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什麼折柳送別,古人送別的時候為什麼要「折柳」相贈

2021-03-19 11:02:43 字數 1708 閱讀 7983

1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柳」與「留」諧音,折柳相送,表達一種依依不捨的感情。

2樓:匿名使用者

柳樹很容易成活,柳枝插在泥土中就可以長成柳樹,寓意行人平安

3樓:匿名使用者

楊柳枯枝飛落葉 柳就是離別的意思

古人送別的時候為什麼要「折柳」相贈

4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離別時,有折柳枝相贈之風俗。最早出現在漢樂府《折楊柳歌辭》第一中。折柳」一詞寓含「惜別懷遠」之意。

我國的古代,親朋好友一旦分離,送行者總要折一支柳條贈給遠行者。人們離別時折柳相送,在思念親人、懷念故友時也會折柳寄情。

分別時為什麼要折柳相送呢?

常見的解釋是,「柳」諧「留」音,贈柳表示留念,一為不忍分別,二為永不忘懷。但是,這種解釋我們感到很單薄,不足以完全令人信服。折柳送別作為一種非常普遍的文化習俗,恐怕不是一個「諧音」就能解釋清楚的。

因此,古代就有人從另外的角度探求這其中的緣由。如清朝褚人獲在《堅瓠廣集》卷四中提出:「送行之人豈無他枝可折而必於柳者,非謂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鄉正如木之離土,望其隨處皆安,一如柳之隨地可活,為之祝願耳。

」這種解釋是很合理的。柳樹和其他樹木相比,其特點是「隨地可活」,這正可以拿來祝願遠別的人,到了異地後,隨遇而安,能夠很快地融入當地的人群中,一切順遂。這一說法便有了深刻的哲理性和更高的文化品味。

但是,我以為,這還不是「折柳送別」這種文化習俗的最初緣由。最早的淵源應該是「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幾句古詩。理由有三:

一是這詩句來自《詩經》,而且是名句,讀書人人人熟悉;二是「楊柳依依」表達了戰士出征前懷家戀土的離情別緒,為後來的的送別詩奠定了文化基調;三是《詩經》作為五經之一,其深廣的文化傳承作用是不容懷疑的,古人作詩講究「無一字無來處」,當然來自經典。

總之,「折柳送別」應該有「諧音感懷」、「哲理啟迪」、「文化傳承」這樣三個緣由。

5樓:我賣藍芽

因為代表相念,同時也代表了依依不捨

6樓:匿名使用者

柳音同留,挽留的意思,就是不捨得你走表達一下挽留之情

古人送別朋友時為什麼要折柳,有哪首古詩提到了折柳?

7樓:匿名使用者

柳同留近音,因此折柳送友人,表示了對友人離去的依依不捨之情,並且送友要送到十里長亭,而長亭附近多有栽柳.因此這種習俗或者說文化在當時就表達了離別時的心境.

詩前面的朋友都幫你回答的很好了.

8樓:匿名使用者

賦予柳樹種種感情,借柳寄情。表達不捨與思念之情。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9樓:凌憶楠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10樓:匿名使用者

"柳"和"留"是諧音,代表送別人時的不捨,並且盼望速歸

11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說柳是留的諧音,表挽留之意和思念之情;還有就是柳是很容易成活的,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希望友人能在他鄉像柳一樣很快適應環境,有所成就和作為。

古人臨別折柳是什麼意思,古人為什麼折柳送別

寓含惜別懷遠 感懷的意思。折柳,古人離別時,有折柳枝相贈之風俗。最早出現在漢樂府 折楊柳歌辭 第一中。折柳 一詞寓含 惜別懷遠 之意。我國的古代,親朋好友一旦分離,送行者總要折一支柳條贈給遠行者。人們離別時折柳相送,在思念親人 懷念故友時也會折柳寄情。我國 折柳送行 的習俗最早見於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古代人送別時為什麼要折柳枝相贈

折柳送別,也是古人的旅行風俗。在漢唐盛世的長安,人們常到灞橋送別。灞橋,因位於今西安市東郊浦水之上而得名。灞水,原名滋水,相傳春秋時期秦穆公欲彰霸業,故改名霸水,後加水旁而寫成灞。灞橋,就其地理位置言,正處在長安東去的交通要衝,長安城裡的 送別朋友必經此地。史記 載秦始皇時,秦國大將王聆伐荊,秦始皇...

古人為什麼把家鄉稱為桑梓古人為什麼又稱故鄉為梓里桑梓

在我國古代桑 梓是與人們的生活關係極為密切的兩種樹。桑樹的葉可以用來養蠶,果可以食用和釀酒,樹幹及枝條可以用來製造器具,皮可以用來造紙,葉 果 枝 根 皮皆可以入藥。而梓樹的嫩葉可食,皮是一種中藥 名為梓白皮 木材輕軟耐朽,是製作傢俱 樂器 棺材的美材。此外,梓樹是一種速生樹種,在古代還常被作為薪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