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對於柴可夫斯基有怎樣的評價,儘量詳細點

2021-03-07 17:57:33 字數 4736 閱讀 8726

1樓:匿名使用者

名人的評價,作家楊大俠指出長嘆之時,我尤其懷想梅克夫人。年輕的**家柴可夫斯基貧困潦倒,有時連最起碼的生活費也籌措不到。在這位高傲而敏感的**家最孤獨、最失意的時候,家財萬貫的梅克夫人不但對他經濟援助,而且在心靈上給以莫大的安慰和鼓勵,從而促成其在**創作上卓有建樹,一步一步地走向輝煌的頂峰。

柴可夫斯基為梅克夫人所作的《第四交響曲》和《悲愴交響曲》享譽世界,成為流芳百世的名曲。

2樓:伊藤南雪

到十九世紀的下半葉,柴可夫斯基和同時期的「強力集團」五位成員一起,繼承俄羅斯民族樂派奠基者格林卡開創的事業,成為俄羅斯新時期**的代表人物。他的創作雖然在西方引起不同的評價,認為他追隨德、法風格,缺少民族性,但俄羅斯人民熱愛他、尊崇他,斯特拉文斯基曾說過:「他是我們所有人中最徹底的俄羅斯人」。

他和「強力集團」的藝術趣味與追求是有不同,但他們以各自所擅長的方式,共同為俄羅斯**做出了貢獻。柴可夫斯基作為俄羅斯的作曲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十分注意廣泛地吸收西歐**的創作技巧,他所關注的題材不是英雄性的史詩、俄羅斯帝王的功過,而是現實中普通人的情感體驗;不是群眾性巨集偉氣魄的大場面,或奇妙、富於幻想的神話故事,而是作曲家本人「經歷過或看到過的」,能使柴可夫斯基自己「感動的情節和衝突」。這種突出強調個人主觀意識的創作思想,體現在他的大量作品裡,使他的**創作具有獨特的個性,以其感情的強烈起伏和誠摯動人為最突出的特徵。

在柴可夫斯基的交響曲創作中,最著名的可以說是《悲愴(第六)交響曲》。這是他生前最後的一部作品,被人稱做「天鵝之歌」,意味那天鵝臨死前最美的歌。而 「悲愴」這個標題,是柴可夫斯基在作品完成後,再考慮加上去的。

他在與友人的通訊、談話中,屢次涉及到**作品的標題性問題,對那些「不表現任何內容,只無謂地玩弄和絃、節奏和轉調的交響曲作品」很反感,從這個意義上,他不反對把自己的作品視為「有標題性的」。但柴可夫斯基強調:「這個標題卻絕不可能形諸於文字……交響樂不是應該表現難以言傳的、出於內心要求而一吐為快的那一切嗎?

」因此「悲愴」這個詞彙,僅僅是交響曲所表達的情感內容的總體概括,並不能以此標題來簡單**整部交響曲。在動手寫第六交響曲的前一年——一**二年,柴可夫斯基已構思了另一部標題交響曲,題名為《生活》,還為它擬了提綱:「第一樂章全是激情、滿懷信心、渴望有所作為。

應該寫得簡短。(末樂章死亡是破壞的後果),第二樂章是愛情,第三樂章是失望,第四樂章則以生命的熄滅來結束,同樣,也是簡短的。」就是說,柴可夫斯基曾想寫一部有關人生——青春、愛情、老年、死亡的哲理**響曲。

這部交響曲沒有寫下去。但用**來表現作曲家對人生的體驗與思索的意圖,並沒因此放棄,而是滲透在一**三年第六交響曲的創作構思中。柴可夫斯基自認為《悲愴》「是我所有作品中最好的,最真誠的一部」, 「毫不誇大地說,我已經把我的整個心靈都放進這部交響曲了……」。

3樓:萌星炫

振奮,委婉,柔弱,堅強!!!

柴可夫斯基**在芭蕾舞劇中佔有怎樣地位及貢獻? 10

4樓:冥ling穎兒

柴科夫斯基生活的年代正處於沙皇**制度腐朽沒落的時期,他熱愛祖國,關心**人民的命運,但他又看不到**社會的出路。他從生活中深深感受到**政治的黑暗與腐敗,但他的政治態度卻又是保守的王朝擁護者。這種無法克服的矛盾不斷促使柴科夫斯基對祖國的前途、社會的出路、人生的意義進行深刻的思考,並把這種生活感受融化到他的創作中去。

這可以說是柴可夫斯基創作上的基本思想傾向。柴可夫斯基雖不直接選取現實的政治生活、社會衝突等作為自己創作的題材,但卻通過自己對於時代悲劇性的感受,深刻揭示了對光明理想的追求、對生活意義的理解。

柴科夫斯基是在60年代中期**革命民主主義思想高漲時期走上創作道路的,60年代的進步社會思潮給柴可夫斯基以積極的影響。儘管他在政治觀點上是比較保守的,但他一生在思想上和美學觀點上保持了60年代的進步傳統。從創作基本面貌上看,柴科夫斯基的前期創作比較傾向於表現對光明歡樂的追求和信心,而後期則更傾向於表現深到的悲劇性。

他在70年代末所寫的《第四交響曲》和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則屬於他在前後兩個時期交界時的作品。

就體裁而論,柴科夫斯基是一位涉及範圍廣泛的作曲大師。他在交響曲、歌劇、舞劇、協奏曲、**會序曲、室內樂以及聲樂浪漫曲等方面都留下了大量名作。

交響曲在柴科夫斯基作品中佔突出地位。柴科夫斯基一生共寫過6部交響曲和1部標題交響曲。他的第1、第2、第3、交響曲寫於70年代中期以前,均屬於前期創作。

這3部交響曲體現了柴可夫斯基與м.и.格林卡以來俄羅斯交響**傳統的聯絡。

這3部交響曲都屬於生活風俗性和抒情性作品,在主題上往往採用民歌素材。柴可夫斯基的後3部交響曲以及《曼弗雷德》交響曲。屬於後期創作,風格上轉向深刻的心理刻劃,它們的主題思想都屬於表現主人公對幸福的渴望和阻撓幸福的「厄運」之間的矛盾衝突。

f小調《第四交響曲》寫於1877~2023年,作者把此曲獻給梅克夫人,但在總譜手稿上只寫「獻給我的摯友」。柴科夫斯基賦予這部交響曲的序奏主題以極重要的意義,讓它貫穿整個交響曲的4個樂章,稱它為整個作品的核心,是「厄運」的象徵。雖然在第1樂章中個人和厄運間發生了悲劇性的激烈衝突,但在末樂章中則體現了力圖擺脫苦悶,走向人民,從人民的歡樂中獲得對生活的信心的樂觀結局。

e小調《第五交響曲》寫於2023年。在這部交響曲中也有一個代表「厄運」形象的序奏主題貫穿全曲,並且全曲的最後也是在凱旋式的尾聲中結束。b小調《第六交響曲》寫於2023年,此曲完成後,柴科夫斯基接受其弟莫傑斯特的建議,題名為《悲愴》。

此曲是柴科夫斯基悲劇**響曲創作的高峰。全曲在經過激烈的戲劇性衝突和對生活的美好憧憬之後,達到的是悲劇結局。末樂章一反交響曲的傳統佈局,用非常近似追思曲氣氛的慢板代替了熱烈的終曲。

標題交響曲《曼弗雷德》寫於2023年,這是根據g.g.拜倫的同名詩劇而寫的交響曲,抑鬱寡歡的主人公的最後命運是充滿悲劇性的。

柴科夫斯基交響曲中所蘊含的感情十分豐富,複雜,深刻,感人。正是因為他在創作過程中內心不斷湧動的情感使他經常打破傳統交響曲的模式,將自己的感情完全表達出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柴科夫斯基的交響曲是最感人至深的。

歌劇是柴科夫斯基創作中另一重要領域。柴可夫斯基一生共寫過11部歌劇,其中最卓越的作品是他的《葉甫蓋尼·奧涅金》和《黑桃皇后》。這兩部歌劇的指令碼都是根據a.

c.普希金的同名作品改編的。《葉甫蓋尼·奧涅金》寫於1877~2023年。

歌劇表現了塔吉雅娜、奧涅金、連斯基等幾個貴族青年由於厭倦了本階級的生活方式,在朦朧地追求理想的生活道路上所經歷的悲劇,表現了歷史的趨向。**以悠長、抒情的旋律,細緻表現人物心理為特徵。《黑桃皇后》寫於2023年,所表現的主題思想也是幸福的理想被殘酷的現實所粉碎的悲劇。

**在刻劃人物性格、表達戲劇衝突上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柴科夫斯基在舞劇**創作上也取得了具有世界意義的成就。他一生寫了3部舞劇**:《天鵝湖》(1875~1876)、《睡美人》(1888~1889)和《胡桃夾子》(1891~1892),都已成為世界舞劇藝術中影響巨大的作品,廣泛流傳在各國的芭蕾舞臺上。

柴可夫斯基對舞劇**進行了許多革新,他克服了過去舞劇**的公式化弊病,賦予舞劇**以交響性的發展,使之更富於戲劇性,大大提高了舞劇**的表現力。

在器樂協奏曲方面柴科夫斯基比較突出的作品是他的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1874~1875)和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1878)。前者是一部明朗樂觀的作品,第1樂章熱情洋溢,第2樂章優美抒情,末樂章粗獷豪邁,並在壯麗的凱歌般的**中結束了全曲。後者也是一部充滿歡樂情緒的作品,主題音調和俄羅斯民間**有著內在的聯絡,整個作品在質樸的風格中富於青春的朝氣和親切的抒情,並以熱烈的具有民間歌舞特點的終樂章結束全曲。

柴科夫斯基在器樂作品中還寫了一些著名的單章性的作品,如幻想序曲《羅密歐與朱麗葉》(1869)、〈1812序曲》(1880)、《義大利隨想曲》(1880)等。《羅密歐與朱麗葉》是接受м.а.

巴拉基列夫的建議而作,取材於莎士比亞原著,概括地表現了原著的主題思想。《1812序曲》是應魯賓斯坦之約,為莫斯科救主大教堂重建落成而作。救主大教堂於2023年毀於拿破崙入侵,故題名為《1812序曲》。

這是一部以**描繪戰爭的通俗性樂隊作品。其中的主題多采用了人們較熟悉的曲調,如聖詠《上帝,拯救你的眾民》、民歌《在大門旁》以及《馬賽曲》、沙**歌《上帝保佑沙皇》的片斷等,分別表現戰爭雙方的形象。《義大利隨想曲》反映了柴可夫斯基多次旅居義大利所得到的生活感受,特別是義大利民歌所喚起的鮮明印象。

在柴科夫斯基為數不多的室內樂作品方面,以他的d大調《第一弦樂四重奏》(1871)和《a小調鋼琴三重奏》(1881~1882)最為著名。這兩部作品都顯示了柴科夫斯基在室內樂方面所具有的鮮明民族風格的獨創性。特別是《第一弦樂四重奏》的第2樂章「如歌的行板」,以烏克蘭民歌《瓦尼亞坐在沙發上》為主題,更是膾炙人口。

大文豪л.托爾斯泰曾被此曲感動得流淚,他說,從這個作品中可以「接融到忍受苦難的人民的靈魂深處」。《a小調鋼琴三重奏》是為悼念н.

г.魯賓斯坦而作,全曲只有兩個樂章,但第2樂章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但全曲仍具有3個樂章的結構特點。柴科夫斯基以深沉的悼念和對往事的親切回憶來寄託對亡友的哀思。

柴科夫斯基在聲樂浪漫曲方面也寫出許多為人喜愛的珍品。他的浪漫曲風格多樣,內容廣泛,情感真摯。最突出的是那些戲劇性抒情浪漫曲,在這類浪漫曲中,也同柴可夫斯基的其他作品一樣,深刻體現了主人公對光明幸福的渴望同黑暗現實間的激烈矛盾。

如《遺忘得真快》(1870)、《在熱鬧的舞會上》(1878)、《我們曾坐在一起》(1893)、《夜》(1893)等等。

柴科夫斯基的創作深刻地反映了19世紀下半葉處在腐朽的沙皇**制度下,**知識分子對光明的嚮往,對黑暗現實的苦悶壓抑的感受。他善於在矛盾衝突中捕捉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入揭示人物的內心體驗。他繼承了格林卡以來****發展的成就;又注意吸取西歐**文化發展的經驗,重視向民間**學習,他把高度的專業創作技巧和俄羅斯民族**傳統很好地結合起來,他把清晰而感人的旋律,強烈的戲劇性衝突和濃郁的民族風格富於獨創性地有機地融合在他的作品中,為****文化和世界**文化作出了寶貴的貢獻。

求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夾子組曲》中所有的曲子的鋼琴譜

有,好看,裡面的挺多的,看我的系列都有。看個人介紹就行,希望可以幫到你胡桃夾子和四個王國 你好,有的,看看我 簡 介 試試,裡面有很多都是可以看哦胡桃夾子和四個王國 有呢,裡面都是免費的呢,看我主葉 試試 求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夾子的鋼琴譜 胡桃夾子 分析詳細 胡桃夾子 nut cracker 中哪一段...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自傳嗎

1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是一部自傳性的 中的許多故事都來自於作者的親身經歷,因此讀來更加真實可信,親切感人。但作者又不拘泥於生活事實,對人物和情節作了大量典型化處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和高爾基的 自傳體三部曲 一樣,對自傳體 的革新做出了重要的貢獻。2這部 寫的很棒 可以是人們的心靈清醒一下3與病魔作...

摘抄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奧斯特洛夫斯基人最寶貴的是生命

copy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中有這樣一句話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 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 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 我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 為人類的解放事業而鬥爭 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在 鋼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