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 術以生存,道以致遠完整的話應該怎麼

2021-03-11 05:36:47 字數 4940 閱讀 2879

1樓:慢性重金屬中毒

生命是宇宙間最可寶貴的東西,先哲們因而慨嘆人生苦短,希冀能得到某種方法以延年益壽,卻病長生。秦始皇一統中國後,遂沉迷於丹石數術,乃至朝堂荒蕪,曾經以為可以永傳萬世的江山社稷不久便改換了門庭。

原始宗教對於生命的認知,都是從對死亡的恐懼開始,發源於古印度的佛教,認為眾生在善惡六道中不斷輪迴,教化民眾行善修行,以求來生脫離輪迴之苦,按照佛教教義,修行成佛、菩薩、羅漢方可解脫生死。道教作為中國本土宗教,尊老子為教祖,脫胎於道家哲學思想,並吸納佛教的諸多世界觀,其教義也是教化民眾向善修煉,以求長生。所謂「道求長生,佛求不死」,各種宗教信仰均以對生命的深層思考發端,成為人類的精神寄託。

中國民間有很多關於成仙后長生不老的傳說和神話,反映了人們對長久生命的渴望。其實宇宙萬物皆有始終,不斷變化和新陳代謝是自然法則,不可抗拒,那種林黛玉般的柔弱感傷並不足取。《易經》中有「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的警句,就是講人生當努力奮鬥。

當然,奮鬥當以身心健康為基礎,***說過,「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長久的生命,才有長久的奮鬥。中國古人很注重養生,戰國時代的許多先哲,就有養生方面的論述。道家思想,以及道教教義,都將養生作為人生一項必須的修行。

中國人一向將讀書人視為「君子」,認為知識階層的人具有超越普通民眾的學識積累和道德水準,因為知書達理的人都會遵從社會公認的行為規範和理義原則,故「君子」也具有誠實、守信、謙虛、嚴謹等多重褒獎的含義。

君子一向與「道」同行,有道者方為君子,那麼「道」為何物呢?其實「道」的含義非常豐富,老子《道德經》認為「道」是宇宙間最本源的終極規則,宇宙萬有皆為「道」的具體表象,故「道」可被理解為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廣義的「道」的概念可以推廣到世俗社會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這可以用以下兩個成語加以說明:

「盜亦有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作為知識精英的「君子」,當然應該成為社會行為的楷模,養道為先,替天行道,才不枉費了滿腹才學。

君子之所以成為「君子」,除了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還在於能經常自我反省,自我完善,不斷接近真理和真相。這是「養道」的過程,達可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個人的養生是小道,天下的蒼生福祉是大道,而長生雖是人人追求的目標,但為了道義而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的志士仁人,古今中外,在所多有。

生命再長,終有一死,而君子可以棄命而追尋的,卻正是道的長生,義之長存。故而我們認為,個人的長生固然可喜,道義的長存更為寶貴。對於真理的追求,也正是人類能夠從矇昧走向文明的根本推動力。

「君子養道以長生」,可以用來透視當代社會的許多經濟現象。在商品社會的今天,似乎金錢的力量早已超越道德和傳統。社會生活中充斥著太多的爾虞我詐和假冒偽劣,似乎為取得利潤可以不擇手段,為爭取個人成功可以無視法律規則。

「唯經濟論」和「只看結果,不看過程」成了社會普遍認同的價值觀。在社會變革的時期,出現某種社會價值觀的混亂,是很無奈的現實。反觀西方發達國家,在經歷了自由市場競爭的混沌迷茫之後,進入經濟穩定發展時期,傳統的價值觀念又開始佔據社會意識形態的主流。

任何個人或者企業的生存,都要以利他作為基礎,在個人奮鬥中追求合理回報並同時回報社會,這並非馬克思《資本論》中簡單論斷的,資本家都以追逐利潤最大化為目的。否則,我們很難解釋作為資本家的許多西方企業家,為何要大量捐助慈善事業,並將身後的財富交還給社會而非自己的子女。

許多西方發達國家的企業,之所以能夠歷經數代而日益發展壯大成為百年老店,是和契合了「君子養道以長生」理念分不開的。例如美國的ge通用電氣公司,她的建立人是著名的發明家愛迪生,我們今天的生活,應該說很多便利都是受惠於這位偉大的科學家,他留下的ge公司則在一百多年的歷史中,不斷創新和自我完善,始終佇立潮頭引領工業發展的方向,並且用優質的產品造福人類。如今的ge,早已成為全球最著名的公眾公司,愛迪生的後代,早已退出ge的核心管理層,雖然斯人遠去,但企業卻能獲得長久的發展,並以對公益事業和慈善事業的資助造福社會。

在ge的百年曆史中,也有過瀕臨破產的艱難時刻,有過中年危機的大企業病,但掌管ge的君子們能夠在逆境中「養道」,不忘大道的追求,終於得以轉危為安,不斷前行。

如今,中國的民營企業發展如日中天,但其中真正具有君子氣度的企業和企業家,真是鳳毛麟角。太多的國人追求眼前利益和區域性利益,這與我們的祖先早在數千年前證悟的「君子」精神,真是南轅北轍。這也是中國企業的平均生存週期只有3.

5年的根本原因。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君子」階層又開始活躍在歷史舞臺上,國家的發展呼喚取之有道的愛財君子,每個社會成員也應追求屬於自己的陽光財富。但願我們中的每個人,都能以養生的心態看待財富,以養道的精神回饋社會,在不斷的奮鬥中謀求身心的健康長壽與社會的富足繁榮。

========================

不知道是不是這個?

2樓:匿名使用者

道以養性

bai,術以延命,一切道功,不離du修真養性之法zhi,正宗丹法,不傳邪dao道,陰陽方版法均屬下乘,亦無權...原有三道,曰赤、曰黑、曰黃,赤者心氣,黑乃督脈,性潤下,法必制之使升,此二道精氣所由出,人物賴以生存者。

沒找到別的

回答者:匿名 10-23 15:41

---------------法必制之使升,法者,何也?三道者,黃何意?

3樓:匿名使用者

道以養性,術以來延命,一切道功

自,不離修真bai養性之法,正宗丹法du,不傳邪道,陰陽方zhi法均屬下乘,亦無dao...原有三道,曰赤、曰黑、曰黃,赤者心氣,黑乃督脈,性潤下,法必制之使升,此二道精氣所由出,人物賴以生存者。

沒找到別的

道與術.........的區別

4樓:匿名使用者

1、概念不同

道:是自然執行的規律,也是人修身養性之本。

術:是人遵行自然規律的做事方式,也是人的駕馭之道、進取之道、防禦之道。

2、出現時間不同

道,在人沒有出現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只是有實無名罷了。而術,除了動物界的弱肉強食之外,唯有人把它更進一步地發揚光大了。

3、邏輯不同

道決定了一切行為的根本思想邏輯,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底層邏輯。具備很強的普適性和理論性。而術決定你做什麼行為方法邏輯,甚至是你行為的本身。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玩法。

擴充套件資料

道與意識

「道」是推動宇宙執行最根本的規律,是「天」的意識,它不受時空的限制。

意識分為意和識,意就是思考,就是基於概念達成目的的過程,識就是感受,就是詮釋概念的過程。

當我們去思考「道」時,它從一個巨巢中生生不息,於是萬物生,當我們去感受它時,天人合,於是萬物靜。

道是宇宙最根本的力,它無時無處不在,它超越時空,即在變又不變,若一定有規律則「大道至簡」

人腦是小宇宙,人有意識,而天也有意識,意識並非物,天的意識和人的意識沒有分別,都從於道,人的意識和天的意識是糾纏在一起的,所以你的想法一定有天的烙印,你的命運同樣也不全由你掌握。

5樓:匿名使用者

明道——「道為術之靈,術為道之體;以道統術,以術得道」;道是教育理念、教學規律,是教學原則。「明道」就是加強教育理論研修,學習新課程理念,研習教學論和學習理論,領悟資訊科技以及資訊科技教育方面的理論框架。 優術——「術」是能力,能力是知識、方法、策略和經驗的集合體;「術」也是可解決實際問題的流程和策略,是可以提高效果和效率的技巧。

「優術」即不斷提升教學方法,探索和積累課堂教學中實用的教學策略,積澱適合於自己和本校的教學經驗,當然還要持續更新資訊科技教學所需要的資訊科技知識技能。

6樓:匿名使用者

道是不能包含術的。道好比真理,術好比手段 ,真理怎能包含手段。道以生術,術為道生

7樓:匿名使用者

1、概念不同

道:是自然執行的規律,也是人修身養性之本。

術:是人遵行自然規律的做事方式,也是人的駕馭之道、進取之道、防禦之道。

2、出現時間不同

道,在人沒有出現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只是有實無名罷了。而術,除了動物界的弱肉強食之外,唯有人把它更進一步地發揚光大了。

3、邏輯不同

道決定了一切行為的根本思想邏輯,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底層邏輯。具備很強的普適性和理論性。而術決定你做什麼行為方法邏輯,甚至是你行為的本身。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玩法。

做社群的道說白了就是玩心理,如果你是社群裡的人你會想要什麼,想要人脈還是要獎品,想要資訊還是要返利。清楚你的使用者想要什麼,就給他們什麼。社群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度,給多了就容易不滿足,給少了就會降低活躍度。

高階社群玩的是生態,初期自己領著玩,後期自成一脈,放置不管仍舊有人掏心掏肺幫你管。你需要找出其中的人分類,將他們的需求打造成一個閉環。

做社群的術就是方法,你可以坐課程,你可以**客,你可以提供優惠券。這些都是術,看你要什麼,客戶要什麼,道是什麼,再選擇相對的術。

道與術的概念及關係:

道:精神和品德

術:外在的修為

道與術:有道無術,術尚可求也,有術無道,止於術。

譯:有精神和品德而沒有外在的修為,那麼外在的修為是可以求到而學成的。只有外在的修為二沒有內在的精神和品德,那麼只能停止在外在的修為。

也就是說道是內心的境界如禪,術為外在的修為如武學。道是術的基礎,術是道的表現。有道才能成更高的術,有術無道只能是普通的人。

精神,品德就是道, 道法自然即是道應該合乎於人理,天理。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8樓:叫那個不知道

這句話出自韓愈的《師說》,意思是「知道道理有先有後,技能學業各有專門研究,如此而已 」

擴充套件資料《師說》大約是作者於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801—802),在京任國子監四門博士時所作。貞元十七年(801),辭退徐州官職,閒居洛陽傳道授徒的作者,經過兩次赴京調選,方於當年十月授予國子監四門博士之職。此時的作者決心藉助國子監這個平臺來振興儒教、改革文壇,以實現其報國之志。

但來到國子監上任後,卻發現科場黑暗,朝政腐敗,吏制弊端重重,致使不少學子對科舉入仕失去信心,因而放鬆學業;當時的上層社會,看不起教書之人。在士大夫階層中存在著既不願求師,又「羞於為師」的觀念,直接影響到國子監的教學和管理。作者對此痛心疾首,借用回答李蟠的提問撰寫這篇文章,以澄清人們在「求師」和「為師」上的模糊認識。

澄江一道月分明的上一句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這是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在泰和當縣令時登上快閣時的一首即興之作。澄江鎮是泰和縣城所在地,古為西昌城,後因澄江河穿境而過改名為澄江鎮,為泰和的政治 經濟 文化中心。青山綠水,白鷺翩翩,井岡山腳下一個古老的小鎮將你帶進一個田園般的神奇世界。全詩如下 登快閣 黃庭堅 痴兒了卻...

以地球為內容,寫出一句擬人句和比喻句急

參 以地球為內容的擬人句 地球正忍受著因人類無節制的開發和肆意破壞而帶來的痛苦。以地球為內容的比喻句 地球是大自然的母親。願對你有所幫助!以地球為內容寫一個比喻句和擬人句 地球就像個寶箱,裡面充滿了寶藏。我們要愛我們的地球,地球也會愛我們的。地球像我們的媽媽,養育著我們 地球就像那無窮無盡的寶藏,等...

有一句沒一句是什麼意思,據說佛經裡有一句話叫是無等等,請問是什麼意思

釋意來 表示說話兩句間沒有邏自輯,沒有重點,瞎說說而已,說話不靠譜。讀音 y u y j m i y j 造句 1 他說的話有一句沒一句的,千萬別信。2 朋友介紹我們倆認識,可是他跟我聊天有一句沒一句的。3 和他聊天,他總是有一句沒一句的,要不就是一兩個字。4 他今天怎麼了?有一句沒一句的。5 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