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馬態效應什麼是馬太效應

2021-03-09 09:21:28 字數 3633 閱讀 5383

1樓:匿名使用者

「馬太效應」之含義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2633539,少的愈少的一種現象。名字來自於聖經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 它的原創者是美國科學史研究者羅伯特·莫頓(robert k.

merton)。2023年,莫頓提出「馬太效應」這個術語。 「相對於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聲名顯赫的科學家通常得到更多的聲望,即使他們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樣地,在同一個專案上,聲譽通常給予那些已經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個獎項幾乎總是授予最資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個研究生完成的。

」 他歸納「馬太效應」為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一旦在某一個方面(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他闡述這一觀點時引用了《聖經》在「馬太福音」第25章中的兩句話:「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 「馬太效應」是十幾年來經濟學界經常提及的,經濟學界用它提醒決策者,要避免貧富差別過大。此術語為經濟學界所借用,反映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贏家通吃的經濟學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現象。馬太效應揭示了一個不斷增長個人和企業資源的需求原理,關係到個人的成功和生活幸福,因此它是影響企業發展和個人成功的一個重要法則。

最初使用的領域: ①把過去的成績累計起來,形成一種優勢,並影響以後的評價。 ②人們傾向於引證那些對所研究的問題或領域具有影響的工作,但同時也傾向於引證那些經常可見的科學家的工作。

因此,容易引證的人被更多人引證,不容易引證得更不容易引證。 ③當一個人的傑出成績得到承認後,人們可能會追溯並重新評價其早期工作。 ④承認和獎勵的分配有利於那些名牌機構的科學家,而那些在聲望較低、處於邊緣地區的機構裡的科學家則很難得到適當的承認。

⑤新的科學家需要逐步進入權威和名流集團之中,然後被承認。 ⑥科學界分層結構中流動是單向的,科學家只有升遷不可降格。 馬太效應在很多情況下對科學發展具有不利的影響,使得很多具有才華的科學家被壓制、埋沒。

當科學家體會到社會環境對他們的壓抑,他們或者忍受痛苦繼續堅持不懈地努力,這種行為為社會所鼓勵和讚揚;或者會失去對這些目標的興趣,不再從事科學事業;或者失去通過合法途徑達到成功目標的興趣,轉而產生用越軌的方法去獲取成功的動機。如果科學組織對科學家的越軌衝動和**未能加以充分的內在控制或外在控制,越軌行為就會產生。 馬太效應之現象 ○ 使用《聖經》中的一句話:

「凡是有的,還要給他,使他富足;但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 貧者越貧,富者越富。 ○ 一步領先,步步領先。

馬太福音中的寓言 馬太效應來自於《聖經》中的一個故事。《新約·馬太福音》裡記載: 一個國王遠行前,交給三個僕人每人一錠銀子,吩咐他們:

「你們去做生意,等我回來時,再來見我。」國王回來時,第一個僕人說:「主人,你交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10錠。

」於是國王獎勵了他10座城邑。第二個僕人報告說:「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5錠。

」於是國王便獎勵了他5座城邑。第三個僕人報告說:「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一直包在手巾裡存著,我怕丟失,一直沒有拿出來。

」於是國王命令將第三個僕人的那錠銀子賞給第一個僕人,並且說:「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這就是馬太效應的故事。

它的寓意是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綜合)

2樓:匿名使用者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種現象。

3樓:匿名使用者

在《聖經》中的「copy馬太福音」第二十

bai五章有這麼du幾句話:「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zhi。沒有的,連他所有dao的也要奪過來。

」2023年,美國科學史研究者默頓用這幾句話來概括一種社會心理現象:「對已有相當聲譽的科學家做出的科學貢獻給予的榮譽越來越多,而對那些未出名的科學家則不承認他們的成績。」默頓將這種社會心理現象命名為「馬太效應」。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馬太效應」是個既有消極作用又有積極作用的社會心理現象。其消極作用是:名人與未出名者幹出同樣的成績,前者往往上級表揚,記者採訪,求教者和訪問者接踵而至,各種桂冠也一頂接一頂地飄來,結果往往使其中一些人因沒有清醒的自我認識和沒有理智態度而居功自傲,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跟頭;而後者則無人問津,甚至還會遭受非難和妒忌。

其積極作用是:其一,可以防止社會過早地承認那些還不成熟的成果或過早地接受貌似正確的成果;其二,「馬太效應」所產生的「榮譽追加」和「榮譽終身」等現象,對無名者有巨大的吸引力,促使無名者去奮鬥,而這種奮鬥又必須有明顯超越名人過去的成果才能獲得嚮往的榮譽。從這個意義上講,社會的進步和科學上的突破還真與「馬太效應」有點關係。

什麼是馬太效應

4樓:有趣地心理學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是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廣泛應用於社會心理學、教育、金融以及科學領域。

5樓:人文迴歸

不是我們可以拿馬太效應舉個例:因為出名,所以更出名。

6樓:漆豆鄂雅彤

兩級化現象

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現象廣泛應用於社理、教育、金融及科等眾領域其名字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則寓言:

凡要加給叫餘;沒連所要奪馬太效應與平衡道相悖與二八定則相類似處十重要自則

7樓:魚好成芳茵

用在經濟學上是"贏家通吃",即實力較大的企業會變得越來越強大,吞併小企業.

在生活中還指"富者更富,窮者更強",形容收入差距擴大

經濟學中的「馬太效應」具體是什麼?

8樓:匿名使用者

20世紀60年代,著名社會學家羅伯特·莫頓歸納「馬太效應」為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一旦在某一個方面(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

馬太效應揭示了一個不斷增長個人和企業資源的需求原理,關係到個人的成功和生活幸福,因此它是影響企業發展和個人成功的一個重要法則。

馬太效應的現象?

○ 使用《聖經》中的一句話:「凡是有的,還要給他,使他富足;但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 貧者越貧,富者越富。

○ 一步領先,步步領先;

「馬太效應」,即強者恆強,弱者恆弱;**教《聖經》語云:「凡是有的還要加給他。」由此衍生出「馬太效應」的說法。

「馬太效應」在社會中廣泛存在,尤其是在經濟領域。國際上關於地區之間發展趨勢主要存在著二種不同的觀點,一種是新古典增長理論的「趨同假說」,該假說認為,由於資本的報酬遞減規律,當發達地區出現資本報酬遞減時,資本就會流向還未出現報酬遞減的欠發達地區,其結果是發達地區的增長速度減慢,而欠發達地區的增速加快,最終導致兩類地區發達程度的趨同;另一種觀點是,當同時考慮到制度、人力資源等因素時,往往會出現另外一種結果,即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之間呈現「發展趨異」的「馬太效應」。又如,人才危機將是一個世界現象,人才佔有上的「馬太效應」將更加顯現:

佔有人才越多的地方,對人才越有吸引力;反過來,被認可的人才越稀缺。此外,在科學研究中也存在「馬太效應」,研究成果越多的人往往越又名,越有名的人成果越多,最後就產生了學術權威。

9樓:匿名使用者

兩極分化,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馬太效應是什麼意思

馬太效應 matthew effect 是指強者愈強 弱者愈弱的現象,廣泛應用於社會心理學 教育 金融以及科學領域。馬太效應 英語 matthew effect 指科學界的名聲累加的一種反饋現象,現在也指存在的兩極分化現象。最早由美國學者羅伯特 莫頓於1968年提出。其名稱來自於 新約聖經 馬太福音...

什麼是質子海綿效應,什麼是 質子海綿效應 ?

採用超分子組裝技術製備的非病毒基因傳遞體系,由於具有合適的奈米尺寸 可控的結構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顯示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及應用前景 1 具有 質子海綿效應 的聚乙烯亞胺 pei 是常用的一類非病毒基因載體,但pei dna組裝體在體內傳遞時不穩定,限制了 基因到達靶向細胞及組織的數量。針對這一問題,本...

什麼是優先效應 什麼叫「詞語優先效應」

優先效應 superiority effect 也稱首因效應,指的是在資訊呈現順序中,首先呈現的資訊比後來呈現的資訊在印象形成中有更大的權重。首因效應,也稱為第一印象效應,或先入為主效應。第一印象作用最強,持續的時間也長,比以後得到的資訊對於事物整個印象產生的作用更強。首因,是指首次認知客體而在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