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兄弟排行的稱呼古代兄弟排行的順序

2021-03-04 06:35:00 字數 3729 閱讀 5288

1樓:小啊飄吖

分別稱呼為伯、仲、叔、季。如果有第五個兄弟,則成為少或者幼。少或幼並非排行第五的專稱,而是最末的代稱,如司馬懿8個兄弟,被譽為「司馬八達」,其排序分別是伯達、仲達、叔達、季達、顯達、惠達、雅達、幼達——這裡的幼並非指排名老五。

古代有伯、仲、叔、季之分,分別指代家中兒子的長幼順序,也就是現代的老大、老

二、老三和老四。

2樓:love美美的春天

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間的排行順序,伯為老大,仲為老二,叔為老

三、季排最小。古人字前常加排行次序,如「伯禽」、「仲尼」、「叔向」、「季路」等。因此,父之兄稱「伯父」,父之次弟稱「仲父」,仲父之弟稱「叔父」,最小的叔父稱「季父」。

後來你之弟統稱「叔父」。《史記•項羽本紀》:「其(項羽)季父樑。

」這裡的「季父」泛指叔父,而季父通常專指最小的叔父.

3樓:胡說大本營

孫伯符:孫老大;

董仲穎:董老二;

劉叔向:劉老三;

左季高:左老四;

馬幼常:馬老五。

4樓:匿名使用者

緯書所記傳說中還有「皇氏五龍」的「伯、仲、叔、季、少」的叫法。老五叫少

5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有伯、仲、叔、季之分,分別指代家中兒子的長幼順序,也就是現代的老大、老

二、老三和老四。

「伯,把也,把持家政也」。——按宗法社會裡常以長子繼承父位當家,當國者則一樣把持國政。如春秋五霸,「霸」亦可作「伯」,即指盟國奉為把持朝政的長兄,「伯」、「霸」通用。

「仲,中也,位在中也。」——這個叫法還留在雲南白語(漢語最親的兄弟語)裡,讀 zv 陽去(第6調),在白語裡,「仲子」是二兒子,「仲女」是二女兒。

古代兄弟排行的順序

6樓:地下水汙

古代兄弟排行順序通常為前四個是伯(孟)仲叔季,後面的便沒有明確的稱謂了。

一,伯伯,把也,把持家政之意。排行老大也有不用「伯」字而用「孟」字的。

比如孔子的長子叫孔鯉,字伯魚;曹操在家排老大,所以字孟德。

二,仲仲,中也,位在中也。

孔子在家裡排行老二,名孔丘,字仲尼。

三,叔叔,少也。

四,季季,幼小之意。

孫堅的四個兒子比較有代表性:長子孫策,字伯符,次子孫權,字仲謀,三子孫翊,字叔弼,四子孫匡,字季佐。

7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兄弟排行稱謂 古代以伯、仲、叔、季來表示兄弟間的排行順序,伯為老大,仲為老二,叔為老三,季排行最小。父之兄稱「伯父」,父之次弟稱為「仲父」,仲父之弟稱為「叔父」,最小的叔叔稱「季父」,後來父之弟都統稱為「叔父」。

8樓:秒兔歷史

古代人就是比我們現代人講究,兄弟排行的次序,也要用伯、仲、叔、季來區分!那麼,為什麼從老大到老么的次序一定是伯、仲、叔、季,而不是仲、叔、季、伯之類的呢?

9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有伯、仲、叔、季之分,分別指代家中兒子的長幼順序,也就是現代的老大、老

二、老三和老四。

「伯,把也,把持家政也」。——按宗法社會裡常以長子繼承父位當家,當國者則一樣把持國政。如春秋五霸,「霸」亦可作「伯」,即指盟國奉為把持朝政的長兄,「伯」、「霸」通用。

「仲,中也,位在中也。」——這個叫法還留在雲南白語(漢語最親的兄弟語)裡,讀 zv 陽去(第6調),在白語裡,「仲子」是二兒子,「仲女」是二女兒。

10樓:百度使用者

古代兄弟排行稱謂安伯,仲,叔,季排行.

11樓:薄博逢飛星

古代兄弟排行次序為:

伯(孟),

仲,叔,

季.伯為嫡長子,

孟為庶長子.

12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兄弟排行,伯.仲.叔.季.幼。

按古代兄弟排行的順序,排第二位的應該稱為什麼?

13樓:充電器大俠

排第二位的應該稱為仲

古代以伯、仲、叔、季來表示兄弟間的排行順序,

伯為老大,仲為老二,叔為老三,季排行最小。

「伯」的本義是「沒有兄長的男子」,就是老大的意思,在古代與「孟」字通用,現在一般稱呼比父親年長一些的男子。在古代按宗法社會裡,一般常以長子繼承父位當家,就一國而言,當國者則把持國政。

「仲」的本意在《釋名》中解釋:「仲,中也,言位在中也。」這個叫法至今還留在雲南白語裡,「仲子」指二兒子。

「叔」指年少,現常用於稱呼父親弟弟。

「季」指年幼最小的,不一定排行第四。漢高祖劉邦排行老三,因為他最小,所以又以劉季為字。

擴充套件資料:

古代親屬間的稱謂:

1、父母:父母並稱有「二老」「雙親」,還有「高堂」「怙恃」「椿萱」等。

2、父親:關於父親的稱呼,在《史記》中,劉邦用「太公」之稱,又曾對項羽說「吾翁即若翁」,其中「翁」即父親。

後世對父親有很多不同的稱呼:稱自已父親為家尊、家君、家嚴、嚴君、嚴親、家大人,稱對方父親為令尊、大君、尊君、尊公、尊翁、尊府、尊甫、尊大人。此外,還有以「椿庭」為父親代稱的。

3、母親:對母親的稱謂最常見的就是「母」,古今習用。文人多以「萱堂」「堂萱」作為對母親的敬稱。

萱草,又稱為忘憂草。「萱堂」原是母親所居之處的代稱,又用作對母親的敬稱,又簡稱為「堂」,故稱對方母親為令堂、尊堂。

此外,古代官紳人家一夫多妻很普遍,於是有「生母」「親母」等諸多名稱,生身母親若為父親正妻,則稱生母;若為妾出,稱己母為親母,稱父親的正妻為「嫡母」。若自己是父親正妻所生,則稱父親的妾為庶母、少母。此外,又稱父親的妾為姨、阿姨、姨娘、姨太太。

4、考妣:在先秦時期是對父母的別稱,無論生死均可用。後世則稱死去的父親為皇考,死去的母親為皇妣。後又改稱先考、先妣。

5、夫妻:夫,丈夫,本是成年男子的美稱。到了後世,丈夫、大丈夫、美丈夫等均為男子美稱,夫、夫君、夫婿則為妻稱夫的名稱。

此外,良人、郎、郎君、官人等都是文學作品中常見的妻稱夫的名稱,比較書面化的還稱為外子。

夫稱妻多稱賢妻,稱呼對方之妻則有令妻、夫人和尊夫人等名,對他人稱己妻有山妻、拙妻、荊妻、拙荊、荊人、荊婦、拙內、賤內、內人、內子等稱呼。稱呼貧窮時共患難的妻子為糟糠之妻,或簡稱為糟糠。小君、細君最早用以稱諸侯之妻,後來作為妻子的通稱。

梓童則為皇帝對皇后的稱呼。此外,古代官宦人家多有妻有妾,正妻又稱為正室、嫡妻、嫡室,其餘的妻子一律稱妾,或側室、別室、別房、偏房、如夫人等。舊時,女子還將將妾、妾身等作為自稱的謙詞。

6、子女:古代對兒子主要有以下稱呼:男、息、兒。

子息、兒息、賤息、弱息等名稱為書面語,兒男、兒郎等名稱為口語。另,正妻所生之子稱嫡子、嫡嗣、宗子等,妾出之子則稱庶子、餘子、孽子等。稱呼對方之子為哲嗣、公子。

稱呼對方之女為愛或媛,也稱為令媛、千金。兒子之妻最初只稱婦,後因兒子稱息,又稱為息婦,又作媳婦。女兒之夫為婿,或稱為女婿、快婿、門婿等。晉以後,文士又常將女婿稱為東床。

7、兄弟:兄弟的稱呼有昆仲、昆季、棣萼、壎篪、手足、友于等。美稱對方兄弟為昆玉。

此外,舊稱地位高的弟弟為介弟,敬稱對方兄弟也說介弟。兄之妻為嫂,弟之妻稱弟媳。兄弟之妻互稱為姒娣或妯娌。

伯叔之子稱為從兄弟,俗稱堂兄弟、叔伯兄弟。

8、姊妹:姊古稱為女兄,妹為女弟。姊妹之夫,稱為姊夫、妹夫或姊婿、妹婿。

14樓:麒小乾

伯仲叔季,第二位曰仲,三國時的孫仲謀就是個例子

仲伯季叔在古代兄弟排行中分別表示老幾

示老大,仲表示老二,叔表示老 三 季排最小。稱呼長輩,父親的哥哥,叫伯父 父親的大弟弟稱為仲父 仲父下面的一個弟弟稱為叔父,最小的叔叔稱為季父。在 左傳 昭公二十六年 裡寫到 亦唯伯仲叔季圖之。這就是在古代兄弟姊妹間排行習慣以伯仲叔季排序的最早記錄,意思是 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次之,季最小。排行老...

古代皇帝的弟媳婦怎麼稱呼,急!!!古代皇帝的兄弟姐妹該如何稱呼?親王?公主?

皇帝的弟弟叫 王爺,王爺的媳婦應該叫王妃吧。急!古代皇帝的兄弟姐妹該如何稱呼?親王?公主?皇帝的兄弟一般都是封為王。漢朝開始,封皇子 皇帝兄弟為王。魏晉開始,王爵分為親王 郡王兩等,親王專封皇子 皇帝兄弟 郡王初為皇太子之子的封號,後多用於分封節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皇上的姐妹被稱作長公主...

在古代,太子的兄弟叫什麼,在古代,太子的兄弟叫什麼?

在古代,太子的兄弟叫親王。一 皇帝的兄弟和皇子封親王。皇子被選為皇位繼承人之後就叫太子。也就是說,太子是從親王裡面選出來的。二 太子是要留在皇帝身邊的。親王也可以留在皇帝身邊,但是親王一旦被有了封地,則成藩王。藩王是不能留在京城的,必須到自己的封地去,因為怕他謀反 為了保衛皇權,封建王朝最忌諱的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