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幾

2021-03-08 07:54:59 字數 3712 閱讀 6881

1樓:無名之人

「龍」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56位。

《百家姓》原收集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60個。

龍姓出自姬姓。龍姓出自御龍氏,望出天水。夏朝御龍氏劉累(堯之後,因有馴化龍的本領,深得夏帝孔甲的賞識,被封賜為「御龍氏」)的後裔中,就有以龍為氏的,和劉姓同源。

另據《通志·氏族略》所載,龍氏,舜臣也,龍也納言(所謂納言,是當時一種專司出納,帝命的官職),子孫以官職名龍為氏。御龍氏後裔多在晉國為官,魏國大將軍龍賈當出此支。

2樓:匿名使用者

姓總體概述 龍-百家姓排列256,約312萬,佔全國0.24%。

龍(lóng 龍)姓的**因多涉及神話,故不可詳考,源出有七:

1、出自黃帝之臣龍行。據《姓氏錄源》及《竹書紀年》所載,黃帝臣有龍行,黃帝居有熊(今河南省新鄭)。是為河南龍氏。

2、出自舜時納言龍之後,以官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所載,龍氏,舜臣也,龍也納言(所謂納言,是當時一種專司出納,帝命的官職。)子孫以官職名龍為氏。

因舜的活動地域在晉南地區,故此支龍氏出自今山西省境。是為山西龍氏。至漢代,龍勉因仕從河北鉅鹿詔遷扶風京兆,傳四代有龍述,字伯高,龍伯高初任山都縣令,漢光武帝時升零陵太守,官於楚,家武陵.

為武陵始祖.

3、出自古代神話傳說,御龍氏之後。據《姓氏考略》所載,龍姓出自御龍氏,望出天水。如夏朝御龍氏劉累(堯之後,因有馴化龍的本領,深得夏帝孔甲的賞識,被封賜為「御龍氏」)的後裔中,就有以龍為氏的。

劉累的故城在今河南偃師縣南,是為河南龍氏。

4、出自古代神話傳說,豢龍氏之後。據《通志·氏族略》及《名賢氏族言行類稿》等資料所載,相傳董父,已姓,精於飼龍,以畜養龍而被舜賜姓「豢龍氏」。其後代有以龍為氏的,是為湖北龍氏。

5、出自西漢牂牁地區有龍姓。據《華陽國志》所載,西漢時的牂牁大姓中有龍氏。牂牁郡,治今貴州省凱里縣西北。

6、出自地名,以採食地為氏。春秋時楚大夫食採於龍(今山東省泰安西南之龍鄉),其子孫有以龍為氏者。

7、出自其他源流和小數民族有龍姓:

①《北史》所載,焉耆國(今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焉耆西南),西域且彌(今新疆昌吉、瑪納斯二縣),其君王皆為龍氏。

②小數民族中有龍姓。在我國苗、普米、哈尼、彝、侗、瑤、水等民族均有龍姓。

郡望堂號

龍姓郡望主要有五個:

1、武陵郡,治所在義陵(今湖南漵浦南);

2、天水郡,西漢時治所在平襄(今甘肅通渭西北),西晉時治所在上圭阝(今天水市);

3、武陽郡,治所在貴鄉(今河北大名東北);

4、太原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

5、武昌郡,治所在今武昌。

堂號:「世師」、「八德」、「經德」、「納言」、「敦本」、「敦厚」、「武陵」、「天水」等。

宗族特徵

1、龍是中國人推崇備至的神物,以龍為姓氏,亦是這一心理底蘊的表現。

2、在龍姓的發展史中,更多地體現著民族相融的歷史大趨勢。

3、龍姓字行輩份井然有序。如**抄本《龍氏家譜》中有江蘇龍姓一支字行為:「兆升元吉,宗業克昌,富大希廷,厚誠守方。」

名人精粹

龍子:又稱「龍叔」,最早見於史籍的龍姓名人,主張「治地莫善於助,莫不善於貢」,此句被孟子引用以告滕文公。

龍述:東漢京兆郡(今屬陝西)人,為人敦厚,曾任山都長,武帝時官至零陵(今廣西全州西南)太守。

龍太初:宋代人,曾以詩人名義拜見王安石,並作《沙詩》一首,贏得王安石讚許。

龍鐲:宋代人,乾德年間州太守,有惠政,深得民心,當地百姓繪《來鶴圖》頌其德。

龍仁夫:吉安(今屬江西)人,元代浙江儒學副提舉,著有《周易傳》一書。

龍許保:明代貴州人,苗族,率眾起義與官軍對抗十餘年之久,攻破印江、思州、石阡等城,後遭鎮壓,被俘遇害。

龍燮:望江(今屬安徽)人,清代著名戲曲家,著有《瓊華夢》、《芙蓉城》等。

龍文彬:清江西永新人,同治年間進士,《周易繹說》、《永懷堂詩文鈔》、《明會要》等為其所著。

龍啟瑞:清代廣西臨桂(今桂林)人,道光年間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歷任江西學政、江西布政使,著有《小學高注補正》、《經德堂詩文集》等。

龍汝元:清代直隸宛平(一作大興,今屬北京)人,曾任職遊擊、參將、大沽協副將,在與英法聯軍挑起的第二次大沽之戰中陣亡。

龍澤厚:清末廣西桂林人,早年從康有為學,參加桂林聖學會、上海強學會等進步組織,後主持舊金山《文興報》,作上海天遊學院教務長。著有《南海先生上書記》。

龍鳴劍:四川榮縣人。早年赴日留學,參加同盟會,後組織同志軍,開展武裝鬥爭,在去往敘州(今宜賓東北)的行軍途中因病去世。

龍雲:雲南昭通人,原在軍閥唐繼堯部下任軍長,後歸附國民黨,一九四九年發表宣告,表示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

龍氏古老家族 表現出類拔萃

關於龍氏的**,許多姓氏專書都有明確的記載,包括《廣韻》上所說的:「舜納言龍之後,或曰出於御龍氏」;《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上所說的:「《姓纂》曰,尚書,舜臣龍為納言,子孫以王父字為氏,又,董父,己姓,賜姓豢龍氏,龍且,楚人,為項羽將,急就章,龍未央,亦楚人也」;以及《姓氏考略》所說的:

「出於御龍氏,望出武陵、天水」等等。

由此可見,龍氏的確是一個古老家族,他們的始祖,是虞舜的納言之臣龍。所謂納言,是當時一種專司出納帝命的官職。《書經》的《舜典》上有一段文字說:

「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指的正是此事。

龍、劉二氏 當初是一家人

另外,依照《姓氏考略》的記載,則夏朝御龍氏劉累的後裔之中,也有以龍為氏的。劉累,是後世劉時家族的始祖。這麼說來,龍、劉二氏,當初根本就是一家人呢!

在早期歷史上,龍氏一 直表現得出類拔萃。這種情形,曾經出現於《孟子滕文公》一文中的龍子,最足以說明。

根據《孟子滕文公》篇中的註解,龍子是一位古代的賢人,由於主張「治地莫善於助,莫不善於貢」而被孟子引用以告滕文公,因而青史垂名。據說,這位賢人又被稱為龍叔。《列子》的《仲尼篇》上對他的事蹟也有記述,是這樣的——龍叔謂文摯曰:

「吾鄉譽不以為榮,國毀不以為辱,得而不喜,失而弗憂,觀生如死,視富如貧,視人如豕,視吾如人。處吾之家,如逆旅之舍,觀吾之鄉,如戎蠻之國。」

五胡亂華時期 加入許多新血輪

幾千年前便出了這樣一位備受後世敬仰的賢人,龍氏家族的久享盛名,實在不難想見。

跟其他著名姓氏一樣,到了南北朝的五胡亂華時期,龍氏家族也加入了許多新的血輪,正如《北史》所記載的:「且彌王、焉耆國王均龍姓。」

焉耆,是當時稱霸西胡的一個王國,尤其在龍會當國王的時候,曾經擊滅龜茲王白山,一時蔥嶺以東,莫不率服,聲威遠播。後來,其子龍熙嗣立,投降後涼之主呂光,並且遣子入侍,結果,就逐漸與漢人混然一體,不再分得出彼此。

3樓:匿名使用者

龍姓在當今中國姓氏中排名第八十五大姓,在臺灣則未列入前一百大姓之列。遠祖起源於上古黃帝時代。黃帝手下有人名「董父」,因為擅長馴養龍而聞名於世。

被黃帝賜姓為「豢龍氏」,董父的後代於是世代掌握「豢龍」一職。到了夏朝帝王孔甲時,又有一個叫「劉累」(傳為帝堯後代)的人向董父後代學習馴養龍的技巧,後來被封為「御龍氏」。於是,「豢龍氏」董父和「御龍氏」劉累的後代就有人以「龍」為姓。

在古代帝王虞舜之時,朝廷中有人名為「龍」,擔任納言之職(掌管宣達帝王之命)。「龍」的後代也以龍為姓。到了戰國末期和秦朝時期,有兩個楚國人,龍且,龍未央,祖先不明所出,但是他們的後代,都以「龍」為姓。

南北朝時期,我國的西部地區有焉蓍國和且彌國,兩國國君都姓「龍」。另外,在古代,古徉柯郡(今貴州大部,廣西西北,雲南東部)也有大姓,龍姓。龍姓的郡望有三,武陵,天水,渤海。

龍啟瑞,清朝大臣、學者,廣西臨桂人。他對經史很有研究,尤其精通音韻學,著有《古韻通說》、《爾雅經注集證》等書。

白姓在百家姓中排第幾,白姓在百家姓排名第幾

白姓位列我國宋代 百家姓 第267位 印宿白懷 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七十三位的大姓。最新的 1李 2王 3張 4劉 5陳 6楊 7趙 8黃 9周 10吳 11徐 12孫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馬 20羅 21樑 22宋 23鄭 24謝 25韓 26唐 27馮 28於 2...

張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幾,百家姓張姓排在第幾位?

張姓在宋版 百家姓 位列第24位。至2007年,根據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對中國戶籍人口的統計分析顯示,張姓人口在中國姓氏中排在第3位,共有8750.2萬人,佔中國人口總數的6.83 張姓氏族最早活動於 尹城青陽 古地在今河南濮陽和河北清河一帶。直至西周宣王時期,在陝西地區出現了張姓的蹤跡,西周青銅器皿上...

李在百家姓中排名第幾,李姓排幾,,在百家姓中,為什麼

趙錢孫李 排在第四但實際上應該是第一 趙排第一是因為皇帝姓趙 作者所在錢塘是吳越王的地盤 所以姓錢 他自己姓孫 排第三李姓最多 排第四 第四位。趙錢孫李,周吳鄭王 取的是南唐李姓。在任何地方,李 你 都是排第一。哈哈,我都姓李 趙錢孫李,李在第二。李 排在第四,百家姓為宋代所編纂,所以趙是第一。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