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萬曆皇帝幾十年不上朝

2021-03-12 14:19:32 字數 1552 閱讀 2597

1樓:匿名使用者

明史》神宗的本紀結尾言:明之亡,實亡於神宗。這個明朝享國時間最長的皇帝,廟號神宗,實為寓貶於褒,是說他神龍見首不見尾,隱居深宮數十年,不見朝臣,不理朝政,致使到萬曆末年,國家的官吏已經缺了一半。

他又是個死要錢的皇帝,放出太監四處擾民搜刮(如開礦事),民間連養只雞也要繳稅。 對這樣一個皇帝,實在沒什麼好說的,說明朝亡在他手上,崇禎來背了黑鍋並不過分,且看神宗的本紀,到了萬曆30年之後,年年不是「日有食之」就是「京師**」,或者乾旱或者水澇。其中萬曆31年農曆5 月「鳳陽大雨雹,毀皇陵殿脊」,到32年「雷火焚長陵明樓」,「昌平大水,壞長、泰、康、昭四陵石樑」,即使不信天象示警這些的,看了也真是令人觸目驚心,彷佛明朝先靈不安,亡國之兆已現。

大家想必都看了萬曆十五年,知道萬曆帝本來是有勵精圖治之決心的,除了從小敬畏的張居正並不那麼居正帶來的打擊之外,使萬曆消極怠工的主要因素還是國本之爭。這實在是令人嘆息的一件事情。曾子《大學》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論的正是帝王之道。

家不能齊,必然禍起蕭牆。萬曆朝實在是一個家庭悲劇和性格的悲劇。不過用老夫子們的話說,那也是氣數使然了。

首先大臣們太過於食古不化,王宮人和皇長子並不是有強有力的外戚作為支撐,立皇長子並不是於他們有什麼好處,偏是大臣們死抱著「立長不立幼」的古訓,和皇帝力爭。本來,臣子們有一定分量的話語權,哪怕被當廷杖死,也要據理力爭一向是政治清明的象徵。有明一朝,大臣因直諫被杖死,庾死的不計其數,然而白髮蒼蒼的大臣們,不怕被當廷扒下褲子,屁股開花,也要前赴後繼的上疏。

是出於長期文化積累的對於敢於直諫即為忠臣這個符號的認可,死諫可青史留名,也是氣節所在,也可以裁抑君權,用在軍國大事上,本是好事。可悲的是,作為知識分子的精英的滿朝大臣,把精力耗費在這樣無意義的事情上。孰賢孰愚,孩子小,能看出什麼來,偏偏大臣認準了死理。

從「滿朝文武泣於文華殿請立儲」這樣的描述裡,我聞到了儒家文化腐爛發臭的氣息。 如果是萬曆的爺爺嘉靖皇帝,事情也好辦得多。這祖孫倆,是明朝享國在位時間第一和第二的一對兒(明朝偏是昏庸的皇帝在位長,仁宣和孝宗在位不過十數年而已,這一點和清朝正好相反),對待大臣,走的卻是兩條完全不同的路子,然而並不是偶然,甚至是必然的,所謂一盈一虧,矯枉過正。

2樓:匿名使用者

朱翊鈞的老師、萬曆第一任內閣首輔兼萬曆新政的策劃與執行人張居正過世後,萬曆十四年(2023年)十一月,朱翊鈞開始沉湎於酒色之中(一說是染上鴉片煙癮)。後因立太子之事與內閣爭執長達十餘年,最後索性三十年不出宮門、不理朝政、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萬曆十七年(2023年),朱翊鈞不再接見朝臣,內閣出現了「人滯於官」和「曹署多空」的現象。

3樓:匿名使用者

28年沒上,因為文官集團太強,他就宣佈罷朝

4樓:匿名使用者

明朝從明憲宗(見深皇帝,年號成化)開始,就出現了皇帝經常不上朝的事,到嘉靖時發展很明顯,嘉靖經常很長時間不上朝,而萬曆尤其突出,他可以十幾或更多年不上朝。萬曆非常喜歡做木工,朝政交給他最寄住的太監魏忠賢去打理,自己在皇宮玩樂(木工、女色等)。

5樓:匿名使用者

忙著做木匠啦……醉心與木活…無心朝政……所以說明朝一些皇帝都是人才啊……

萬曆皇帝長達三十年不上朝,為何還能牢牢把控朝政不被架空

明朝也是一個比較讓人好奇的朝代,而在明朝的時候也是出了不少的奇葩皇帝。最為明顯的則是萬曆皇帝,他可是創造了一個皇帝不上朝的奇蹟。萬曆有三十年不上朝,卻為何沒被大臣架空,還牢牢掌控朝廷的?他是如何做到的?其實之所以如此,一方面跟他的運氣有關,畢竟有的時候運氣好夜戰很大的優勢。就像是後來的咸豐皇帝,運氣...

28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真的是個昏君嗎

朱元璋建立明朝,成為開國第一位皇帝,死後卻未想到自己的子孫後代一個比一個奇葩,這其中有名的就是28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朱翊鈞,而且在位時間最久。登基之時只有十歲,並不具備治理朝政的能力,所以朝政大小事務都有宰相張居正搭理,加上張居中的改革和教導,他起初還是勤勉朝政,兢兢業業,使得國泰民安,一派繁榮景象...

明代萬曆皇帝三十年不早朝,為何大權沒有旁落

古代一直都有君王早朝的傳統,就如同開會一樣,皇帝會一個個聽取大臣們的建議,也就是他們的奏摺。這個早朝在通訊並不發達的古代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明朝的萬曆皇帝三十年不早朝,卻仍然手握重權,將國家治理的不錯。一個皇帝,如果連奏摺或者大臣的意見都不聽取,久而久之就會疏忽對於國家的管理,失去了對國家的管理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