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裡規模最大帝陵,為何考古隊挖掘三天後主動撤離

2021-03-04 09:14:02 字數 5208 閱讀 2619

1樓:8747劉念

原因之一是繼續挖掘怕因為氧化而破壞陵冢裡出土的文物,當時對於一些古董的保護仍不太清楚,技術仍欠缺,為了更好的將這些古物儲存下來,不至讓文物造成不可逆的破壞,考古隊主動撤離。對明十三陵是我國規模最大、皇帝和皇后的陵位最多的一處皇陵建築群,包括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

按照國家計劃第一個進行考古發掘的是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地下宮殿,其中就有金器、銀器、玉器、瓷器、銅器、錫器還有絲織品等等文物3000多件,但是當時由於技術不高導致很多文物被氧化又加上當時所處破四舊的原因,很多東西被毀。為了讓文物受到其所需保護耗費了大量人力和時間來進行搬運出土的文庫到達明十三陵地下文物庫房,可想而知要想保護文物是有困難的。

原因之二就是發掘有些難度,在定陵挖掘的時候就有很多學者反對,其他陵墓比如長陵的規模就比較大,另外挖掘皇陵在古代是大不敬,以往的朝代對十三陵都有不同程度的尊重,比如清朝,會有清兵保護還會祭奠他們,對於這種觀念形態不是太好轉變,另外國家也不贊同再挖掘。

其三就是挖掘的古墓的原因是走近古代,還原歷史真相,考古是為了研究古人的雖然古代文獻給了我們瞭解歷史的途徑,但我們仍對古人存有好奇之心,想要通過這樣的方法去發現古人的細節性的事情,但當時的考古隊在決定進一步挖掘時,沒什麼大的研究價值,考量裡下利弊,不再繼續下去。

2樓:老孃天下無敵美

明十三陵裡規模最大帝陵,考古隊挖掘三天後就主動撤離了,主要還是因為當時技術的原因,導致一些文物的損壞,所以不敢再輕易挖掘文物。

3樓:伊凡啊

十三陵在建成以後,明朝時有明**的保護,清朝時清**為籠絡漢人也加以保護。雖然皇太極燒了定陵和德陵的地面建築,但官方的破壞也僅此而已。乾隆朝還對地面建築進行了修繕,雖然拆大改小,但初衷並不是破壞。

**和日偽時期的保護情況我不瞭解,不敢妄言。新中國成立以後明十三陵作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然是受到了國家的保護。

4樓:匿名使用者

在明朝兩百七十多年的歷史中,其皇家陵園共有四處,分別是:埋葬朱元璋祖父母的盱眙祖陵;埋葬朱元璋父母的鳳陽皇;埋葬朱元璋的南京孝陵;埋葬朱棣等13位皇帝的北京十三陵。在這四座陵園中,以北京十三陵規模最大,具體來說十三陵的組成是:

分別是長陵、獻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慶陵、德陵、思陵。

其中,有三座陵墓規制比較大,一是明成祖朱棣的長陵;二是世宗皇帝朱厚熜的永陵;三是神宗皇帝朱翊鈞的定陵。眾所周知,2023年5月考古人員對定陵進行了發掘,當然這也是中國考古史上一個慘痛的教訓。然而可能鮮為人知的是,當年發掘皇陵的報道里寫的皇陵,並不是定陵而是朱棣的長陵,為何最終長陵沒有被髮掘呢?

長陵是朱棣與仁孝文皇后徐氏的合葬墓。永樂五年(公元2023年)七月,徐皇后在南京病逝後,朱棣命禮部尚書等人在北京風水寶地建陵,最後選定了昌平縣的黃土山,並且依朱元璋南京孝陵規制建陵。永樂七年五月動工,整個長陵耗時七年時間最終得以完工。

永樂二十二年(2023年),朱棣病逝於從內蒙古北征回師途中,當年十二月葬於長陵,地宮遂永久封死。

5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當時對古董的儲存技術不成熟,如果貿然挖掘會損失一大批古董,所以才會主動撤離。

6樓:匿名使用者

由於現在的技術保護不了陵董裡出土的文物,文物遇氧以後就氧化,失去原有的光澤,所以挖掘三天後主動撤離。

7樓:不出何以笙簫默

因為當時的長陵完全是荒山野地,條件十分艱苦。人考古很艱難,加上在挖掘過程中有很多文物由於技術原因損毀嚴重,所以就沒有在挖掘了。

8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發掘有難度,規模最大帝陵發掘後會招到破壞,發掘不如保護,**也不讓發覺了。

9樓:匿名使用者

哦哦好吧晚安咯老婆子彈上膛。哦哦好吧拜拜拜訪你是我的人民

考古隊挖掘朱棣長陵 ,為何3天后匆忙撤出?

10樓:手機使用者

明成祖駕崩後諡號:體天弘道拙劣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

孝文皇帝,廟號太宗。

嘉靖十七年(2023年)九月,明世宗朱厚?懈內??:啟天弘道拙劣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改廟號??成祖。

朱棣在明太祖朱元璋的諸多皇子中,排行老四,關於他的身世也有著解不開的謎團。

傳說其是陳友諒的後代,其母親是陳友諒的妃子,後來陳友諒兵敗被殺,委身於朱元璋,後生下朱棣。

但朱棣不斷強調本人是馬皇后所生。最後??燕王,分到北平,與皇位沒有關係,可是其大哥也就是太子朱標早逝,其父親把皇位,傳給朱標的兒子,也就是朱棣的親侄子朱允?傘?/p>

後來朱允?扇鮮兜劍??氖迨迕鞘治罩乇??

惶?他的話,於是就開端剝奪他們的權利——削藩,朱棣裝聾作啞瞞過朝廷,招兵買馬,起兵對抗,發起靖難之役,經過長工夫,與朝廷軍隊打仗,一直過不去濟南,後來遵從其軍師姚廣孝(和尚)的建議,直奔南京。

從侄子建文帝,手中奪過江山,建文帝下落不明,後遷都北京,創始了北京作??國都的新時代。而將陵寢建築在昌平天壽山,創始了昌平的新時代。

朱棣的長陵是十三陵中第一座建築的陵墓,也是規模最大的一座。朱棣是一位雄才大概的帝王,有太多的歷史需求明史專家研討,所以吳晗、郭沫若第一個就盯上了朱棣的長陵。

而且依據傳說,失傳幾百年的《永樂大典》很有能夠就陪葬在朱棣的陵墓中。

開掘朱棣陵墓的音訊一傳開,文物局長鄭振鐸、考古研討所所長夏鼐立即站出來支援,兩人的心情非常衝動,親身去見吳晗與郭沫若,希望他們發出請求。

夏所長苦口婆心的勸導:「如今全國都在停止消費建立,皇陵好端端的為何要開掘,況且我們如今的技術並不成熟。」

可吳晗、郭沫若基本聽不出來,大家只能寄予於下級部門的意見。

幾天當前,下級做了指示,只要四個字「準繩贊同」,這是歷史性的一刻,揭開了自動開掘帝陵的尾聲。

2023年北京的冬天冰冷異常,山區的氣溫常常低至零下20度。在郭沫若的一再敦促下,趙其昌只能帶上探工趙同海迎風冒雪,離開長陵做先期的勘探發掘。事先的長陵完全是荒山野地,條件非常艱辛。

而且又是天寒地凍,發掘停頓的十分遲緩。

白晝兩人在長陵寶頂上鑽探,到了早晨只能到左近村中借宿,一連三天上去,也沒有發現有用的線索,二人的身體反倒有些吃不消,最初不得已,只能匆匆忙忙的撤離長陵。而朱棣的長陵就此躲過一劫。

明十三陵為什麼偏偏就挖了萬曆皇帝的定陵

11樓:匿名使用者

明朝歷史上共有十六位皇帝,其中有十三位皇帝的陵墓位於北京昌平區天壽山麓,所以稱「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從永樂七年(2023年)開始修建長陵至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檢葬入思陵(2023年),前後歷時230多年,共有13座皇帝陵墓,7座妃子墓,1座太監墓,埋葬了13位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30多個妃子以及2名太監。明十三陵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帝后陵墓最多的一處帝陵建築群。

可是,明十三陵為什麼偏偏就把萬曆皇帝的定陵給挖了呢?

最早提出挖掘古代皇陵計劃的是中國著名歷史學家、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吳晗,還有郭沫若等一批相當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名人也力主挖掘。

挖掘計劃於2023年春開始,原本是打算先把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明成祖朱棣的長陵給挖了,但對長陵的調查工作進展得並不順利。於是,考古隊最後決定先拿的定陵來練練手。倒黴的萬曆皇帝,在死去幾百年之後,卻成為明代唯一一個被挖墳掘墓的帝王。

定陵的挖掘工作從2023年5月開始,到2023年7月底基本結束。雖然期間過程一波三折,但最終還是完成了挖掘。

定陵的地宮全部用石砌成,多為青石,面積為1195平方米。內無樑架,為石拱券,相當高大。地宮中有7座4噸重的漢白玉石門,設計巧妙,開閉靈活。

地宮中又分為正殿、配殿、前殿,和地上建築完全一樣。中殿原狀陳列著祭器,那裡三個漢白玉石座,座前各有一套黃色琉璃五供和一個青花大瓷缸,缸中原來盛滿長明燈燈油,供點長明燈用。後殿的棺床上停放著朱詡鈞和兩個皇后的棺木,棺旁放著裝滿陪葬品的26個紅漆木箱。

地宮共出土各類文物3000多件,經過仔細清理分類,共發現各種金器數百件,其中尤以皇帝皇后的金冠、鳳冠最為珍貴;各種袍料、匹料和服飾用品達600多件,皇帝的緙絲十二章袞服龍袍和皇后的羅地灑線繡百子衣更是精美絕倫。

定陵被開啟後,皇帝朱翊鈞和他的兩個皇后屍體都已腐爛,骨架完好,頭髮軟而有光。可嘆的是,這三具帝王皇后的屍體竟然在「文革」中,被紅衛兵以打倒封建帝王和牛鬼蛇神的名義點火燒的粉碎。萬曆皇帝怎麼也想不到,在幾百年之後,自己竟然會被一群毫不相干的人,挫骨揚灰。

皇帝皇后三口上等金絲楠木製成的巨大紅漆棺槨,本身質地堅固,雖然歷經幾百年,仍然完好無損。但卻在定陵挖掘不久之後,被當時一群無知人員當成廢棄材料,拋至寶城之外的山溝中。據傳,這些珍貴的木頭被扔到山下之後,都被當地的村民當做好東西留了起來,有的做成了自己的棺材、有的加工成了衣櫃。

但是,撿到這些木頭的村民,最後死因都非常離奇。

最為可惜的是,定陵挖掘出的許多文物都因當時技術條件和知識水平的不足,保護不到位,以至於造成了永久性的毀壞。有了定陵挖掘的教訓,國家後來出臺了「不主動挖掘帝王陵寢」的規定。萬曆皇帝在死後幾百年,以被挖墳掘墓,挫骨揚灰的代價,終於換來了其他帝王陵寢的長治久安

在明十三陵中,為什麼只有定陵被髮掘,這個陵墓中藏著

12樓:白土知道

2023年9月6日,新華通訊社突然爆出了這麼一條重大新聞: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已被開啟,陵墓是一座地下宮殿,全部用大塊青白石砌成的拱券,有兩層樓高、八十多公尺長。。。」

這訊息一出,震驚了考古界,而定陵也成為了第一個,也是到現在為止唯一一個被髮掘的帝王陵墓。

2023年代的時候,當時為北京市副市長吳晗極力主張挖掘明成祖長陵,準備在考古界搞一個大動靜,畢竟長陵是整個十三陵的祖陵,也是十三陵中最氣派,面積最大,規制最高,墓主人也是最傳奇的,就這樣,吳晗拉著郭沫若上書***,請求批准開挖明成祖朱棣的長陵,之後竟然被批准了,吳晗興奮的拿著批准文書立刻組織了考古發掘隊開赴十三陵,目標,長陵!

毫無疑問,期望利用明陵裡的出土器物,以進一步研究明史是發掘明陵的主要動因。而促成明陵發掘工作的是吳晗。吳晗是我國著名的明史研究專家,在學生時代就以研究明史嶄露頭角而成為胡適的愛徒。

據說,在他學生時代,就立下了發掘明十三陵的壯志。

考古隊把十三陵轉了一圈,發現定陵相對來說比較好挖,所以就先對定陵進行了發掘。但是當時的文物保護技術非常落後,地宮開啟後大量的文物被氧化毀壞。再加上當年正值文革,處於破四舊的原因,地宮裡的東西幾乎都被毀掉。

不爭氣不上進的萬曆皇帝反而成長為中國歷史上極其罕見的大昏君大懶君,長達三十年不上朝理政,躲進深宮沉溺於酒色財氣,頻繁的派遣礦監稅使搜刮民脂民膏,導致民怨沸騰,階級矛盾愈演愈烈。就是在萬曆十五年以後明王朝逐漸走上了衰亡之路,遼東女真努爾哈赤崛起,萬曆是明王朝一大歷史罪人,十三陵只有他的定陵被挖掘也許是天意報應吧!

介紹下明十三陵,明十三陵中的定陵介紹

回答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十三陵周圍的軍都山餘脈,在陵域東 西 北三面形成環抱式天然屏障,北部的天壽山主峰三峰並峙,中峰海拔760餘米,是陵區最高峰。環山之中,是洪水沖積形成的小盆地,山壑中的水流在平原中部交匯後,蜿蜒東去。陵區南部的龍山 虎山一左一右,虎踞龍盤,把守門戶。佇立平原北望,群山巍峨,層...

有清十三陵嗎明十三陵和清十三陵都葬的哪些皇帝?

清朝只有東陵和西陵 1 清東陵位於河北省遵化,是清朝皇家陵寢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順治皇帝的陵寢為中心,依次排開。清朝的順治皇帝 康熙皇帝 乾隆皇帝 咸豐皇帝 同治皇帝的陵墓都在這裡。孝莊文皇后的陵墓位於陵區大紅門之外,是由於它的備份高於順治皇帝。清東陵還有皇后陵墓3座,妃園寢5座。孝陵 清世祖順治皇帝...

明十三陵是哪皇帝的墓,明十三陵是哪十三個皇帝的墓?

明成祖朱棣到天啟皇帝朱由校,一十三人!明朝還有三個皇帝就是朱元璋和建文帝朱允文和明思宗崇禎朱由檢!還有南明的弘光帝朱由崧,隆武帝朱聿鍵,紹武帝朱由 金粵 永曆帝朱由榔!明bai十三陵 是明朝十三個皇du帝陵墓的總 zhi稱,這十三個陵墓是 十三dao陵首陵 明成祖朱版棣的長陵 權仁宗獻陵 宣宗景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