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滄海老師佈置的題

2021-03-08 06:52:33 字數 3088 閱讀 3402

1樓:匿名使用者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是寫的觀的地點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到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寫的是管的內容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是現實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寫的是作者的想象主旨句因該是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結構不知道

2樓:③_冄⒎號

3樓:龜龜a號

《己亥雜詩》己亥雜詩①

【清】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②

我勸天公重抖擻,③

不拘一格降人材。

【作者】

1792-1841,字璱人,更名鞏祚,號定庵、羽岑(左應加王旁)山民,仁和人。

道光進士,官禮部主事。有《定庵全集》。自珍為近代學術思想的啟蒙學者,

其詩能開拓新宇,氣勢磅礴, 色彩瑰麗, 影響清末詩界革命派及南社詩人。

「同光體」首領沈植亦稱之為「奇才」,以為「定庵之才,數百年所僅有也。」

【註釋】

①己亥:道光十九年(1839)。這年作者四十八歲,因不滿於清朝官場的黑暗,

辭官去京返杭。後因接眷屬又往返一次。這一年往返京杭道中,共作七絕三百

一十五首,統名《己亥雜詩》。這裡選錄的一首,原列第一百二十五首。作者

自注:「過鎮江,見賽玉皇及風神、雷神者,禱祠無數,道士乞撰青詞。」

②萬馬齊喑:語出蘇軾《三馬圖贊序》:「振鬣(馬鬃)長鳴,萬馬皆喑。」

喑:啞。 ③抖擻:奮舉,振作精神。

【品評】

龔自珍的《己亥雜詩》,是自傳式的大型組詩,是宋末汪元量以後這一詩

歌體式的新發展。程金鳳評贊說:「行間璀璨,吐屬瑰麗」,「聲情沉烈,悱

惻遒上,如萬玉哀鳴。」這和青喬《咄咄吟》內容集中反映鴉片戰爭甬東之役

者不同,也和後來黃遵憲《己亥雜詩》的風格有異。這一首是龔自珍《己亥雜

詩》中最突出的一首,最能體現作者的精神及對時代的要求。作者就眼前賽神

會的玉皇等形象,巧妙地聯絡到「天公」、「風雷」進行構思,表現了清王朝

統治下人們的思想十分壓抑,社會一片死寂的「萬馬齊喑」的現實。這一現實

是「可哀」的,作者在召喚著巨大的社會變革風雷的到來,期待著生氣勃勃的

新局面的出現。新局面是不可能自動出現的,他要依靠人才去破壞舊世界,締

造新世界。而人材需要多種多樣,不應嵌在一個框子裡。這首詩的重心,前半

提出了「生氣」問題,後半提出了人材的「不拘一格」問題,這是個新問題,

作者要求人們去重新考慮,振奮起來,以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這詩的啟蒙意

義就在於此,兩詩句當然是健筆拿雲的

4樓:我愛

關於「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兩句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開篇點題,交代了觀察的方位、地點以及觀察的物件。這兩句雖然沒有直接寫到人,但我們彷彿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時的那種勃勃英姿。

「碣石」,據《漢書·地理志》載,在麗城(現在河北樂亭)西南,六朝時沉入海里。「觀」字統領全篇,是詩的線索,以下由「觀」字,寫登山所見。

頭兩句起得很平穩,「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說明自己登上碣石山俯視大海。原來的碣石山在現在河北省樂亭縣的西南,面對著渤海。

編輯本段關於「水何澹澹」六句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寫從碣石山往下看滄海的情形。「澹澹」,是形容海水搖搖晃晃的樣子;「何」,這裡當「多麼」講。

「水何澹澹」,形容大海波瀾壯闊,其中有驚訝,有讚美,正是剛剛登上山頂的第一個印象。「竦峙」,是高聳屹立的樣子。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

茫茫的大海上碧波萬頃,一望無垠,只有腳下的山島高高地聳立在海心。我們都知道,同樣是觀海,站在岸邊,坐在船頭,或者是登上山頂,我們的感受是很不相同的。曹操這時候站在山上,第一眼看到的自然是大海的全景。

所以他從大處落墨,著力渲染大海那種蒼茫渾然的氣勢,給人一種堅定倔強的感覺。山島巍然,一下子就奪去了詩人的注意,所以緊接著就寫島上的景色:「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充滿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彷彿其中有無限的生趣等待我們去發現。「秋風蕭瑟,洪波湧起。」隨著一陣蕭瑟的風聲,突然湧起了滔天的波瀾,使人覺得驚歎都有點來不及呢!

可是等我們掉轉視線,去看那湧起的洪波的時候,詩人卻不再描寫下去了。

「水何」六句是正面鋪寫大海。其中真正寫大海的只有兩句。雖然字數不多,但作者著重抓住了海水的形態變化進行大筆勾畫,寫出了大海變化萬千的特點。

「水何澹澹」是寫大海在無風情況下水波動盪的樣子,而海水一遇到大風,就會立即掀起軒然大波。「洪波湧起」僅四字就逼真地展現出了大海那種波瀾壯闊的氣勢。「湧」字用得尤其出色。

從這句描寫中,我們不僅看到了大海波湧連天的形態,而且彷彿聽到了驚濤拍岸的聲音。作者雖寫觀海,但並不單純寫海。如果只寫茫茫無際、波濤洶湧的海水,即使寫得再好,也會給人以枯寂之感,所以作者在描寫大海時,又插以山島草木來點染,有了山島草木的點染烘托,就把大海寫得生機勃發,欣欣向榮,使人感覺到,大海不僅浩瀚壯闊,而且美麗多姿。

我們試把這幾句聯起來吟誦一下,就能體會到其中的韻味:茫茫蒼蒼的大海,波濤起伏,拍打著海岸,山島聳立,豐茂的草木在蕭瑟的秋風中搖曳弄姿,這是多麼壯麗的意境,多麼美好的圖畫啊!

編輯本段關於「日月之行」四句

面對這迷人的海上風光,作者了豐富奇特的想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執行不息的太陽月亮,星光燦爛的銀河,竟都包蘊在這滄海之中,這是何等的氣魄啊!

這四句是全詩的高潮,作者運用誇張的表現手法,創造了一個極其開闊的意境,給詩歌增添了積極的浪漫主義的色彩。雖然是高度的誇張,但作者還是緊緊抓住了大海氣勢磅礴這個特徵來寫,誇張是合情合理的。

詩人豐富的想象,把我們帶進了一個更加巨集偉的境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這寥寥十六個字,就寫出了滄海之大,寫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氣派。

天連水,水連天,浩浩蕩蕩無邊無際,實在是壯觀極了。「星漢」就是天上的銀河。這四句詩的意思是:

太陽和月亮每天從東方升起來,繞天一週,又向西方落下去,好像從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一樣。星光燦爛的銀河,斜貫在天空,它那遠遠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好像發源於滄海一樣。太陽、月亮和銀河可算是自然界最輝煌、最偉大的形象了,可是詩人覺得它們的執行仍然離不開大海的懷抱,大海就彷彿是日月星辰的母親一樣。

這種博大的境界在古人的詩裡是並不多見的

觀滄海的作者??觀滄海作者是誰

是不是那首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是吧的話,那是曹操寫的,如果不是的話,希望能提示一下作品的具體內容,歡迎追問。觀滄海作者是誰?觀滄海作者是誰?觀滄海的作者是誰?觀滄海的作者是誰?觀滄海的作者是誰?觀滄海的作者是誰。觀滄海。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

有關於觀滄海的問題,有關 觀滄海 的問題

朋友,我給你的答案如下 觀滄海寫景句子從 水何澹澹 到 若出其裡 共十句,其中,前六句寫的是 實 景,後四句寫的是 虛 景。這首詩借 景 抒情。將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 雄心壯志 融合在一起,詩人以 滄海 自比,開闊的意境,雄渾的氣勢,也是詩人 寬廣的胸懷 和 豪邁的氣魄 的表現。詩中洋溢著 飽滿的 ...

《觀滄海》的賞析急要,《觀滄海》的賞析 400字 急要!

觀滄海 這首詩,從字面看,海水 山島 草木 秋風,乃至日月星漢,全是眼前景物,這樣純寫自然景物的詩歌,在我國文學史上,曹操以前似還不曾有過。它不但通篇寫景,而且獨具一格,堪稱中國山水詩的最早佳作,特別受到文學史家的厚愛。值得指出的是 客觀自然景物反映到詩人頭腦中,必然經過詩人主觀的過濾 理解 融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