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2021-03-04 08:19:34 字數 6148 閱讀 5967

1樓:匿名使用者

隨著國際競爭日趨加劇,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已成為企業和產業競爭力的核心,成為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體現。面對新的發展機遇,大力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是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必然選擇,也是貫徹落實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提升國家自主創新能力的迫切要求。

雖然我國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相比,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特別是自主創新能力必須有明顯的提高。

從企業自身的角度分析,我國企業自主創新最大的問題就是動力不足,自主創新是企業尋求生存與發展,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我國企業從總體上看仍然處於技術創新的低層次階段,技術創新主要還是為了支援企業當前的生產經營活動,核心技術主要還是依靠從外部引進,企業主要還是在引進技術的基礎上對產品和工藝進行區域性的開發和改進。真正意義上的自主研究開發活動僅僅在少數龍頭企業和高技術企業中有所開展,大多數企業還沒有感覺到離開了自主創新就無法生存,依靠低水平的技術創新活動基本能夠維持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主要表現在缺乏高水平技術帶頭人和創新團隊、缺乏高水平自主創新的實驗條件、缺乏高水平的研究機構、執行機制和有利於自主創新的文化氛圍。

企業自主創新的首要因素當然是企業內在的動力,沒有內在的動力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技術創新能力。然而,不能將企業自主創新動力不足的原因都歸罪於企業,外部環境也是影響企業內在創新動力的重要因素。我國企業自主創新在外部環境上還存在很多不利因素。

2樓:匿名使用者

1.促進企業自主創新的法律體系尚未形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經逐步制定和實施了若干有關技術創新的法律法規,但還很不完善。首先是缺少一部有關國家創新體系和企業自主創新的基本法,目前的科技進步法已經不能適應國家心慌心體系和自主創新活動對法律的需求;其次是一些相關法律法規沒有能夠充分體現鼓勵技術創新的原則或者不能適應自主創新的需求,例如不同企業使用不同的法律,缺少統一的公司法,再如**採購法中沒有體現**採購對自主創新的促進作用;第三是在一些重要方面還存在法律確失,例如反壟斷法、商業祕密法等沒有制定。

2.促進企業自主創新的政策體系很不完善

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和地方**陸續出臺了大量的有關技術創新的政策措施(根據不完全統計,僅****出臺的與技術創新相關的政策就超過2500項),但這些政策的制定部門不同,制定的時期不同,針對的問題不同,政策問題的演變程度不同,使得國家的促進自主創新的政策有重複,有空白,也有相互矛盾,政策訊號不一致,政策設計不科學,號召性的多,可操作性較差,政策成本預算和控制不力,等等,導致我國技術創新的政策性缺乏系統性,尚未形成完整的政策體系。

3.國家科技經費投入結構不合理

90年代以來國家財政科技經費投入總量高速增長,陸續實施了自然科學**、863計劃、重點實驗室建設計劃、工程中心建設計劃、大科學工程建設計劃、973計劃、211工程、知識創新工程、985工程等重大科技計劃與工程,中國科學院和重點高等學校獲得的國家科技投資都達到幾百億元,但**對企業自主創新的經費支援很少,2023年全國20000多家大中型工業企業總共只獲得51億元。來自**的科技撥款僅佔大中型工業企業科技經費的3%,**科技經費撥款中用於支援企業科技活動的經費僅佔7%,而同期美國企業獲得的**科技經費佔**全部科技支出的比重超過20%。我國企業的經濟實力和創新能力總體上無法與美國企業相比,在當前乃至未來的20年內,都特別需要**的大力支援,wto規則中規定的**補貼比重是不超過50%,不管是與wto規則相比,還是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援都應當大幅度增強。

4.**科技經費的支援重點應當調整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科技與經濟兩張皮,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的成果不能得到有效應用,一些人似乎認為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的保險櫃裡存放著用不完的成果,當時的主要政策導向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商品化和產業化。這種政策導向並不是不對,而只能是階段性的,不能作為長期的政策導向。如果這樣的政策餓導向長期堅持,就會傷害產生成果的自主創新能力。

在鼓勵形成高水平成果的自主創新能力方面,也存在主體問題,我國從計劃經濟體制下以**科研院所為主體的國家自主創新體系轉向以企業為主體的國家自主創新能力體系階段,促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就成為比獲得一些關鍵技術更重要的戰略任務。我國實施的一些涉及產業技術發展的國家計劃中,專案實施主體主要還是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企業雖然被鼓勵參加,但往往只是陪襯,一些計劃專案即使獲得了預想的關鍵技術,但並沒有能力使作為創新主體的企業通過國家計劃專案的實施獲得自主創新能力。

在**科技投入中,佈局在中下游的計劃很多,例如科技攻關計劃、火炬計劃、星火計劃、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專案、國家工程中心、科技轉移計劃等等,在科技活動高層次上的佈局主要是自然科學**、重點實驗室、大科學工程、973計劃、985工程、知識創新工程等,但這些計劃基本上都是在科學研究,特別是基礎研究層次,在產業自主創新層次很少。在**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援中,政策的重點主要還是放在技術創新的中下游,例如對企業新產品開發等,而對產業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活動,**經費投入嚴重不足,政策工具也比較少。這些政策組合起來形成了鼓勵基礎研究和鼓勵產業化的強大政策導向,卻弱化了處於這兩者之間的產業自主創新的政策導向。

這是當前我國創新政策體系中政策導向中的嚴重問題。

5.目前的市場環境不利於企業自主創新

目前影響企業自主創新動力的最大問題是缺乏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改革開放以來,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引進外資,促進民營企業和高技術產業發展等,我國逐步相成了目前的企業法律制度和稅收制度。企業所有制的不同、企業所在地理位置的不同而適用不同的法律制度和稅收制度,雖然在一定階段發揮了促進經濟的作用,但目前負面作用越來越大。

兩稅合一、增值稅轉型、稅收優惠起點統

一、某些行業和技術領域因為存在嚴重的壟斷而導致競爭不足等創新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影響了企業自主創新內在動力最大的問題,已經到了必須馬上解決的時候了,否則無論**財政拿出多少錢給企業,也無法真正解決企業自主創新的動力問題。

3樓:匿名使用者

創新和上進的精神,如果沒有這種精神的話,你會退到人家的後面,追不上時代的發展!所以創新是關鍵!!

4樓:匿名使用者

企業自主是滿不錯的方針!但是現在問題在於:社會的發展很快,一個企業是否能跟得上他的速度!從一個企業的整體形象到他的管理! 都要跟的上社會!

我覺得企業家除了要 宰相肚裡能乘船,敢打敢拼,機智果斷,跟著黨的號召!

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有哪些經濟意義

5樓:匿名使用者

創新能保持企業動態、積極的發展,提高企業

的差異化競爭力,爭取更多的利潤和更大的市場。

創新就能生產出別人沒有的動心,而市場沒有競爭對手沒有的產品,這個的產品的**就由你來決定了。這時候的高出平均水平的利潤就是他的經濟意義。

6樓:

簡單說如果一個企業有一種自主創新能力了,那麼這個企業就會很大的機會變成一個大大的企業.

影響企業管理創新的因素有哪些?

7樓:匿名使用者

企業開展自主創新的制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具體

到每個企業的具體制約因

素又是專不一樣的。這裡,我屬們提出幾條綜合性的因素,供您參考: ??

1、企業自身創新意識不強。中小企業是我國企業的主體,但是統計得出,我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不到5年,它們大多數都抱著「要賺錢不如賺現錢、落袋為安」和「小富即安」、「吃現成」的心態,缺乏長遠的戰略眼光,創新壓力(動力)不足,創新慾望(需求)不大,創新意識(觀念)不強。 ??

3、社會創新體系不全。特別是「產、學、研」結合不夠緊密,企業與研發機構之間缺乏長期有效的合作機制。現有的科研體制對企業自主創新支撐不夠,企業急需開發的專案往往很難尋覓到技術支撐單位和技術成果持有人,即便尋覓到,他們也會開出咋舌天價,使企業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難以承受,而這些企業創辦技術中心又受到高技術人才缺乏、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等自身條件的限制。

因此,企業開展自主創新缺乏動力和活力。

影響企業生產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8樓:春素小皙化妝品

1、經濟規劃

在完成一個新廠的設計或對現有的生產系統進行重新設計或擴充套件時,需要對生產能力作出正確的決策。僅僅著眼於各類產品的年銷售量是不夠的,因為銷售情況可能會反映出季節性的波動。

如果打算按照銷售曲線來確定,則會使庫存積壓的風險減至最小,在這種情況下,工廠的勞動力數量應是可變的,除高峰期以外,工廠的生產能力部分被閒置起來。如果我們把生產能力確定為中等水平,則勞動力數量趨於穩定,工廠裝置的利用趨於合理,但為了應付銷售高峰就應注意積累庫存。

在這裡,關鍵的問題是進行經濟分析。這可以歸結為一個規劃問題,即將生產能力按各個經營時期進行規劃,以使上述綜合成本最低,綜合成本中的投資費用可用一個關於生產能力的非線性函式來近似地表示出來。

2、銷售**

為了獲得超過需要的生產能力,我們在經濟上是否能負擔得起。值得一提的是,一定量後續生產能力的耗費與當前耗費並不是相等的。而且,一般的情況是,在任何規模的生產能力水平上,實際上都有些裝置處於閒置狀態。

因此,在改變生產能力時,其實無需購置那些已具有閒置能力的裝置。

生產能力規劃用來確定未來生產所需生產能力,在制定生產能力規劃時,即使考慮到未來的預期市場需求。

也只需購進需要的裝置,同時在建築物和平面佈置規劃中為將來需購進的裝置預留出適當的空間,這樣,在對原有的生產能力進行擴充時,就不必再重新進行工廠佈置了,只需把新添機器放置到原有系統中去就行了。

3、空間成本

由此可見,問題實際上可以歸結為預留額外空間以滿足未來的預期需求。考慮到後續的擴建空間單位成本要大一些(因為原先的牆壁須打破,還需開出新門來),所以這種預先留空間的方式是合理的。更為重要的是,事後擴建方式除所增空間本身的費用需要考慮之外,還需考慮由其產生的平面 重新佈置費用。

如果所增空間並不是與已有系統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則將還需支付物資的運輸成本這一額外費用。綜上所述,在核定生產能力規模時,必須把擴增新空間所耗的額外成本,與預留空間的成本及其維持到需用 時的費用加以權衡比較。

4、外協生產

下面我們來談一下外協生產及多班工作制對生產能力的影響。生產能力問題的另一個方面是如何滿足所需的生產能力。投資與生產能力的比值隨外協生產規模及裝置利用率(是實行單班制、兩班制還是三班制)的不同而異。

在需投入用於購置新裝置的資金時,進行經濟分析,從而決定零部件是自制還是外購就顯得十分重要,所以在核定未來的生產能力時,有必要首先對自制與外購作出決策。

為一個企業確定合適的班次數目,也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例如,我們用兩班制代替單班制,並不會使投資成本減少一半,因為,正像我們在前面所指出的那樣,追加投資額並不與生產能力的增加量絕對成比例,通常還要牽涉到其他許多費用。

對第二班來說,一般要有10%~15%的工資增加額,對多班制而言,還常需增加監督管理費用。班次制定問題也沒有一個唯一的答案,因為對於不同的工業部門,廠房、裝置和勞動力的成本所佔的份額是不一樣的,需針對具體的情況進行經濟分析。

一般而言,對於廠房和裝置的人均投資額較大的工業部門,如鋼鐵、化學、石油加工等,採用多班制較為經濟;而人均投資額為中等或較低水平的部門,由於多班制所導致的工資增加額超過了它所節省的投資,所以從經濟角度來看並不合算。

擴充套件資料

可由企業對生產能力加以調節控制的因素很多。從計劃的觀點看,可將這些因素按取得能力的時間長短,分為長期、中期和短期三類。

1、長期因素

取得生產能力的時間在一年以上的都可歸入長期因素。它們包括:建設新廠、擴建舊廠、購置安裝大型成套裝置、進行技術改造等。

這些措施都能從根本上改變生產系統的狀況,大幅度地提高生產能力,但同時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應用這些因素屬於戰略性決策。

2、中期因素

在半年到一年之內對生產能力發生影響的那些因素為中期因素。如採用新的工藝裝備、添置一些可隨時買到的通用裝置,或對裝置進行小規模的改造或革新;增加工人,以及將某些生產任務委託其他工廠生產等,其中,也包括利用庫存來調節生產的作用。

這些因素是在現有生產設施的基礎上所作的區域性擴充。它們屬於中層管理的決策。一般在年度生產計劃的制定與實施中加以考慮。

3、短期因素

在半年之內以至當月就能對生產能力產生影響的屬於短期因素。這類因素很多,如:

1)加班加點;

2)臨時增加工人,增開班次;

3)採取措施降低廢品率;

4)改善原材料質量;

5)改善裝置維修制度。這能減少裝置故障時間,提高裝置利用率而提高生產能力;

6)採用適當的工資獎勵制度,激發工人的勞動積極性,在短時間內提高生產;

7)合理選擇批量。批量選擇的不同會影響裝置調整時間的變化。合理選擇批量能減少不必要的裝置調整時間,而提高裝置利用率,即提高了裝置的生產能力;

生產能力的短期調節因素是對現有生產設施利用的改善,都屬於作業層的決策。

如何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如何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企業只有通過不斷的創新才能適應新時代下新的機遇,也只有創新才能使企業產生突變,才具備 應萬變 的適應能力,以應對快速變化的市場。企業要適應網際網路時代下新的市場 新的商業環境,要轉型發展,離不開創新。而從巨集觀層面來看,創新可分為基礎技術型創新 工程技術型創新 客戶中心型創新和效率驅動型創新,隨著網...

影響企業市場競爭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這是一個有關企業核心能力的問題。總的來說,企 企業競爭力的影響因素有哪些?從大的方面來說就是兩個,內部環境因素和外部環境因素,內部環境包括人力資源,創新技術,企業文化等,外部環境包括行業現有競爭者,新進入者等。自身的財力,人才儲備,公司制度,企業文化,發展戰略,經濟環境,這些是我的看法。企業的核心競...

影響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四種,影響能力形成和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力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個人魅力,領導方式,領導藝術,群眾擁護 1 遺傳因素 2 環境和教育的作用 3 實踐活動在能力發展中的作用 4 人的主觀能動性與能力的發展。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既包括先天素質,也包括後天因素,主要指對先天素質產生影響作用的環境 教育和實踐活動等。實際上,能力就是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