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戰二戰的都是由德國挑起的

2021-03-06 11:51:53 字數 4894 閱讀 6481

1樓:桃子小妖乖乖

這個不是偶然的,有其必然性,總結其共同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一)德國是後起的資本主義壟斷國家,但由於世界市場和原料地基本被老牌強國所瓜分完畢,導致其不得不憑擴軍備戰來拓展其階級利益(二)德國本身是靠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保留了大量軍國主義傳統,從而使得容客地主階級和軍事貴族階級相勾結於一起(三)日耳曼民族有一種天然的英雄情節,且在民族主義的煽動下,極容易被統治階級所利用(四)受地緣戰略的影響,受到傳統國家的打壓,復仇心裡濃厚(五)自身的工業經濟基礎較雄厚,其戰時經濟經得起一定週期的消耗(六)國際環境的變動,具有共同利益親德集團的力量日益強大且走向國際聯合,而抑德集團卻內部矛盾錯綜複雜,短期內無法形成一個整體

2樓:寒江獨釣龍

德國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後,國家的經濟和軍事力量得到極大的提升,迅速成長為工業強國,但當時的殖民地已被瓜分完畢,德國不滿足,而且由於英國沒有抓住二次工業革命,國力衰弱,德國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各大洲的殖民地,但英法等國不同意,所以矛盾激化升級,最終由導火索引爆一戰。德國戰敗。簽署凡爾賽條約,萊茵河40公里內德國不能設防,不準擁有空軍,後來希特勒的黨會成立,四處宣揚民族仇恨,要求推翻凡爾賽條約,擴軍備戰,突襲波蘭,二戰爆發

為什麼一戰二戰都是由德國發起的

3樓:小敏美衣閣

因為德國要爭奪大陸(殖民地)霸權或者世界的領導權。

矛盾的焦點就在兩個霸權,殖民霸權和歐洲大陸的霸權,這兩霸權一個在英國手裡,一個則在法國和德國手裡反覆交替。

德國是資本主義後起的新興國家,到第二次工業革命結束,德意志帝國建立的時候,他們發現世界上的殖民基本已經被分割完,歐洲大陸上的對手法國又逐漸恢復國力,更是一個殖民地大國,整個北非幾乎都被它掌握。

這時的德國經濟總量已經超越世界強國英國,而德國的工產品急需市場,工業需要原料。德國自然而然要向英國日不落帝國發起挑戰,加上法國,**都成了他們的目標。

至於二戰這和一戰有關,德國因為一戰是戰敗國,簽訂了條件極為嚴苛凡爾賽條約,這個條約幾乎扼殺了德國的未來。

德國失去八分之一領土和十分之一人口,16%煤產地和近一半的鋼鐵,所有殖民地被戰勝國瓜分,賠償1320億馬克,法國更趁機佔領了德國最重要的工業區魯爾區,直接導致了德國經濟的崩潰,這對德國打擊很大。

凱恩斯評價稱凡爾賽條約是一個殘忍的勝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幹出的最**的暴行之一。

加上1929-2023年那場波及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大危機,德國經濟更是陷入了人間地獄,這種情況下,激進民族主義抬頭,法西斯上臺,戰爭不可避免。

4樓:笑容賊賊

一戰——德國是後起之秀,實力超過英法,但是由於崛起的晚些,殖民利益分配不均衡,所以德國出於利益需求,加上政治上有軍國色彩、軍事力量雄厚,所以挑起世界大戰。

二戰——德國是戰敗國,有屈辱感;30年代爆發世界性經濟大危機,德國為了擺脫困境,在希特勒等野心家、法西斯勢力的控制下發起世界大戰

5樓:娛樂型馬夾

大概就是這樣:因為德國的殖民地少,所以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戰,由於戰敗,簽下不平等條約,間接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有不懂的地方請追問。

6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當時德國的經濟比較發達,還有德國屬於好戰分子。二戰是因為德國相似會在一戰中籤的合約。

7樓:枕頭上的懶洋洋

受到工業革命的衝擊,德國發現需要更多的資源和更廣闊的市場,在加上其發展迅速,實力提高,與其好鬥的品行、所以、、、

8樓:匿名使用者

都是利益衝突,都想多吃多佔,導致用極端手段去解決問題。

為什麼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都是由德國人挑起的?

9樓:匿名使用者

一戰時是因為德國經濟實力加強,於是要求在世界範圍內重新劃分殖民地,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當然不同意,於是以新興強國如德國,與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如英法就打起來了,總的來說一戰時沒有什麼正義的戰爭的。 二戰是因為當時世界範圍內的經濟危機,而德國又因為一戰的失敗民族情緒非常高漲,要求廢除戰敗條約的呼聲很高,於是法西斯**在這樣的背景下選舉獲勝,但仍無法扭轉德國的經濟頹勢,為了轉移國內民眾的視線,發動了戰爭。

10樓:百度使用者

日本和德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起因 2023年9月1日,德國對波蘭不宣而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彷彿轉眼間,距離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已過了60年。回顧歷史,分析這場人類社會經歷的規模最大、**最慘重、破壞程度最深的全球性戰爭是如何爆發的,對今天的世界有著非常重大的借鑑意義。

認真吸取歷史的教訓,人類才能真正避免再次走入戰爭的深淵。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埋下禍根 2023年11月11日,德國與協約國在法國巴黎東北的貢比涅森林簽訂投降協議。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協約國的勝利宣告結束。

戰爭結束後,協約國集團於2023年和2023年在巴黎和華盛頓先後召開了國際會議,討論重建戰後國際秩序的問題。經過幾番討價還價,最終建立了戰後初期的國際體系,即「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核心問題是解決德國問題。

許多人認為:協約國不承認德國的大國地位是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根本原因。因此,當時許多歐洲政治家天真地相信:

只要能夠處理好這一問題,就可以使歐洲避免另一場戰爭。但是,英、法、美三國操縱簽訂的《凡爾賽和約》在處置德國時採取了「以暴治暴」的方法,使德國喪失了1/8的領土和1/10的人口,在德國人心目中埋下了仇恨的種子,從而背離了制定這一條約的初衷。 一紙和約真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德國問題嗎?

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二十餘年,無論協約國集團在處置德國問題時怎樣大發仁慈,都難以改變德國老百姓心中約定俗成的基本認識:戰爭賠款是德國貧困的根源。不管是瀕於破產的商人、收入菲薄的教師,還是失業的工人,都把他們貧困的原因歸咎於戰爭賠款。

在德國人看來,在「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普魯士佔領了100多年的但澤(今波蘭格但斯克市,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國際聯盟和波蘭共同管轄)成為了自由市,波蘭走廊把東普魯士同德國本土分割開,德國喪失了所有的殖民地,所有這一切帶給德國的只有貧弱和苦難。德國人認為,擺脫困境的根本方法,是推翻壓在他們頭上的《凡爾賽和約》。此時,大多數德國人心中想的只是:

復仇!復仇!復仇!

希特勒和納粹黨的出現恰恰迎合了德國人這種急於報復的極端民族主義心理,因而輕易上臺執政。 在巴黎和會上,義大利首相奧蘭多沒有獲得他想要的特權,一怒之下拂袖而去。奧蘭多回國後**倒臺。

2023年10月,墨索里尼在義大利建立了法西斯政權。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另一主要國家日本,其膨脹野心也與華盛頓會議上處理德國在太平洋上的島嶼殖民地、重新劃分遠東政治格局有關。因此,後來的歷史學家們不客氣地說:

德、意、日法西斯國家本身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帝國主義國家重新瓜分世界、分贓不均的產物,是「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孕育的畸形兒! 姑息養奸 法西斯氾濫世界 20世紀30年代,以2023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開始,以2023年納粹德國侵略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結束,中間穿插著義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亞(今衣索比亞),日本全面發動侵華戰爭,德、意法西斯干涉西班牙內戰,納粹德國吞併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在這十年中,世界從烽火點點到硝煙成片,從區域性戰爭逐步走向世界大戰的深淵。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人們普遍幻想今後永遠不會再有另一場世界大戰了,飽受戰爭之苦的歐洲各國「和平主義」思想過度氾濫。「和風」勁吹之下,歐洲各國大規模裁軍,對納粹黨在德國上臺可能造成的危害疏於防範,形成了它得以壯大的外部條件。同時,英、法、美等國家對於德、意、日在全世界的侵略行徑不聞不問、姑息養奸,使得法西斯毒瘤氾濫世界,成為危害人類和平的重大隱患。

2023年,和平的熱望鼓動著大多數英國人,法國人則在德法邊境修築了蜿蜒幾百公里的馬其諾防線,並在德國東部聯合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和羅馬尼亞組成制約德國的「小協約國」集團,自以為從此可以高枕無憂、永享太平了。與此同時,納粹黨執政後的德國卻在悄然重整軍備,恢復普遍義務兵役制,並祕密發展被《凡爾賽和約》禁止的空軍和坦克部隊。義大利和日本這兩個法西斯國家也爭相擴軍備戰,磨刀霍霍,準備大幹一場。

2023年,日本製造「九一八事變」,佔領了中國東北。「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一面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不抵抗」政策,一面將希望寄託在英法主導的國際聯盟身上,希望由「國聯」出面制裁日本。英法把持的「國聯」雖然高舉「道義」的大旗,但對日本的侵略行徑卻裁而不制。

這一方面是由於西方列強要維持與日本的經貿關係,另一方面,若翻翻歷史書就會發現,它們中哪一個沒有過類似侵略行徑呢?此時,被世界**寄以厚望的美國羅斯福**又埋頭於「新政」,不願涉足國際事務,這無異於鼓勵法西斯國家得寸進尺。 國際聯盟對「九一八事變」的態度開了一個既可悲又可怕的先例。

在這之後,法西斯國家摸到了「綏靖政策」的脈搏,在世界各地頻繁侵略,

為什麼一戰和二戰都是德國引起的,當時的德國政治,軍事是怎樣?

11樓:編劇演員劉迪清

稍微懂些歷史,而不是隻看了下學校的課本,都該知道一戰不是德國挑起來的一戰是塞爾維亞刺殺了奧匈帝國王儲而挑起的,德國還曾試圖調停,結果沙俄介入表示力挺塞爾維亞,於是塞爾維亞便向奧匈帝國叫囂,塞爾維亞與奧匈帝國矛盾越來越烈。德皇三次向俄皇要求別介入讓奧塞調停,沙俄一個軍火販子則慫恿沙俄參戰。之後,在沙俄的慫恿下,奧匈與塞爾維亞互相向對方宣戰。

宣戰之後,沙俄力挺塞爾維亞,加入塞爾維亞陣營,向奧匈宣戰。奧匈向德意求援,看在同盟國的份上共進退,德意答應了。德皇向英國法國請求勿參戰,在英國同意不參戰後,德皇宣佈對俄塞作戰。

之後,法國才緩緩拒絕不參戰的要求並乘機向德國宣戰。英國看著時機差不多了便向德奧宣戰,同時慫恿義大利對奧宣戰。德國感覺被英法背叛,宣佈對英法作戰,義大利交給奧匈。

之後,奧斯曼帝國也來橫插一腳。在奧斯曼前來之後,歐洲幾個實力強勁的大國皆已參戰,歐洲已成亂局,各國紛紛參戰。日本想奪取膠州灣,中國想收復膠州灣,於是中日聯合部隊在膠州灣對德宣戰。

之後,世界亂局,全球大戰。美國是最後一個參戰的,先是當了戰爭販子,賣給英國的軍火在運輸途中被德國潛艇擊毀,美國一怒之下對德宣戰。

德國在一戰是同盟國最強最猛的一個,但不是戰爭發起者。有說塞爾維亞挑起的戰爭,有說是奧匈帝國發起的一戰,這兩種看法各執一詞,皆有理有據,一時間還難以分辨。但認為一戰是德國發起的實屬憨憨行為

二戰德國空軍實力不如一戰德國空軍嗎

不是,一戰的空軍和二戰的空軍就不在一個等量級。德國空軍為什麼二戰沒有看到表現,主要是因為它不是本土作戰,它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飛機被擊落後飛行員跳傘掉落在別人的地盤上。飛機再貴沒有飛行員培養值錢。戰爭初期跟英國就發動海獅計劃,主要是空軍轟炸英國,不是本土作戰很多飛行員就掉落在英國土地上了。其次二戰中擊落...

關於一戰二戰海戰的書籍有關一戰二戰的的書籍

國內很多的海戰書籍根本不靠譜,錯誤太多,我曾經看見國內某軍事書籍,把日本大和號戰列艦為文字說明配在美國密蘇里號 的 上。你要是想要二戰戰艦的詳細資料圖示可以考慮日本的 世界艦船 雜誌。現在有幾本已經出了中文版的,比如德國戰列艦史,義大利 史等等。日本類似的書籍很多,還有學研社的 世界的戰艦 美國航空...

一戰和二戰中國地位有什麼不同,一戰與二戰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是什麼?

一戰的時候中國沒參戰 二戰的時候是被動受害者 雖然勝利了,但是二戰最大的贏家是美國,軍火販子成為最大受益者 一戰和二戰中國都是戰勝國,但是,這兩場世界大戰,中國作為戰爭國都沒有獲得戰勝國應由的地位。一戰之後,中國割讓了膠東半島給日本,二戰之後,外蒙 琉球喪失。二戰之後,有一個對中國的戰略好處就是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