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唐朝的長安城區結構的簡介唐朝長安城佈局特點

2021-03-08 09:58:21 字數 5755 閱讀 3747

1樓:上官夢燼

一、唐長安城設計

唐長安城(隋稱大興城),是我國歷史上規模最為巨集偉壯觀的都城。它是隋文帝君臣建立的中國古代最巨集偉的都城,反映出大一統王朝的巨集偉氣魄。為體現統一天下、長治久安的願望,城池在規劃過程中包攬天時、地利與人和的思想觀念。

「法天象地」,帝王為尊,百僚拱侍。為容納更多的人口以及遷徙江南被滅各國貴族以實京師的巨集偉計劃,將城池建設得超前邁古,面積達84平方千米,是漢長安城的2.4倍,明清北京城的1.

4倍。比同時期的拜占庭王國都城大7倍,較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達城大6.2倍,是當時世界人城之一。

唐王朝的建立後,對唐長安城進行了多方的補葺與修整,使城市佈局更趨合理化。龍首原上大明宮的建立,使李唐王朝統治者更加佔有高亢而優越的地理位置。站在龍首原上,俯瞰全城,更顯一代帝國一統天下的氣度與風範。

二、唐長安城佈局

唐長安是一個東西略長,南北略窄的長方形。根據考古實測,從東牆的春明門到西牆的金光門之間,東西寬為9721米(包括兩城牆厚度)。從南牆的明德門到北牆的玄武門偏東處之間,南北長為8651米(包括兩城牆厚度)。

兩相比較則東西長出1070米,周長約35.5千米,面積84平方千米。全城建築分三大部分:宮城、皇城和外郭城。

宮城位於全城北部中心,皇城在宮城之南,外郭城則以宮城、皇城為中心,向東西南三面。

從城市的平面佈局來看,規劃者嚴格講求左右對稱。全城以宮城的承天門、皇城的朱雀門和外郭城的明德門之間的連線,也即承天門大街(亦名天街)和朱雀大街為南北向中軸線,以此為中心向左右。為突出北部**宮城的地位,以承天門、太極殿、兩儀殿、甘露殿、延嘉殿和玄武門等一組組高大雄偉的建築物壓在中軸線的北端,以其雄偉的氣勢來展現皇權的威嚴。

之後,隨著不斷增添新殿,才使這種格局有所變化。

1.東市西市

唐長安城的商業區主要在東、西兩市,就是隋代的「都會市」(東市)和「利人市」(西市)。它們分別在皇城的東南和西南,位置東西對稱。

東市和西市是唐長安城的經濟活動中心,也是當時全國工商業**中心,還是中外各國進行經濟交流活動的重要場所。這裡商賈雲集,邸店林立,物品琳琅滿目,**極為繁榮。

2.三大宮

唐代長安城有三大宮殿群,西內太極宮 東內大明宮 南內興慶宮。

太極宮(又稱西內)隋稱大興宮,是唐初政治中心,唐高祖李淵和太宗李世民在這時執政30多年。主要宮殿有太極殿、兩儀殿,是行政主要場所,另外有甘露殿、武德殿等大量建築。太極宮正門叫承天門,北門叫玄武門,著名的玄武門之變就發生在這裡。

大明宮(又稱東內)是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李世民在宮城禁苑龍首原興建,原名永安宮,第二年改為大明宮。唐龍朔二年(公元662年)擴建,由太極宮遷此居住,處理朝政。此後的皇帝大多都居住在大明宮。

主要有含元、宣政、紫宸三個大殿。含元殿是長安城最雄偉的建築,實測基臺高3米多,東西長75.9米,南北寬42.

3米,超過現存北京故宮三大殿的規模。高宗李治在麟德年間又興建了麟德殿,它是大明宮中最大的宮殿,是舉行宴會的地方。

興慶宮(又稱南內),位於長安城興慶坊內,是唐玄宗李隆基稱帝前的舊居,本為離宮,開元二年(公元714年)改為興慶宮,幾經擴建,成為皇帝起居聽政的正式宮殿。興慶宮南北長1250米,東西寬1080米,北部是宮殿區,南部是園林區。

如今含元殿遺志 和麟德殿遺志 興慶公園可供觀賞。

3.居民小區-裡坊

唐長安城將外郭城居住區分為許多裡坊,裡坊內有街巷,四周用高牆圍起,設里正、裡卒把守,早啟晚畢。大的裡坊四面開四個坊門,中闢十字街;小的裡坊開東西二門,有一條橫街。這些縱橫相交的街道形成一個交通網路,井然有序。

4.皇城及寺廟

皇城緊附宮城之南,面積約5.2平方千米,南北七條大街,東西五條街。承天門街把皇城分為東西兩半,所有建築物也是以它為中心東西對稱佈設。承天門大街東西兩側從北到南,東邊有東朝堂,西邊有西朝堂;東邊有門下外省,西邊有中書外省;東邊有左武衛,西邊有右武衛;東邊有尚書省,西迥自司農寺;東邊有左領軍衛,西邊有右領軍衛;東邊有太僕寺,西邊有宗正寺;東邊有太常寺,西邊有鴻臚寺等。

至於皇城內安上門街東和含光門街西,由於佈設的機關不大重要,故並未完全遵守東西對稱的原則。

現存的西安古城牆系明代初年將唐長安城的皇城和部分太極宮東擴建築而成。

隋唐是我國歷史上宗教發展的興盛時期,長安城是全國宗教活動的中心,長安城宗教林立,不僅有本土的道教,還有自漢從印度傳入的佛教,南北朝至唐代從波斯傳入的襖教、景教、摩尼教等, 佛教在唐朝有很大的發展。其中以佛教、道教最為興盛,其佛教傳播之廣不僅在國內,而且對國外也產生了一定影響,尤其對當時的日本佛教界影響極大。

唐長安城俯檢視

2樓:o0歐文

特點:軸線對稱,主從有序,**殿堂,四隅(餘)崇樓

唐代長安城,全城分為宮城、皇城和外郭城3大部分。用縱向11條大街和橫向14條大街將整個長安城劃分為110坊。總面積為84.

1平方公里,是我國古代、也是當時世界上用城牆圈圍城市規模最大的一座都城。

唐朝長安城佈局特點

3樓:關鍵他是我孫子

1、唐長安城總體上是中軸對稱的格局,設計時參考了鄴城和建康城的佈局。城市建設過程中,還附會《易經》中「乾卦六爻」的說法,根據龍首原分為六條崗地的特點

,安排了功能不同的建築。此外,在城市的邊緣規劃了園林區,既可美化環境,又可成為民眾的遊覽場所。

2、唐朝鼓勵對外**,所以用於貨物交易的「市」設在城市的中心位置(大致上靠近中心地帶)。

3、唐朝的宮殿建在城市北方,宮殿、衙署、坊、市分置,宮城居全城北部正中,為宮殿區,處於首位,象徵著王室的權威。

4、盛唐時期的長安街道分明為市、坊、櫃,分工明確。採用坊市制,各個居住區界限分明,市場設在指定的地方,不得隨意交易,其餘與普通中國古代都城沒什麼不同 。

5、長安距離邊界很近,該城的設計十分嚴整,適合軍事防禦;規劃嚴謹,整齊有序,便於管理。它的南面是皇城,為**衙署所在地;外郭城從東西南三面拱衛皇城與宮城,是一般群眾與官僚的住宅區和商業區。

6、全城南北中軸線兩側東西對稱,棋盤式的街道寬暢筆直。

7、長安城規模巨集偉,佈局嚴整,在封建時代是少見的都市設計,在國內國外影響很大。

拓展資料:

唐長安城的形制是中國古代城市、尤其是都城建設的典範,歷代有許多文人學士進行過考證和研究。盛唐時期韋述的《兩京新記》、宋代宋敏求的《長安志》、程大昌的《雍錄》、趙彥衛的《雲麓漫鈔》、元代李好文的《長安圖志》、清代徐鬆的《唐兩京城坊考》等著述,都對唐長安城進行過系統的研究和闡述。

長安城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9721米,南北寬8652米,周長36.7公里。城牆寬12米左右,高5米多,全部用夯土版築,城門處的牆段還砌有磚壁。

城牆和其外側的城壕已基本被毀,僅在北面的玄武門和南面的安化門附近留有部分殘垣。

在王樹聲學術團隊補繪後的《長安圖》中,都城與城郊山水田園共同構成有機整體。城內格局方正端莊,街道筆直寬闊,建築鱗次櫛比,呈現出典型的東方都市氣象。城內大到巍峨壯觀的宮殿、苑囿、坊市、寺觀,小到各坊坊門、庭院園池,均詳細標註呈現。

城外則南山屏護,河渠橫貫,良田、寺觀、名園相映,長安人居最富有生機和活力的場面躍然在目。

4樓:貞觀之風

1、唐朝鼓勵對外**,所以用於貨物交易的「市」設在城市的中心位置(大致上靠近中心地帶)。

2、唐朝的宮殿建在城市北方,處於首位,象徵著王室的權威。

3、盛唐時期的長安街道分明,市、坊、櫃分工明確,市容壯觀,功能完備,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榮的城市之一。

唐都長安的巨集偉的規模,整齊的佈局,寬敞的街道,以及遍佈城區的水渠、池塘,美麗的市容,是對前代都城建築的總結,又是中國城市建築史上的偉大創舉。

5樓:0璟瑜

唐長安城的面積達83.1平方公里,按中軸對稱佈局,由外郭城、宮城和皇城組成。城內街道縱橫交錯,劃分出110座裡坊。

此外還有東市、西市等大型工商業區和芙蓉園等人工園林。城市總體規劃整齊,佈局嚴整,堪稱中國古代都城的典範。

唐長安是一個東西略長,南北略窄的長方形。根據考古實測,從東牆的春明門到西牆的金光門之間,東西寬為9721米(包括兩城牆厚度)。從南牆的明德門到北牆的玄武門偏東處之間,南北長為8651米(包括兩城牆厚度)。

兩相比較則東西長出1070米,周長約35.5千米,面積84平方千米。全城建築分三大部分:宮城、皇城和外郭城。

宮城位於全城北部中心,皇城在宮城之南,外郭城則以宮城、皇城為中心,向東西南三面。

唐朝的長安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城市。它東西長9721米,南北寬8651米,全城周長36.7 公里,面積約84平方公里,比明清時期的北京城大1.

4倍,是古代羅馬城的7倍。長安城內共有三個建築群:位於北部正中的是宮城,為皇帝和皇族所居;宮城南面是皇城,面積比宮城略大,是****機構所在地;宮城和皇城之外是外郭城,為居民區和商業區。

整座長安城規模巨集偉,佈局嚴謹,結構對稱,排列整齊。外城四面各有三個城門,貫通十二座城門的六條大街是全城的交通幹道。而縱貫南北的朱雀大街則是一條標準的中軸線,它銜接宮城的承天門、皇城的朱雀門和外城的明德門,把長安城分成了東西對稱的兩部分,東部是萬年縣,西部是長安縣,東、西兩部各有一個商業區,稱為東市和西市。

城內南北11條大街,東西14條大街,把居民住宅區劃分成了整整齊齊的110坊,其形狀近似一個圍棋盤。

長安城(外郭城)開十二座城門,南面正中為明德門,東西分別為啟夏門和安化門;東面正中為春明門,南北分別為延興門和通化門;西面正中為金光門,南北分別為延平門和開遠門;北面的中段和東段分別與宮城北牆和大明宮南牆重合,西段中為景耀門,東西分別為芳林門和光化門。除正門明德門有五個門道外,其餘各門均為三個門道。

據實測,明德門址東西廣55.5米,南北長17.5米,每個門道寬5米。

特別是明德們內的南北大街朱雀大街更是寬達150米至155米。其他的不通城門的大街寬度也普遍在35米至65米之間,而順城街寬20米到25米。明德門原有臺閣式門樓建築,唐末被朱全忠焚燬。

宮城位於郭城北部正中,平面為長方形,東西長2820米,南北寬1492米,周長8.6公里。城四周有圍牆,南面正中開承天門(隋稱廣陽門),東西分別是延喜門和安福門,北牆中部開玄武門。

宮城分為三部分,正中為太極宮(隋稱大興宮),稱作「大內」,東側是東宮,為太子居所,西側是掖庭宮,為後宮人員的住處。今天西安城內西五臺和北城外自強西路北側鐵路中學內的土崗則是為數不多的大興宮城遺址。

皇城亦為長方形,位於宮城以南,其東西與宮城等長,南北寬1843米,周長9.2公里。城北與宮城城牆之間有一條橫街相隔,其餘三面闢有五門:

南面三門,中為朱雀門,兩側為安上門和含光門;東西面各一,分別為景風門和順義門。南面正中的朱雀門是正門,向南經朱雀大街與外郭城的明德門相通,向北與宮城的承天門相對,構成了全城的南北中軸線。城內有東西向街道7條,南北向5條,道路之間分佈著**官署和太廟、社稷等祭祀建築。

從城市的平面佈局來看,規劃者嚴格講求左右對稱。全城以宮城的承天門、皇城的朱雀門和外郭城的明德門之間的連線,也即承天門大街(亦名天街)和朱雀大街為南北向中軸線,以此為中心向左右。為突出北部**宮城的地位,以承天門、太極殿、兩儀殿、甘露殿、延嘉殿和玄武門等一組組高大雄偉的建築物壓在中軸線的北端,以其雄偉的氣勢來展現皇權的威嚴。

之後,隨著不斷增添新殿,才使這種格局有所變化。

隋朝的大運河唐朝的長安城明朝的明長城和明北京城反映了中華民族

隋朝大運河 是世界上偉大工程之一。大運河的長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而且河道的水深和寬度及通航能力也是最大的。它的完成,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長安不僅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更在絲路沿線國家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唐朝 很好維護了當時的相關地域秩序。明長城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同時體現了...

唐朝的首都是長安還是洛陽?

唐朝的首都是長安,中間有一段時間遷移到了洛陽,不過嚴格來講,那段時期是女皇武則天在位期間,武則天改國號為武周。與其說洛陽是唐朝的首都,倒不如說洛陽是武周的首都。歷史上洛陽一直都是作為唐朝的陪都而存在的。長安是唐朝的政治中心,但洛陽對唐朝而言也很重要,這裡是唐朝的經濟和文化中心。武則天當上李治的皇后沒...

唐朝之後的長安為何不在是都城了?

明朝歷代的皇帝們都堅持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那麼國門指的是 呢?因為北京再往北就是關外了,所以門戶城市就是明朝都城北京,也是現今北京原地。自唐朝以後最重要的地理位置從長安變成了北京,出現這種變化是因為關外東北崛起了幾個強悍的少數民族,契丹 女真強勢崛起,甚至蒙古族也起源於東北地區 額爾古納河東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