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的《鄉愁四韻》主要寫了什麼

2021-03-19 18:19:23 字數 4820 閱讀 8246

1樓:匿名使用者

淺酌低吟成醉,夢迴鸚鵡洲頭。長江水向天際流。碧波問燕語,芳渡少年遊。

又是飛花時節,半生落魄吟謳。此情別去幾春秋。無由總相憶,更飲一江愁

在第一章中,餘老取用「長江水」意想,可謂下了番苦心,長江水在歷代詩人中都是悠悠思念、綿綿情感的隱語,在此餘老同樣有著這樣的用心,再者是「長江之水天上來,綿綿不絕進東海」,比起黃沙沉沉的黃河水來說,長江取於天上,著實讓人感到神聖之意,側面顯示了對祖國思念不是普通的思念,是高於其他思念的一種情感。而後餘老認為「長江水」又是「酒一樣的長江水」,此處即和以上解釋呼應,同樣含綿長、醉人、思念之情。餘老在接下來提到了「醉酒」而不是「飲酒」,那麼在此處即可看出餘老對祖國的感情之深,飲酒往往是閒暇時候小小的呷上一口,用來形容愛國之情顯然不合適,「醉酒」更能體現出對大陸母親熾熱的愛,想到此,實在佩服餘老的措辭,實在是字字見情,字字見功!

憔悴韶華依舊,寂寥燕子西東。寂寞鄉心別後空。神如無主絮,發是白頭翁。

暗放東風歸處,故園半挑簾櫳。海棠似血血尤濃。惜花人何在,微雨斷腸中。

第二章中,餘老別出心裁的起用「海棠紅」位居次席,我認為,餘老在寫這首詩的時候,想給讀者這樣的一個印象,就是這首詩歌不完全是單純的思念,給人感覺文人永遠清弱,餘老在寄託思念的同時,還不忘要記住恥辱,要振興中華,海棠紅在當時是象徵完整的大中華版圖,而現今早以物是人非,所以在餘老思念的同時表達了自己的熱血豪情,讓人肅然起敬。緊接著的「血色」和「燒痛」更是將愛國之情上升到人生理想的高度,不可缺,不可少,讀到此章節,眼前彷彿看到的是一個風華正茂的青年熱血沸騰即將投身到祖國奉獻的大潮中。人到中年的餘老沒有被生活的疲憊所拖累,沒有被繁冗的工作所羈絆,還能有這樣的鴻圖大志,著實讓我們欽佩!

寒空瓊瑤紛綴,澗邊玉樹枝彎。東風不到故人邊。霏微吹破夢,夕陽照滿山。

回首塵緣來去,十年生死悲歡。江南對燕半飛殘。試筆問新箋,思愁兩無牽。

在第三章中,餘老在「紅」之後緊接著用了「白」,而且還是靜靜的「雪花白」。那麼其用意在於餘老考慮到在我們群情激昂之後,需要的還是一種冷靜。況且在後面的措辭上,餘老將之形象為「家書」樣的雪花

疏影橫斜拘月,虯枝吐豔凌霜。獨倚寒窗憶短長。別來多少事,點點臘梅香。

阿母燈前溫語,霜鬢染盡殘光。問君為何淚彷徨?年年佳節處,杯酒助淒涼

在最後一個章節中,餘老終於想到了「臘梅」,這「臘梅」的涵義就太豐富了,最基本的是「臘梅」的堅強不屈的性格,在者「臘梅香」預示著冬天即將過去,春天的來臨,此處無疑暗示了大陸與臺灣關係的改善。統一畢竟是人心所向,眾望所歸。母親對遊子永遠具有強大的吸引力,遊子思念母親,心中充滿了溫暖,這正是詩人正視現實而又能執著追求的心理源泉——親情、鄉情、愛國之情的強大的召喚力和凝聚力。

2樓:匿名使用者

詩人熾熱的思鄉愛國之情猶如一根紅線,將富有民族特色的「長江水」、「海棠紅」、「雪花白」、「臘梅香」四組意象有機地組織在一起。詩人選取哺育中華民族,象徵現代文明的「長江水」為第一意象,並由此延伸到居家常景的「海棠紅」,構成對家與國的整體思念,然後,由實到虛,渴望一片「雪花白」,「一朵臘梅香」,立體構成了全方面的思鄉之情。情境的營造之巧妙充分體現了作者渴望統一,迴歸大陸的遊子心境。

余光中的《鄉愁四韻》賞析

3樓:大超love雪子

全詩採用直抒型的抒情方式。作為一位生在大陸,成名於港臺的著名詩人,親情、鄉情、愛國之情成為他詩歌創作的主要方向。嚴滄浪曾說過:

「詩有別材,非關理也;詩有別趣,非關書也。」。

第一章,意以象言,情以象抒。詩人選取「長江水」作為第一意象,含義深刻。

第二章,聯想自然,環環相扣。詩人索取的是一張「海棠紅」,是「血一樣的海棠紅」。是第一章意象的發展。

第三章,音韻和諧,一唱三嘆。詩人選取了「雪花白」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意象。是詩人的反思,一種新的追求。

第四章,無理而妙,富於別趣。詩人選取的意象是「臘梅香」。「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是營造亮色。

全詩,詩人熾熱的思鄉愛國之情猶如一根紅線,將富有民族特色的「長江水」、「海棠紅」、「雪花白」、「臘梅香」四組意象有機地組織在一起。詩人選取象徵現代文明的「長江水」為第一意象。

擴充套件資料

作品風格

在臺灣早期的詩歌論戰和70 年代中期的鄉土文學論戰中,余光中的詩論和作品都相當強烈地顯示了主張西化、無視讀者和脫離現實的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時代 ,筆尖所染,不是希頓克靈的餘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

所釀業無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20世紀80年代後,他開始認識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對創作的重要性,把詩筆「伸回那塊大陸」,寫了許多動情的鄉愁詩,對鄉土文學的態度也由反對變為親切,顯示了由西方迴歸東方的明顯軌跡,因而被臺灣詩壇稱為「回頭浪子」。

4樓:第一職責

編織在《鄉愁四韻》中的四個意象——長江、海棠、雪

花、臘梅——均為中國古典詩歌所常見;抒發的情思,也是中國曆代詩人反覆吟唱過的意緒。表現中國詩歌母題之一的鄉愁,古典意象的擷取自有其得天獨厚之處。

將情感託付給傳統的物象載體,投射到民族共同的文化背景中得以放大,自然會在民族感情中得到巨集大的迴應,同時,這也表現出詩人抒情和選材的某種偏好與執著。

對此,詩人曾有明確的解說:中國是「最美最母親的國度」(余光中《當我死時》),「中文是一種非常了不起的、美麗的文字」、「我對中文始終不渝的敬愛」、對於我來說,當然是中國文學、傳統文化影響最大」、「對我的詩文影響最大的是中國古典詩詞」。

古典意象的採擷,雖然有其先天之利,但也帶來了難度和挑戰,因為創作既不能重複前人,也不能重複自己這就對意蘊的開掘和意象的營構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眾多的古典意象中,詩人為什麼要選擇這四種意象入詩呢?它們又是怎樣融進鄉愁的抒寫中去的呢?

關於第一節中的「長江水」。古老的東方有條龍,它的名字叫長江。作為龍的子孫,自然不能忘懷祖國的母親河長江,長江的濤聲夜夜響徹在海外遊子的不眠中。

選此意象入詩,當取其源遠流長和傳統意蘊的深廣(「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千江有水千江月」等等),以便生髮,由水而酒,而醉灑的滋味,而鄉愁的滋味。本節抒寫鄉愁的濃烈悠長。

關於第二節的「海棠紅」。舊中國的地圖,人多言像一片海棠葉。所以紅海棠難免引起詩人的故國之思。

花色、血色、火色同紅,火燒血沸,由沸血的燒痛而鄉愁的燒痛。本節寫鄉愁的痛苦難耐。

關於第三節的「雪花白」。雪花是臺島難覓的。歌雲「冬季到臺北來看雨」。

對雪花的思念,即是對大陸的思念。冬日的雪花是又一年時光流逝的標誌,是無情歲月的一種催逼,使鄉情、鄉思更添一分沉重。

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暌別與企盼中,「家書抵萬金」,而信紙與雪花同為白色,故由雪花聯想到家信。五十年的久疏音訊,是怎樣漫長而揪心的等待,而鄉愁竟未得短暫的抒解。本節寫鄉愁飢渴中的等待與企盼。

關於第四節的「臘梅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梅花是美好品德與人格的象徵。梅香淳厚久遠如同母愛,就文化底蘊而言,梅花比牡丹更具有國花的氣質。

傳統文化的哺育使詩人把臘梅芬芳與母愛的芬芳聯絡起來,與養育自己的鄉土聯絡起來。

本節寫海外遊子神遊故國,沉浸在歸依的溫馨中,使鄉愁暫得舒解。臘梅的芬芳來自苦寒,也許詩人亦欲藉此寓含海峽兩岸衝破政治的隔離而迎來和平、復興的希望。本節從文化層面表達的認同和歸依,是前三節思想內容的延伸和歸結。

《鄉愁四韻》的意象組合顯示了圓融的技巧。首句表達祈望的意象只是一種故土風物,既是古典詩歌中鄉愁的載體,也是與詩人心靈相通的對應物象。第二句沒有像古典詩歌那樣就首句意象的本義作線性的生髮,而是注入主體感受使之變形,並藉助比喻帶出喻體作為過渡。

第三句通過聯想加以引申,切換到第四句鄉愁形態的描述。尾句在字面上是首句的反覆,但意象的內蘊發生了質的化,成為鄉愁的象徵,具有鄉愁的本體意義。

每節詩中的三個意象的原始含義雖然風馬牛不相及,但通過比喻、變形、聯想、象徵、反覆完成了意象的跨越和轉換,詩思跳蕩而連貫,靈動而自然,最終均指向鄉愁的表述,這種奇妙的組合顯示了東西方詩藝的融合。

層遞性是《鄉愁四韻》意象組合的又一特點。由鄉愁的濃烈綿長,引出鄉愁的痛苦,這必然導致渴望舒解的等待,而舒解的途徑只能是對母親、鄉土、祖國的歸依,迴歸祖國母親的懷抱。全詩脈落連貫,文義層進,而鄉愁則成為貫穿全詩的線索和組合的契合點。

意象組合的層遞性使詩緒也相應表現出某種起承轉合。

第一節寫鄉愁的滋味是發軔,承前而來的第二節寫鄉愁的燒痛是拓展,第三節寫鄉愁的等待寓示轉折,第四節寫遊子歸依鄉土使鄉愁得以舒解形成全詩的高潮。

詩緒的這種變化構成了詩歌的內在旋律。與抒寫鄉愁的古典詩歌相比,《鄉愁四韻》對鄉愁的演繹,由平面轉為多維,由片斷走向過程,由朦朧隱約趨於清晰理性,突破了傳統審美的樊籬而睥睨千秋。

《鄉愁四韻》的詩格具有復調詞作的形式美。一是和諧整齊。四節詩的行數、頓數乃至字數(第四節有一處略有出入》相等,排列的方式相同,押韻的位置相同,重疊反覆的方式相同,這正如復調詞作的重章疊句,迴旋往復,既有建築的均衡對稱之美,又便於入樂譜曲。

二是富於變化。

在齊整工麗之中不乏變化之美,四節詩的視點依次有感覺、視覺、嗅覺的變化,四節詩的意象色彩有碧、紅、白、黃的區分。

「韻律象徵著內容。」(趙元任《談談漢語這個符號系統》p73)這種復調詞作的精緻形式,不僅是因為它適合表現鄉愁這個古典色彩甚濃的文學母題,也是詩人去國懷鄉情感的寄託。這表明余光中的詩歌創作,記憶體情感的抒發方式和審美取向都繼承發展了中國古典詩詞的優秀傳統。

擴充套件資料

原文:鄉愁四韻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酒一樣的長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鄉愁的滋味,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血一樣的海棠紅,

沸血的燒痛,

是鄉愁的燒痛,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樣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鄉愁的等待,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母親一樣的臘梅香,

母親的芬芳,

是鄉土的芬芳,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鄉愁 余光中,余光中的鄉愁的全部

詳細背景的在這裡。寫 鄉愁 的背景如下。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10歲的余光中隨父母輾轉於上海 重慶等地。22歲那年,余光中隨家人來到臺灣,並考取了臺灣大學外文系。雖然專業是外文,余光中卻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濃厚的興趣。他在詩歌 散文 評論 翻譯都有大量著述,而其中成就最傑出的,當屬詩歌。人們評論,他...

余光中的關於鄉愁的作品余光中的鄉愁

鄉愁 是詩人余光中漂泊異鄉,遊弋於海外迴歸中國後所作的一首現代詩。詩歌表達對故鄉,對祖國戀戀不捨的一份情懷。詩歌中更體現了詩人余光中期待中華民族早日統一的美好願望。原文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鄉愁 余光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

余光中的鄉愁描繪了哪四幅畫面鄉愁描寫了哪4幅畫面

第一副 幼年求學,母子分離,借書信以慰別情 第二副 成年後,告別新婚妻子,離鄉背井,天各一方 第三副 生離死別,母子不得相見 第四副 同胞難得相聚,國家不能統一 鄉愁 余光中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