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愛拿別人的東西,這是一種什麼心理

2021-03-08 19:14:32 字數 4987 閱讀 4787

1樓:小仙女

兒童心理學研究分析,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有兩種心理因素引起:一是孩子有一種強烈的佔有慾望,他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充滿好奇心,而且很想馬上獲得。在這種私有欲的引領下,他便悄悄將別人的東西佔為己有。

另一原因是孩子有一種異乎**的冒險心理,他們心想,我拿了別人的東西,只有自己知道,別人卻不知道,這是多刺激和神祕呀。可見,孩子剛開始偷拿別人的東西,主要是在外界誘因的驅使下,通過自身的心理活動而形成的。如果家長不給予正確的引導,就會逐漸演變成偷竊行為。

因此,家長在發現孩子有順手牽羊的行為時,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幫助孩子塑造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

1、幫助孩子形成所有權概念

年幼的孩子活動範圍只限於家庭,從記事起他就發現,爸爸媽媽可以隨便拿他的東西,孩子也可以拿大人們的東西。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增長,他開始上幼兒園了,接觸的人和事越來越多,看到別的小朋友玩具很好看或很好玩時,就想拿過來玩一玩,甚至塞進書包帶回家玩,把玩具佔為己有。這是由於2歲左右的孩子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存在,頭腦中有了我的、我自己的的概念,但對你的、他的概念又比較模糊,所以,對一切他們有興趣的東西,都認為是自己的。

當孩子缺乏物品所有權概念時,就要積極幫助形成物品所有權概念。即哪些東西是自己的,哪些是別人的?屬於自己的可以自由支配,他人的東西要徵得別人的同意才能使用。

在家中也要建立這種所有權的意識。將孩子的東西與**的東西區分開,孩子在需要使用家長的東西時,必須徵求家長的同意。家長也要在使用孩子的物品時,徵求孩子的意見。

孩子的衣櫃和玩具要和家長的分開。還可經常提出這東西是誰的?等問題來幫助孩子形成所有權的概念。

2、對孩子的需要應適度滿足

現在的家庭對孩子的需要往往滿足過度,容易造成孩子一種思維習慣:我想要就能有,我想要就得有。孩子的需要如果不能滿足,就會出現強佔或私拿,這是孩子思維的一個誤區。

因此在滿足孩子的需求時,不能一味地全部滿足,有些要求可以讓孩子通過努力去實現。

相反,有的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於嚴格,不允許孩子隨意獲得他並不太需要的東西,這本來是正常的。但如果家長既不給他提供,又不作解釋,就會使孩子感到失望。很可能導致他產生把別人的東西拿過來作為己有的不良行為,說起來,這實在還是一種對家教過嚴的報復行為。

3、讓孩子樂於與家長交流

瞭解孩子內心的真正想法對於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很重要。對待孩子出現的問題要保持一種冷靜的態度,讓孩子樂於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你是不是也想要以只像明明那樣的筆呀?

你可以用你的零花錢買一個。孩子每天回到家,都要與他聊聊在幼兒園或在學校發生的有趣的事,讓孩子養成與家長說心事的習慣。

4、讓孩子把玩具還回去

家長若發現孩子拿別人的東西,千萬不要打罵、鄙視孩子,應告訴孩子這樣的行為不可取,讓孩子學會接受錯誤,勇於承擔後果。如要求孩子把玩具還回去,也可陪著孩子物歸原主,讓孩子給對方道歉,甚至送給對方一個小禮物。讓孩子意識到知錯就改、補償對方的重要性。

但切忌小題大做,把拿上升到偷的高度,甚至威脅懲罰孩子。相反,家長可以藉此培養孩子的同情心,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使小朋友難過,並鼓勵孩子角色易位,體會自己喜愛的東西遺失會是什麼滋味。

另外,對於孩子拾金不昧、幫助他人等行為要給予及時的表揚和獎勵,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

5、要強調傷害

到了幼稚園階段,大多數五歲左右的孩子明白拿別人東西不對。即便如此,孩子有時會對鍾愛的東西不由自主。若家長髮現孩子有順手拿來的行為,要反覆強調拿別人東西的行為不會被容忍。

該年齡段的孩子特別重視友情,因此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拿別人的東西會傷害彼此友誼,讓孩子考慮自己的行為對朋友和老師造成的傷害。

6、要維護孩子的自尊

有的家長髮現孩子犯了錯,總愛擺起一副老子教兒子天經地義的態度來教訓孩子。用暴力不能解決問題,孩子最多知道這件事讓家長特別生氣,下次不能做,或者下次不能讓他們知道。家長應有分寸地用科學方法來幫助孩子克服不良習慣。

如果孩子是初犯,要警告他:這次行為如能改正不再犯,就可以得到原諒,如果再犯要重罰。在批評和懲罰孩子時,要針對孩子的行為,而不是他的人格,既不要像個歷史學家翻出孩子過去的錯誤不放,也不要在外人面前教訓孩子,否則,孩子會從心裡和家長產生對抗,以後再想說他什麼可就難了。

7、須警惕孩子說謊

若孩子經常拿東西,家長則要格外當心。家長要經常檢查孩子的書包,即使多一件小物品,也要問清來路。如果孩子說是朋友送的,即使懷疑孩子說謊,也不要當場表露,但私底下要跟小朋友家長核查,不要輕易定性孩子偷盜。

家長絕對不能對孩子拿別人東西視而不見,以防患未然。

上小學後,孩子已有是非觀念,可以明辨對錯,不會隨手拿別人的東西,但家長更要警惕。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仍有可能僅僅出於愛好而霸佔別人的東西,也有可能受嫉妒心理驅使拿別人的東西。譬如說,寫字漂亮的同學經常得到老師讚揚,孩子可能認為同學的鉛筆有助自己寫好字,從而將具有神奇力量的鉛筆佔為己有。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當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時,家長不能毫不介意,這樣孩子會認為你默許了他的做法,慢慢形成惡習;要及時向孩子瞭解原因,是在哪兒拿的,拿誰的;讓孩子知道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會給別人帶來不方便和煩惱,是一種不好的行為;要求孩子及時歸還別人的東西,並向對方道歉;對孩子的行為提出明確要求,及時提醒,嚴格監督,使孩子養成不隨便拿別人東西的好習慣。

2樓:匿名使用者

孩子 成長的一個過程,慢慢的會好的。

孩子總是愛拿別人的東西怎麼辦

3樓:匿名使用者

兒童心理學研究,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有兩種心理因素引起:一是孩子有一種強烈的佔有慾望,他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充滿好奇心,而且很想馬上獲得。在這種私有欲的引領下,他便悄悄將別人的東西佔為己有。

另一原因是孩子有一種異乎**的冒險心理,他們心想,我拿了別人的東西,只有自己知道,別人卻不知道,這是多和神祕呀。可見,孩子剛開始偷拿別人的東西,主要是在外界誘因的驅使下,通過自身的心理活動而形成的。如果家長不給予正確的引導,就會逐漸演變成偷竊行為。

因此,家長在發現孩子有順手牽羊的行為時,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幫助孩子塑造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 1、幫助孩子形成所有權概念 年幼的孩子活動範圍只限於家庭,從記事起他就發現,爸爸媽媽可以隨便拿他的東西,孩子也可以拿大人們的東西。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增長,他開始上幼兒園了,接觸的人和事越來越多,看到別的小朋友玩具很好看或很好玩時,就想拿過來玩一玩,甚至塞進書包帶回家玩,把玩具佔為己有。

這是由於2歲左右的孩子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存在,頭腦中有了我的、我自己的的概念,但對你的、他的概念又比較模糊,所以,對一切他們有興趣的東西,都認為是自己的。 當孩子缺乏物品所有權概念時,就要積極幫助形成物品所有權概念。即哪些東西是自己的,哪些是別人的?

屬於自己的可以支配,他人的東西要徵得別人的同意才能使用。在家中也要建立這種所有權的意識。將孩子的東西與**的東西區分開,孩子在需要使用家長的東西時,必須徵求家長的同意。

家長也要在使用孩子的物品時,徵求孩子的意見。孩子的衣櫃和玩具要和家長的分開。還可經常提出這東西是誰的?

等問題來幫助孩子形成所有權的概念。 2、對孩子的需要應適度滿足 現在的家庭對孩子的需要往往滿足過度,容易造成孩子一種思維習慣:我想要就能有,我想要就得有。

孩子的需要如果不能滿足,就會出現強佔或私拿,這是孩子思維的一個誤區。因此在滿足孩子的需求時,不能一味地全部滿足,有些要求可以讓孩子通過努力去實現。 相反,有的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於嚴格,不允許孩子隨意獲得他並不太需要的東西,這本來是正常的。

但如果家長既不給他提供,又不作解釋,就會使孩子感到失望。很可能導致他產生把別人的東西拿過來作為己有的不良行為,說起來,這實在還是一種對家教過嚴的報復行為。 3、讓孩子樂於與家長交流 瞭解孩子內心的真正想法對於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很重要。

對待孩子出現的問題要保持一種冷靜的態度,讓孩子樂於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你是不是也想要以只像明明那樣的筆呀?你可以用你的零花錢一個。

孩子每天回到家,都要與他聊聊在幼兒園或在學校發生的有趣的事,讓孩子養成與家長說心事的習慣。 4、讓孩子把玩具還回去 家長若發現孩子拿別人的東西,千萬不要打罵、鄙視孩子,應告訴孩子這樣的行為不可取,讓孩子學會接受錯誤,勇於承擔後果。如要求孩子把玩具還回去,也可陪著孩子物歸原主,讓孩子給對方道歉,甚至送給對方一個小禮物。

讓孩子意識到知錯就改、補償對方的重要性。但切忌小題大做,把拿上升到偷的高度,甚至威脅懲罰孩子。相反,家長可以藉此培養孩子的同情心,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使小朋友難過,並鼓勵孩子角色易位,體會自己喜愛的東西遺失會是什麼滋味。

另外,對於孩子拾金不昧、幫助他人等行為要給予及時的表揚和獎勵,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 5、要強調傷害 到了幼稚園階段,大多數五歲左右的孩子明白拿別人東西不對。即便如此,孩子有時會對鍾愛的東西不由自主。

若家長髮現孩子有順手拿來的行為,要反覆強調拿別人東西的行為不會被容。該年齡段的孩子特別重視友情,因此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拿別人的東西會傷害彼此友誼,讓孩子考慮自己的行為對朋友和老師造成的傷害。 6、要維護孩子的自尊 有的家長髮現孩子犯了錯,總愛擺起一副老子教兒子天經地義的態度來教訓孩子。

用不能解決問題,孩子最多知道這件事讓家長特別生氣,下次不能做,或者下次不能讓他們知道。家長應有分寸地用科學方法來幫助孩子克服不良習慣。如果孩子是初犯,要警告他:

這次行為如能改正不再犯,就可以得到原諒,如果再犯要重罰。在批評和懲罰孩子時,要針對孩子的行為,而不是他的人格,既不要像個歷史學家翻出孩子過去的錯誤不放,也不要在外人面前教訓孩子,否則,孩子會從心裡和家長產生對抗,以後再想說他什麼可就難了。 7、須警惕孩子說謊 若孩子經常拿東西,家長則要格外當心。

家長要經常檢查孩子的書包,即使多一件小物品,也要問清來路。如果孩子說是朋友送的,即使懷疑孩子說謊,也不要當場表露,但私底下要跟小朋友家長核查,不要輕易定性孩子偷盜。家長絕對不能對孩子拿別人東西視而不見,以防患未然。

上小學後,孩子已有是非觀念,可以明辨對錯,不會隨手拿別人的東西,但家長更要警惕。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仍有可能僅僅出於愛好而霸佔別人的東西,也有可能受嫉妒心理驅使拿別人的東西。譬如說,寫字漂亮的同學經常得到老師讚揚,孩子可能認為同學的鉛筆有助自己寫好字,從而將具有神奇力量的鉛筆佔為己有。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當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時,家長不能毫不介意,這樣孩子會認為你默許了他的做法,慢慢形成惡習;要及時向孩子瞭解原因,是在哪兒拿的,拿誰的;讓孩子知道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會給別人帶來不方便和煩惱,是一種不好的行為;要求孩子及時歸還別人的東西,並向對方道歉;對孩子的行為提出明確要求,及時提醒,嚴格監督,使孩子養成不隨便拿別人東西的好習慣。

小孩子有拿別人東西的毛病怎麼辦,孩子拿別人玩具怎麼辦

四年級了,應該有 偷 的概念!絕對有。你不教老師也會教,老師不教課本里也有。你怕孩子傷心就不打不罵了?第一次要嚴厲的批評指正!給一次機會,第二次就不好說了。對孩子用語和藹的給他講道理,並舉例說明小偷是怎麼怎麼的不好,總之作為父母應正確引導孩子,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我小學時也有這樣的經歷,只偷偷拿...

怎樣教育小孩子不亂拿別人東西,教育孩子不亂拿別人東西的名言哪些

教育是一方面,我覺得最好找出來問題的根源所在。不知道你的孩子幾歲?是上小學還是上幼兒園?與孩子溝通過,瞭解了他的想法再教育比較好,不要一味的指責孩子,因為很多時候孩子並沒有意識到他的拿是一種不好的行為,只是認為喜歡而已。可能對別人的東西好奇,也可能是過於嬌慣,喜歡的東西就想得到,反正不是好習慣,要及...

有一種心裡活動,就是別人讓你去他家裡拿東西,我不知道要拿多少

人都是自私的動物 都想拿多無可厚非 不過他既然喊你去拿就說明有這個心理準備 拿多拿少全看你自己 如果你這次覺得拿多了 下次拿少點就可以了 也可以適當帶點禮物作為交換 作文 一件令我感動的事 500左右 小學五年級的 時間匆匆地走著,生活中留下雨點般多的回憶,有些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淡忘,有些因為感動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