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對聯上下聯內容有何要求?春景秋景是否成對

2021-03-06 03:28:45 字數 5711 閱讀 3735

1樓:匿名使用者

若不論平仄,兩聯均可。

若以工對衡量,略有瑕疵:

第一聯:

歸為平音,開亦為平音,春色、秋意也是同理;

第二聯:

縷、裡同為仄音。

在下對平仄也只知皮毛,陋評之,願與君切磋。可hi我交流。

2011-1-19 23:42

轉了一圈回來,斗膽試改之:

燕歸春色暖

梅綻暗香遙

冬至瑞雪千里

春歸和風萬頃

對聯上下聯首字可不論平仄,你可以找一些通用聯或名聯校對之。

2樓:冰雪楓兒

從內容上來講,詞類相同,詞義相對就可以了,大多數字對仗就是工對了,和平仄不同,詞的運用有很大自由度,注意不要合掌(上下聯詞義相同),當然也可以借對,這方面可以運用很多手法。我也不多,就這兩聯看,你這方面做得挺好的。下面說平仄:

1)燕歸春色暖,

仄平平仄仄,

菊開秋意寒。

仄平平仄平。

這樣可以是對偶,不是對仗,就不能稱之為對聯,或者至少是出律了。不過還是可以救的,只改一個字就可以:

燕至春色暖,

仄仄平仄仄,

菊開秋意寒。

仄平平仄平。(「菊」字為入聲,所以是仄,不過不是很要緊,是下面標「中」的地方,可平可仄)

把整個節奏換了,本當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變成「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句式的對句相救的句式:「中仄中仄仄,中平平仄平」——「色」字拗,「秋」字救,也是合律了。

2)薰風萬縷邀春至,

平平仄仄平平仄,

瑞雪千里送冬歸。

仄仄平仄仄平平。

先說平仄,「裡」、「冬」出律,這個要改的多了,試改為:

薰風萬縷春邀至,

平平仄仄平平仄,

瑞雪千堆冬贈來。

仄仄平平平仄平。

意思有一點改變,不過這樣也就合律了。

關於補充的問題,上下聯可以寫同一時的景,也可以寫同一地的景,好地方也會四時景不同,所以春秋並舉也沒什麼問題。至於一句話分上下聯說,成流水對自然也好。總之,對聯的內容在於作者的心意,只要將所要表達的寫出來就可以了,並沒有很嚴格的規定,就像同一題材的**,有的可以倒敘,有的也可以安排明暗兩線,即使按照地點寫景可以由近至遠,也可以移步換景。

第一聯如果用在四時畫屏豈非恰如其分?

3樓:匿名使用者

試改之。。。

燕歸春色暖

菊放夏清涼

熙風萬徐邀夏至

瑞雪千頃送冬歸

4樓:飄逝浮雲

對聯的上下聯要求對仗,即平仄相對,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但有的時候為了整體的內容不必強求對仗,全看個人把握。至於春景秋景,個人認為是可以成對的。「燕歸春色暖,菊開秋意寒。

」寫的不錯,不論平仄固然成對,縱論平仄,平仄上是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也沒有太大的毛病,不知是否可改為為,燕歸春色暖,菊謝秋意寒,可能稍好些,然,僅個人之見,莫要見怪。「薰風萬縷邀春至,瑞雪千里送冬歸」一句句子上有些不明白,為什麼是瑞雪送冬歸呢?一般而言下雪的時候是1月初,還不到冬之一半,此處總覺得不妥,而且全句讀著總覺得怪怪的,平仄上看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我感覺應該是在萬縷和千里上讀著彆扭,不知道你是否有這種感覺,不知改為薰風千載邀春至,瑞雪萬年送冬歸是否可以。

而且既然是對聯不是詩詞,應該有的就是橫批,橫批可以說是對聯的點睛之筆,通俗點說就是告訴別人你這副對聯究竟說的是什麼,上述兩聯還是加上橫批為好。以上僅個人之見,如有不妥,莫要見怪。

5樓:雲上建樓

我就一愛聯的閒人,只說自己對於聯的認識,有謬誤處不負責更正。

一般來說能夠構成對子的,應具備兩個基本要素1、詞性;2、聯的音律;就春色和秋景來說,兩個詞表現的是時間範疇的內容,並不是同一時間,所以,可以成對,但就聯的音律而言,「色」與「景」都是仄音,也就是所謂的「律不諧或出律」,這也回答了你的可否成對問題和若論平仄可有不妥的問題。

如果是初學對聯,我個人認為,還是儘量遵守對聯的一般規律為好,如果是自己感覺特別好的句子或字詞,又無法找到替換的,那就算病句又有何妨?

對聯裡面有隔景之說嗎?

6樓:墨香俠士

你好!我抄認為隔景一說自然是有的襲

,所謂「對聯」,「對」就是形式上的對仗,即平仄詞性的一些要求,「聯」便是關聯,需要上下聯內容相關,主題統一。但所謂「隔景」,大家的理解可能有所出入。對於你舉的「春花」與「秋月」,我認為,若各自毫無關聯的分別描寫春景秋景,就會有隔景之嫌,但若上下聯所述,為春秋的共通點,以至於上下聯主題保持一致,便無問題。

晨曦晚霞亦然。個人覺得,要判斷一副對聯是否有隔景嫌疑,只要給這幅對聯加個橫批便可,能寫出一個比較準確的橫批,便說明上下聯並無隔景。話說回來,其實隔景也不能算個硬傷,並不影響聯的工整,影響的是聯的優劣。

墨香俠士拙見

7樓:殘燭老翁

對聯和詩詞有所不同,詩詞上下句的意境要有呼應、連貫、啟承。回如白日依山盡,答黃河入海流,寫的是同一場景……。而對聯則沒有這一要求,上下聯可以說同一事物,也可以說不同事物。

而且對聯講究反對為上,所以春花對秋月不存在任何問題。比如,金聖嘆的生死絕對,

半夜二更半,

中秋八月中。

對對聯有哪些基本要求

8樓:匿名使用者

1、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3、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又不能重複。

擴充套件資料

對聯的格調型別:

1.律詩格調:最初,對聯多以

五、七言為多,它是對聯格調的主流,這種詩歌式的對聯,仍佔大多數。

2.詩詞格調: 到了宋朝,宋詞逐漸興盛,同時也豐富了對聯藝術。

3.民歌格調 :有的對聯很像民歌,語言通俗樸素,形式生動活潑,很有民歌情調。

4.戲文格調:有的聯從表情斷句、疊詞上看,很有戲文的味道,例如:想當年那段情由未必如此,看今日這般光景或者有之。

5.戲曲格調:曲的格調錶現在語言質樸自然,新鮮潑辣,形象生動、詼諧。

9樓:神後一曲流行

1、仄起平收。

上聯的最後一字,必須是仄聲字;下聯的最後一個字,必須是平聲字。這一條是對聯必須要遵守的,也就是基本中的基本。

2、平仄相對

上下聯相應的位置,要平仄對仗,上聯用平,下聯則用仄,反之亦然。關鍵的位置能要做到平仄相對。所謂關鍵位置,指的是詞的中心。

片語末尾的那個字、以及動詞一定要求對仗。如紅花的花字,笑春風的笑字、風字。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一三**論,二四六分明。

3、勿連平

一聯之中,平聲字排在一起不能太多。一聯的末尾,最多只能有兩個平聲字,超過三個就不行了。(仄起平收,這指的是下聯)一聯的中間,最多隻能三連平,超過四個就不行了。

詞效能對上,實字對實字,虛字對虛字,動詞對動詞,名詞對名詞。

4、勿孤平、孤仄

就是一聯之中,最好別隻有一個平聲字或仄聲字。這兩點要求我們平仄要叉花著來,也不能一平到底或一仄到底。勿重字,就是上下聯相同位置,不能是相同的字。

例如,你詩是畫,畫是詩。就不行了。這方面,實字要求高一點,虛字(之乎者也等)要求低一點。

擴充套件資料

對聯的發展過程

1、對偶階段

時間跨度為先秦、兩漢、三國、兩晉至南北朝。在中國古詩文中,很早就出現了一些比較整齊的對偶句。流傳至今的幾篇上古歌謠已見其濫觴。

如「鑿井而飲,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類。至先秦兩漢,對偶句更是屢見不鮮。《易經》卦爻辭中已有一些對偶工整的文句,如:

「渺能視,跛能履。」

2、駢偶階段

駢體文起源於東漢的辭賦,興於魏晉,盛於南北朝。駢體文從其名稱即可知,它是崇尚對偶,多由對偶句組成的文體。這種對偶句連續運用,又稱排偶或駢偶。

劉勰在《文心雕龍·明詩》評價駢體文是「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

3、律偶階段

律偶,格律詩中的對偶句。這種詩體又稱近體詩,正式形成於唐代。但其溯源,則始於魏晉。

曹魏時,李登作《聲類》十卷,呂靜作《韻集》五卷,分出清、濁音和宮、商、角、徵、羽諸聲。另外,孫炎作《爾雅音義》,用反切注音,他是反切的創始人。

10樓:三年離歌

1、字數相同,對聯的上聯和下聯必須相同,即使是現在網上整天叫囂不要被規則束縛的人,也無法打破這條規則。

曾經看到一幅趣味聯,上聯是:中國人民;下聯是:袁世凱,意思就是袁世凱對不起中國人民,這也間接表明,對聯的上下聯必須是字數相等。

2、平仄相對,對聯要求上聯和下聯的平仄是相對的,不過「一三**論,二四六分明」,只要偶數位上的字平仄相對就行了。

不過上下聯的最後一個字的平仄必須相對,而且上聯的最後一個字必須是仄聲,下聯的最後一個字必須是平聲,這就是所謂的「仄起平收」。如果放寬一點,上下聯前面和中間的平仄可以不相對,但是「仄起平收」是不能打破的規則。

3、詞性相同,簡單說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工對要求更嚴格,要地名對地名,人名對人名,寬對則在大的詞性上相對就可以了。

明末清初的李漁,寫了一本書叫《笠翁對韻》,裡面收集了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按韻分編,讀起來琅琅上口,熟讀可以幫大家掌握詩詞對聯的對仗仄和押韻。

4、內容相關,上下聯之間的內容要有一定的相關性,但又不能重複,這個要求也不嚴格,對聯中還有一種趣味的對聯,叫無情對,即上聯與下聯內容完全不相關,但卻表達出一些有意思的內容出來。

古代有一位姓葉的先生,他出了一個上聯:「雞冠花未放」,有一學生對曰:「狗尾先生」。

這一對聯表面上對得十分工整,實際上是一個無情對,因為上下聯的意思不相關。上聯的主語是雞冠花,下聯的主語是先生,下聯意在諷刺這位姓葉的先生。

一般來說,上下聯的意思要有一定的相關性,只有在一些趣味對聯中,才不嚴格要求意思相關。

擴充套件資料

對對聯講究:

對聯和詩歌等文學藝術形式一樣,最初也起源於民間。早在秦以前,民間每逢春節就有懸掛桃符的習俗。所謂的桃符,就是兩個降鬼大神的名字寫在桃木板上,或者用紙畫上二神的影象,懸掛或張貼在門旁,用來驅鬼壓邪,滅禍求福。

據史料記載,我國最早的一副對聯(春聯) 出現在五代時期。作者是後蜀皇帝孟昶,他在桃符上寫了一副對聯:

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

當時雖然出現了這種形式,在民間,還沒有盛行。到了宋代, 對聯創逐漸形成了風氣,也出現了不少寫對聯的名家。如蘇軾,朱熹,黃庭堅,陸游等,都有不少對聯佳作傳世。

大文豪蘇軾提黃鶴樓的楹聯:

爽氣西來,雲霧掃開天地憾;

大江東去,波濤洗盡古今愁。

大詩人陸游的自勉聯:

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

對聯對聯,就是要求上,下聯對稱〈對偶),即上,下聯的字數句式,平仄聲調,結構內容等方面,都要求對稱(對偶)上聯和下聯的數字必須完全相同,這是對聯最起碼的要求和最基本的特點。除此之外,每副對聯數字的多少無限制,少則上,下聯各四字,多則百字。其次是平仄相對。

古人作了若干探索,具體對聯的寫作,要求平仄相對。平仄相對在對聯寫作中的應用,主要應注意三點:

其一,上聯和下聯互相對偶的字,一般要求平仄相對;

其二,上,下聯內部,字的排列要平仄交替起落,不能一句話都是平聲或都是仄聲;下聯(對句)的最後的一字必須為平聲。做到「上仄下平」,平仄相對,聲調起落,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節奏美。

對對聯上聯春來桃爛漫,下聯,對對聯上聯是桃李芬芳日,求下聯

上聯 春來桃爛漫 下聯 雨過柳妖嬈。春來桃爛漫,秋去葉蕭疏。春來桃爛漫 愛情真浪漫 對對聯 上聯是 桃李芬芳日,求下聯 桃李芬芳日 柳楊碧綠時 上聯 桃李芬芳日 下聯 楷楝落葉時 桃李 桃樹李樹,形容學生 楷楝 楷樹 黃楝樹 在古代指老師 上聯 桃李芬芳日 下聯 山花爛漫時 上聯是 桃李芬芳日 下聯...

對聯的要求 1 上下聯字數要相等2 上下聯

對聯的要求 上下聯字數要相等。上下聯詞性要相同 3.上下聯字音要平仄相合。對聯的上下聯一定要字數相同嗎 對聯一般都是字數相對的,以講究建築美和音律。此外平仄相對,詞性版相對。不過我看過權一個字數不同的對聯,從很久的一本讀者上,沒有找到 改天找到發上來 裡面的對聯很有意思,記得是一個老人寫給韓復渠的。...

求一副石刻對聯,對聯要求上下聯分別分別有良安,美滿兩字,還有橫批,求大師高人相助,不勝感激

上聯 居卜風和佔良安 下聯 堂開景聚得美滿 橫批 瑞靄盈軒 寓意是表達石刻的?良安是什麼詞,高手賜教對聯 大門石刻七字對聯一副 上下聯分別用 能 割 開頭 能裁山水鋪錦繡 割斷日月釀芬芳 橫批 洞天福地 能使苗圃花錦簇 割捨芬芳一念間 上聯 能教雲錦含芳意 下聯 割得花芬溢清香 求朋友們為我做一幅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