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轉和公轉分別會產生怎樣的變化

2021-03-04 06:41:09 字數 6051 閱讀 7768

1樓:匿名使用者

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有:1、晝夜更替現象;2、南北半球的地轉偏向力引起的各種運動旋轉現象;3、東西部地區的時間差現象.生物作息規律現象.

地球公轉產生的現象有:1、根據太陽高度的差異,劃分出五帶:北寒、北溫、熱帶、南溫、南寒;2、根據獲得熱量多少的時間差異,劃分出四季:

春、夏、秋、冬;3、晝夜長短的變化現象;4、天象位置的變化;生物生長規律現象.

2樓:匿名使用者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晝夜更替、地方時、沿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的偏移;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和五帶的劃分。

一、地球自**地球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轉動,從北極點上空看呈逆時針旋轉 ,從南極點上空看呈順時針旋轉。地球自轉是地球的一種重要運動形式,自轉的平均角速度為 4.

167×10^-3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轉線速度為 465米/秒。地球自轉一週耗時23小時56分,約每隔10年自轉週期會增加或者減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一般而言,地球的自轉是均勻的。

但精密的天文觀測表明,地球自轉存在這3種不同的變化:①長期減慢;②週期性變化;③不規則變化。

二、地球公轉就是地球按一定軌道圍繞太陽轉動。像地球的自轉具有其獨特規律性一樣,由於太陽引力場以及自轉的作用,而導致地球的公轉。地球的公轉也有其自身的規律。

地球的公轉這些規律從地球軌道、地球軌道面、黃赤交角、地球公轉的週期和地球公轉速度和地球公轉的效應等。

地球自轉和公轉分別產生了哪些地理現象

3樓:匿名使用者

地球自轉產生了地球上的晝夜變化,地球公轉造成了四季的交替。地球存在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自轉,平均角速度為每小時轉動15度。在地球赤道上,自轉的線速度是每秒465米。

天空中各種天體東昇西落的現象都是地球自轉的反映。

地球公轉的軌道是橢圓的,公轉軌道半長徑為149597870公里,軌道的偏心率為0.0167,公轉的平均軌道速度為每秒29.79公里。

從地球上看,太陽沿黃道逆時針運動,黃道和赤道在天球上存在相距180°的兩個交點,其中太陽沿黃道從天赤道以南向北通過天赤道的那一點,稱為春分點。

地球自轉的週期性變化主要包括週年週期的變化,月週期、半月週期變化以及近週日和半週日週期的變化。週年週期變化,也稱為季節性變化,是20世紀30年代發現的,它表現為春天地球自轉變慢,秋天地球自轉加快,其中還帶有半年週期的變化。

從地球上看,太陽沿黃道逆時針運動,黃道和赤道在天球上存在相距180°的兩個交點,其中太陽沿黃道從天赤道以南向北通過天赤道的那一點,稱為春分點,與春分點相隔180°的另一點,稱為秋分點,太陽分別在每年的春分和秋分通過春分點和秋分點。

4樓:匿名使用者

地球自轉產生了地球上的晝夜變化,地球公轉造成了四季的交替。

太陽東昇西落,晝夜交替出現,四季變換,這些熟悉的自然現象,都是由地球運動引起的。地球運動主要有兩種形式:自轉和公轉。

地球圍繞其地軸不停地自西向東的旋轉叫自轉;地球圍繞太陽自西向東的旋轉叫公轉。

地球的公轉的特點:

1、地球公轉是以太陽為中心,自西向東的旋轉;

2、地球的公轉軌道同赤道的夾角為23°26′;

3、地球公轉的時間為365.25天;

4、地球的公轉產生了南北半球的四季變化。

擴充套件資料

自轉產生的地理意義:

(1)晝夜更替作圖判斷:側視、俯視、立體圖、各種變式圖等。判斷晨線和昏線。(圖略)

(2)產生地方時差地方時:經度不同,地方時也不同。每隔經度15度,時間相差1小時。東邊的時間比西邊的時間早。時區:國際上劃分時區的方法。

規律:a、全球共有24個時區,東西各12時區,東西十二時區合為一個時區。

b、每個時區都跨經度15度。

c、每個時區的**經線度數=時區數×15度。

d、東邊的時區比西邊的時區時間早。

5樓:匿名使用者

地球自轉的方向

是自西向東,週期是一天,產生的現象是晝夜交替和時間上的差異;地球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週期是一年,產生的地理現象是晝夜長短的變化和四季的形成.

故答案為:

自轉產生的現象是晝夜交替和時間上的差異,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是晝夜長短的變化和四季的形成;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週期是一天,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週期是一年.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分別產生了什麼現象?

6樓:匿名使用者

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有:1、晝夜更替現象;2、南北半球的地轉偏向力引起的各種運動旋轉現象;3、東西部地區的時間差現象,生物作息規律現象。

地球公轉產生的現象有:1、根據太陽高度的差異,劃分出五帶:北寒、北溫、熱帶、南溫、南寒;2、根據獲得熱量多少的時間差異,劃分出四季:

春、夏、秋、冬;3、晝夜長短的變化現象;4、天象位置的變化,生物生長規律現象。

擴充套件資料

【地球自轉速度的變化】

美國國立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的觀察結果表明,長時期以來呈減慢趨勢的地球自轉速度自2023年開始加快。nist的時間測定師們稱,為調準以地球自轉速度為標準的地球時間和原子時鐘的時間,自2023年起到2023年的27年來為地球的標準時鍾追加過共22閏秒的時間,但2023年後卻沒有追加過閏秒,是因為地球的自轉速度加快了。

自轉速度的變化20世紀初以後,天文學的一項重要發現是,確認地球自轉速度是不均勻的。人們已經發現的地球自轉速度有以下3種變化:

①長期減慢。這種變化使日的長度在一個世紀內大約增長1~2毫秒(約合每35,000年增長1秒),使以地球自轉週期為基準所計量的時間,2023年來累計慢了2個多小時。引起地球自轉長期減慢的原因主要是潮汐摩擦。

科學家發現在3.7億年以前的泥盆紀中期地球上大約一年400天左右。這就導致了每天時間不斷增加,而每年的天數不斷減少。

據推算,二億年後,一年僅有三百天,一天會變成三十小時。

②週期性變化。20世紀50年代從天文測時的分析發現,地球自轉速度有季節性的週期變化,春天變慢,秋天變快,此外還有半年週期的變化。週年變化的振幅約為20~25毫秒,主要是由風的季節性變化引起的。

③不規則變化。地球自轉還存在著時快時慢的不規則變化。其原因尚待進一步分析研究。

地球自轉減慢還與人類的活動有很大的關係,特別是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其反作用力讓地球自轉直接變慢,根據動量守恆的原理,這種因素應該是目前造成地球自轉變慢的最主要原因了。

7樓:葬花的饕餮

1、地球的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

晨昏線含義:晝夜半球的分界線,包括晨線和昏線。晨昏線的判讀:

①自轉法:順地球自轉方向,由夜進入晝,為晨線;由晝進入夜為昏線。②時間法:

赤道上地方時為6點對應的為晨線;赤道上的地方時為18點,對應的為昏線。③方位法:夜半球東側為晨線,西側為昏線;晝半球東側為昏線,西側為晨線。

2、地球公轉產生四季。

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所需要的時間,就是地球公轉週期。

籠統地說,地球公轉週期是一「年」。因為太陽週年視運動的週期與地球公轉週期是相同的,所以地球公轉的週期可以用太陽週年視運動來測得。地球上的觀測者,觀測到太陽在黃道上連續經過某一點的時間間隔,就是一「年」。

由於所選取的參考點不同,則「年」的長度也不同。常用的週期單位有恆星年、迴歸年和近點年。

擴充套件資料

地球自**地球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轉動,從北極點上空看呈逆時針旋轉,從南極點上空看呈順時針旋轉。地球自轉軸與黃道面成66.34度夾角,與赤道面垂直。

關於地球自轉的各種理論目前都還是假說。地球自轉是地球的一種重要運動形式,自轉的平均角速度為 4.167×10-3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轉線速度為465米/秒。

地球自轉一週耗時23小時56分,約每隔10年自轉週期會增加或者減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

地球公轉就是地球按一定軌道圍繞太陽轉動(the earth revolution around sun)。像地球的自轉具有其獨特規律性一樣,由於太陽引力場以及自轉的作用,而導致的地球公轉,也有其自身的規律。

地球的公轉遵從地球軌道、地球軌道面、黃赤交角、地球公轉的週期、地球公轉速度和地球公轉的效應等規律。

8樓:最愛哥特

這上面的一群人都是照搬書上的東西,其實自己也不清楚。地是平的,上面有個半圓型的罩子。地並沒有自轉,太陽月亮都在我們的天空上。陽月亮是我們這個地方特有的。外太空看不到。

9樓:匿名使用者

地球的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現象。地球的公轉產生了橢圓軌道。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太陽不停的給著它熱量,使它在橢圓軌道上冷熱分明劃分了四季,大體上就這樣。

但真實的原理是地球受到外力作用,能產生了橢圓軌道的運動力。這個作用力是外天體來的,這些外天體來的力,力的方向統一朝向地球,進入地球內的各個部位。這裡先看沿橢圓軌道執行的力是怎樣產生的。

在數學裡的橢圓是兩個定點一個動點三者,在平面上可出現橢圓軌跡圖,把這個性質用在天體上。因為地球繞太陽轉不是正圓,這是因為地球每時每刻的接受太陽的熱量,在不同的時間有所差別,這樣區分出來四季,這就真實了地球軌道是橢圓而不是正圓。由於北極星周圍的北斗七星組成的勺子形狀並且繞著北極星轉的,地球上的每一個季節,都與北斗七星組成勺子柄的指向相對應,這就說明了地球在橢圓軌道上執行經過了四個季節的時間走完一週,北斗星繞北極星也經過了四個季節的時間轉完一週,這樣直觀的看到北極星也是地球繞的天體,也經過了四個季節的時間,所以說地球不僅繞太陽轉還繞北極星轉,太陽與北極星在橢圓軌道上的兩個焦點上。

又北極星總是在地球的北方,所以說北極星與地球北方某部位有一拉力。再看實際地球,在北半球百慕大三角處有一朝水內方向的力,這力是推地球向前移動的。再看地球上靠近赤道部位的印尼爪哇谷洞口有朝向地球內的特大吸力,這力也是推地球向前移動的。

上述這兩個力或者還有其他力都進入到地球內某部位相遇,它們之間重合或分解,出現各種新方向的力。其中分解的那些力各自沿力的方向到達地面不同的位置。這些力各自出現在地面的各個地方,這些力的方向與重力方向成不同的角度。

若某位置力的方向與重力方向大於90度的角並且這個力大於重力,那麼這個地方必然有水往上坡流,物體不用外力自己往坡上滑動等等這些反重力現象。若是某位置力的方向與重力方向等於90度並且大於重力,那麼這位置必然存在水平面上的物體不用外力自己沿力的方向自由滑動,等等怪現象。除了這些不很大的分解力外,還有大的重合力,這個重合力沿力的方向衝出地面到達太空與太陽的重力重合相接。

這裡太陽的重力與所有的天體重力性質一樣,它也是從球心均勻的輻射出無數個重力力線到達太空,它的重力線彷彿組成了一個太空大球體,這球體重力線的各個端點從區域性看參差不齊,但從整個球形樣來看它是均勻的。重力的大小取決於它的重力力線稠密與稀疏,它之間的關係是成正比的,即重力力線越稠密它的重力越大,反之越小。所以地球的重力越往高空力越小,因為球形狀的特點,距離球心越遠的各個均勻直線,它們之間的間隙越分散,形成的力越小。

距離球心越近各個力線它們之間的間隙越小也就越稠密,形成的力越大,所以高空比地面重力小。天體與天體之間輻射的重力線長度不同,這是因為造天體時,用的颶風和龍捲風形成旋渦形狀,不停的旋轉,並且向四面八方均勻的釋放重力力線,它的旋渦轉速大小不同,釋放的重力線長度不同,形成的重力加速度不同,這是對不同天體來說的。對同一天體那些颶風和龍捲風形成的旋渦轉力是固定的,所以它從漩渦為中心四面八方均勻的輻射出重力力線長度也是固定的。

所以說同一天體射出的各個重力線長度幾乎相同但也稍微有點參差不齊。不同的天體用的各種風力,形成旋力不同,發出重力力線長度不同,造出的天體的重力加速度不同。所以各天體重力加速度取決於造天體時各種風力的速度大小。

再回到原題,進入地球的那些力重合後產生的新力,方向朝太空進入太陽的重力線裡,這樣兩項力線密合,加大了力線密度即力變大,這樣地球上,來的這項力不用進入太陽也行,只要它們之間的力線密合也就是同向力重合,力線與力線之間就吸住了,這就是同向力相接的性質。這樣地球與太陽之間形成一股直線力並且方向朝著太陽。再看,假設北極星到地球的力,力方向朝地球,就是百慕大三角處進入地球的那股力,這樣一來,北極星至地球再到太陽,這三個天體形成折線形狀的力線,地球在這折線力裡。

假設將這折線撇直,那麼地球好像在這直線力裡做自由落體運動,它每向下移動一米,下面就少一米則上面就多出一米。再回到原題上,同樣地球在這折線力裡每向前運動一米,面前的折力線就少一米,則背後的折力線就多出一米,這樣地球運動下去恰巧符合了橢圓軌道的條件,再加上兩個定點太陽與北極星恰巧符合橢圓軌道的焦點,這樣作用在地球上的合力恰巧能使地球達到形成橢圓軌道,所以說地球能在橢圓軌道上執行,是靠外天體作用在地球上的力相互重合形成,這力符合了地球行走成橢圓軌跡。

地球自轉公轉產生的地理意義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意義分別有哪些

地球自轉帶來 了晝夜更替,地方時的差異,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地球的公轉帶來了四季更迭,晝夜長短變化,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以及五帶的劃分 一樓的答案有些跑題了吧,lz又沒問自轉方向,而且你也沒回答全自轉和公轉的全部意義啊 1利用地球自轉方向判斷極地地區 的東西方向和東西經度。北極地區逆時針方向為東...

地球為什麼會自轉,地球為什麼會自轉和公轉?

地球為什麼會自轉呢?地球同太陽系其他行星一樣,在繞太陽公轉的同時。圍繞著一根假想的自轉軸在不停地轉動,這就是地球的自轉。幾百年前,人們就提出了很多證明地球自轉的方法,著名的傅科擺使我們真正看到了地球的自轉,但是,地球為什麼會繞軸自轉?為什麼會繞太陽公轉呢?這是一個多年來一直令科學家十分感興趣的問題,...

為什麼地球會自轉,地球為什麼會自轉和公轉?

地球同太陽系其他八大行星一樣,在繞太陽公轉的同時。圍繞著一根假想的自轉軸在不停地按照右手定則的規律轉動,這就是地球的自轉。幾百年前,人們就提出了很多證明地球自轉的方法,著名的 傅科擺 使我們真正看到了地球的自轉,但是,地球為什麼會繞軸自轉?為什麼會繞太陽公轉呢?這是一個多年來一直令科學家十分感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