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雲,霧,露,冰雹是怎麼形成的

2021-03-05 08:34:33 字數 5344 閱讀 6767

1樓:凡筱雲

1.雨由水滴組成,大部分水滴的直徑大於 0.5 毫米。

雲質粒經各種物理過程長大,例如,在水雲中,雲滴通過凝結碰撞形成更大的水滴,當水滴大到不能被上升氣流支託時降落到地面,便是降雨。形成降雨的三個必備因素是水汽、降溫與凝結核。

2.雪雲是由許多小水滴和小冰晶組成的,混合雲是由小冰晶和過冷卻水滴共同組成的,在混合雲裡,當過冷卻水滴和冰晶相碰撞的時候,就會凍結沾附在小冰晶表面上,使它迅速增大,當小冰晶增大到能夠克服空氣的阻力和浮力時,落到地面,便是降雪。

3.雲當有很多水蒸氣的空氣升入高空時,水蒸氣溫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凝華成小冰晶,這些很小的微粒,能被空氣上升氣流頂起,形成浮雲,所以雲是由大量的水蒸氣和小冰晶組合而成的。

4.霧霧一般在清晨出現,當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空氣或地面溫度突然下降時會液化成小水滴而飄浮的空氣中和塵埃上,就形成的霧。 如果水汽充分,風力微和,大氣層結穩定,並有大量的凝結核存在,便最容易生成霧。

一般在工業區和城市中心形成霧的機會更多,因為那裡有豐富的凝結核存在。

5.露空氣因冷卻而達到水汽飽和時的溫度叫做**溫度。在溫暖季節裡,夜間地面物體強烈輻射冷卻的時候,與物體表面相接觸的空氣溫度下降,在它降到**以後就有多餘的水汽析出。

因為這時溫度在0°c以上,這些多餘的水汽就凝結成水滴附著在地表物體上(表面積相對大的、表面粗糙的、導熱性不良的物體),這就是露。

6.冰雹

在夏季,上升氣流很強,也很不穩定,小水滴在空氣對流中受冷凝固成小冰雹塊。小冰雹塊在流動過程中又與小冰晶、小水滴合併,形成大冰塊,當這樣的冰塊增大到一定程度時,氣流無法支援,就降落到地面形成洋冰雹。

擴充套件資料:

霜的形成:

貼近地面的空氣受地面輻射冷卻的影響而降溫到霜點以下,地面物體附近空氣中的水蒸氣便達到飽和,由於此時溫度低於0℃,水蒸氣在地面一些傳熱效能不好的地表物體上凝華成冰晶,或者露珠凝結成冰晶,這即是霜。所以霜大多在冷季夜間到清晨一段時間內形成,形成時一般是靜風。

2樓:匿名使用者

1、雨:雨從雲中降落的水滴,陸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發變成水蒸氣,水蒸氣上升到一定高度後遇冷變成小水滴,這些小水滴組成了雲,它們在雲裡互相碰撞,合併成大水滴,當它大到空氣託不住的時候,就從雲中落了下來,形成了雨。

2、雪:在混合雲中,由於冰水共存使冰晶不斷凝華增大,成為雪花。當雲下氣溫低於 0℃時,雪花可以一直落到地面而形成降雪。

如果雲下氣溫高於 0℃時,則可能出現雨夾雪。雪花的形狀極多,有星狀、柱狀、片狀等等,但基本形狀是六角形。

3、雲:雲是大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華成的小冰晶,所混合組成的漂浮在空中的可見聚合物。

雲是地球上龐大的水迴圈的有形的結果。太陽照在地球的表面,水蒸發形成水蒸氣,一旦水汽過飽和,水分子就會聚集在空氣中的微塵(凝結核)周圍,由此產生的水滴或冰晶將陽光散射到各個方向,這就產生了雲的外觀。

並且,雲可以形成各種的形狀,也因在天上的不同高度、形態而分為許多種。

4、霧:在水汽充足、微風及大氣穩定的情況下,相對溼度達到100%時,空氣中的水汽便會凝結成細微的水滴懸浮於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見度下降,這種天氣現象稱為霧。多出些於春季二至四月間。

5、露:露(lu)(dew)是指空氣中水汽凝結在地物上的液態水。

傍晚或夜間,地面或地物由於輻射冷卻,使貼近地表面的空氣層也隨之降溫,當其溫度降到**以下,即空氣中水汽含量過飽和時,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就會有水汽的凝結。如果此時的**溫度在0℃以上,在地面或地物上就出現微小的水滴,稱為露。

6、冰雹:當地表的水被太陽曝晒汽化,然後上升到了空中,許許多多的水蒸氣在一起,凝聚成雲。

此時相對溼度為100%,當遇到冷空氣則液化,以空氣中的塵埃為凝結核,形成雨滴(熱帶雨)或冰晶(中緯度雨),越來越大,當氣溫降到一定程度時,空氣的水汽過飽和,於是就下雨了。

要是遇到冷空氣而沒有凝結核,水蒸氣就凝結成冰或雪,就是下雪了,如果溫度急劇下降,就會結成較大的冰團,也就是冰雹。

3樓:匿名使用者

一)雨的形成

我們已經知道,雲是由許多小水滴和小冰晶組成的,雨滴和雪花就是由它們增長變大而成的。那麼,小水滴和小冰晶在雲內是怎樣增長變大的呢?

在水雲中,雲滴都是小水滴。它們主要是靠繼續凝結和互相碰撞併合而增大的。因此,在水雲裡,雲滴要增大到雨滴的大小,首先需要雲很厚,雲滴濃密,含水量多,這樣,它才能繼續凝結增長;其次,在水雲內還需要存在較強的垂直運動,這樣才能增加多次碰撞併合的機會。

而在比較薄的和比較穩定的水雲中,雲滴沒有足夠的凝結和併合增長的機會,只能引起多雲、陰天,不大會下雨。

在各種不同的雲內,其雲滴大小的分佈是各不相同的,造成雲滴大小不均的原因就是周圍空氣中水汽的轉移以及雲滴的蒸發。使雲滴增長的因素是凝結過程和碰撞並和過程,在只有凝結作用的情況下,雲滴的大小是均勻的,但由於水汽的補充,使某些雲滴有所增長,再加上並和作用的結果,就使較大的雲滴繼續增長變大成為雨滴。雨滴受地心引力的作用而下降,當有上升氣流時,就會有一個向上的力加在雨滴上,使其下降的速度變慢,並且一些小雨滴還可能被帶上去。

只有當雨滴增大到一定的程度時,才能下降到地面,形成降雨。

(二)雪的形成

我們都知道,雲是由許多小水滴和小冰晶組成的,雨滴和雪花是由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增長變大而成的。那麼,雪是怎麼形成的呢?

在水雲中,雲滴都是小水滴。它們主要是靠繼續凝結和互相碰撞併合而增大成為雨滴的。

冰雲是由微小的冰晶組成的。這些小冰晶在相互碰撞時,冰晶表面會增熱而有些融化,並且會互相沾合又重新凍結起來。這樣重複多次,冰晶便增大了。

另外,在雲內也有水汽,所以冰晶也能靠凝華繼續增長。但是,冰雲一般都很高,而且也不厚,在那裡水汽不多,凝華增長很慢,相互碰撞的機會也不多,所以不能增長到很大而形成降水。即使引起了降水,也往往在下降途中被蒸發掉,很少能落到地面。

最有利於雲滴增長的是混合雲。混合雲是由小冰晶和過冷卻水滴共同組成的。當一團空氣對於冰晶說來已經達到飽和的時候,對於水滴說來卻還沒有達到飽和。

這時雲中的水汽向冰晶表面上凝華,而過冷卻水滴卻在蒸發,這時就產生了冰晶從過冷卻水滴上"吸附"水汽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冰晶增長得很快。另外,過冷卻水是很不穩定的。

一碰它,它就要凍結起來。所以,在混合雲裡,當過冷卻水滴和冰晶相碰撞的時候,就會凍結沾附在冰晶表面上,使它迅速增大。當小冰晶增大到能夠克服空氣的阻力和浮力時,便落到地面,這就是雪花。

在初春和秋末,靠近地面的空氣在0℃以上,但是這層空氣不厚,溫度也不很高,會使雪花沒有來得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面。這叫做降"溼雪",或"雨雪並降"。這種現象在氣象學裡叫「雨夾雪」。

(三)雲的形成

人們常常看到天空有時碧空無雲,有時白雲朵朵,有時又是烏雲密佈。為什麼天上有時有云,有時又沒有云呢?雲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 它又是由有什麼組成的?

漂浮在天空中的雲彩是由許多細小的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有的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混合在一起組成的。有時也包含一些較大的雨滴及冰、雪粒,雲的底部不接觸地面,並有一定厚度。

雲的形成主要是由水汽凝結造成的。

我們都知道,從地面向上十幾公里這層大氣中,越靠近地面,溫度越高,空氣也越稠密;越往高空,溫度越低,空氣也越稀薄。

另一方面,江河湖海的水面,以及土壤和動、植物的水分,隨時蒸發到空中變成水汽。水汽進入大氣後,成雲致雨,或凝聚為霜露,然後又返回地面,滲入土壤或流入江河湖海。以後又再蒸發(昇華),再凝結(凝華)下降。

周而復始,迴圈不已。

水汽從蒸發表面進入低層大氣後,這裡的溫度高,所容納的水汽較多,如果這些溼熱的空氣被抬升,溫度就會逐漸降低,到了一定高度,空氣中的水汽就會達到飽和。如果空氣繼續被抬升,就會有多餘的水汽析出。如果那裡的溫度高於0°c,則多餘的水汽就凝結成小水滴;如果溫度低於0°c,則多餘的水汽就凝化為小冰晶。

在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漸增多並達到人眼能辨認的程度時,就是雲了。

(四)霧的形成

霧和雲都是由浮游在空中的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水汽凝結物,只是霧生成在大氣的近地面層中,而云生成在大氣的較高層而已。霧既然是水汽凝結物,因此應從造成水汽凝結的條件中尋找它的成因。大氣中水汽達到飽和的原因不外兩個:

一是由於蒸發,增加了大氣中的水汽;另一是由於空氣自身的冷卻。對於霧來說冷卻更重要。當空氣中有凝結核時,飽和空氣如繼續有水汽增加或繼續冶卻,便會發生凝結。

凝結的水滴如使水平能見度降低到1千米以內時,霧就形成了。

另外,過大的風速和強烈的擾動不利於霧的生成。

因此,凡是在有利於空氣低層冷卻的地區,如果水汽充分,風力微和,大氣層結穩定,並有大量的凝結核存在,便最容易生成霧。一般在工業區和城市中心形成霧的機會更多,因為那裡有豐富的凝結核存在。

(五)露的形成

在溫暖季節的清晨,人們在路邊的草,樹葉及農作物上經常可以看到的露珠,露也不是從天空中降下來的。露的形成原因和過程與霜一樣,只不過它形成時的溫度在0°c以上罷了。

在0°c以上,空氣因冷卻而達到水汽飽和時的溫度叫做"**溫度"。在溫暖季節裡,夜間地面物體強烈輻射冷卻的時候,與物體表面相接觸的空氣溫度下降,在它降到"**"以後就有多餘的水汽析出。因為這時溫度在0°c以上,這些多餘的水汽就凝結成水滴附著在地面物體上,這就是露。

露和霜一樣,也大都出現於天氣晴朗、無風或微風的夜晚。同時,容易有露形成的物體,也往往是表面積相對地大的、表面粗糙的、導熱性不良的物體。有時,在上半夜形成了露,下半夜溫度繼續降低,使物體上的露珠凍結起來,這叫做凍露。

有人把它歸入霜的一類,但是它的形成過程是與霜不同的。

露一般在夜間形成,日出以後,溫度升高,露就蒸發消失了。

在農作物生長的季節裡,常有露出現。它對農業生產是有益的。在我國北方的夏季,蒸發很快,遇到缺雨乾旱時,農作物的葉子有時白天被晒得捲縮發乾,但是夜間有露,葉子就又恢復了原狀。

人們常把"雨露"並稱,就是這個道理。

(五)冰雹的形成

冰雹多來自對流強烈的積雨雲中。冰雹的直徑一般在5-50毫米範圍內,大的可達到幾釐米到幾十釐米。可以想象,即使個體不大的冰雹能夠在雲中存在,也需要強大的上升氣流。

據統計,降雹時上升運動的速度必須大於20米/秒,要產生直徑10釐米的大雹,則需要20米/秒以上的上升速度。所以,一般要雲頂發展到對流層頂附近才有可能降雹。冰雹並不是當氣流上升到0℃的高度以上就立即生成的,解剖冰雹可以看到有一個不透明的核心。

外面由透明與不透明的冰層交替包圍著。所以冰雹遠遠看去一片白,並不像冰塊那樣透明。為什麼冰雹是這樣的結構呢?

這是由冰雹形成的過程決定的。因為積雨雲中溫度0℃高度以下是水滴,以上為過冷水滴與冰晶、雪花,當過冷水滴隨上升氣流上升時與冰晶或雪花上凍結,形成冰雹的核心。由於凍結的時間非常短,凍結速度又很快,所以,形成的雹核裡混有空氣,組織比較疏鬆,形成不透明的白色冰層,凍結得愈快,凍結成的冰層愈白,愈不透明。

雹核形成以後因為重量較大,或者上升氣流減弱,就會下降,當降到0℃高度以下氣溫較高,使雹核表面部分的冰融化成水,同時在下降過程中也會與一些雨滴相碰,又有一些水粘在外面。當外面包著水的雹核又遇到強的上升氣流,再一次被帶到0℃層以上。這時雹核外面的水又凍成冰,這時是逐漸凍結的,所以成為透明的冰層。

當冰雹再遇到過冷水滴,在其上凝結並與冰晶、雪花相碰時則又形成不透明的冰層,冰雹體積加大,又下降,如此往復多次,就可能形成很大的冰雹。

雨雪雲霧露霜冰雹的形成各具有什麼物質變化

雨 水蒸bai氣凝華成小冰晶 du和小冰晶下降時熔化成zhi小液dao滴雪 空氣中的水回蒸氣遇冷凝華成答小冰晶 下降時未熔化 雲 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液滴 霧 夜間氣溫下降,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成小液滴,形成霧。露 夜間氣溫下降,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成小液滴霜 氣溫驟降,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成小冰晶...

冰雹是怎樣形成的,冰雹是怎麼形成的?

冰雹又叫雹,在夏季或春夏之交最為常見。冰雹的形成過程和雨相似。夏天,大量的水蒸氣升到高空中溫度在 20攝氏度以下的地方時,就會變成小冰珠,當空氣無法托住小冰球時,它便會從高空落下。冰雹是怎麼形成的?與雨 雪一樣,冰雹也是從雲中掉下來的。不過能降冰雹的雲並不是一般的雲,它是一種積雨雲,而且只有發展特別...

冰雹是怎麼生成的,冰雹是怎麼形成的

冰雹 hail 也叫 雹 俗稱雹子,有的地區叫 冷子 夏季或春夏之交最為常見。它是一些小如綠豆 黃豆,大似栗子 雞蛋的冰粒。冰雹誕生在發展強盛的積雨雲中,這種雲又叫雹雲。雹云云層很厚,雲內水汽十分豐富,上下對流強烈,雲頂可伸至10公里以上的高空,那裡非常寒冷,溫度可在 20 40 雲體的下部離地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