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晏子對齊侯問》《史伯對桓公問》《老子》二章翻譯

2021-03-08 02:24:09 字數 5908 閱讀 2177

1樓:匿名使用者

《晏子對齊侯問》翻譯:

景公從打獵的地方回來,晏子在遄臺隨侍,樑丘據也駕著車趕來了。 景公說:「只有樑丘據與我和協啊!

」晏子回答說: 「樑丘據也不過是相同而已,**能說是和協呢?」 景公說:

「和協與相同有差別嗎?」晏子回答說:「有差別。

和協就像做肉羹,用 水、火、醋、醬、鹽、梅來烹調魚和肉,用柴火燒煮。廚工調配味道,使各種味道恰到好處;味道不夠就增加調料,味道太重就 減少調料。君子吃了這種肉羹,用來平和心性。

國君和臣下的關係也是這樣。國君認為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不可以,裡下進言 指出不可以的,使可以的更加完備;國君認為不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可以的,臣下進言指出其中可以的。去掉不可以的。

因此。 政事平和而不違背禮丁,百姓沒有爭鬥之心。所以《詩•商頌• 烈祖》中說:

『還有調和的好羹湯,五味 備又適中。敬獻神明來 享用,上下和睦不爭鬥。』先王使五味相互調和,使五聲和諧動聽, 用來平和心性,成就政事。

**的道理也像味道一樣,由一氣。二 體、三類、四物、五聲、六律、七音、八風、九歌各方面相配合 而成,由清濁、小大、短長、疾徐、哀樂、剛柔、迅速、高下、出 入、周疏各方面相調節而成。君子聽了這樣的**,可以平和心性。

心性平和,德行就協調。所以,《詩•豳風•狼跋》說:『美 好**沒瑕疵。

』現在樑丘據不是這樣。國君認為可以的,他也說 可以;國君認為不可以的,他也說不可以。如果用水來調和水,誰能吃一下去?

如果用琴瑟老彈一個音調,誰聽得下去?不應當相同的道理,就像這樣。」

2樓:屁股真的很懶

》《史伯對桓公問》《

桓公說:「周朝將會衰敗嗎?」史伯回答說:

「差不多一定要衰敗了。《尚書·泰誓》上說:『老百姓所向往的,上天必定會遵從。

』現在周幽王拋棄光明正大有德行的人,喜歡挑撥是非、奸邪陰險的人,討厭賢明正直的人,親近愚頑鄙陋的人。排斥與自己意見不一致的正確主張,採納與自己相同的錯誤說法。其實和諧才能生成萬物,同一就不能發展。

把不同的東西加以協調平衡叫做和諧,所以能豐富發展而使萬物歸於統一;如果把相同的東西相加,用盡了之後就完了。所以先王把土和金、木、水火相配合,而生成萬物。因此調配五種滋味以適合人的口味,強健四肢來保衛身體,調和六種音律使它動聽悅耳,端正七竅來為心服務,協調身體的八個部分使人完整,設定九髒以樹立純正的德行,合成十種等級來訓導百官。

於是產生了千種品位,具備了上萬方法,計算成億的事物,經營萬億的財物,取得萬兆的收入,採取無數的行動。所以君王擁有九州遼闊的土地,取得收入來供養萬民,用忠信來教化和使用他們,使他們協和安樂如一家人。這樣的話,就是和諧的頂點了。

於是先王從異姓的家族中聘娶王后,向四方各地求取財貨,選擇敢於直諫的人來做官吏,處理眾多的事情,努力做到和諧而不是同一。只是一種聲音就沒有聽頭,只是一種顏色就沒有文采,只是一種味道就不成其為美味,只是一種事物就無法進行衡量比較。周幽王卻要拋棄這種和諧的法則,而專門喜歡同一。

上天奪取了他的聰明,要想不衰敗,可能嗎?

求<原君>(清.黃宗羲)<範縣署中寄舍弟墨第四書>(清.鄭燮)<晏子對齊侯問><史伯對桓公問>翻譯? 10

3樓:屁股真的很懶

周厲王暴虐,百姓紛紛指責他。召穆公對厲王說:"老百姓忍受不了**了!

"厲王聽了勃然大怒,找到衛國的巫師,讓衛巫去監視批評國王的人,按照衛巫的報告,就殺掉批評國王的人。於是人們都不敢隨便說話,路上相見,以目示意,不敢交談。   周厲王頗為得意,對召穆公說:

"我能消除指責的言論,他們再也不敢吭聲了!"   召公回答說:"你這樣做是堵住人們的嘴。

阻塞老百姓的嘴,好比阻塞河水。河道因堵塞而造成決口,就會傷害很多人。倘使堵住老百姓的口,後果也將如此。

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暢通,治民者只能開導他們而讓人暢所欲言。所以君王處理政事,讓三公九卿以至各級官吏進獻諷喻詩,樂師進獻民間樂曲,史官進獻有借鑑意義的史籍,樂師誦讀箴言,無眸子的盲人吟詠詩篇,有眸子的盲人誦讀諷諫之言,掌管營建事務的百工紛紛進諫,平民則將自己的意見轉達給君王,近侍之臣盡規勸之責,君王的同宗都能補其過失,察其是非,樂師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諄諄教導,元老們再進一步修飾整理,然後由君王斟酌取捨,付之實施,這樣,國家的政事得以實行而不違背理。老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樣,社會的物資財富全靠它出產;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樣,人類的衣食物品全靠它產生。

人們用嘴巴發表議論,政事的成敗得失就能表露出來。人們以為好的就盡力實行,以為失誤的就設法預防,這是增加衣食財富的途徑啊。人們心中所想的通過嘴巴表達,他們考慮成熟以後,就自然流露出來,怎麼可以堵呢?

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讚許的人還能有幾個呢?"   周厲王不聽,於是老百姓再也不敢公開發表言論指斥他。過了三年,人們終於把這個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史伯對桓公問》和《晏子對齊侯問》有什麼異同

4樓:半生渡我

景公說:「只有樑丘據與我和協啊

晏子回答說: 「樑丘據也不過是相同而已,樑丘據也駕著車趕來了。**能說是和協呢?」

景公說:「和協與相同有差別嗎?」

晏子回答說:「有差別。晏子在遄臺隨侍

《晏子對齊侯問》翻譯: 景公從打獵的地方回來。

5樓:匿名使用者

《史伯對桓公問》與《晏子對齊侯問》都涉及了「和而不同」的命題,《晏子》主要從國家政治的角度論證「和」與「同」的本質區別,來端正君臣上下的關係;《史伯》是引用「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的依據來論斷專治統治的必然衰敗。

《晏子對齊侯問》中「和」與「同」的本質不同之處是什麼?

6樓:xhj北極星以北

晏子主要從國家政治的角度,論證了「和」與「同」的本職區別。君臣之間,應該允許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不同意見,在彼此充分發表各自意見的基礎上達成「和」,才是國家政治的應有的狀態和理想境界。而「同」則相反,「同」否定不同,迴避矛盾,不允許不同意見、不同認識的存在及發展.。

晏嬰在這裡所發的議論,是抽象的哲理.晏嬰所討論的「和」與「同」,很典型地代表了咱們國人的思維特點和方式。

和與同,表面上看起來很相似,它們的表現有一致性,但在實質上,它們完全不同。同,是絕對的一致,沒有變動。沒有多樣性,因此,它代表了單調、沉悶、死寂,它也沒有內在對活力和動力,不是一個具有生命力的東西,也不符合宇宙萬事萬物.

起源、構成、發展的規律性.和,卻是相對的一致性,是多中有一,一中有多,是各種相互不同、相互對立的因素通過相互調節而達到的一種統一態、平衡態。因此,它既不是相互抵消、溶解,也不是簡單地排列組合,而是融合不同因素的積極方面結成和諧統一的新整體。

它保留了各個因素的特點,又不讓它們彼此抵消,因而是一個具有內在活 力、生命力、再生力的整體。

和的觀念,既是宇宙萬物起源、構成、發展的規律之一。換句話說,和的內涵,既包括了自然規律,也包括了人的理智對秩序的追求,即人為的秩序.和的觀念被付諸實踐,就形成了中國人獨特的行為方式。

國家興盛的理想狀態是和諧:君臣之間、官民之間、國與國之間、朝野之間,相互理解、支援、協調,利益趨於一致;文學藝術的最 高境界也是和諧:有限和無限、虛與實、似與不似、剛與柔、抑與揚等等因素共存於一個統一體中,相互補充,相互調節;人們處理事務、人人際關係也崇尚「和為貴」,用自我剋制來消除矛盾、分歧,用相互切磋來發揚各自所長,通過尋找利益的一致之處,把各方的不同之處加以協調。

求大學語文中《樊遲、仲弓問仁》中的重點句子。謝謝各位!

7樓:愛恩靜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8樓:我是你的噴有啊

高博專插本1.樊遲、仲弓問仁(《論語》)2.《老子》

二章(《老子》)3.晏子對齊侯問(《左傳》)4.史伯對桓公問(《國語》)5.大同(《禮記》)6.召公諫厲王弭謗(《國語》)7.諫逐客書(秦-李斯)8.過秦論(上)(西漢-賈誼)9.五代史伶官傳序(宋-歐陽修)10.哀郢(《戰國-屈原》)11.古風(其十九)(唐-李白)12.秋興八首(其

一、其四)(唐-杜甫))13.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宋-辛棄疾)14.哀江南賦序(北周-庾信)15.祖國土(蘇聯-阿赫瑪託娃)16.蒹葭(《詩經》)17.長恨歌(唐-白居易)18.鵲橋仙(纖雲弄巧)(宋-秦觀)19.沈園二首(宋-陸游)20.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元-睢景臣)21.始得西山宴遊記(唐-柳宗元)22.正氣歌並序(宋-文天祥)23.念奴嬌(過洞庭)(張孝樣)24.飲酒(其五)(晉-陶淵明)25.赤壁賦(宋-蘇軾)這是《大學語文》的指定篇目

2016專插本大學語文背誦詩篇

9樓:高博插本闖天涯

高博專插本

1.樊遲、仲弓問仁(《論語》)

2.《老子》二章(《老子》)

3.晏子對齊侯問(《左傳》)

4.史伯對桓公問(《國語》)

5.大同(《禮記》)

6.召公諫厲王弭謗(《國語》)

7.諫逐客書(秦-李斯)

8.過秦論(上)(西漢-賈誼)

9. 五代史伶官傳序(宋-歐陽修)

10.哀郢(《戰國-屈原》)

11.古風(其十九)(唐-李白)

12.秋興八首(其

一、其四)(唐-杜甫))

13.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宋-辛棄疾)14.哀江南賦序(北周-庾信)

15.祖國土(蘇聯-阿赫瑪託娃)

16.蒹葭(《詩經》)

17.長恨歌(唐-白居易)

18.鵲橋仙(纖雲弄巧)(宋-秦觀)

19.沈園二首(宋-陸游)

20.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元-睢景臣)21.始得西山宴遊記(唐-柳宗元)

22.正氣歌並序(宋-文天祥)

23.念奴嬌(過洞庭)(張孝樣)

24.飲酒(其五)(晉-陶淵明)

25.赤壁賦(宋-蘇軾)

這是《大學語文》的指定篇目

請問有《晏子對齊侯問》有原文嗎?

10樓:雪孩子村莊

晏子對齊侯問

左傳 (傳二十·八)齊侯至自田,晏子侍於遄臺,子猶馳而造焉。公曰:「唯據與我和夫!

」晏子對曰:「據亦同也,焉得為和?」公曰:

「和與同異乎?」對曰:「異。

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齊之以味,濟其不及,以洩其過。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

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幹,民無爭心。故《詩》曰:『亦有和羹,既戒既平。

鬷嘏無言,時靡有爭。』先王之濟五味、和五聲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聲亦如味,一氣,二體,三類,四物,五聲,六律,七音,八風,九歌,以相成也;清濁、小大,短長、疾徐,哀樂、剛柔,遲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濟也。

君子聽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詩》曰:

『德音不瑕』。今據不然。君所謂可,據亦曰可;君所謂否,據亦曰否。

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壹,誰能聽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傳二十·八)飲酒樂。公曰:「古而無死,其樂若何!

」晏子對曰:「古而無死,則古之樂也,君何得焉?昔爽鳩氏始居此地,季萴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後大公因之。

古若無死,爽鳩氏之樂,非君所願也。」

(傳二十·九)鄭子產有疾,謂子大叔曰:「我死,子必為政。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則多死焉,故寬難。」疾數月而卒。大叔為政,不忍猛而寬。

鄭國多盜,取人於萑苻之澤。大叔悔之,曰:「吾早從夫子,不及此。

」興徒兵以攻萑苻之盜,盡殺之,盜少止。仲尼曰:「善哉!

政寬**慢,慢則糾之以猛。猛**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

《詩》曰:『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施之以寬也。『毋從詭隨,以謹無良;式遏寇虐,慘不畏明』,糾之以猛也。

『柔遠能邇,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又曰:『不競不絿,不剛不柔,佈政優優,百祿是遒』,和之至也。

」及子產卒,仲尼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

求文言文《晏子使楚》的文言語彙整理急

通假字 曷 何 熙 嬉 古今異義詞 何坐 坐 犯 罪 其實味不同 其實 其 它們 實 果實特殊句式 1.判斷句 晏嬰,齊之習辭者也 肯定 聖人非所與熙也 否定 2.賓語前置句 何以也 以何也 何為者也 為何者也 何坐 坐何 重點詞語 坐 詣 習 病 此類活用 無內容理解 本文主要寫了春秋時期齊國的晏...

侯耀文說過相聲我就記得其中一句是 看哪吒求問這個哪個相聲

不知是你聽bai 錯了還是我孤陋寡du聞,沒聽過侯耀文的相zhi聲裡有這句dao,他徒弟郭德綱版說過一段 我這一權輩子 裡有這句,前後臺詞如下 郭 它沒動我出去了,我說活該,死去.幹別的去,滑軲轆鞋,我得意這個於 那叫滾軸 郭 穿軲轆鞋,唰唰一滑,多好玩啊 於 也行啊 郭 有朝一日,世界大賽,我軲轆...

求文言文《晏子使楚》一些字的解釋,文言文好的速來

謂 對 說 習辭 善於辭令 方 將要 善 喜歡 然 這樣 晏子使楚文言文 解釋加點詞語 顧個發發發發發好發個想發好個個就看 晏子使楚 文言文中短是什麼意思 晏子將使楚。以晏子短。這個短是 身材矮小的意思 求文言文 晏子使楚 的原文 晏子使楚文言文閱讀答案 1 艱鉅 2 忠貞愛國 懂得維護國家尊嚴 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