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推恩令簡介漢朝推恩令有什麼作用

2021-03-05 09:17:29 字數 5135 閱讀 8113

1樓:匿名使用者

推恩令是漢武帝為了鞏固**集權而頒佈的一項重要政令。這項政令要求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自己的子弟。後來根據這項政令,諸侯國被越分越小,漢武帝再趁機削弱其勢力。

西漢自文、景兩代起,如何限制和削弱日益膨脹的諸侯王勢力,一直是皇帝面臨的嚴重問題 。文帝時,賈誼鑑於淮南王、濟北王的謀逆事件,曾在《治安策》中提出「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建議。其具體辦法是,讓諸侯王各分為若干國,使諸侯王的子孫依次分享封土,地盡為止;封土廣大而子孫少的人,就虛建國號,待其子孫生後分封。

漢朝原來施行的是郡縣制,所以制定推恩令是在郡縣制的基礎上做的改進,由以前的各諸侯所管轄的區域只由其長子繼承,改為由諸侯王的長子,次子,三子共同繼承。

2樓:皮皮不是屁

推恩令來自於漢武帝時期主父偃的建議,即王國的國王死後由繼承人繼承王位,繼承人的兄弟則在該王國範圍內劃分一定的地方分為侯國。侯國與王國的不同在於,國王對王國在一定程度上擁有一定的治權(這種治權實際上在吳楚七國之亂以後逐漸縮小),而侯國完全沒有治權,侯國的管理是由**朝廷控制,侯只是「衣食租稅」,因此對朝廷而言,廣建侯國就是將原來王國的範圍更多的納入**直接管控的範圍內,從而壓縮諸侯王的政治勢力。

漢朝實行推恩令目的是什麼,其作用和影響又是什麼?

3樓:如晴似雨

公元前127年正月,武帝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推恩令吸取了晁錯削藩令引起七國之亂的教訓,規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餘諸子在原封國內封侯,新封侯國不再受王國管轄,直接由各郡來管理,地位相當於縣。這使得諸侯王國名義上沒有進行任何的削蕃,避免激起諸侯王武裝反抗的可能。

推恩令的作用是:1.將原來的諸侯國分為了諸侯王的嫡長子和諸侯王的其他兒子;2.

它擴大了朝廷的隊伍,削弱了對方的勢力範圍。得到分封的其他兒子必然是支援這項政策,但對於一些嫡長子來說是不樂意的;3.用一種相對溫和的手段解決了問題。

推恩令的影響:它實際上是轉化了矛盾,將矛盾由**到地方的諸侯王兩方,轉變成了**到地方的諸侯王繼承者到地方諸侯王非繼承者們。矛盾的的關鍵也由**和地方轉化成了諸侯王兒子之間的內鬥。

繼承者不想分出去土地,非繼承者想要土地,在**有政策的情況下,非繼承者只能依靠**,**的力量無形中增強了,**也方便順水推舟。

推恩令將諸侯王手中的財產和土地平均分給諸侯王的兒子,打破嫡長子繼承製,改為諸子平分,這樣財產和權力被分散,越來越小,諸侯們的實力就越來越弱,在一定程度上加強**集權,使得諸侯沒有實力和**抗衡。

4樓:小澤瑪麗丸

從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各諸侯國的實力,直到漢武帝時期,通過幾代人的努力的成果終見成效。

5樓:活在瓜裡的籽

一道推恩令加上****的實力作為後盾,直接就解決了這個影響漢朝數代人的難題,也使得大漢帝國,終於能夠放開束縛,卸下身上揹負的沉重包袱,真真正正的大幹一場。

6樓:筱眉

限制和削弱日益膨脹的諸侯王勢力,將若干諸侯國﹐使諸侯王的子孫以次分享封土,地盡為止;封土廣大而子孫少者,則虛建國號﹐待其子孫生後分封,這樣有效的加強了**集權統治,使王國越分越小,避免類似七國之亂的家族悲劇.

7樓:河工大校草

當時的漢武帝已經意識到**集權的重要性了,而推恩令正是為了削弱了各諸侯國的實力,從而達到增強皇權的作用。

8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漢朝前期數位皇帝頭疼的事情,是想要穩定國家的政權,削弱地方勢力,這樣就不會發生前朝那樣的叛亂了。

9樓:匿名使用者

實行推恩令目的是限制和削弱日益膨脹的諸侯王勢力,有利於加強**集權政治,避免了像七國之亂一樣的悲劇。

10樓:歷史隨霧曲水

漢朝時,藩鎮林立,地方勢力過於強大,削藩勢在必行,但又不能在諸侯間引起太大的**,於是實行推恩令,以求從諸侯內部分化瓦解他們,削弱大諸侯的影響力,以加強**對地方的控制,由此改變了地方強於**的局面,防止了內亂的發生。

11樓:樂觀的

實行推恩令的目的是為了削弱各個諸侯的勢力,為了加上皇權。作用是加上了**集權統治,使國家越分越小。

12樓:flyking萍

主要的目的是削弱諸侯國的勢力,增強**的權利,這樣子做推動了**的發展。

13樓:夏沫沫沫丶丶

目的:為削弱各諸侯國的實力,增加**集權;作用:讓只繳納給諸侯國的稅收能夠迴歸**;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漢帝國走向巔峰,極大的延續了漢帝國的國運以及存續。

漢代推恩令主要內容

14樓:匿名使用者

推恩令是漢朝漢武帝時期推行的一個旨在減少諸侯的封地,削弱諸侯王勢力範圍的一項重要法令。主要內容是將過去由諸侯王只能把封地和爵位傳給嫡長子的情況,允許諸侯王把封地分為幾部分傳給幾個兒子,形成直屬於**政權的侯國。

15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西漢武帝為削弱諸侯王勢力而頒行的重要法令。西漢自文、景兩代起,如何限制和削弱日益膨脹的諸侯王勢力,一直是封建皇帝面臨的嚴重問題。文帝時,賈誼鑑於淮南王、濟北王的謀逆,曾提出「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建議。

文帝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這一建議,但沒有完全解決問題。漢景帝即位後,採納晁錯的建議削藩,結果吳楚七國以武裝叛亂相對抗(見西漢七國之亂)。景帝迅速平定了叛亂,並採取一系列相應的措施,使諸侯王的勢力受到很大的削弱。

但至武帝初年,一些大國仍然連城數十,地方千里,驕奢淫逸 ,阻眾抗命 ,威脅著**集權的鞏固 。因此 ,元朔二年( 前127),主父偃上書武帝,建議令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為列侯。這樣,名義是上施德惠,實際上是剖分其國以削弱諸侯王的勢力。

這一建議既迎合了武帝鞏固**主義**集權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諸侯王武裝反抗的可能,因此立即為武帝所採納。同年春正月,武帝頒佈推恩令。推恩令下達後,諸侯王的支庶多得以受封為列侯,不少王國也先後分為若干侯國。

按照漢制,侯國隸屬於郡,地位與縣相當。因此,王國析為侯國,就是王國的縮小和朝廷直轄土地的擴大。這樣,漢朝廷不行黜陟,而藩國自析。

其後,王國轄地僅有數縣,徹底解決王國問題。

推恩令有何好處

16樓:胡新傑

推恩令是漢朝漢武帝時期推行的一個旨在減少諸侯的封地,削弱諸侯王勢力範圍的一項重要法令。主要內容是將過去由諸侯王只能把封地和爵位傳給嫡長子的情況,允許諸侯王把封地分為幾部分傳給幾個兒子,形成直屬於**政權的侯國。這使得諸侯王國名義上沒有進行任何的削蕃,避免激起諸侯王武裝反抗的可能。

於是「藩國始分,而子弟畢侯矣」,導致封國越分越小,勢力大為削弱,從此「大國不過十餘城,小侯不過十餘里」。

17樓:匿名使用者

推恩令中國西漢武帝為削弱諸侯王勢力而頒行的重要法令。西漢自文、景兩代起,如何限制和削弱日益膨脹的諸侯王勢力,一直是封建皇帝面臨的嚴重問題。文帝時,賈誼鑑於淮南王、濟北王的謀逆,曾提出「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建議。

文帝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這一建議,但沒有完全解決問題。漢景帝即位後,採納晁錯的建議削藩,結果吳楚七國以武裝叛亂相對抗(見西漢七國之亂)。景帝迅速平定了叛亂,並採取一系列相應的措施,使諸侯王的勢力受到很大的削弱。

但至武帝初年,一些大國仍然連城數十,地方千里,驕奢淫逸 ,阻眾抗命 ,威脅著**集權的鞏固 。因此 ,元朔二年( 前127),主父偃上書武帝,建議令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為列侯。這樣,名義是上施德惠,實際上是剖分其國以削弱諸侯王的勢力。

這一建議既迎合了武帝鞏固**主義**集權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諸侯王武裝反抗的可能,因此立即為武帝所採納。同年春正月,武帝頒佈推恩令。推恩令下達後,諸侯王的支庶多得以受封為列侯,不少王國也先後分為若干侯國。

按照漢制,侯國隸屬於郡,地位與縣相當。因此,王國析為侯國,就是王國的縮小和朝廷直轄土地的擴大。這樣,漢朝廷不行黜陟,而藩國自析。

其後,王國轄地僅有數縣,徹底解決王國問題。

關於「推恩令」,據《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載:主父「偃說上(武帝——引者)曰:『古者諸侯不過百里,強弱之形易制。

今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緩則驕奢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強而合從以逆京師。今以法割削之,則逆節萌起,前日晁錯是也。今諸侯子弟或十數,而適嗣代立,餘雖骨肉,無尺寸之地封,則仁孝之道不宣。

願陛下令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願,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於是上從其計」。

《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序》載:武帝「制詔御史:『諸侯王或欲推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條上,朕且臨定其名號。

』」《漢書·武帝紀》載:元朔二年,「春正月,詔曰:『樑王、城陽王親慈同生,願以邑分弟,其許之。

諸侯王請與子弟邑者,朕將親覽,使有列位焉。』於是藩國始分,而子弟畢侯矣。」《漢書·景十三王傳·中山靖王劉勝》中說得更清楚:

武帝「用主父偃謀,令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漢為定製封號,轍別屬漢郡。漢有厚恩,而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推恩令是漢朝漢武帝時期推行的一個旨在減少諸侯的封地,削弱諸侯王勢力範圍的一項重要法令。主要內容是將過去由諸侯王只能把封地和爵位傳給嫡長子的情況,允許諸侯王把封地分為幾部分傳給幾個兒子,形成直屬於**政權的侯國。

漢初,諸侯王的爵位,封地都是由嫡長子單獨繼承的,其他庶出的子孫得不到尺寸之地。雖然文景兩代採取了一定的削藩措施,但是到漢武帝初年,「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緩則驕,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強而合從,謀以逆京師」,嚴重威脅著漢朝的**集權。因此公元前127年正月,武帝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

推恩令吸取了晁錯削藩令引起七國之亂的教訓,規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餘諸子在原封國內封侯,新封侯國不再受王國管轄,直接由各郡來管理,地位相當於縣。這使得諸侯王國名義上沒有進行任何的削蕃,避免激起諸侯王武裝反抗的可能。於是「藩國始分,而子弟畢侯矣」,導致封國越分越小,勢力大為削弱,從此「大國不過十餘城,小侯不過十餘里」。

§漢武帝措施:建中朝,設刺史,推恩令§漢武帝能解決王國問題的原因:景帝削藩奠定了基礎,漢武帝時國家實力強大,其措施行之有效。

18樓:餓是個

推恩令讓那些諸侯王的子孫後代的勢力越分越小,最終難以對漢室的統治造成威脅,維護了漢室統治的穩定,消除地方勢力。

大體意思就是這個。

推恩令吸取了晁錯削藩令引起七國之亂的教訓,規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餘諸子在原封國內封侯,新封侯國不再受王國管轄,直接由各郡來管理,地位相當於縣。這使得諸侯王國名義上沒有進行任何的削蕃,避免激起諸侯王武裝反抗的可能。於是「藩國始分,而子弟畢侯矣」,導致封國越分越小,勢力大為削弱,從此「大國不過十餘城,小侯不過十餘里」。

諸侯王門如何看待推恩令如何評價推恩令?

諸侯王就算知道推恩令的本質也不能反對。首先,推恩令 挑起了諸侯國內部的紛爭,兄弟相爭且不暇,諸侯國內非嫡長子的貴族們感恩備至,因為在沒有推恩令之前他們的既德利益很少很少.而隨著推恩令的層層推恩,受益 的貴族越來越多,推恩令當中要求諸侯國王所有兒子都有繼承封地的權利,這樣一來,如果封地王執意要將全部封...

推恩令與西周分封制的區別,推恩令和分封制有何不同

一 頒佈朝代不同 1 推恩令 頒佈時間為漢武帝元朔二年 前127 春正月。2 西周分封制 分封制正式起源於何時,近代學者說法不一,具體產生與西周時期。二 內容不同 1 推恩令 下詔允許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他子弟作為侯國,由皇帝制定封號。2 西周分封制 周王將宗親和功臣分封...

推恩令是誰提出的,哪位皇帝實施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推恩令是主父偃提出的,漢武帝實施的,目的是為了削弱王國勢力,加強 集權。推恩令簡介 推恩令 規定諸侯王可以把王國封地分給子弟,這樣,原來的王國被分割成許多小侯國,實力大大減弱,無力和 抗衡,而得到封地的諸侯子弟,自然對皇帝感恩戴德。漢武帝不費一兵,不損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諸侯王封國勢力。推恩令之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