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國很多城市的路,以省份城市命名

2021-03-07 23:13:13 字數 4007 閱讀 9969

1樓:龍躍戴天強

道路命名是一種特殊的資源和特殊的生產力。縱觀國內外地名和道路命名的歷史和後期影響,可以說地名和道路命名是資訊社會的特殊資源和特殊生產力。僅從最近中國香格裡拉縣的命名,到最近雲南、湖北、河北等省的縣級城市,他們最近找到了上海地名管理辦公室,要求上海的道路以其城市命名,以提高其知名度。

我們認為道路命名應該首先考慮五個原則,即1。戰略性的,應該整體考慮,有利於經濟的持續發展,提升城市形象和人民生活。也就是說,它有利於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和人民利益的發展。

你不能只考慮深南大道的命名,否則意義不大;2、科學、規範、易記、易拓展;3、規範性,必須有層次,易於準備,易於發現;4.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深圳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都經得起歷史的考驗。它可以植根於當代中國人的精神,並傳遞給後代;5.

特殊性,應考慮深圳的特區特色、移民特色、國際化特色、高科技特色、發展大旅遊、地形和地理等。

在街道編號方面,將道路劃分為五個等級後,街道編號可以重新命名,並與分割槽座標結合,用五個部分進行標註:道路名稱、分割槽、座標、門牌號和戶數,即深圳分為幾個區,即甲、乙、丙、丁,然後每個區的具體街道用x、y座標標註,如無。***大道a1122-123,位於***大道四川路n2368-33、巴黎街h3518-788等區域a。

因此,從戰略高度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種特殊的資源和這種特殊的生產力來規範深圳的道路命名。今天是完美的時間、地點和人。我們不應該錯過這個天賜良機和這個創新機會。

2樓:堅持下去

我覺得可能是因為方便和好記吧,我們這邊就是這麼命名的,比如南京路、江蘇路、北京路、烏魯木齊路等等,外來旅遊的話,特別容易記住。

3樓:北極悠藍

一來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打造城市名片,讓外地來的遊客一下子找到家的感覺。二來也比較容易記。

4樓:匿名使用者

一來是便於交通道路的規劃,二來是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為什麼上海的路名用全國各地的城市名命名?

5樓:匿名使用者

解放後,新政權要對上海的路名要進行改置,後來的大量全國地名路名就是這樣出現了,當然也保留了一些原有的路名.--如中華路就是原有的路名.

一般而言,上海道路的地名是與全國的省份的各大體方位大致相同,如我國的東北省份在東北方向,反映在上海的地名上也在上海的東北方向。松花江路,鞍山路等,在楊浦區--在上海的東北區。

還有上海地名的命名規則是,縱向(南北走向)是省的名稱,橫向(東西走向)則是省以下的市、地區、縣的名稱,如南京路,九江路,漢口路,福州路,延安路等是橫向;而四川路,江西路,河南路,福建路,浙江路,貴州路,廣西路,**路等--縱向。當然也有特例,如廣東路它是省名的路,但它卻是橫向。

這規則在後來的運用上,基本上是這樣的,可能特例會比較多。如成都路它是縱向的,但按規則它應該用在橫向的路名上。謝謝

6樓:匿名使用者

上海路名由來

上海的街道名稱的命名,有如下幾種來由:

一、來自租界影響。

英租界開闢之初,路名隨意而取。2023年,英美租界合成公共租界,為整頓租界內路名各持所見。最後雙方妥協,決定用中國省名和城市分別命名南北向和東西向的馬路。

2023年5月5日,英國領事麥華陀釋出了《上海馬路命名備忘錄》,制定了凡南北走向的街道以各省的名稱命名,東西走向的街道以城市名稱命名的原則。第一批命名了19條馬路,租界的執行官們為了紀念《南京條約》給他們帶來的巨大利益,把派克弄命名為南京路,原來的領事館路則被命名為中國首都的名字:北京路。

但上海人一度拒絕外國人定下的這些路名,把南京路叫大馬路,而九江路、漢口路、福州路、廣東路,則被依次喚做

二、三、

四、五馬路,後又把較短的北海路叫做六馬路。直到2023年後,才統一接受外國人定的上述路名。

其中有一個例外。廣東路是東西向,卻取了省名。因為當初起名時都用英文,這條路改為「cantanroad」,此詞在早期中外交往中既可理解為「廣東路」,也可理解為「廣州路」。

初命名時本意是「廣州路」,中國人則譯成了「廣東路」。

二、辛亥革命的產物。

上海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地區,市政建設也深受其影響。2023年修築道路時則命名了漢中路、滿洲路(今晉元路)、蒙古路、新疆路和**路。取意於中華民族是漢滿蒙回藏五大民族共和的國家。

原「**路」改為「共和路」,南川虹路沿蘇洲河一段改為「光復路」,東段改為「國慶路」,新閘橋改為「大統路」。

三、民族資本興旺時期的產物。

**初期,上海的民族資本發展很快,又較多地聚集在閘北地區,為了表達振興中華、民族昌盛的願望,則把新闢道路命名為中心路、永興路、中華新路、鴻興路、華盛路、華昌路、民立路、民德路等等。

四、「大上海計劃」的產物。

現在上海五角廠和江灣一帶的路多以「民」、「國」兩字當頭。因為**時期有一個「大上海計劃」,在道路建設上規劃以五角廠為中心,成放射狀向四周修建五條主幹道,各幹道間有支路相通。其中凡與淞滬路、黃興路平行的,均用「民」和「國」字為路名第一字,如:

民慶路、民約路、民彝路、民壯路、民府路、國和路、國京路、國濟路等;凡與翔殷路平行的,用「政」和「府」取路名第一字,如:政紀路、政法路、政本路、政熙路等。後因日本人入侵上海,「大上海計劃」停止了,「府」字頭的路一條也未修成。

五、國民黨市**的少量調整和更改。

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把「復興」、「建國」、「中正」等名用於路名:為了紀念**功臣,還以「林森」、「其美」、「英士」等人名命名了一些道路。

六、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變化。

新中國成立初期,2023年,**僅對少數道路名稱作了更改,仍沿用以約定俗成的地名命名的準則。

2023年,上海建立了市和區縣兩級地名管理機構,進行了地名普查和命名工作,作了很大的修改。主要是隨著市政建設的發展,把原來的一些路取消了,又增加了一些新路;同時,由於浦東新區和其他開發區的建設,新增加了幾百個居民區,道路數量迅速增加。這些道路都以有新時代氣息的名稱命名。

綜觀上海地名命名歷史,可見四條經驗:1、尊重城市形成與發展的歷史,讓地名成為各時期的鮮明紀念;2、尊重「洋人」的參與,不完全否定外國人留下的地名;3、以約定俗成的地名命名為主,也不排斥適當用一些人名做地名;4、改革時期一定要有體現改革精神的新地名。

隨著上海城市的不斷髮展,市區面積擴大速度驚人。路名需求更加豐富,相應的規則就只能以一個大概的原則而行。這個原則就是儘量以國內的地名為路名,而且被命名的地區在全國的位置應該大致相當於這條路在上海的位置,同時不影響原有的主要道路。

這也許是一種表達舉國融融、四海一家的方式,並附帶削弱上海人的本位意識。只是,在這份表達欲過於強烈時,地名應有的地域色彩也會剝離。東西向馬路以城市命名,南北向馬路以省份命名,遂使得南京路、延安路或福建路、山東路云云,不見得比紐約第五大街或第十六大街更具個性。

在這種指導思想下,上海市區邊緣出現了地區路名叢集這樣一個有趣狀況,同省的地名在地圖上被集中在一起。西南角上出現「欽州路」、「柳州路」等(分別都是廣西地名),東北角則出現「鞍山路」、「雙陽路」(東北地名),正北方則有「呼瑪路」、「呼蘭路」(黑龍江地名)。

7樓:飄來的雲

上海道路命名非常有特色,好似縮小版的中國地圖,歷史是怎樣的?

8樓:老師我暈課

不是解放後,是汪偽**改的

北海的街道為什麼都是按一個省份或者城市(比如說四川路、北京路、廣東路等等)來命名的?

9樓:匿名使用者

北海是在上世紀九一九

二年才發展起來的,當時北海的政策是「引鳳築巢」。**用很優惠的**出讓給全國的房地產公司。首要條件是出錢修路。

當時藉著北海定為全國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的優惠政策,吸引了包括湘軍,川軍,黔軍,粵軍…等等。所以說北海的建設離不開兄弟省份的支援。街道按「八橫八縱」主幹道建設。

「八橫」主幹道以省份命名。次幹道以城市命名。

10樓:匿名使用者

顯得城市化,將來我們準備用星球命名,顯得宇宙化!

11樓:匿名使用者

豬哥哥你去北海了啊,好玩嗎?我也去過

我國多數大城市的商業街都位於城市的什麼處其佈局的原則是

1.同現代城市相比古代城市有什麼異同古代基本上處於農耕文明,城市的作用僅限於政治和軍事。重農輕商的結果造成了城市的經濟作用並不明顯。而很多大小城市依水而建,城牆高大的特點更是體現了軍事目的。現代城市的商業作用更重要,像最大的上海市。2.大禹劃 九州 造 九鼎 意味著什麼?九州的劃分並不是城市的劃分,...

為什麼必須到大城市讀大學?大城市與小城市的差別是什麼

當年有一段話,填志願時寫的,走遍天南海北不去紐西蘭。改了嗎?自己體會吧。到大城市裡見識更多的世面,有的東西,不親身去經歷過,是不會懂的。差別是就算你到帝都魔都妖都上大學。也別想在這裡紮根。我寧願選沿海大城市的三本也不去三四線中小城市的二本,同意的舉手?沒有區別,關鍵是住宿條件要好,生活費用要便宜,社...

你最嚮往的城市會是哪?為什麼愛這個城市?說說這個城市的特點

我去過很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等等這些都是大城市,看不出什麼分別。唯有一個城市,天津 我的理由是 那裡的人文好,民風樸實。記得有一次我去一個地方叫做 食品街 因為是外地人,所以只要打聽打聽。那個天津人什麼話都沒說,只是一個手勢,意思是跟我走吧。我們三個小夥子,在後面跟著,那個人就在前面走。走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