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有沒有地下寶庫

2021-03-07 09:15:01 字數 5469 閱讀 6663

1樓:鴿子最純

早就聽說故宮在建國內最大的地下文物庫,但其始終祕而不宣,世人都不知其真實情況。昨天,記者終於獲准進入了這座地下寶庫。據瞭解,在此之前這裡從未接待過任何記者。

地庫上下三層 抗震也防戰爭 故宮地下文物庫始建至今,已有15年曆史。當初建設是為了使故宮內數十萬件文物有一個安全、科學的保護環境。這是中國第一座地下文物專用庫,它在故宮博物院的發展史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據故宮工程處處長潘連生介紹,地下文物庫分為兩期建設,一期工程於1987年開工,到1990年竣工,建築面積為5000多平方米。二期工程從1994年開始,到1997年完工,建築面積達17000平方米,兩期合計面積達22000平方米。 地下文物庫設計為地下三層全埋式鋼筋混凝土結構,底板和四周採取雙層圍護,確保地面水和潮氣不侵入庫內。

地庫主體按照**人防標準設防,具有戰爭防護能力,具備抗震能力。 文物毫髮不傷 30秒鐘滅火 故宮地下寶庫採用了先進的技術裝置,其中包括消防系統、防盜系統、空調系統、文物運送系統和計算機自控系統。 其中,消防系統採用了火災自動報警和氣體滅火裝置,按照防火區域配備了足夠的滅火劑。

一位安全人員形象地描述:一旦發生火災,系統可在30秒內完成自動滅火噴灑,在不損傷文物的前提下,迅速準確地撲滅火災。而防盜系統從地上到地下已完全達到了「立體化設防」的標準,可確保文物庫房的絕對安全。

空調系統則採用恆溫恆溼機組,由計算機實施全自動控制,保證寶庫內溫度常年控制在14.5℃至16.5℃之間,溼度則依據文物不同設定在45%至55%之間。 24小時有人值守 入藏文物60萬件 記者在地下文物庫中發現,地庫內使用的文物儲藏櫃全部為金屬製作。故宮博物院的專家說,他們依據文物種類的不同分別設計為密集櫃、多層櫃、抽屜櫃和異型櫃。

對於書畫、陶瓷類文物還專門襯鋪了天然亞麻布,以防止文物與鐵板直接接觸。 此外,在文物庫的入口處還備有大型的燻蒸消毒機,可使每一件文物在入庫前得到燻蒸消毒,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文物黴變和蟲蛀。目前,寶庫內已入藏文物60多萬件,善本圖書20萬冊,佔故宮全部文物收藏的60%。

而在裝置及文物安全方面,故宮制定有詳細的崗位責任制度,各系統的負責人員及電腦系統每天24小時不間斷「死死」守衛著地下文物庫。 建設文物地庫一波三折 人為干擾曾停工三個月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故宮在建設地下文物庫時曾遭遇「一波三折」,建設計劃還差點中途夭折。

最早提出建設文物庫是在1982年,當時國家有關部門領導深感故宮地面庫房條件太差,在冬春風沙、夏季高溫酷暑的自然條件下,防火、防盜、防塵、防震等條件均達不到文物保管的要求。經過領導和專家論證,諸多的意見爭論歷時5年,直至1987年才統一認識:決定在某遺址處建設地下文物庫。

為穩妥起見,決定先搞5000平方米作為試點(一期),成功後再按預定規劃進行續建。 據故宮博物院裴副院長介紹,地庫建成後能不能存放文物也曾產生爭議,當時有人提出地下庫房可以防水,但不能防潮,文物放在地下容易發生黴變。也有人認為,地下倉庫只能存放青銅器和瓷器,無法存放書畫、圖書和絲織品。

在建設過程中也曾受到人為因素的干擾,被迫停工近三個月,最後終於用了6年時間才完成了

一、二期工程。 據介紹,故宮地下文物庫房建設專案獲得了國家優質勘測設計銀質獎,1996年度「北京市優質工程」。 皇城地基並非是「一塊整玉」 「橫七豎八」磚質地基是傳說 據介紹,故宮地下文物倉庫在建設過程中曾於1987年進行地質勘探,勘探結果和此後進行的土方開挖相對照證實:

紫禁城內地基並非人們所形象比喻的「一塊整玉」,而是根據每一座建築物的不同,分片夯築。高大建築基礎廣而厚,低矮建築基礎窄而淺。如太和殿基礎最深達8米,而原內務府地基僅有70釐米,與一般民房相差無幾。

在景運門外安裝熱力管道開挖地面時,施工人員碰到過一層一層城磚碼放的結構,在地庫工程開挖過程中,在表土層中發現了唐代的墓碑。另外,在附近進行熱力管網工程時,發現地下有一排大木樁,這可能是河道圍堤。此外,經過普查式的地質勘察,在故宮範圍內普遍分佈的人工填土,當年填土時也是根據每組建築的不同分時分割槽填夯的。

在地下文物庫施工過程中,未發現某學者提出的「橫七豎八」的磚質地基結構。 地庫位置屬「祕密」 參觀「國寶」在地面 在採訪中,有關部門明確要求:不透露地下文物庫位置、不得拍照……因為地下文物庫的準確位置和文物搬家工程都屬於「祕密工程」。

據故宮有關負責人介紹,進入地下儲存的數十萬件文物已經被科學地保管起來,它們集中「浮出地面」的可能性已經不存在。不過在今後的一些大型展覽中,遊人還是能見到部分國寶的「芳容」。 另據透露,遊客見到地下文物庫中的國寶只能寄希望於故宮地下展廳的建設、開放。

但目前,有關地下展廳的計劃只是在論證階段,何時確定、何時施工、何時開放都是未知數 ——摘自《北京晨報》

2樓:勞笑捷錕

科幻**看多啦吧

故宮本身就是寶藏o(∩_∩)o...哈哈

我聽說黑龍江原來有個**犯

有啦錢不敢放銀行裡

把錢藏在木質地板下面

拿錢鋪地

結果被揭發的時候

滿地大團結讓人目瞪口呆

想想這個事情你覺得故宮的造建者

有可能在地下建立什麼寶庫嗎

他們已經有地宮啦。。。

3樓:百宜羿沛若

不知道,你去了不就知道了,

4樓:望品謝琇

誰也不可能把它翻過來啊,還是留個懸念吧

故宮的文物是直接存放在宮殿裡還是存放在故宮的地下室裡?

5樓:日天日地

故宮的文物分別存放在地面文物庫和地下文物庫,每一座宮殿都是地面庫房。

2023年是故宮博物院誕辰90週年,故宮博物院新開放了原地面文物倉庫壽康宮和寶蘊樓。

壽康宮曾經是清代皇太后居住的宮殿,是乾隆為其母親鈕祜祿氏量身打造的,從故宮博物院建立以來,壽康宮一直被當做文物庫房,此前從未對外開放。

更為悠久的地面文物倉庫當屬「寶蘊樓」了。2023年初,北洋**決定將瀋陽故宮及河北承德避暑山莊所藏文物運到北京。而北京當時又缺少妥善保管的地方,就臨時決定在紫禁城原來的鹹安宮舊址上建造一處庫房,以存放23萬多件文物。

建成後,寶蘊樓一直用作文物庫房,只是儲存的文物不斷變化。但是寶蘊樓磚石外表之下,裡面幾乎全是木質結構,在防火防盜等方面略遜一籌。2023年,為恢復寶蘊樓的歷史風貌、消除安全隱患,故宮博物院開啟修繕工程。

2023年5月完成。修繕後的寶蘊樓,從「文物庫房」變身展廳,設定「故宮博物院早期院史展(1925-1949)」、故宮特色文創產品展示區等,一部分割槽域作為文化研究與學術交流場所。

因為北京冬春風沙、夏季高溫酷暑,地面上防火、防盜、防塵、防震等條件均達不到保護文物的要求,故宮博物院在八十年代就開始修建地下庫房,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庫房又出現了新問題:那就是所有房間只能設定一個溫度一個溼度,不能根據每個房間的需要自行設。

所以儘管儲存不同材質的文物,也只能按照最脆弱的書畫儲存要求來設定溫度、溼度,這就沒辦法滿足另一些文物的儲存要求。但是改善空調系統,建一個現代化的地下庫房需要四個億。

考慮到這個地下庫房儲存了九十萬件文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文物庫房,三層,22000平方米。國家相關部門認為,儲存這麼多文物花四個億是值得的。於是,故宮的地下庫房儲存條件得以改善。

6樓:匿名使用者

故宮是對外開放的。但是也只開放了一部分,開放的這部分宮殿,裡面存放了一些文物,小巧點的,基本都有玻璃罩罩著的。日常展示出來的還不到故宮整體收入的零頭,而且都不是特別寶貴的。

故宮自己建有地下室,這個可以放心,不會被水淹沒。第一,古代選址建皇宮的時候,皇宮的地勢就比較高。第二,你說的北京被淹沒,那是整個城市的排水系統。

故宮的是單獨的排水系統,而且已經使用了幾百年了。、不用擔心被水淹沒。

一部分放在地下室,還有一部分問題是存放在那些沒有開放的宮殿裡面的。資料性質的,都在宮殿裡面有專門的櫃子保護

7樓:甜佃

不會的被浸溼的,況且北京天氣乾燥,即使進水了也會很快變幹。

像你說的那些文物,部分會在博物館陳列,另一部分重要文物是不會拿出來展覽的,則會被安全放置,易腐蝕的文物則會被密封或增加些保護措施。

8樓:匿名使用者

大部分文物都應該是存放在地宮的,只會有一部分展覽出來。至於暴雨,博物館肯定是會考慮到這些問題的,估計是有密封措施的。

9樓:胭脂笑顏

文物展現給大家的不一定是真的、大都是a貨,都在國庫裡,例如兵馬俑那樣的,就確實是真的。因為搬不走

10樓:茅香

故宮裡的排水系統相當的好。去年暴雨第二天,故宮裡面的地面都沒有積水。古人的智慧呀!下雨天你可以去故宮看看。

11樓:匿名使用者

不會的,那有排水,古人做事前都是認真思考的,至於展品只是一部分。

故宮資料

12樓:曉澀

北京故宮

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宮。又稱紫禁城,現為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城中心。

始建於明永樂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後經多次重修和改建,仍保持原來的佈局和規模,是世界上儲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代木構架宮殿建築群。最初的設計者是蔡信、阮安等,主持施工者蒯祥、陸祥等。北京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佔地72萬平方米。

現存房屋8700餘間,總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城設四門,南面正中為午門、北為神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四門各建有重簷廡殿頂門樓。城四角各有一結構精巧、外觀秀麗的角樓。

外牆高10米,護城河寬52米,長3800米。整個建築群按南北中軸線對稱佈局,層次分明,主次有序。故宮的主體建築按使用性質分為外朝和內廷兩大部分。

外朝佈局疏朗,巨集偉壯觀;內廷嚴謹華麗。外朝在前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文華、武英兩殿為兩翼,是皇帝舉行大典,召見群臣,行使權力的行政區。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由樑九主持重建,面寬十一間(63.

96米),進深五間(37.17米),是重簷廡殿頂的大殿,建築面積約2380平方米,由地面到殿脊通高30.05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古建築物。

中和殿在工字形臺基的中部,為面闊五間的單簷攢尖頂方殿,供在太和殿行禮時皇帝休息之用。保和殿面闊九間,重簷歇山頂,是舉行殿試和宴請王公貴族、文武大臣及外賓之處。中和殿和保和殿於明萬曆四十二年(1615)由於馮巧主持重建。

太和殿前兩側有體仁、弘義二閣,均為面闊九間加腰簷的二層廡殿頂樓閣。文華、武英兩殿則是面闊五間的單簷歇山頂建築。文華殿是皇帝聽大臣講書的地方,武英殿是皇帝齋居和召見大臣的地方。

內廷是皇帝及其家庭的居住區,包括後三宮,東西六宮和乾東西五所等。後三宮在中軸線上,由南至北依次為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通至御花園。乾清宮和坤寧宮是內廷的正殿、正寢,是帝、後的正式起居場所,均面寬九間,為重簷廡殿頂;交泰殿則是面闊三間的單簷攢尖頂方殿。

乾清宮東西各有六組自成體系的院落,即東六宮和西六宮,是妃嬪的住所。東六宮南面有奉先殿、齋宮和毓慶宮,西六宮前面是養心殿。東西六宮之北各建五所院落,每院內各建前後三重殿堂,是皇子住所。

故宮主要建築前三殿、後三宮均佈置在中軸線上。其餘東西六宮,乾東西五所,則分別對稱地佈置在其左右,拱衛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築。並通過各院落、殿宇的大小、廣狹來區分主次。

前三殿是全宮最大的建築群,佔地面積達8.5萬平方米,是宮城的12%,後三宮則為前三殿的25%,其餘宮殿依次遞減,以突出前三殿、後三宮的主要地位。2023年定為中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故宮的地理位置有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故宮三大殿建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這條線也是北京城的中軸線。這樣建造象徵著皇室的威嚴。在中國古代,禮可以說是統治者用以治國的根本。禮制是什麼?禮記 第一篇 曲禮上第一 說得很清楚 夫禮者,所以定親疏 決嫌疑 別同異 明是非也。又說 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 上下...

《地下城與勇士》有沒有手機版的,地下城與勇士有手遊嗎

有,由韓國原研發團隊製作,是mmoact 動作類角色扮演手機遊戲。地下城與勇士 手機版大量繼承了眾多家用機 街機2d格鬥遊戲的特色,以任務引導角色成長為中心,結合副本 pvp pve為輔,與其他網路遊戲同樣具有裝備與等級的改變,並擁有共上千多種裝備道具,每個人物有最多12個道具裝備位置,在遊戲中可以...

有沒有書講的是地下組織的事,小說也好,真實的也好,最好是個龐

的話我推薦天才傳說 壞蛋是怎樣煉成的 這些說的都是黑道啊 寸芒也可以看看 求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書,最好是紀實之類的比較真實的。不需要 中越戰爭實錄,放心無毒 中越 臺海戰爭記實 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戰例選編 一套5冊西線凱歌克爾出版 香港 1979對越戰爭親歷記 王志軍著 我在 網買的,共花了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