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有一句名言,意思是寧可餓死,也不吃別人給的食物。是什麼

2021-03-20 05:25:01 字數 3900 閱讀 9134

1樓:匿名使用者

說到這嗟來之食的典故,《禮記檀弓下》是這樣記載的:齊大飢,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履,貿貿然來。

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 「嗟!來食!

」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

這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殷勤有加,只因了個「嗟」字,犯了忌諱,鑄定了一段千古冤案,也成就了餓者的骨氣。

孟子在《孟子 魚我所欲也》裡,闡述了「捨生取義」的思想:「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這一思想千百年來一直是仁人志士激勵自己的人生準則。

孟子身上洋溢者一種充塞於天地之間的浩然正氣,是一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他生活在白色籠罩的革命歲月,他一定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革命家。

在「魚我所欲也」裡面,孟子假設了這樣一個例子: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按照孟子的邏輯,以及孟子本文中的思想,假定孟子遇到了這樣的情況,他會不會受之呢?

答案應該很明顯,孟子死也不會接受的。可是,在《孟子告子下》裡卻透露了這樣一個資訊:孟子不會為「呼爾」、「蹴爾」這樣的輕慢、侮辱行為而拒絕可以得生的食物!

《孟子 告子下》裡面記載:

任人有問屋廬子曰:「禮與食孰重?」

曰:「禮重。」

曰:「色與禮孰重?」

曰:「禮重。」

曰:「以禮死,則飢而死。不以禮食,則得食。必以禮乎?親迎,則不得妻;不親迎,則得妻,必親迎乎!」

屋廬子不能對,明日之鄒以告孟子。

孟子曰:「於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齊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樓。

金重於羽者,豈謂一鉤金與一輿羽之謂哉?取食之重者,與禮之輕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取色之重者,與禮之輕者而比之,奚翅色重?

往應之曰:『紾兄之臂而奪之食,則得食;不紾,則不得食,則將紾之乎?逾東家牆而摟其處子,則得妻;不摟,則不得妻,則將摟之乎?

』」這篇談話是說,任國有個人問屋廬子道:"禮節和吃飯哪樣重要?"

屋廬子說:"禮節重要。"

那人又問:"娶妻和禮節哪樣重要?"

回答說:"禮節重要。"

那人又問:"按照禮節求飯吃,卻吃不上而餓死;不按禮節求飯吃,卻吃上了飯,那麼也一定要按禮節行事嗎?按親迎禮娶親,卻娶不到妻子;不按親迎禮,卻能娶到妻子,那麼也一定要行親迎禮嗎?"

屋廬子不能回答,第二天就到鄒國去,把問題告訴給孟子。

孟子說:"回答這個問題有什麼困難呢?不度量原來基礎的高低,只比較它們的末端,那麼寸把長的木塊也能使它高過尖頂的高樓。

金屬比羽毛重,難道是就一隻金屬帶鉤和一車子羽毛相比來說的嗎?拿吃飯的緊要情況同禮節的細小情況相比,禮**有吃飯重要?拿娶妻的緊要情況同禮節的細小方面相比,禮**有娶妻重要?

你去這樣回答他:'扭住哥哥的胳膊奪他的飯吃,就能得到飯吃;不扭就得不到飯吃,那麼就該扭他嗎?翻過東邊人家的牆頭,摟住那家的閨女,就能得到妻子;不去摟抱,就得不到妻子,那麼要不要去摟抱呢?

"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孟子在對待「禮」的問題上,沒有僵化,比較靈活。他認為,在生活中講究「禮義」應該注意比較孰輕孰重。如果「禮」不如一頓飯重要的話,就可以不講「禮」了;如果「禮」不如娶老婆重要的話,就可以不講「禮」了。

這雖然有些好笑,卻真實得可愛!

通過孟子的這番話,我們完全可以想象,當孟子面臨「呼爾」、「蹴爾」的輕慢、侮辱與「得之則生,弗得則死」的「一簞食」、「一豆羹」的二難選擇時,肯定認為維護「大丈夫」的面子(尊嚴)不如活下去重要!因為,這「一簞食」、「一豆羹」是「食之重者」,「呼爾」、「蹴爾」是「禮之輕者」。

孟子這種靈活,不失為一種機智,實際上也是一種「韌的戰鬥」。藉此可以儲存自己,發展自己。我不清楚,孟子比較禮輕禮重的具體標準;但是,我相信,孟子絕不會像一些「識時務者」一樣,分不清孰輕孰重,只認為活著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事情,只認為死亡是天底下最可怕的事情!

2樓:風流の一會

應該是孟子的《魚我所欲也》中

一簞(dān)食,一豆羹(gēng),得之則生,弗(fú)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fú)受;蹴(cù)爾而與之,乞人不屑(xiè)也。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

為(wèi)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dé)我與(yú)?鄉(xiàng)為(wèi)身死而不受,今為(wèi)宮室之美為(wéi)之;鄉為(wèi)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wèi)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dé)我而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謂失其本心

意思是:不食嗟來之食

3樓:少爺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4樓:匿名使用者

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 這不是孟子的話,是《禮記 檀弓下》裡的

5樓:happy天天精彩

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

嗟來之食的意思,寓意,啟示!

6樓:匿名使用者

不要等著吃現成的,凡事都要靠自己努力獲取。

7樓:洪書平

「嗟來之食」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指帶有侮辱性的或不懷好意的施捨。嗟:不禮貌的招呼聲,相當於現在的「喂」。貶義詞。

不食嗟來之食」這句名言是說為了表示做人的骨氣,絕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別人的施捨,哪怕是讓自己餓死。咱們的傳統尤其看重做人要有骨氣,用通俗的話來說,人活的是一口氣,即使受苦受難,也不能少了這口氣。還有一些類似的說法,比如人窮志不短,再比如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都表示了對氣節的看重,對人的尊嚴的強調,對人的精神的重視。

8樓:匿名使用者

是說_人要有骨氣 活得要有尊嚴!!!

9樓:暗黑爬牆蟲

是說為了表示做人的骨氣,絕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別人的施捨,哪怕是讓自己餓死。

孟子曰:「有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是什麼意思?

10樓:路上的期盼

翻譯:孟子說:「做事好比打井,打了六七丈深還沒打到泉水,仍然是口廢井。」

出處:出自戰國時期著名哲學家孟子的《孟子·盡心上》。

原文:孟子曰:「飢者甘食,渴者甘飲,是未得飲食之正也,飢渴害之也。豈惟口腹有飢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無以飢渴之害為心害,則不及人不為憂矣。」

孟子曰:「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孟子曰:「有為者闢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孟子曰:「堯、舜,性之也;湯、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歸,惡知其非有也?」

白話譯文:

孟子說:「飢餓的人覺得任何食物都好吃,口渴的人覺得任何水都好喝,這並沒有嚐到飲食的正常味道,而是受了飢渴損害的緣故。難道只有嘴巴肚子有飢渴的損害?

人心也都有損害。人們能夠不把(類似)飢渴的損害變成對心的損害,那麼(一時)趕不上別人,也不必為此憂慮了。」

孟子說:「柳下惠不會因為做大官而改變他的操守。」

孟子說:「做事好比打井,打了六七丈深還沒打到泉水,仍然是口廢井。」

孟子說:「堯、舜是本性具備仁義,湯王、武王是親身實踐仁義,五霸是假借仁義。假借久了而不歸還,哪能知道他們本來是沒有仁義的呢?」

11樓:高樓居士

(《孟子·盡心上》)

這是 說做某一件事情,用力程度到了極限尚不見一點預期效益,那這件事就不要做了,如同在沒有泉眼的地方掘井 ,掘多深也沒有用;即使掘出來也是一口廢井。他要人們不論做何事都要有始終如一的目的追求及實現目的的 手段,目的之善是高於一切的。

12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說,就算你很想有一番作為,而且也付諸行動了,但如果不堅持到底,哪怕只差一點點,還是沒用。

13樓:匿名使用者

孔老人家的意思是:有為的人呀,拿挖井來說吧,如果掘地很深還沒有泉水的話就會放棄的。也就是教育我們,該出手時就出手,要有毅力;有頭腦,還要敢於放棄!

孔子名言有一句話是意思大概是選擇你愛的職業或者工作,那麼生活的每一天都不是在工作了

我記得智聯招聘 的一句廣告臺詞和這麼很相近。生活中90 的時間是在工作,選擇一個你喜歡的職業愛上她,那麼每天就跟戀愛一樣了。學德語的?4年了,我搞不好是第二個有這個問題的人。因為強迫症驅使我從德語資源找到中文資源找一晚上了。我還是沒明白對應的中文是什麼。順帶問一句,你知道這是哪句話了嗎?我很想知道。...

聽說,寧可和聰明人打一架也不和愣子說一句,這句話包含了哪些意

因為和楞子是沒道理可講的,希望能幫到你求採納 寧可和聰明人打一架也不和傻子說一句話,這句話有哪些意思 可能是要我們跟比我們優秀的人比較,學習他們優點超越他們,尼瑪一天跟個傻子比智商有啥比頭呢,本來比你差的人你還去比啥呢 和聰明人能說的上話,2個人有不同的理念。和傻子說話就是對牛彈琴,你說你的,他玩他...

你認為最霸氣的一句名言是

我也想低調啊,實力不允許啊 沒有霸氣 只有豪言!封侯非我願,但願海波平。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是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寧願我負天下也休讓天下人負我 春來我不先開口,那個蟲兒敢作聲。歷史名言十分之一出自清逸居士。霸氣的名言 宇宙萬物皆為我師,皆為我所用。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