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階段存在哪些不和諧因素

2021-03-05 21:04:35 字數 4892 閱讀 5756

1樓:ゞ飄

一、轉型時期體制制度缺陷阻礙我國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

當前出現的很多矛盾和問題,其根源就在於改革不到位和體制不完善。經濟增長方式之所以粗放,與**職能轉變不到位、財稅金融體制不健全和企業改革不到位有直接關係;資源的嚴重浪費和低效使用,與土地、水和重要礦產資源的產權制度不明晰、**形成機制不合理有關。目前在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原有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端尚未根本消除,又出現了一些新的體制性障礙,如城鄉體制分割、產權制度不健全、國有企業改革任務艱鉅、資本等要素市場發育滯後、市場經濟秩序混亂等。

新舊體制並存、體制缺位和錯位、法律規制力度不夠等,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不和諧的制度根源。市場主體的道德水準和素質、誠信度等不夠高,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也對構建和諧社會產生不利影響。目前,改革已走到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已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等各領域。

人們的發展意識、效率意識和自我價值實現意識顯著增強,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出現多樣化趨勢,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盪,社會價值取向錯綜複雜。當前,在傳統思想文化觀、道德觀、國家觀、民族觀、價值觀受到了劇烈衝擊的過程中,在我們的思想文化戰線,既缺乏對傳統思想文化進行科學的揚棄精神,又缺乏對符合主流社會及時代潮流思想文化的正確引導措施。男女老幼普遍是跟著感覺走,跟著金錢走。

在傳統文化精髓延伸到了國外形成商業文化,並在中國大江南北產生巨大轟動效應時,人們的價值取向才受到了人類良知的烘烤。目前,宣傳教育、思想文化建設的現狀與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極其不相適應。利益分配格局調整的矛盾更趨尖銳,實現社會公平,統籌各方利益的任務十分艱鉅。

目前,既有**與地方、東中西部、各省市區之間以及區域地區內部的多重行政分割的利益主體,也有行業、產業方面的市場分割的經濟利益主體,還有眾多的作為經濟細胞存在的企業主體和作為經濟人和社會人雙重人格存在的個體「人」的利益。在發展極不均衡的狀態下,貧富差距逐年擴大,收入分配的不公平程度越來越嚴重。目前,國有單位在職職工平均工資收入最高與最低比已達到3:

1;城市居民人均最高收入與最低收入比已達8:1,城市居民人均最高消費與最低消費比為4.5:

1;農村人均純收入最高與最低比接近30:1。收入分配的差距擴大,引發的社會矛盾日漸增多,****件不斷髮生,解決難度越來越大。

二、城鄉二元結構導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和諧。

所謂城鄉二元結構指發展中國家廣泛存在的城鄉生產和組織的不對稱性。當前我國正處在加快工業化階段,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的轉化機制尚未建立,城鄉居民在就業、居住、教育、醫療等身份待遇上存在較大差別。根據美國經濟學家劉易斯等人提出的二元結構理論,採用比較勞動生產率、二元對比係數和二元反差係數等指標,量化測度我國城鄉二元結構情況。

表明二元結構特別顯著。建國以來,我國農業比較勞動生產率始終小於1,非農業則均大於1,農業與非農產業之間差距較大;城鄉二元對比係數介於0.1―0.

4,而發達國家一般在0.5―0.9;非農增加值比重仍高於從業人員比重達30個百分點左右。

二是二元結構變遷階段性明顯。1955-2023年,在計劃經濟時期,我國二元對比係數一直介於0.1-0.

3,1981-2023年,農村改革、城市化和戶籍制度的鬆動,使二元對比係數穩定在0.3以上;但進入上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又逐步降低至0.22,二元結構進一步強化。

當前我國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的任務艱鉅。從全國看,東中西經濟發展差距越來越大。2023年,西部的人口占全國的28.

8%,財政收入佔全國的17%,財政支出佔全國的24.9%,人均生產總值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73%。從我國西部欠發達省份新疆來看,天山北坡經濟帶,人口僅佔全疆的23.

3%,生產總值卻佔了1/2強,財政收入佔了52.8%,其中各項稅收佔了55.7%。

儘管80%以上的地方財政支出投向了南疆及其他邊遠地區,但經濟發展緩慢的格局依舊沒有改變。與改革開放初期相比,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繼續擴大,已由2.5:

1擴大到3.3:1,如果考慮到城鎮居民獲得的各種轉移支付和補貼等,實際收入的差距則約達5倍。

農村居民人均儲蓄存款只有城鎮居民的13.2%,金融發展加劇了財產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三、收入分配機制不健全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當前在改革利益結構調整過程中,由於企業改制過程中產生的分配差異,靠假冒偽劣獲得非法收入,靠資源壟斷產生的高收入,設租尋租等腐敗行為產生的「黑色」、「灰色」收入等現象的普遍存在,嚴重影響了通過市場效率來調節收入分配,使初次分配重效率,再分配重公平的原則體現不足。美國經濟學家西蒙·庫茲涅茨指出:在經濟增長的長期階段,收入分配不均的變動是沿著一種「先上升後下降」的倒u型軌跡進行的,這種「先惡化、後改善」的過程大約需要50-100年時間。

2023年我國基尼係數已經逼近0.5,超過了國際公認的警戒線,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正處在上升通道。而發達國家的基尼係數則處於下降階段,如日本(2023年)、法國(2023年)分別為0.

249和0.327。我國經濟增長與利益分配之間的不和諧還體現在城鄉居民內部收入差距持續拉大,貧富不均的問題十分突出上。

城鎮居民最高收入戶與最低收入戶人均收入之比為10∶1,農村居民為30∶1。僅從城鎮居民分析,高收入家庭收入增長明顯快於低收入家庭,財富越來越快地向少數富人聚集。行業之間收入分配差距懸殊也十分突出。

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最高與最低行業之比已由2023年的2.3∶1上升到目前的3∶1,這還不包括工資外的各種福利;特別是民航、電信、金融、郵政、石油、電力、燃氣、自來水等行業收入水平大大高於其它行業,行業壟斷難以打破,加劇了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分配差距。同時,我國中低收入家庭較多。

城鎮中低收入家庭「上學難、看病難、買房難」普遍存在;農村低收入家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比較突出,人均教育和醫療支出佔其生活消費支出的23.0%,比全國平均水平高4.5個百分點;長期下崗失業者、困難企業的職工和無工作能力、無收入**、無贍養的「三無」低保家庭更是無力參加各種保險。

這些不公正的收入分配機制的存在,常常是社會出現政治危機的導因。一般,人們對收入差距並非完全不能容忍,相反,如果這種差距的形成機制被認為是合理的,那麼,人們除了會對經濟上的成功者表示認可之外,更會以自己的努力去獲取這種成功,反之如果這種差距的形成機制本身被認為是不合理的,那麼人們就不會接受它,甚至可能會利用斯科特所謂的「弱者的**」進行反抗。

四、經濟增長方式粗放加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和諧。

當前我國構建和諧社會中存在的許多矛盾和問題,如產業結構不合理、資源配置低效率和社會福利難增進等,歸根結底是由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所致。總體上看,我國經濟增長方式還沒有實現根本性的轉變,技術創新能力不強,自主研發能力弱,影響了競爭力的提升。自2000以來,我國r&d經費投入佔gdp的比重雖然保持在1%以上,且呈逐年遞增之勢,2023年達到1.

44%,但同美國r&d經費投入佔gdp的比重高達2.8%的比重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我國的經濟增長方式由來已久,無論是企業生產行為,還是**對經濟活動的管理行為,都形成了粗放的慣性;以重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短期內不但難以改變,而且有「加重」的趨勢,而發展重工業,必然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會提高單位產出的能耗比重。

全國許多省市自治區在發展觀念上的「唯gdp論」並沒有徹底改變,很多地方****為了「要政績」,仍然熱衷於上專案、鋪攤子,最後形成了一批落後的生產能力。當前我國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經濟的快速發展總是伴隨著生態環境的極大破壞和資源的嚴重浪費,能源資源的瓶徑制約越來越嚴重,**進口依存度已達40%以上,銅進口依存度達65%,尤其是能夠提供的土地與環境資源已相當匱乏。

從我國西部的新疆來看,國土面積雖然佔了全國的1/6,而綠洲面積(包括水域面積)還不足8萬平方千米,綠洲每平方千米的人口密度為250人,高於江浙的人口密度。由於人口過快增長和經濟發展加快,水的利用增加,導致了大量湖泊乾涸,湖泊總面積比50年前縮小一半。與50年代比,塔里木河下游400km河道斷流,上中游胡楊林由600萬畝減至360萬畝,下游胡楊林由81萬畝減至11萬畝,耕地鹽鹼化面積達38%,綠色生態屏障瀕臨滅絕。

尤其是南北疆頻繁的沙塵暴危及半個中國。可利用的水資源量儘管還多,但開發利用成本太高。改革開放以來,新疆經濟雖有長足發展,但僅僅只是在規模上做大,有產業形成卻沒有產業化。

棉花總產189萬噸,加工還不到1/5,而且主要是紗。人均gdp雖高於全國6%,居全國前列位次,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卻居全國倒數第5的水平。除了石油開採加工、特變電工等少數企業擁有某些方面的智慧財產權外,新疆整個經濟發展的自主創新能力嚴重不足。

長期以來的粗放經營,經濟執行質量不但很差,競爭力不強,而且對生態環境產生了極大的破壞,影響到了人的生活質量和全面發展。

五、傳統的經濟發展觀導致我國經濟效率與社會公平的嚴重失衡經濟發展為社會進步提供了物質條件,但不會自動帶來社會進步。如果社會的發展不能取得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進展,發展的結果將難以被社會成員公正地分享,發展也很難持續。傳統的經濟發展觀普遍存在重經濟發展、輕社會進步的導向,不少地方在實踐中仍把gdp增長作為發展的核心,客觀上對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重視不夠,導致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社會領域的發展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更不能適應人民對物質、文化生活改善的要求,直接加劇重效率輕公平的社會失衡現象。

在改革過程中部分群體利益受損現象也十分突出。在近年來的改革中,付出改革成本最多的卻被弱勢化,沒有共享到改革的成果。如企業兼併重組過程中形成的下崗工人、城鎮擴張過程中形成的失地農民;城市農民工缺乏在工資、社保、中介、就醫、子女入學等正當權益的維權和保險;被徵地農民的補償安置標準偏低,兌現承諾不到位,出現了一些「種田無地、上班無崗、低保無份」的「三無」遊民,成為「城市化浪潮中的新弱勢群體」。

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不健全更加劇了這一矛盾。

六、**方面特權與**腐敗產生的不和諧 我們必須要承認一個事實,特權和腐敗是社會不和諧的首要因素。根據「兩會」調查「群眾關注十大焦點」,被排到首位的是「反腐倡廉,嚴懲腐敗」。人們對腐敗還是發自內心的咬牙切齒的痛恨。

這從人們的關注度很容易看出來。老百姓最痛恨的,是特權和腐敗;社會反映最強烈的,是特權和腐敗;影響政黨與政權根基的,是特權和腐敗。 3·農村貧困引起的不和諧 在21世紀裡,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同樣將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新的歷史征程中處於極其重要的位置,發揮著不可或缺的基礎和保障作用。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功與否取決於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解決與否,解決「三農」問題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工作任務。然而農村的貧困引起極大地不和諧,阻礙著農村的發展,更加不利於和諧社會的建設。

我國現階段基本經濟制度是什麼,我國現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什麼?為什麼實行這一基本經濟制度

我國基本經濟複製度是公有制為主體制 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004 第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 按勞分配的原則。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

現階段我國國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什麼

不能實施按勞分配,我覺得企業中有技術的和有文化的,他們對企業的貢獻應該是一樣的,因為誰也不能代替誰,可是有文化的收入卻是有技術收入的好幾倍,甚至有幾十倍,乃至幾百倍都有可能。如此巨大的差距怎麼你實現共同富裕。在發達地區尤為明顯,有錢的變的更加有錢.沒錢的變的更加沒錢。同時我在我們這裡做了一個初步統計...

我國的會計目標形成的原因,我國現階段的會計目標是什麼

一。目前我國大 bai多數企業的實du際財務管理目標 成zhi本費用的控dao制,稅收的逃避 理論預期 回對公司業務實現核算答監督,達到企業利潤最大化 形成這樣的結果是企業發展的必然過程,也和中國人的習慣有關.二。研究我國會計目標主要是會計理論研究的需要。當前我們國家會計資訊混亂,虛假,失真,迫切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