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信在古代叫什麼名字 怎麼由來的

2021-03-19 07:07:09 字數 4490 閱讀 6159

1樓:妄與梔枯

一、別稱

1、手書

如《漢書·薛宣傳》:「馮翊敬重令,又念十金法重,不忍相暴章。故密以手書相曉,欲君自圖進退。

」「手書還稱「親筆信」、「手札」、「手翰」、「手啟」、「手柬」、「手筆」、「手記」、「手帖」、「尺墨」等等。

2、家信

家信也稱「家書」、「家稟」、「家問」、「家報」、「鄉書」、「鄉信」、「竹報平安」、「錦字」、「錦書」、「錦文」、「錦中書」、「錦字書」、「黃犬音」、「大書」等等。

3、寸簡

寸簡就是簡短的信,也稱為「寸箋」、「寸紙」、「寸楮」、「寸札」、「寸函」、「片札」。有時還用這些代稱,謙指自己發出的書信。

二、由來

人們的社會交往和思想感情交流,大多通過一定的禮儀形式和一定的文化活動方式來進行。不僅僅傳達著國與國的文化交流,同時也傳遞著人們思想的情懷。

書信文化不只是情懷

上世紀**十年代是傳統書信往來最為頻繁的時代。在八分錢或者兩毛錢一張郵票的時代,每年郵政局收發的郵件數量驚人。在不斷被公佈出來的當年文化名人的通訊中,可以看到他們書信字裡行間所蘊藏的情感。

比如黃永玉致曹禺的信中就有這樣的段落:「你知道,我愛祖國,所以愛你。你是我那一時代現實極了的高山,我不對你說老實話,就不配你給予我的友誼。

」這樣的句子,簡直比情書還熱烈。這些話,當面沒法表達,在書信中卻可以真情流露。

讀到這樣的信,沒法不被寫信者打動。有些人的書信寫得很短,比如冰心的一些信,常常只是寥寥數句。但即便如此,行文格式上也是固守傳統的,不會因內容短而失去莊重。

如果懷念過去的書信形式,最好的做法是重新拾起情懷——在寫電子郵件或者使用其他即時通訊工具的時候,能夠多一點鄭重感,拒絕被新**時代輕快、浮躁的交流形式所侵襲。

2樓:雋傅香令子

在中國古代書信有別,書指函札,信指使人。泛稱書札為書信是後來的事。換句話說,現代所說的書信古代通稱為「書」。

《左傳》記載:「叔向使詒子產書。」著名的書信如司馬遷的《報任安書》。

在現代漢語中「書」仍保留了「書信」的意思,如「家書」等。現將古代書信的別稱介紹如下:

鴻雁:古代傳說鴻雁能傳書,這個典故出自《

漢書•蘇武傳

》:「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所以,後來用鴻雁代稱書信。

鯉魚:這個典故出自漢樂府詩《

飲馬長城窟行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以鯉魚代稱書信有幾種說法,有「雙魚」、「雙鯉」、「魚書」等。而且古代人還常常把書信結成鯉魚形狀。

書簡:書簡原指盛書信的郵筒,古代書信寫好後常找一個竹筒或木筒裝好再捎寄。後來書筒也成了書信的代稱。

八行書:舊時信件每頁八行,故稱為八行書。

簡:在沒有發明造紙術之前,我國曾用削成狹長的竹片作為書寫材料,人們把這種竹片稱為簡。用於寫信的竹片便稱為竹簡。

牘:古代書寫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稱為牘,漢代對簡和牘串起來寫字時,詔書律令寬不超過三尺,一般書信寬不過一尺,所以將書信稱為尺牘。

柬:在古代,柬與簡通用,是信件、名片、帖子之類的統稱,如請柬、賀柬、書柬等。

素:古代稱白絹為素。用白絹(

或綢)寫成的書信稱為尺素,後來「素」成為書信的代稱。

箋:箋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們題詩或作畫用。一般信紙也叫箋,後引申為書信的代稱。

函: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郵遞,這種匣子叫函。後來就稱信件為函,如函件、來函、公函等。

札:札在古代指書信,公私文書。札原意為古代書寫用的小木簡。現仍通用「信札」一詞。

中國古代書信叫什麼

3樓:暴走少女

中國古代書信叫尺牘,信禮。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

但是,中國的應用性文體從來不排斥審美的文學屬性,尤其是書信一體,多記事陳情,中國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於書信,書信的實用性和審美性的結合十分完美。

4樓:金六福

中國古代書信叫尺牘。

尺牘是一個詞語,讀音為chǐ dú,指古人用於書寫的長一尺的木簡;信札,書信;文辭或者墨跡,字跡。木牘的規格據記載有幾種,但多長一尺左右,故有「尺牘」之稱,多用於書法、繪畫。

在紙張發明之前,用竹木或帛,製成尺把長的版面,用以書寫記事,敘情表意,傳遞訊息,因此有尺素、尺函、尺牘、尺鯉、尺箋、尺翰、尺書等多種稱謂,其中以尺牘用的最早也最多,故成為信件的代稱。

5樓:匿名使用者

尺牘——古時書函長約一尺,故名尺牘,亦稱「尺素」「尺翰」「尺簡」「尺紙」「尺書」,皆泛指書信。

雁足、雁帛、雁書、鸞箋——《漢書》記載蘇武故事,言蘇武被拘匈奴,牧羊於北海,後來漢朝廷要求匈奴放歸蘇武,匈奴謊稱武已死。漢使則謂單于,漢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繫著帛書,說蘇武等在某澤中,單于只得放蘇武歸漢。於是,書信又有了雁足、雁帛、雁書等代名詞。

再如,宋時蜀地善制十色彩箋,箋上隱然有花木麟彎圖案,這樣,書信又多了一個別稱:鸞箋。

八行書——舊時豎式信箋,多用紅線劃分八行,書信也別稱八行書。

簡:在沒有發明造紙術之前,我國曾用削成狹長的竹片作為書寫材料,人們把這種竹片稱為簡。用於寫信的竹片便稱為竹簡。

牘:古代書寫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稱為牘,漢代對簡和牘串起來寫字時,詔書律令寬不超過三尺,一般書信寬不過一尺,所以將書信稱為尺牘。

柬:在古代,柬與簡通用,是信件、名片、帖子之類的統稱,如請柬、賀柬、書柬等。

素:古代稱白絹為素。用白絹( 或綢 )寫成的書信稱為尺素,後來「素」成為書信的代稱。

箋:箋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們題詩或作畫用。一般信紙也叫箋,後引申為書信的代稱。

函: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郵遞,這種匣子叫函。後來就稱信件為函,如函件、來函、公函等。

札:札在古代指書信,公私文書。札原意為古代書寫用的小木簡。現仍通用「信札」一詞。

其他別稱如下:

鴻雁:古代傳說鴻雁能傳書,這個典故出自《漢書·蘇武傳》:「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所以,後來用鴻雁代稱書信。

鯉魚:這個典故出自漢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以鯉魚代稱書信有幾種說法,有「雙魚」「雙鯉」「魚書」等。而且古代人還常常把書信結成鯉魚形狀。

書簡:書簡原指盛書信的郵筒,古代書信寫好後常找一個竹筒或木筒裝好再捎寄。後來書筒也成了書信的代稱。

6樓:匿名使用者

希望對你有幫助:尺牘——古時書函長約一尺,故名尺牘,亦稱「尺素」「尺翰」「尺簡」「尺紙」「尺書」,皆泛指書信。

雁足、雁帛、雁書、鸞箋——《漢書》記載蘇武故事,言蘇武被拘匈奴,牧羊於北海,後來漢朝廷要求匈奴放歸蘇武,匈奴謊稱武已死。漢使則謂單于,漢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繫著帛書,說蘇武等在某澤中,單于只得放蘇武歸漢。於是,書信又有了雁足、雁帛、雁書等代名詞。

再如,宋時蜀地善制十色彩箋,箋上隱然有花木麟彎圖案,這樣,書信又多了一個別稱:鸞箋。

八行書——舊時豎式信箋,多用紅線劃分八行,書信也別稱八行書。

簡:在沒有發明造紙術之前,我國曾用削成狹長的竹片作為書寫材料,人們把這種竹片稱為簡。用於寫信的竹片便稱為竹簡。

牘:古代書寫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稱為牘,漢代對簡和牘串起來寫字時,詔書律令寬不超過三尺,一般書信寬不過一尺,所以將書信稱為尺牘。

柬:在古代,柬與簡通用,是信件、名片、帖子之類的統稱,如請柬、賀柬、書柬等。

素:古代稱白絹為素。用白絹( 或綢 )寫成的書信稱為尺素,後來「素」成為書信的代稱。

箋:箋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們題詩或作畫用。一般信紙也叫箋,後引申為書信的代稱。

函: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郵遞,這種匣子叫函。後來就稱信件為函,如函件、來函、公函等。

札:札在古代指書信,公私文書。札原意為古代書寫用的小木簡。現仍通用「信札」一詞。

其他別稱如下:

鴻雁:古代傳說鴻雁能傳書,這個典故出自《漢書·蘇武傳》:「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所以,後來用鴻雁代稱書信。

鯉魚:這個典故出自漢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以鯉魚代稱書信有幾種說法,有「雙魚」「雙鯉」「魚書」等。而且古代人還常常把書信結成鯉魚形狀。

書簡:書簡原指盛書信的郵筒,古代書信寫好後常找一個竹筒或木筒裝好再捎寄。後來書筒也成了書信的代稱。

7樓:匿名使用者

妻子給丈夫的書信,稱為錦書、錦字;家人來往的書信,稱為家書、家信;匿名的書信,稱為飛書;死人留下的書信,稱為遺書;酬答別人的回信,稱為報章、回帖;皇帝的書信,稱為仙翰;官場中下級給上級的書信,稱為書啟;非正式的書信,稱為便條。

信在古代叫什麼?

8樓:匿名使用者

鴻雁是書信的代

來稱,有時亦代稱郵遞員自。何以「鴻雁」代稱書信和郵遞員?溯其源,漢朝時,蘇武出使匈奴,被單于流放北海去放羊。

10年後,漢朝與匈奴和親,但單于仍不讓蘇武回漢。與蘇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蘇武的情況密告漢使,並設計,讓漢使對單于講:漢朝皇帝打獵射得一雁,雁足上綁有書信,敘說蘇武在某個沼澤地帶牧羊。

單于聽後,只有讓蘇武回漢。後來,人們就用鴻雁比喻書信和傳遞書信的人。

鄭州市的名字由來,鄭州古代叫什麼名字

春秋戰國時期,鄭 韓先後在新鄭建都 為當時周帝國的二級行政單位 長達500多年。秦漢時期,鄭州地區始置滎陽 鞏 京 新鄭等縣。之後,歷代先後在鄭州地區設定滎陽郡 北豫州 滎州等。隋開皇三年 公元583年 將滎州改為鄭州。從此,鄭州一名開始用於今鄭州地區.隋開皇十六年 公元596年 置管州治所,州治位...

90和100歲叫什麼名字?在古代

不滿週歲 襁褓 2 3歲 孩提 女孩7歲 髫年 男孩8歲 齠年 幼年泛稱 總角 10歲以下 黃口 13 15歲 舞勺之年 15 20歲 舞象之年 12歲 女 金釵之年 13歲 女 豆蔻年華,15歲 女 及笄之年 16歲 女 破瓜年華 碧玉年華 20歲 女 桃李年華 24歲 女 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

山西古稱謂,山西在古代叫什麼名字

1,晉。大禹去世後,其子啟繼位。夏朝早期的統治中心在今山西晉南夏縣一帶,今夏縣東下馮遺址是重要的夏墟。商朝時,山西南部在其 邦畿千里 之內,其餘地方則散佈著十幾個方國部落。西周初期大規模分封諸侯,山西中南部為十餘個諸侯的領地,其中主要諸侯國是晉國。春秋時期,晉國發展強大,逐步兼併了周邊小國,成為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