼取的?

4樓:匿名使用者

字是在取名時就被別人取好了的,字一般都是對名的補充和擴充套件,有一定的關係的.號就可以自己取了.還有一些諡號那當然也是別人取的了.

比如諸葛亮:名亮,字孔明.亮和明是有關係的,他自己給自己取了個臥龍.

關羽:字雲長.羽都是在天上的,雲長也和天有關係趙雲:字子龍.古人認為風從虎支從龍.龍出現前都是有云的.

5樓:匿名使用者

一開始差不多都是象形文字

根據具體事物的樣子簡略畫出來

很形象的

6樓:百度使用者

應該沒什麼規定,什麼好聽取什麼,自己隨便

古代人的字號是如何取的

7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取名時,往往注重名字的內涵,所以字號基本都是對名字內涵的延伸。男子等到20歲行冠禮(**禮)時取字號,女子在十五歲行笄禮(許嫁)時取字號。

1、名、字意思相同

名與字意義相同,兩者可以稱為「同義反復」。比如屈平,字原,廣平曰原,兩者意義相同。顏回,字子淵,回與淵都是水的意思。諸葛亮,字孔明,亮與明都是發光的意思。

2、名、字意思相近

名與字意思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兩者可以稱為「近義相似」。比如陸機,字士衡。機、衡都是北斗中的星名,互為輔助。鄭樵,宇漁仲,樵是打柴的,漁是捕魚的,兩者互相輔助。

3、名、字意思相反

名與字意思相反,兩者可以稱為「意義相對」。比如曾點,字皙,點為黑色汙點,皙為白色。朱熹,宇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

4、名、字互為補充

名與字互為補充,字是名意義的延伸,兩者可以稱為「連義推想」。比如白居易字樂天,「居易」是因,「樂天」是果。只有居住之地安靜祥和,才會樂天知命。

再比如趙雲,字子龍。《周易》說:「雲從龍,風從虎。」

古人的字和號是自己取的還是別人取的?

8樓:wx諼舜

名和字是父母取的,字是平輩之間都可以叫的,就像現在的名字。名是不可以隨意叫的,否則有侮辱別人的嫌疑,除非是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號可以自己取,也可以別人贈,比如死後的諡號。

9樓:

都是自己取的,但是有號是別人贈與的!

古代人命名有了名字,為何還要取「字」和「號」呢?

10樓:流忘傾黎

古代人是比較注重禮儀尊卑的,名字是長輩取的,字是用來同輩稱呼用的,號是用來表達自己的志向。

11樓:言行一致

古人的「名」通常情況下是用來自稱,而「字」則是用來方面別人對自己的稱呼。如果直接稱呼別人的名,就是對別人的不尊重,是一種冒犯的行為。

12樓:

在古代是比較講究禮儀和輩分的,尊卑分明,取名字也是按輩分來取的,有長輩取得,來表達對自己的期望,或者根據自己的人生生活狀態來取號。

13樓:巴比龍鴨

在古代人們的稱號一般有三種名、字、號。名是一般是長輩取得。字一般都是自己取得,在平輩之間使用。

14樓:彩雲飄飄

古人都是注重禮儀的,只有長輩才可以直呼其名,取自和號也是為了同輩之間的稱呼。而且名字大多是父母所贈,而字或號大多是師長所賜,也是間接的表明自己的志向。

15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是一個禮治社會。古人有了名字,但是他們的字更能表現他們自身的志向,而他們的名字是父母對於他們的期望。

16樓:小小的肥肥

因為古人的「名」是隻有長輩能叫的,「字」是小名,用在平輩晚輩和自稱中用,「號」多為自取,表達自身的志向。

17樓:高昂的獨角獸

古代注重禮法,字是稱呼的延續,號是自己的志向。

18樓:陳皮我愛了

古代的人給自己取「字」和「號」一般都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某種志向或者是對未來的希望。

古人的名字中的「字」和「號」是什麼意思

19樓:秦時奏凱

字是表字,號相當於別稱。

古人剛生下不久就有了名,長大以後要取字,兩者相連,通稱名字。關於二者的作用,清朝人王應奎曾說:「古者名以正體,字以表德。

」意思是說,名是用來區分彼此的,字則是表示德行的。二者性質不同,用途也不大一樣。一般說來,古時候,名是階段性的稱呼,小時候稱小名,大了叫大名。

等有了字,名就成了應該避諱的東西,相稱時也只能稱字而不稱名。 名與字在多數情況下共同構成一個人的代號,儘管用途不盡相同,二者之間還是有聯絡的。古人大多因名取字,名與字內容毫不相干的情況幾乎見不到。

如三國時的名將張飛,字翼德,在這—名字中, 「飛」是名, 「翼德」則是對「飛」的解釋,因為 「飛」就是「翼之德」(翅膀扇動而造就的功德)。又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字樂天,名與字之間也有聯絡,即「居易」是因,「樂天」是果,只有居處安寧,才能知命而樂天。

古人的名有多種種類,字也有不同用途。起初,人們取字非常簡單,往往只取一字,與「子」、「伯」、「仲」、「甫」等表示年齡階段的字相連。如孔子**顏回字子淵,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這些名字中的「淵」、「牛」、「弓」就是他們的字。

當然,有些人取字時乾脆只用一字,不加別的字辭,如陳勝字涉,項羽字籍等即是。東漢以後,人名取字才越來越講究,情況也越來越複雜。人們在有了名以後,往往把取字看得很重要。

有些人在取字時注重效法古人,取字「士則」、「思賢」、「師亮」等等;有些人則寄託對當事人的厚望,取字「溫叟」(長壽不天)、「永全」等等。這些,無不含有深刻的意義。

古人除有名、字外,又多取號以代替名字。號是一種固定的別名,又稱「別號」。早在周朝時,人們就已經開始取號。

對此,《周禮》解釋說,號為「尊其名更為美稱焉」,意思是說,號是人在名、字之外的尊稱或美稱。早期的號具有這一特點,有號的人多是那些聖賢雅士。如老子別號廣成子、范蠡別號鴟夷子皮等。

先秦時期有名字又有號的人並不太多,至秦漢魏晉南北朝時,取號的人仍不很多,名載史籍者僅有陶潛別名五柳先生、葛洪別號抱朴子等數人。但是,到了隋唐時期,伴隨著封建國家的強盛和文化的高度發達,在名、字之外另取別號的人也逐漸多了起來。如李白號青蓮居士、杜甫號少陵野老、白居易號香山居士,皆屬此類。

到了宋代,取號之風又有進一步的發展。人們熟知的《水滸傳》108將個個都有別號,正是代表著當時的社會風氣。明清人更把取號視為一種時髦,上至皇帝,下至一般黎民百姓,幾乎人人有號。

正如清人凌楊藻在《蠡勺編》一書中記載的那樣,其時「閭市村壟,嵬人瑣夫,不識字者莫不有號,兼之庸鄙狂怪,鬆蘭泉石,一坐百犯;又兄『山』弟則必『水』,伯『鬆』則仲必『竹』,不尤大可笑也哉。近聞婦人亦有之,向見人稱『冰壺老拙』,乃嫠媼也」。甚至一些落草為寇的盜賊也有別號。

如上述書中舉了一個縣官審案的例子,就十分能說明問題。這一例子說,一位縣官在審理一樁竊案時,責難犯人為自己開脫罪責,犯人突然說道:「守愚不敢。

」縣官不解其意,一問左右,才知道是犯人在自稱別號。 在用字上,取號與取名、字不同,大多不受字數多少的限制。從已知的歷代別號來看,有2字號,也有3字、4字號,甚至還有10餘字、20餘字的別號。

如清代畫家鄭板橋的別號就有12字,即「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至於宗教界的一位叫釋成果的法師,別號的字竟達28個之多,即「萬里行腳僧小佛山長統理天下名山風月事兼理仙鶴糧餉不醒鄉侯」。一個人的別號竟然用了近30個字,真可謂古今一大奇觀。

因為古人取號有較大的隨意性,並且不必加以避諱,因此,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飽受***和避諱之苦的明清人,促使他們在名字之外更取別號來表現自己。當時的大多數人都取一個別號,但有些人的別號也有好幾個。如清初畫家石濤法名弘濟,別號清湘道人、苦瓜和尚、大滌子、瞎尊者,達4個之多。

20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的說是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名字啦.

古人的名字的「字」和「號」的區別

21樓:默默她狠傷

字與號的區別:

1、取定要求。」字「由父親或尊長取定,號可由自己取定。號,一般只用於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某種情感,對人稱號也是一種敬稱。

如陶淵明號五柳先生,李白號青蓮居士,歐陽修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李清照號易安居士;

2、字數要求。」號「和」字「不一定有意義上的聯絡。號可以有兩個字的,也可以有三個以上字的。

例如:陸游,號放翁;陶潛,號五柳先生;蘇軾,號東坡居士。字數多的別號有時可以縮為兩個字,如蘇東坡。

3、更自由,相比」字「,古人」號「的選取顯得更加自由,無論是字數、個數還是字詞的選用,都沒什麼限制。」號「一般是文人雅士之間用來互稱或自稱的,多寄託主人的情懷、品格、興趣愛好和生活經歷等,是人生追求的體現。

古人的名、字、號中,包含著他們的文化意蘊、生活態度。此外,有人認為稱別人的字、號還不夠尊敬,於是就以其官職、籍貫來稱呼,如杜甫被稱為杜工部,稱柳宗元為柳河東。

22樓:逆流的魚勇

中國古人的姓名和現代一樣,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用來代表個人的符號。我們現在稱某人的名字是什麼與古人是不同的。古人名是名,字是字,各有用途。

古人一誕生就起名,**後則有字,號;死後有諡號。《禮記.檀弓上》:「幼名、冠字,周道也。

」名,是在社會上使用的個人的符號。自稱用名,稱人以字。 「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充,是和「名」相表裡的,所以又叫「表字」。

古人「名」和「字」的關係有意義相同的,如:東漢創制地動儀的張衡字平子、「擊鼓罵曹」的文學家禰衡字正平,他們名、字中的「衡」就是「平」;宋代詩人秦觀字少遊、陸游字務觀,他們名、字中的「觀」和「遊」也是同義。

「名」和「字」有意義相輔的,如:東漢「舉案齊眉」的文學家梁鴻字伯鸞,「鴻」、「鸞」都是為人稱道的兩種飛禽;唐代詩人白居易字樂天,因「樂天」故能「居易」;宋代作家晁補之字無咎(「咎」是過錯),因能「補」過才能「無咎」。

「名」和「字」有意義相反的,如:宋**學家朱熹字元晦、元代書畫家趙孟頫字子昂他們「名」、「字」中的「熹」與「晦」、「頫(俯)」與「昂」都是反義。

古人的「名」、「字」往往取自古書古典,如:曹操字孟德,《荀子》有「夫是之謂德操」句。唐代文學家陸羽(著有《茶經》,後世尊為「茶神」)字鴻漸,是取自《周易》「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

古人的「名」、「字」還常用來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輩。先秦時,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叔、季表兄弟長幼,如伯夷、叔齊,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漢代以後逐漸在「名」或「字」中用同樣的字或偏旁表同輩關係,如宋代文學家蘇軾、蘇轍兄弟共用偏旁「車」表同輩。

除了名、字,有些古人還有號。「號」是一種固定的別名,又稱別號。封建社會的中上層人物(特別是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為自己取號(包括齋名、室名等)。

如唐代李白的青蓮居士、杜甫的少陵野老、宋代蘇軾的東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清代鄭燮的板橋等,都是後人熟知的;有些別號的使用率甚至超過本名(如蘇東坡、鄭板橋等)。別號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不象姓名要受家族、行輩的限制,因而可以更自由地抒發或標榜使用者的某種情操。別號中常見的 「居士」、「山人」之類就是為了表示使用者鄙視利祿的志趣。

有以號明志的,如宋周敦頤稱濂川先生,明歸有光稱震川先生,王夫之稱船山先生等。還有在死後由門人、後人上的尊號(「私溢」),如晉代陶潛的靖節等。諡號,即死後由皇帝頒賜的榮稱。

如宋包拯稱包孝肅、岳飛稱**穆、清紀昀稱紀文達等。另外還有「綽號」,這大都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認的別號,是對人的刻畫和形容。如《水滸》裡梁山上一百○八人個個都有綽號,大都準確地描摹了人物性格、特長或生理特點,這些綽號作為姓名的代稱,更是人們所熟知的。

古人取號的主要緣由有哪些,古人的號有何用 依照什麼取的

表明自己的志向是主要原因 號起源很早,但直至六朝時期還不流行,葛洪 陶潛有號,當時多數人沒有。到唐宋間才特別盛行起來,原因有二 1 倫理道德加強,2 文學發達,文人講究文雅。至明清,由於文人範圍擴大,加上帝王提倡,更加盛行起來。縱觀古人命號特點,我們也可以概括為幾條。別號中常見的 居士 山人 等就是...

古人怎麼起字,古人的字是如何取的? 什麼時候取的

關於古人取名的原則,左傳 桓公六年 寫過 名有五,有信 有義 有象 有假 有類。1 義,指的是某人出生時伴隨的祥瑞現象。2 象,是以相似之物來命名。孔子名 丘 因為他生下後頭頂是凹下去的,即所謂 圩頂 父親便以此為他命名。3 假,是指假託萬物之名。孔子有了兒子後,魯昭公送給他一條鯉魚,於是他就給兒子...

想取有意境的有古代氣質的名字,古人除了名字還有字,我打算

樂其可知也 始作,翕如也 從之,純如也,皎如也,繹如也,以成 叫翕如 或純如 挺有意境 伊緣旭 依子初陽 歐陽暮雪 古人為什麼除了名字還要取個字 古代人的名字和現代有很大的差別。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單指名。幼年時由父母命名,供長輩呼喚。字,是男子20歲 舉行加冠禮時取字,女子15歲許嫁舉行笄 j 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