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問中國航天發展中遇到哪些困難

2021-03-16 16:43:00 字數 4977 閱讀 4889

1樓:匿名使用者

航天事業發展初期,我國經濟實力有限,無論工業基礎還是科技水平,都比較落後。各方面都面臨著困難,如技術力量薄弱,物質條件匱乏,試驗設施簡陋,人才奇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壟斷封鎖、蘇聯又單方面撕毀協議、撤走專家、斷絕援助。

從中國首次發射火箭,到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到準備進行載人航天飛行的神州一號,再從神州一號發射到中國第一次真正實現載人航天飛行的楊利偉飛天,到現在準備發射並將首次實現宇航員太空行走的神州七號,中國的航天事業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並已經躋身世界航天大國的行列。

中國的第一代航天人是以錢學森為代表的海歸派。想當年錢學森懷著滿腔的愛國熱情,不顧美國的重重阻撓,毅然放棄了在美國優厚的生活和工作條件,回到一窮二白的新中國,並克服種種困難,從零開始發展中國的航天事業,像錢學森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很多,為了發展祖國的航天事業,為了實現祖國的強盛,他們做出了非常非常大的犧牲。中國的航天事業是從荒蕪的沙漠開始起步的,在起步階段可以說是一無所有,從最簡陋的住沙窩喝鹼水開始了航天事業。

中國航天事業雖然起步艱辛,但中國的航天人卻不怕困難,並克服種種的困難,真正發揚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最終從一無所有驕傲的站到了世界的前列。在以前,所有的中國航天人都是默默奮鬥的無名英雄,他們沒有名沒有利,他們也不圖名不圖利,一心想的只是如何能更好的發展中國的航天事業!許許多多的航天人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正是他們的努力才換來中國航天業現在的輝煌!

2樓:匿名使用者

"神舟"圓我飛天夢

天生不安份的人類,從誕生之日起,就渴望飛翔,渴望掙脫地球的引力到地球外面看個究竟。  2023年4月12日,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東方"號宇宙飛船升空,環繞地球一圈後返回地面,開創了載人航天的新紀元。人類飛天的夢想終於實現。

截止到目前,世界上已經有300多名宇航員600多人次翱翔太空。然而,在一連串閃光的名字當中,卻找不到一位來自中國的宇航員。

不能設想,最早發明了火箭,誕生過第一個乘火箭騰飛的人,在經濟科技並不十分發達的40年前組建航天隊伍的中國,會在掌握了相當成熟技術的今日停步,望天興嘆。終於,2023年,以xx民同志為首的*****遠矚,決策實施我國的載人航天工程,由此,中國鋪開了載人進軍太空的巨集偉藍圖。

中國人進軍載人航天,並非無的放矢,更非不自量力。

2023年11月20日,中國的航天史上傳出了繼"兩彈一星"後的又一捷報。我國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經過環繞地球14周飛行,圓滿完成了科學試驗,其返回艙於11月21日在預定地點著陸**,成功實現了"上得去,回得來"的任務目標。

中國試驗飛船的首飛成功,讓世人矚目,令全國人民振奮。然而,時間剛過一年多,又一個更大的新聞使全國人民再度興奮不已。2023年1月10日,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2號無人飛船發射再次獲得成功。

與"神舟"1號"試驗飛船相比,"神舟"2號飛船增加了最具有載人特色的環境控制生命保障、應急救生兩個分系統和模擬航天員代謝裝置,是我國按載人要求全系統配置的第一艘正樣飛船,飛船沒有載人,但其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一致,可以說是載人飛船的"最完整版本。"

當然,"神舟"號飛船研製所遇到的困難是常人所無法想象的。飛船作為載人空間飛行器,首先必須保證宇航員的安全,因此,科技人員採用了一系列增強飛船在不同狀態下可靠性的新技術。例如,在真空條件下保證宇航員正常生活、工作需要的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技術;飛船受到太陽照射和在地球陰影區(會產生由攝氏零上200多度到零下273度的巨大的溫度變化)保證其正常工作的溫控技術;飛船返回艙在再入大氣層時,可以承受攝氏上千度高溫氣流沖刷的材料和結構技術;以及使飛船準確降落在預定區域和防止返回艙過載過大而危及宇航員生命的**技術等。

其次,在"神舟"號試驗飛船的研製設計中,各艙段要裝配數百套各種儀器裝置、星羅密佈的電纜網和數萬個電子元器件,從原材料、元器件定購篩選到加工生產,工作量十分巨大。

"神舟"號飛船的返回技術是中國航天人要攻克的又一難題。我國雖然在以往的返回式衛星**中取得94%的成功率,但是,"神舟"號飛船與以往衛星**有著極大的不同。一是重量大,飛船**著陸時的重量是我國返回式衛星**狀態的10餘倍,二是要求高,根據設計要求,飛船**系統又不能過於笨重。

這裡要解決的體積和重量問題是國際航天界的關鍵技術。即使是在航天技術發達的美國,航天器多一公斤重量就要增加數萬美元的技術和裝置投入。另外,宇航員在著陸時,由於飛船自身幾噸重的重量向下降落,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到地面後,會產生極大的反作用力,會對宇航員的身體帶來直接的傷害,甚至危及生命。

為了確保載人飛船著陸時宇航員萬無一失,除了採取降落傘減速以外,神舟號試驗飛船**系統又採取了一系列緩衝著陸新技術,實現了返回艙"軟著陸"。為使飛船返回艙準確在預定**區降落,神舟號試驗飛船採用了先進的控制系統及技術,以保證飛船在軌和**姿態的確立及正確。

"神舟"號宇宙飛船的兩次發射,均以返回艙在預定地點準確降落而結束,這就驗證了飛船控制及**系統設計方案的正確性。同時,"神舟"號飛船取得的圓滿成功,為中國載人航天技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道。原因:****+沒有關注+我是外行

軍事航天四大系統

4樓:匿名使用者

軍事航天技術的應用,主要包括航天監視、航天支援、航天作戰以及航天勤務保障四個方面。航天監視是指充分利用航天器監視範圍大、不受國界和地理條件限制、可定期重複監視某個地區、可以較快地獲得其他手段難以得到的情報等優勢,通過航天器上的各種偵察探測裝置對目標進行監視,主要包括照相偵察、電子偵察、導彈預警、海洋監視和核**探測等。航天支援是指利用軍事航天技術,支援地面和空中軍事活動以增強軍事力量的效能,包括軍事通訊、軍事氣象觀測、軍事導航和測地等。

以上兩個方面均已得到廣泛應用,並且隨著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感測器技術等發展,其能力在不斷提高。航天作戰是指利用航天器載鐳射、粒子束、微波束等定向能**或動能**,攻擊、摧毀對方的航天器及彈道導彈等目標,或者由

航天系統有什麼軍事作用?

5樓:北京創典文化

載人的bai航天系統,主要是du載人的空

間zhi站和載人的太空梭dao,對今日的回空間戰爭有重大的影響。答

空間站在軍事上,可以做空間指揮所,可以做其他航天器的停靠碼頭,可以裝載大型偵察儀器長期對地面偵察監視,還可以作為戰略**的空間發射臺。蘇聯從2023年開始發展「禮炮」號載人空間站,十多年發**七個,其中兩個是純粹做軍事用的。

6樓:匿名使用者

航空航天的概念及其作用

航空 航天技術在軍事上有什麼聯絡?

7樓:匿名使用者

各種高科技技術都可以運用到軍事上,並且發揮巨大的效能.航空航天技術也是,比如一箭多星技術,掌握了這項技術就等同於掌握了分導技術(二者之間差別很小),從而使導彈的突防,打擊威力等方面得到很大提高,其他航空航天技術也是這樣,每一樣技術幾乎都能相對應的應用到軍事中

8樓:

縱論國內國外很多的軍事技術均有各航空航天的研究機構提供,**裝備,各種導航系統等等!

航天器的軍事應用主要有哪些方面?

9樓:小英英小陽陽

主要包括

航天監視、航天支援、航天作戰以及航天勤務保障四個方面。

1、航天監視是指充分利用航天器監視範圍大、不受國界和地理條件限制、可定期重複監視某個地區、可以較快地獲得其他手段難以得到的情報等優勢,通過航天器上的各種偵察探測裝置對目標進行監視,主要包括照相偵察、電子偵察、導彈預警、海洋監視和核**探測等。

2、航天支援是指利用軍事航天技術,支援地面和空中軍事活動以增強軍事力量的效能,包括軍事通訊、軍事氣象觀測、軍事導航和測地等。以上兩個方面均已得到廣泛應用,並且隨著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感測器技術等發展,其能力在不斷提高。

3、航天作戰是指利用航天器載鐳射、粒子束、微波束等定向能**或動能**,攻擊、摧毀對方的航天器及彈道導彈等目標,或者由載人航天器的機械臂、太空機器人或航天員,直接破壞或擒獲敵方的軍用航天器。這一方面的技術尚處於初期研究和試驗階段,已能做到利用截擊衛星接近對方衛星,採取自爆或撞擊方式達到攻擊、摧毀對方衛星的目的。

4、航天勤務保障是指在太空利用航天器實施檢測、維修,加註推進劑,更換儀器裝置、備用件以及其他消耗器材,組裝、建造軍用航天器等的活動。這一方面的技術目前尚處於探索階段。

擴充套件資料

航天器作用:

航天器的出現使人類的活動範圍從地球大氣層擴大到廣闊無垠的宇宙空間,引起了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能力的飛躍,對社會經濟和社會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

航天器在地球大氣層以外執行,擺脫了大氣層阻礙,可以接收到來自宇宙天體的全部電磁輻射資訊,開闢了全波段天文觀測;航天器從近地空間飛行到行星際空間飛行,實現了對空間環境的直接探測以及對月球和太陽系大行星的逼近觀測和直接取樣觀測;

環繞地球執行的航天器從幾百千米到數萬千米的距離觀測地球,迅速而大量地收集有關地球大氣、海洋和陸地的各種各樣的電磁輻射資訊,直接服務於氣象觀測、軍事偵察和資源考察等方面;

人造地球衛星作為空間無線電中繼站,實現了全球衛星通訊和廣播,而作為空間基準點,可以進行全球衛星導航和大地測量;利用空間高真空、強輻射和失重等特殊環境,可以在航天器上進行各種重要的科學實驗研究。

10樓:匿名使用者

軍事航天技術加速了軍事現代化的程序。各種軍用衛星的發展,使軍事偵察、通訊、測繪、導航、定位、預警、監測和氣象預報等的能力和水平空前提高,在軍事指揮及作戰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軍事航天技術已在航天監視、航天支援方面得到應用,在航天作戰、航天勤務保障方面的應用也在研究之中。

軍用航天器是軍用航天工程系統的核心。它包括軍用衛星、載人飛船、太空梭以及未來的軍用空間站和某些空間**等。它們的用途主要有:

一、航天監視

主要包括遙感偵察、電子偵察、導彈預警、海洋監視和核**探測等。

二、航天支援

包括衛星通訊、衛星氣象觀測、衛星導航、衛星測地和衛星測繪等。

三、航天作戰

指利用各種型別的反衛星**攻擊、摧毀敵方的航天器,或利用航天器上載有的定向能**、動能**攻擊、摧毀敵方陸地、海洋與空中的目標。利用載人航天器上的機械臂、機器人或航天員直接擒獲、破壞敵方的軍用航天器,也屬航天作戰的範疇。 航天作戰**技術尚處於初期研 究、試驗階段,距實戰使用還有相當距離。

關於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

1960年2月19日,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試驗型液體燃料探空火箭首次發射成功。中國的航天事業起步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一九六五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計劃開始實施,儘管在特殊的時期經歷了比平時更多的艱辛和困難,但經過五年多的努力拼搏,終於研製完成,星箭齊備,整裝待發。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四日,長征一號運載...

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史 2023年之後

2003年,神舟五號 搭載首位中國宇航員楊利偉前往太空 2008年,神舟七號 搭載三名宇航員進入太空,翟志剛完成首次出艙行走。神舟六號 2005年10月12日 首次進行多人多天的航天飛行,承載的宇航員是費俊龍和聶海勝。神舟七號 2008年09月25日 首次承載三名宇航員進入太空,承載的宇航員是翟志剛...

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體現了什麼哲學道理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正確的意識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我國堅持發展航天事業,並取得可喜的成績,正是體現。一切從實際出發,主觀符合客觀。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正是因為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發展科技,提高科技水平,才有如今優秀的成果。事物是普遍聯絡的,要堅持發展的觀點,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要如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