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知道彝族婦女帶的那種木製髮簪使用時應注意的問題,比如已婚和未婚的女子使用時應注意什麼?謝謝

2021-03-19 06:58:26 字數 5236 閱讀 4970

1樓:血色楓葉加紅塘

彝族 概況:

彝族是中國西南地區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人口有6572173 人。主要分佈在雲南、四川、貴州三省及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特點。

彝族支系繁多,多數自稱「諾蘇」、「納蘇」、「聶蘇」等。新中國成立後,正式定名為彝族。彝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

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彝語支,有6種方言。彝文是一種音節文字,至今使用花包頭是彝族的典型服飾。

服飾:彝族服飾因地而異,大體上和方言的分佈基本相同,不同方言區有不同特色的服飾。為此有如下六種型別:

2樓:毛難族形成

但是,彝族婦女帶的那種木製髮簪(就是那種黑,黃,紅三色的木製髮簪,象一把小勺子)使用時應注意的問題(比如已婚和未婚的女子使用時應注意什麼)到底是什麼?

彝族婦女帶帽子是否以婚標誌?

3樓:

不同年齡段所帶的頭飾不一樣、已婚與未婚所帶的頭飾也不一樣,具體分辨如下:

居住在四川大涼山的彝族同胞,特別注重頭飾的裝扮,數千年流傳至今,以多彩的頭飾形成獨樹一幟的頭飾文化。「鳥美在羽毛、人美在頭飾」、「漢人顧腳、彝人顧頭」成為他們對傳統頭飾文化最好的詮釋。有趣的是,彝族形態各異的頭飾緣於圖騰或動植物崇拜,正如普列漢諾夫所說:

「圖騰的特點就是相信人們的某一血緣體和動物的某一種之間存在著血緣關係。」

彝民族的頭飾,特別是女性的頭飾,在其一身中要更替好幾次,由特定的頭飾可見女性經歷的人生及年齡身份。彝族姑娘在婚前有戴雞冠帽的習俗,其帽狀如公雞冠,故又被稱為公雞帽,是用硬布剪成雞冠形狀,再用一樣大的銀飾鑲嵌而成。在彝族的傳說中,說是很久以前,雄雞曾救過一對青年男女,後來,彝人們便要未婚姑娘全都戴上雞冠帽,既象徵平安幸福,又寄寓著吉祥如意。

更為有趣的是,在彝族絢麗多姿的工藝鑲嵌的花紋大都以「雞冠牙」為圖案。

在涼山彝區,凡結婚婦女的頭飾便成為荷葉帽,其形似荷葉,凡熟悉彝族風俗的人士一看見這荷葉帽,便知道這是已婚婦女。戴荷葉帽也有一個傳說:在遠古的時候,婦女比男人更聰明,一次,支格阿落(彝族神話中蓋世無雙的英雄)騎馬巧遇犁地的夫妻倆,問她丈夫今天犁了多少輪?

這位丈夫無言對答。其妻卻反問支格阿落,問他的馬今天走了多少步?支格阿落頓時被問得啞口無言。

第二天,支格阿落不服輸,又找到這對夫婦說:我今天牽來一隻公羊,找你的男人餵養生羊羔,婦人機智地說:我男人正在家裡生孩子。

支格阿落驚奇問道:男人怎會生孩子?婦人答道:

那麼公羊又怎能生羊羔呢?聰明絕頂的支格阿落又敗在她手下,於是下令縫製荷葉帽給已婚的婦女們戴上,用於「蓋住」她們的聰明才智,孰不知,荷葉帽成了已婚婦女驕傲的頭飾,使她們更加美麗動人。

彝族男子的頭飾則用黑布纏頭,編織成一尖錐狀,被稱為「英雄結」。頭飾完整地保留了男性的陽剛之氣。彝族是一個崇尚鷹的民族,世代沿襲至今,男人應具有鷹的風姿、鷹的神韻。

巖鷹搏擊長空,面對藍天、白雲、大地、勇往直前,成了彝族男子漢心中勇敢的象徵。有趣的是,青年男子的英雄結細如竹竿,中老年男子的英雄結粗似拳掌,貫於額中。從今天涼山州美姑縣彝族男性英雄結中還可窺見彝族先民在遠古時長途遷移的痕跡,先 祖從滇、黔而今涼山遷移時,曲列系家支從左邊渡金沙江,古候系家支從右邊渡金沙江,凡系屬曲列系家支的後裔英雄結偏左;古候系後裔則偏右。

由此而得知,彝族的頭飾文化亦是彝族對祖先紀念的深深烙印。

彝族也是一個善於學習外民族優秀文化的民族。在涼山州美姑縣還有一種既美觀、又實用的紅纓須斗笠,彝族稱為「衣馬爾布」。據說在清朝時,彝族手工藝人模仿清朝**的官帽仿製,用生長在水邊的水竹編織而成,斗笠上裝飾著散開的紅纓須,其形狀比清朝**的帽大些,更加美觀大方,「夏日可遮陽、雨天可遮雨」。

紅纓須斗笠備受彝族青年男女的喜愛。上世紀八十年代,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反映彝族風情故事片《奇異的婚配》,就曾在美姑縣牛牛壩訂做了100多頂紅纓須斗笠作道具。如今,在美姑的鄉鎮上,每逢趕集或是節日,隨處可見紅纓須斗笠,遠遠望去,像是燃燒的火焰,這與彝族崇拜火、喜紅色有密切的關係。

古代女子的髮簪有什麼講究?

4樓:匿名使用者

在中國封建時代,中國女子插笄是長大**的一種標誌,到時還要舉行儀式,行「笄禮」。笄禮源於周代。

髮簪古代男女髮式,以挽髻為主,髮髻挽成之後,就要設法將其固定,最常用的綰髻之具是髮簪。在上古時期,髮簪被稱作「笄(ji)」。

據《儀禮》等書記載,女子年滿15歲就被看作**。在此之前,她們的髮式大多做成丫髻,還沒有插笄的必要。到15歲時,如果已經許嫁,便可梳挽作**的髮髻了,這時就需要使用發笄。

古時稱女子成年為「及笄」,就是這個意思。

至於還沒有許嫁或年齡不滿15歲的女子,則仍然保持原來的髮式,兩者區別十分顯著。女子行過笄禮之後,不僅要學著成年婦女的樣子,還要在髮髻上纏縛一根五彩纓線,表示其身有所繫。

從此以後,她的言行舉止都要嚴加檢點,在一般情況下,必須深居閨房,不與外界接觸。一直到成親之日,方能由她的丈夫把這根纓線解下,因為她已經成為婦人,不再需要這種標誌了。

凡是舉行過笄禮的女子,不論其成婚與否,都可享受**的待遇,甚至連去世之後的喪事,也可按**的規定辦理。

在男子盛行帶冠之時,發笄還有固冠作用,以免滑墜。古代婦女所插的發笄,在考古發掘中也常有出土。如2023年秋,從山西襄汾新石器時代的古墓中出土一具人骨,即插有一根骨笄。

5樓:misshappy是我

古代發笄形式繁多,僅以質料上看,就有骨、石、陶、蚌、荊、竹、木、玉、銅、金、象牙、牛角及玳瑁等多種。

髮釵古代婦女的頭飾之中,還有一種名叫「髮釵」的飾物。髮釵和髮簪都用於插發,但兩者的結構有所不同:髮簪通常做成一股,而髮釵則做成雙股;另外在用途上也有一些區別。

髮釵的普及大約在西漢晚期,自此以後,它一直是我國婦女的主要頭飾之一,直至今天,髮釵在婦女的梳妝品中仍佔有一席之地,比如現在的髮夾,就是由髮釵演變而來的。

髮釵除了在質料及長短上有所區別外,更主要的特點還在於釵首上的不同裝飾。如在釵首雕鑿蟠龍之形,即為「蟠龍釵」。晉崔豹《古今注》中就有「蟠龍釵,樑冀婦所制」的記載;在釵首裝飾鸞鳥,也為歷代婦女所崇尚。

尤其在結婚首飾中,更為常見,因為鸞鳥在民間一直被視為吉祥之禽。飾有鸞鳥的髮釵,被稱為「鸞釵」。

髮釵的安插也有多種方法,有的橫插,有的豎插,有的斜插,也有自下而上倒插的。所插數量也不盡一致,既可安插兩支,左右各一支;也可插上數支,視髮髻需要而定,最多的在兩鬢各插六支,合為十二支。

如果在髮釵上裝綴一個可以活動的花枝,並在花枝上垂以珠玉等飾物,這就成了另一種首飾,名為「步搖」,因為插著這種首飾,走起路來,隨著步履的顫動,釵上的珠玉會自然的搖曳。

6樓:瑞兒小美女

我國曆代 漢族 婦女皆喜 盤發 成髻。河南安陽即出土有盤發於頭頂的商代婦女俑。湖南長沙陳家大山楚墓出土帛畫上的婦女,腦後梳椎髻。

湖南長沙馬王椎一號漢墓出土帛畫上的婦女及出土的女子木俑的髮式皆為盤髻。隋朝婦女的盤髻,當是稱「盤桓髻」。唐代婦女尚梳螺髻,永泰公主墓壁畫中眾多的婦女、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第一八七號唐墓出土帛畫上的婦女都於頭頂梳螺髻;清代婦女盤髻於腦後。

以前漢族少女多於頭頂兩側梳髻。 少 數民族婦女梳盤髻的現象,歷來都很普遍。古籍中即有「三苗首」、「烏蠻……男婦髻……」。

四川涼山居民「椎髻、跣足……從夷蠻習俗」的記載。雲南晉寧石寨山出土西漢時期,滇人青銅貯貝器蓋上的婦女形象,有不少梳盤髻者,此出土的青銅舞俑,也盤發於頂。廣西、貴州、四川等地的崖畫中,都有梳盤髻的人物形象;清代《雲南通志稿》插圖中很多梳盤髻的婦女形象。

過去,滿 族貴族婦女婚後,梳一種稱之為「兩把頭」、「叉子頭」、「如意頭」的盤髻。梳法是將頭髮分成上下兩部分,一部分下垂於腦後,梳成燕尾式髮髻,俗稱「燕人頭」,另一部分挽於頭頂,擰成繩股,盤繞成一個覆蓋在頭頂的扁長形髮髻,再於髮髻間插飾一個叫「大扁方」的髮簪,即作裝飾又為固發。

彝族婦女戴的鍋蓋帽簡介

7樓:辰奧古斯丁

那個帽子叫雞冠帽,當然你說的也可能是雲南十八怪之一的第二怪摘下斗笠當鍋蓋:雲南竹林較多,因此許多用具都以竹子為原料,而鍋蓋就形似於內地的斗笠,只是頂略小一點,便於抓拿,而且用此做鍋蓋,透氣保溫,做出來的飯更加清香,不做飯時就當做,帽子來帶著。不同地區的彝族服飾有著細微的區別。

四川涼山型

婦女著裙,戴頭帕,生育後戴帽或纏帕。雙耳佩銀、珊瑚、玉、貝等耳飾,重頸部修飾,戴銀領牌。下著百褶長裙,成年裙分為三節,上節為裙腰,中節成筒狀,下節多皺褶。

多在腰際佩掛一三角形荷包,包面精飾各種紋樣,下端綴以五色飄帶,用於盛物。另在胸前佩戴口弦、針筒以及裝飾過的獐牙,信能以之辟邪。其衣飾的傳統衣料以自織自染的毛麻織品為主,喜用黑、紅、黃等色,其工藝可用挑、繡、鑲、滾等多種技法,火鐮、羊角、蕨芨草等圖案是其傳統紋樣,下分依諾、聖乍、所底三個樣式。

烏蒙山型

本型服飾過去多以毛,麻織品為主,現多用布料,色尚黑,多為青、藍色。其基本款式為大襟右衽長衫、長誨。女服盤肩,領口、襟邊、裙沿有花飾。又可分為威寧式和盤龍式。

紅河型本型**各地基本一致,多為立領對襟短衣、寬襠褲;**則多姿多彩,其款式既有長衫,也有長衣和短裝,大多衣外套坎肩, 普通著長褲,系圍裙。頭飾琳琅滿目,尤喜以銀泡或絨線作裝飾。可分為元陽式、建水式及石屏式。

滇東南型

本型服飾流行於滇東南彝區及廣西那坡等地。**以右襟、對襟上衣及長褲為主要款式,個別地區著裙;**上為對襟,外套坎肩,下穿寬襠褲。廣西那坡、雲南麻栗坡部分彝族還保留著貫斗方袍的古老款式,這款服裝僅在節日或舉行儀式時婦女穿用。

本型衣裝多以白、藍、黑為底色,多飾動植物花紋和幾何圖案。工藝有刺繡、鑲補、蠟染等多種技法。分路南、彌勒、文西三式。

服飾特點

(1)反映了黑之尊、黃之美的審美觀

十月年(2)反映了彝族「顧頭」的生活習慣和榮譽意識

(3)男子服飾多體現其英勇善戰的氣概

(4)服飾圖案紋樣體現了彝族對自然的理解和崇敬

彝族支系繁多,各地服飾差異大,服飾區別近百種,琳琅滿目,各具特色。婦女一般上身穿鑲邊或繡花的大襟右衽上衣,戴黑色包頭、耳環,領口別有銀排花。除小涼山的彝族穿裙子外,雲南其他地區的彝婦女都穿長,許多支系的女子長褲腳上還繡有精緻的花邊,已婚婦女的衣襟袖口、領口也都繡有精美多彩的花邊,尤其是圍腰上的刺繡更是光彩奪目。

滇中,滇南的未婚女子多戴鮮豔的綴有紅纓和珠料的雞冠帽,雞冠帽常用布殼剪成雞冠形狀,又以大小數

十、數百乃至上千顆銀泡鑲繡而成。居住在山區的彝族,過去無論男女,都喜歡披一件「擦耳瓦」——羊皮披氈。它形似鬥蓬,用羊毛織成,長至膝蓋之下,下端綴有毛穗子,一般為深黑色。

彝族少女15歲前,穿的是紅白兩色童裙,梳的是獨辮,滿15歲,有的地方就要舉行一種叫「沙拉洛」的儀式,意即「換裙子、梳雙辮、扯耳線」,標誌著該少女已經長大**,15歲以後,要穿中段是黑色的青年姑娘的拖地長裙,單辮梳成雙辮,戴上繡滿彩花的頭帕,把童年時穿耳的舊線扯下換上銀光閃閃的耳墜。

希望採納,謝謝~~~~~~~~~~~~~~~

有誰知道廚櫃保養的常識,有誰知道廚櫃保養的常識?

廚櫃檯面的保養 1 不要將高溫物體直接或長久擱放在檯面上 直接從灶臺或烤箱 微波爐中取下來的熱鍋 熱壺或者其他溫度過高的用具等都會給檯面帶來損害。請使用帶橡皮腳的鍋支座,或在檯面上放一塊隔熱墊。2 切菜時應墊上切菜板,否則會留下不美觀的劃痕且會鈍刀口。若不慎留下刀痕,可以根據刀痕的深淺,採用240 ...

有誰知道這部電影的名字,有誰知道這部電影叫什麼名字?

超級塞豆隆 又叫 小鬼當街 英文名 baby s day out 導演 帕特里克.裡德.約翰森 主演 喬.曼特納 勞拉.福林.博伊爾 喬.潘特量諾 影片介紹 九個月大的 塞豆隆 出身名門,極受父母和保姆的寵愛,不幸成為三個壞蛋綁票的最佳物件。三個壞蛋艾迪,法蘭和莫爾偽裝成照相師上門騙走了 塞豆隆 令...

請問有誰知道這首歌的歌名,有誰知道這首歌的歌名?

歌曲 天使和海豚 歌手 梁詠琪 搜尋 天使和海豚 lrc歌詞 列印預覽 我是天使,一個孤單浪漫的天使,喜歡繞著地球飛,卻為找不到甜蜜愛情而心灰.你是海豚,海是座沒有圍牆的城,仰望有彩虹的天空,你心裡失去愛情的傷痕.當天使懂得海豚的傷悲,當海豚疼惜天使的心碎,我們的相逢變得好可貴,我們在風中留下喜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