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 一葉知秋,寒蟬不知了求解,對聯 一葉知秋,寒蟬不知了 求解?

2021-03-16 15:22:55 字數 3602 閱讀 5002

1樓:匿名使用者

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來,秋深天寒,蟬即不鳴。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

百花迎春 萬鳥爭相鳴

2樓:匿名使用者

在北半球,秋天的情形,無非就是這樣:天高雲淡,秋高氣爽,或用古人話說,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當然,這也是收穫季節。

遍地莊稼成熟,滿眼豐收景象。而隨著直射陽光南移,氣溫漸低,大雁南飛,秋蟲漸漸銷聲匿跡。經過溫潤的春天,喧鬧的夏天,在秋日裡,大地開始漸漸沉寂,清冷。

這時候鳴叫的蟬,人們叫它寒蟬。其叫聲,在柳永等詩人聽來,是「悽切」的。蟬,也叫「知了」,在夏日晴響的陽光裡,曾一直熱鬧地叫著。

儘管有寓言諷刺它,說它整天宣告自己「知了」,事實上卻一無所知。比如說,對那隻躲在它身後,伺機捕捉它的螳螂,它就一無所知。那也許是它熱昏了頭,因為有些地方,也把它的叫聲,理解成「熱啊--熱啊」。

但是我相信,在秋天,它對季節的變更,對寒冷的訊息,還是有所知的,它的叫聲已顯微弱,膽怯,正所謂「噤若寒蟬」。而它的悽切叫聲,我更願意理解為,是在告訴我們秋天的到來,提醒我們寒冷的逼近。

對秋天麻木的,不是蟬,而是我們。生活在城裡的我們。有句歌唱道:

「城裡不知季節變換,不知季節已變換。」這是真的。成天忙忙碌碌,在**車陣中,在喧囂市聲裡,昨天什麼樣,今天也什麼樣,明天或許還將是什麼那樣。

我們無暇停歇,甚至沒功夫喘氣,難以關注時光的腳步,自然也不可能顧及光陰的流轉。《淮南子·說山訓》所講述的:「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或唐人詩中所謂「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在我們,無異於對牛彈琴。

當然,事實上,我們早已不喜歡讀它們了,所以心靈日益粗糙,感覺日益麻木。

而從一片樹葉的凋落,就感知到秋天的到來,這該要有怎樣敏銳的神經,怎樣纖弱的靈魂?我們的環境,是如此嘈亂,我們的生活,是如此緊張,我們的心思,是如此麻木。我們看不到上帝的微笑,聽不到自然的隱語。

我們是如此麻木不仁,對飄落的樹葉視而不見,當然也就難以、也無心去分辨,哪一片落葉,寓示著秋天的到來。

對時間的流動,置若罔聞,對細微的跡象,視而不見,我們遲鈍的眼睛,當然也就看不到事物發展的趨向與結果。我們甚至並不知道秋天。或者說,並不知道秋天的意味。

我們不如古人更多情,更有閒。多情讓人敏感,有閒則讓人多思。有時想,在秋日凌厲的風中,綿密的雨裡,古人所感受到的生命況味,不知要比我們,多出多少倍。

一個秋字,加一個心字,心上的秋,即為「愁」,而這一個字,所涵蓋的意蘊,又哪是寂寞、茫然、孤獨、疲憊、感傷、無奈之類語詞所能盡述?

在古人眼裡,天地間不過陰陽二氣構成,春夏屬陽,秋冬屬陰。秋氣陰盛衰殺,人感之而衰。由陰陽衍生五行,而後與四季相配,秋屬金,屬性蕭殺。

與五音相配,秋屬商聲,商者,傷也。與五方相配,秋屬西方,西方草木稀疏,石多人少,自不免悲涼之意。又有七情五志之說,在喜、怒、憂、思、悲、恐、驚的情志序列裡,秋屬「悲」和「憂」。

此外,古人以為,秋天適宜徵發人們去作各種徭役,征夫與親人,生離在秋天。那時的戰爭多在秋天進行,所謂「沙場秋點兵」,就連處死犯人,也在秋天,所謂「秋決」,兵勇與刑犯,和親人們死別在秋天。而到科舉時代,鄉試(省級考試)在秋天,考取者即為舉人,可獲入仕的資格證,而榜上無名且累考累敗者,自然是悲愁在秋天。

甚至專有一個詞語,就為他們而設,叫「秋士」。凡此種種,古人心上的秋天,真可謂「怎一個愁字了得」。

如此說來,春思秋悲,對古人來說,自是難免。這同時也註定了他們對這個季節的敏感。就像關節裡的風寒,每到這個時節,總會提醒他們。

也因此,他們更易見花惜淚,聞鳥心驚,更易從一綹雲的移動,一陣風的輕拂,或一片葉的飄落,感知到生命的消逝。

我執意相信,這樣的感覺,只有詩人才配擁有。而詩人,我以為,就是時時在生活中,發現那一片片飄落的樹葉,並從那葉紋、葉脈裡,捕風捉影、尋覓詩意的人。

說到詩人,10多年前,我也曾是,而且非常狂熱。只是現在,覺得離詩太遠,不敢再僭用其名,只好自謂「前詩人」。那時,還有很多人,也與我一樣痴迷,沉醉其中。

那時,流行的說法是:一片樹葉落下,砸到10個人頭上,就會有九個,是詩人。而現在,詩歌被淡忘了,冷落了,詩人,也便像深秋時節的樹葉,沒多少了。

現在,人們熱衷的是經商,牟利,人們感興趣的,是投資,也投機,和取巧。這無可厚非。這是時代的必然。

而這個時代,流行的說法也成為:一片樹葉落下,砸到10個人頭上,就會有九個,是經理。

詩人少了,大地敏感的神經少了,感應的手足少了。對季節、光影、風景,詩意,人們也便不再有真切的感知。「一葉知秋」這成語,在流行的文字中,也便像秋日裡的蟲吟,漸漸,漸漸地,銷聲匿跡。

學哲學的時候,知道有一個說法: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言下之意是說,沒有全域性的觀念。

而現在,我們連掉在面前的那片樹葉,都無法感知,別說森林,恐怕連樹木,都不能看到了。有個成語說: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而現在,那片樹葉,就飄落在我們眼前,別說泰山,我們連秋天,都看不見、也摸不著了。

一葉知秋。念想著這詩意的成語,面對窗外的秋聲、秋色、秋景,想想,我們活得是多麼地充實而茫然,又多麼地麻木而盲目。

編者:一葉知秋,這的確是個很詩意的成語。昆蟲因一葉落而知季節更替,所以噤若寒蟬。而人麻木,竟至無視於葉落而不知秋。果真是心靈日益粗糙,感覺日益麻木?

或許,這篇娓娓而談的解詞,能讓我們的觸角和心靈解凍復舒……

3樓:匿名使用者

樓上的對得不夠整齊~我剛回答了一個人的,但是不知道是同一個人提問的不~~萬鳥對不齊相鳴~~

因為知了的別稱是蟬~~

樓下的前一句不整齊,大對不上上聯的一,是數詞。

4樓:匿名使用者

下聯:大雪瑞豐,淺禾滿穀子。

禾與穀子同指水稻。這個可以吧。

那改為:片雪瑞豐,淺禾滿穀子.如何,我個人認為那個"一葉"要的是意境,而不是刻意的數字.

一葉知秋夜漸涼是什麼意思?

5樓:魯北野叟

你好。一句成語,叫【一葉知秋】。

它的來處:

《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宋·唐庚《文錄》引唐人詩:「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

落葉向世人展示的不是生命的憂傷,而是「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水之靜美」的風采;

若有來生,我願為樹,落葉之靈,鎖盡深秋,若有來生,我願為樹,靜靜等待,默默守候;

始驚三伏盡,又遇立秋時,露彩朝還冷,雲峰晚更奇,壟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幸好清光裡,安仁謾起悲。

——唐 齊巳 《新秋》

立秋三候:一候涼風起,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天涼了

6樓:溫暖夜的風

字面意思是: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了秋天的到來,夜晚也漸漸涼了。

更為廣泛的引申意為: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

一葉知秋本是一成語典故 ,出處為《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宋·唐庚《文錄》引唐人詩:「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

問富貴吉祥年年好,幸福安康步步高。那是上聯和下聯?不知了個:是上和下聯

7樓:睢寧一指禪

上聯:富貴吉祥年年好,

下聯:幸福安康步步高。

——因為「好」是仄聲,「高」字是平聲,按照對聯「仄起平收」的基本要求,即句末尾字是仄聲的(漢語拼音聲調第

三、第四聲),是上聯;句末尾字是平聲的(漢語拼音聲調第一、第二聲),是下聯。所以如此判斷上下聯。

一葉知秋詩句,帶有一葉知秋的詩句

1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出自元代徐再思的 水仙子 夜雨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落燈花,棋未收,嘆新豐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釋義 夜雨一點點淋在梧桐樹葉上,秋聲難禁,打在芭蕉上,惹人愁思不斷。半夜時分夢裡回到了故鄉。醒來只見燈...

一葉知秋對什麼,關於一葉知秋的句子有哪些?

看見一片落葉就知道秋天的來臨,比喻發現一點預兆就聊到事物發展的趨向。一葉知秋,其出處為 淮南子 說山訓 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宋 唐庚 文錄 引唐人詩 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有唯心的成分在裡面 關於一葉知秋的句子有哪些?1,但一場風暴來臨之前的徵兆或許能讓我們一葉知秋。2,徒雲一葉知秋難免...

一葉知秋的意思,一葉知秋意思是什麼

看見一片落葉就知道秋天的來臨,比喻閥現一點預兆就料到事物的發展趨向。意思是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來。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一葉知秋 y y zh qi 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來。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成語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