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中國城市化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必然選擇

2021-03-04 09:14:02 字數 4935 閱讀 9858

1樓:匿名使用者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什麼是可持續性發展道路。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現代人的需求以不損害後代人滿足需求的能力。可持續發展的三要素第一環境與生態要素 指經濟發展儘量減少對環境的損害第二社會要素 指仍然要滿足人類自身的需要。

第三經濟要素 指必須在經濟上有利可圖。這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隻有經濟上有利可圖的發展專案才有可能得到推廣,才有可能維持其可持續性;二是經濟上在虧損的專案必然要從其他盈利的專案上獲取補貼才可能收支平衡正常運轉,由此就可能造成此地的環保以彼地更嚴重的環境損害為代價當前中國的經濟發展總體上仍然是屬於粗放型的發展。儘管**已經著力解決這個問題,但是由於個人的思想覺悟問題以及國家政策法律的不完備使得中國在環境保護方面仍然任重而道遠啊!

其實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並不是矛盾的,比如生態農田的建設,只要協調好其中的關係,必然獲得更大的發展,現在城市中的環境問題日誌凸顯,因此國家要強力推進可持續性發展的戰略政策。

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不持續話的話。城市就會走向毀滅。

為什麼說中國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必然選擇

3樓:新蘋果攝影

國為什麼

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國為什麼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第二節 人文環境) (一)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 1.內在制約問題 (1)面臨的基本矛盾。包括物質再生產與環境價值維持的矛盾;經濟增長效率與社會發展公平之間的矛盾。

人口再生產與物質再生產之間的特別突出矛盾,據統計,去年 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約佔全世界的5%,這意味著 國必須有1份世界平均財富去養活相應6倍的人口。儘管 國自2023年以來加強計劃生育工作,但由於人口總量的基數過高,每年新增人口的絕對數仍然達一千萬以上,每年有高達1/4的新增產值被用來養活新增人口。人口已成為制約中國發展的最沉重負擔。

(2)人地關係的全方位衝突。在國際比較中, 國人均耕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30%,人均草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林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25%。上述人地矛盾導致了一系列資源與環境問題:

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給生態環境造成日益嚴峻的壓力;水土流失日益加劇;土地沙化面積日益擴張;水資源過量開採;農田汙染日益嚴重;自然災害損失逐年加劇。據估算,全年因生態破壞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860億元;環境汙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9502億元。 (3)可持續發展意識與機制遠未到位。

突出表現為 國仍未擺脫「先汙染,後治理」的傳統經濟增長道路,少數人和少數部門致力於保護環境的努力與多數人多數部門為經濟發展再上臺階的努力基本是屬於「兩張皮」;機制的不健全導致區際間資源與環境衝突日益加劇。 2.國際環境壓力 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壓力。

這一壓力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 國經濟制度、發展階段、產業結構、發展戰略、市場秩序等方面存在「結構性缺陷」;二是在既定的結構條件下,來自國際各方面過多的「非正常干擾」。 全球環境問題及國際公約對中國的壓力,主要表現在對 國溫室氣體排放的限制;對環境汙染如酸雨等的限制;對生態破壞(如沙塵暴)的限制等。

(二)中國可持續發展道路戰略實施 1.實施進展 (1)在可持續發展領域提出並實施一些重大方案和專案。包括中國環境與發展十大對策;中國環境保護行動計劃(1991~2023年);中國人口環境與發展的***和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方案;中國溫室氣體排放的控制問題與對策;中國環境保護21世紀議程、中國林業21世紀議程、中國海洋21世紀議程等,全國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計劃;中國跨世紀綠色工程計劃;iso 14000認證體系的推廣。

(2)結合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推進《中國21世紀議程》的實施。 (3)通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實施《中國21世紀議程》。 (4)大力提高全民可持續發展意識,特別是對資源、環境的法律意識和道德意識。

(5)利用國際合作實施《中國21世紀議程》。 2.未來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 關於 國未來可持續發展戰略,國家有關部門和機構都有不少研究和表述。

這裡,只引用中國科學院「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課題組」的觀點,可見一斑。 用50年的時間,全面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水平,進入世界總體可持續發展能力前20名的國家行列。 到2023年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科技進步的貢獻率達到70%以上。

到2023年單位能量消耗所創造的價值在2023年基礎上提高10~12倍。 到2023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5歲(每10年提高3歲)。 到2023年中國人文發展指數進入世界前50名。

到2023年全國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2年以上。 到2023年能有效地克服人口、糧食、能源、資源、生態、環境、社會公正等制約可持續發展的瓶頸。確保中國的人口安全、食物安全、資訊保安、經濟安全、健康安全、生態環境安全。

爭取到2023年實現人口數量和規模的「零增長」,同時大力提高人口素質並改善人口結構。 爭取到2023年實現能源和資源消耗的「零增長」,同時大力提高社會財富積累能力。 爭取到2023年生態環境退化的「零增長」,同時大力提高生態環境質量並整體改善生存空間,全面進入可持續發展的良性迴圈。

為什麼說中國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不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迫切性 20

4樓:匿名使用者

近年來,能源短缺和環境汙染問題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問題,轉變傳統高能耗、高汙染的經濟增長方式,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發展以低能耗、低排放為標誌的低碳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正在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共同選擇。

作為發展中的大國,中國能源環境方面的問題尤其突出。2023年,覺的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的理念,為可持續發展指明瞭方向,也使人們更加關注低碳經濟的崛起。

低碳經濟實質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潔能源結構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人類生存發展觀唸的根本性轉變。

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為節能減排、發展迴圈經濟、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操作性詮釋,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節約型社會的綜合創新與實踐,完全符合十七大報告提出的發展思路,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全球性革命。

人的生存過程,就是消費能源,向自然排放危害環境物質的過程。二氧化碳是人類消費能源、資源的必然產物,也是造成溫室效應、環境問題的罪魁禍首。隨著人口數量的增大和活動能量的急驟膨脹,人類的活動已經危及到自身生存的基礎。

有資料顯示,作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國,美國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而我國的單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國的好幾倍,按照這種發展模式,我們缺乏持久的創新能力,環境惡化和能源短缺將是今後50年我國發展過程中最大的瓶頸。實行節能節排,實現低碳發展,構建生態文明社會,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由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牽頭的《斯特恩報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將來每年gdp5%~20%的損失,呼籲全球向低碳經濟轉型。2023年7月,美國參議院提出了《低碳經濟法案》,表明低碳經濟的發展道路有望成為美國未來的重要戰略選擇。德國則希望在2023年,國內的低碳產業要超過其汽車產業。

向低碳經濟轉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

如何實現發展低碳經濟?

答案:「加快建立低碳經濟體系」

作為一個高能耗國家,我們需要從節能減排、低碳發展的內在規律出發,找到我國巨大社會浪費和環境汙染的本源。必須摒棄只關注諸如建築節能、煤的高效利用等「用」的層面的具體技術問題,而忽視「體」的層面存在的痼疾,比如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理論的負面影響,城鄉空間佈局、國民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巨大浪費等。因此,創新思維、改變觀念,堅持體用結合,從全域性觀、系統論的角度出發,才能正確認識並加快低碳經濟發展。

1.倡導形成綠色消費、綠色經營的理念,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必須轉變公眾和社會的觀念,做任何事都要適度適宜、合理節約。對於個人,要培養節約是美德的觀念,徹底改變諸如餐飲浪費等與節能減排背道而馳的陋習;對於企業,則要推行綠色經營的理念,建立清潔生產機制和精益生產方式;國家引導企業將環保成本計入企業生產成本,幫助企業樹立企業公民意識,解決節能減排沒有效益的錯誤認識。

2.解決潛藏在空間格局和社會發展格局中的重大浪費問題。有效的節能減排必須以工業相對集中為前提,工業相對集中才能產生專業化分工,提高效率,節省能源;同時催生叢集創新,不斷產生新技術、新工藝,從而減少物質消耗。

3.培育靜脈產業,建立完備的工業化體系。民眾對迴圈經濟體系的理解目前還處於表層,基本理解為廢渣利用、尾氣**等等。真正的迴圈經濟體系應如同人體系統一樣,如果把工業製造系統比作人體的動脈系統,那麼,我們使用過的工業製造物的**再利用則應如人體的靜脈系統一樣。

工業品的**再利用———「靜脈」產業應該是一個巨大的產業。

4.大力發展低碳技術,解決自主創新成果和人才的匱乏問題。低碳技術包括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潔高效利用、油氣資源和煤層氣的勘探開發、二氧化碳捕獲與埋存等領域開發的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新技術。必須強化自主創新能力,鼓勵企業開發低碳技術和低碳產品,整合市場現有的低碳技術,加以迅速推廣和應用。

低碳經濟的加快發展急需大量前沿科技人才與科技成果支撐。以新能源領域人才現狀為例,目前,我國風電產業當中受到長期專業技術培訓的人不超過50個。在中國《可再生能源法》實施兩年後的今天,全國僅有華北電力大學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學院。

另外,傳統的創新成果評價認證體系,存在對某些現有科學體系不能解釋的成果無法認定的尷尬現實。未來的重大科技成果,很可能來自自學成才的科學工作者,面對現有科學體系不能解釋的成果,應當採取「非共識性原則」結合實證的方法加以認定。

5.加快文化創意產業建設。文化創意產業處於技術創新和研發等產業價值鏈的高階環節,是一種高附加值的產業和低碳消耗的綠色產業。大力發展文化創意服務業,能夠為社會創造巨大的財富,同時避免了能源過度消耗和環境汙染問題。

6.從雨汙分流入手,治理城市汙染問題。我國的縣級城市基本沒有雨汙分流的設施,大中城市雨汙分流設施雖然投資量很大,實施卻不夠徹底,造成大量汙水處理廠的勞動成果被不能徹底實施的雨汙分流措施「一票否決」。

7.從我國能源結構入手,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提高節能減排的效率。中國能源消耗形式主要為動力消耗、農村採暖和城市集中供暖消費、電能消費3種,其中大約有68%的能源是由各種能源轉化為電能後被消費的。而我國電力系統普遍存在著低效率執行和嚴重能源浪費問題,尤其是在配電和用電兩個環節,節能潛力總計為1.

2億千瓦,佔中國電能的20%。重點推廣配電用電領域的重大自主創新專案,可極大提高節能減排效率。

8.低碳經濟之路的核心,是建立起我國乃至全球的可再生能源系統,最終實現由「高碳」時代到「低碳」時代的跨越,真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結合我國實際,談談為什麼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歷史的必然趨勢

1.可持續發展是既bai滿足我du國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後代人zhi滿足其需求的能力dao構成危害的發展專稱為可持屬續發展.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從這個實際出發,我國還有很長的發展之路要走,必須堅定不移的走可持續發展之路.2.我國國情 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速快,人口素質低 自然資...

發展中國家城市化增長的勢頭有增無減,持續而迅猛,而發達國家大

小題1 c 小題2 b 小題3 d 小題4 c 小題5 b 本題考查 城市化。小題1 城市化的三個標誌是指城市人口不斷增長 城市用地規模不斷擴大 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不斷上升 故選c項。小題2 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化特徵 起步晚,水平低,發展速度快 城市發展不合理 故選b項。小題3 a項發達國家的城市...

為什麼說可持續發展是對人類的大挑戰

因為想要可持續發展會受到很多因素限制 因為可持續發展需要市民共同努力。因為這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太難了。因為有很多的困難擺在人類面前,而且這些困難都比較難解決 因為人類是很難做到的,因為人類很難做到呀。說的容易真做起來太難了。因為很難挑戰呀,所以這麼說。因為會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為什麼說可持續發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