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母戊鼎為什麼聞名於世司母戊鼎為什麼是世界上發現最大的青銅器

2021-03-04 06:33:28 字數 5300 閱讀 9645

1樓:匿名使用者

司母戊大方鼎是2023年3月在河南安陽侯家莊武官村吳玉瑤家的農田中發現的。鼎出土後,因太重太大,移動困難,人們便想鋸斷大鼎,然後運出,但僅鋸一足,便鋸不斷,又擔心日本人的掠奪,便把鼎又埋了起來。直到抗戰勝利後,2023年6月,大鼎才又重新掘出,但已失去一耳。

  司母戊鼎是迄今為止最大最重的青銅器。鼎重832.84公斤,高133釐米,口長110釐米,寬78釐米,足高46釐米,壁厚6釐米。

因鼎大得可以做馬槽,又俗稱「馬槽鼎」。   司母戊鼎紋飾美觀,工藝精巧。除鼎身四面**是無紋飾的長方形素面外,其餘各處皆有紋飾。

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圍以饕餮作為主要紋飾,四面交接處,則飾以扉稜,扉稜之上為牛首,下為饕餮。鼎耳外廓有兩隻猛虎,虎口相對,中含人頭,好象被虎所吞噬,俗稱虎咬人頭紋。耳側以魚紋為飾。

四隻鼎足的紋飾也匠心獨具,在三道弦紋之上各施以獸面。   中國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現了陶製的鼎,在商朝和西周時期達到了高峰,尤其是商代以鼎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製作,盛行一時。在當時,鼎被用作「別上下,明貴賤」,是一種標明身份等級的重要禮器,也是國家政權的象徵, 《左傳》有載:

「桀有昏德,鼎遷於商;商紂暴虐,鼎遷於周」。青銅鼎的前身是原始社會的陶鼎,本來是日用的飲食容器,後來發展成祭祀天帝和祖先的「神器」。所謂「藏禮於器」,青銅鼎作為重要的禮器成為了祭器,用以祭天祀祖,緬懷先祖功績。

而古代人相信靈魂不死,所以貴族死後又常常用鼎來隨葬。   司母戊鼎是我國商代青銅器的代表作,造型厚重典雅,氣勢巨集大,紋飾美觀莊重,很顯然,這麼巨大的鼎,並非是出於實用的需要而製作的。那麼,當時的人們是在什麼觀念的支配下來製作這一器物的,它又具有怎樣的象徵意義?

據學者稱之所以稱此鼎為「司母戊鼎」,是因為其腹內壁鑄有銘文「司母戊」三個銘文。據說「司母戊」的「司」應是「後」,即「後母戊」。郭沫若本人後來也承認是自己翻譯錯誤,因為這幾個字是刻在鼎的內腹壁上的,「司」應該反過來看,而反過來看就是「後」了,不過雖然如此,現在人們還是沿用了郭沫若最初的翻譯。

後母戊即商王武丁妻子之一的婦妌,廟號為「戊」,是其親生子為祭祀她而鑄,故名「後母戊」是法定王位繼承人也就是儲君之母。關於聞名於世的原因,

一、表現了殷商時期青銅文化的頂峰;

二、是國之象徵,代表政權和社稷,是中華文化的一種象徵,具有極其崇高的意義。如,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鑄九鼎,像九州」。又有成語「一言九鼎、問鼎中原等;

三、鼎其實是一件炊器,多用於祭祀或典禮時盛煮魚豬牛羊肉等食物,相當於現在的鍋。

四、象徵著禮,是商王祭祀其母的紀念器物。

2樓:匿名使用者

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它形制雄偉,氣勢巨集大,紋飾華麗,工藝高超,體現了莊嚴凝重的風格。司母戊鼎高1.

33米,長1.10米,寬0,78米,重800多公斤,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鑄造這樣大型的青銅器,先要分別鑄出部件,然後再合鑄成為一個整體,工藝十分複雜,鑄造時需要二三百個工匠同時操作,密切配合才能完成。

根據測定,司母戊鼎含銅84.77%,錫11.64%,鉛2.

79%。這三種金屬的比例是比較合理的,它反映了商朝工匠的聰明才智。司母戊鼎於2023年在河南安陽出土。

當時,日本帝國主義正大舉侵略中國。大鼎出土的訊息傳出後,日軍派人四處搜尋,企圖將它掠走。為了保護好這一珍貴文物,當地群眾再次把它深埋起來。

抗戰勝利後,大鼎才被重新挖出。2023年,大鼎在南京首次公開展出,立即引起轟動。司母戊鼎的複製品作為中國人民的珍貴禮物,現已被聯合國永久收藏。

3樓:匿名使用者

司母戊鼎是中國商代後期(約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王室祭祀用的青銅方鼎,2023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陽市一片農地中出土,因其鼎內部鑄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偉,氣勢巨集大,紋勢華麗,工藝高超,又稱司母戊大方鼎,高133釐米、長110釐米、寬78釐米、重約832千克,鼎腹長方形,上豎兩隻直耳(發現時僅剩一耳,另一耳是後來據另一耳複製補上),下有四根圓柱形鼎足,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該鼎是商王武丁的兒子為祭祀母親而鑄造的。

[編輯本段]中國的鼎文化  鼎為中國古代炊食器。中國鼎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現了陶製的鼎。而其真正的發展最高峰則出現在商朝和西周時期,尤其是商代以鼎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製作,盛行於商周時期,延續到漢代。

在奴隸制鼎盛時代,被用作「別上下,明貴賤」,是一種標明身份等級的重要禮器。文獻記載:「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又載「鑄九鼎,像九州」。

又有成語一言九鼎、問鼎中原、三足鼎立等。青銅鼎的前身是原始社會的陶鼎,本來是日用的飲食容器,後來發展成祭祀天帝和祖先的「神器」,並被籠罩上一層神祕而威嚴的色彩。在古代,鼎是貴族身份的代表。

典籍載有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國家政權的象徵,《左傳》有載:「桀有昏德,鼎遷於商;商紂暴虐,鼎遷於周」。

鼎大多為三足圓形,但也有四足的方鼎。(司母戊鼎便是最負盛名的四足大方鼎)

司母戊鼎簡介

司母戊鼎是商後期(約公元前十四世紀至公元前十一世紀)鑄品,原器2023年3月出土於河南安陽侯家莊武官村。此鼎形制雄偉,重達875公斤,高133釐米、口長110釐米、口寬79釐米,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司母戊鼎初為鄉人私自挖掘,出土後因過大過重不易搬遷,私掘者又將其重新掩埋。

司母戊鼎在2023年6月重新出土。新中國成立後,於2023年入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鼎身呈長方形,口沿很厚,輪廓方直,顯現出不可動搖的氣勢。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是無紋飾的長方形素面外,其餘各處皆有紋飾。在細密的雲雷紋之上,各部分主紋飾各具形態。

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圍以饕餮作為主要紋飾,四面交接處,則飾以扉稜,扉稜之上為牛首,下為饕餮。鼎耳外廓有兩隻猛虎,虎口相對,中含人頭。耳側以魚紋為飾。

四隻鼎足的紋飾也匠心獨具,在三道弦紋之上各施以獸面。據考證,司母戊鼎應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紋飾、工藝均達到極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銅文化頂峰時期的代表作。

司母戊鼎的提手文飾同樣精美。兩隻龍虎張開巨口,含著一個人頭,後世演變成「二龍戲珠」的吉祥圖案。一般認為,這種藝術表現的是大自然和神的威懾力。

現在卻有人推測,那個人是主持占卜的貞人,他主動將頭伸入龍虎口中,目的是炫耀自己的膽量和法力,使民眾臣服於自己的各種命令,完全是可能的:當時的貞人出場時都牽著兩頭猛獸,在青銅器和甲骨文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圖案。

此鼎器形龐大渾厚,其腹部鑄有「司母戊」3字,亦有人釋作「後母毋」,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所鑄。司母戊鼎的鼎身和鼎足為整體鑄成,鼎耳是在鼎身鑄好後再裝範澆鑄的。鑄造這樣高大的銅器,所需金屬料當在1000千克以上,且必須有較大的熔爐。

經測定,司母戊戊鼎含銅84.77%、錫11.64%、鉛2.

79%,其他0.8%。與古文獻記載制鼎的銅錫比例基本相符。

司母戊鼎充分顯示出商代青銅鑄造業的生產規模和技術水平。

司母戊鼎為什麼是世界上發現最大的青銅器

4樓:

司母戊鼎是中國商代後期(約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王室祭祀用的青銅方鼎,2023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陽市一片農地中出土,因其鼎內部鑄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偉,氣勢巨集大,紋勢華麗,工藝高超,又稱司母戊大方鼎,高133釐米、長110釐米、寬78釐米、重約832千克,鼎腹長方形,上豎兩隻直耳(發現時僅剩一耳,另一耳是後來據另一耳複製補上),下有四根圓柱形鼎足,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

5樓:匿名使用者

司母戊鼎是中國商代後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銅方鼎,因其鼎內部鑄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又稱司母戊大方鼎,高133釐米、長110釐米、寬78釐米、重約832千克,鼎腹長方形,上豎兩隻直耳,下有四根圓柱形鼎足,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

6樓:魂斷夢空隨

這問題是什麼問題啊!

一種智商上的優越感油然而生啊.

7樓:雜會一點

因為現在發現出來的沒有比他大的 所以是最大的

8樓:苟宇風

年代久遠 在青銅器時代是已知的最大的鑄件

9樓:浙教院張雲海

因為沒有發現比他大的

10樓:淺艾沫

因為沒有比他更大的了

11樓:誰來告訴我

就因為它很大啊 比一般的大啊 大小還有為什麼?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在眾多得青銅器中為什麼地位特別突出?說說他們的價值和意義

12樓:青銅器

後母戊鼎是國家一級文物,鑄於商代晚期,重832.84公斤,是世界迄今出土的最重青銅器,是

「鎮國之寶」。有銘文「後母戊」。

四羊方尊,鑄於商朝晚期。是中國現存商代青銅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釐米,重近34.

5公斤。在湖南發現,說明商文化的覆蓋已到達長江以南地區。而且四羊方尊在歷史上很具有傳奇色彩。

2件都是國之重器,無價之寶。

13樓:老斗小鬥

主要是因為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銅器,且為王室祭祀所用,工藝,用料,造型紋飾在當時已是登峰造極,體現了商代晚期青銅器鑄造的最高水平,代表了當時的文化精髓。

四羊青銅方尊,在現存商代青銅方尊之中體型最大。且羊頭於尊身是分開鑄造,之後又和到一起,且不易看出,可見鑄造其匠人手藝高超,且羊頭造型獨一無二,體現了青銅器的生動美感,屬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國寶,方尊曾在日軍空襲中被炸成20多塊,後經考古學家耗時許久復原,融合了專家的汗水,見證了歷史的滄桑。

14樓:文心釣儂

司母戊鼎1,早2大,3方,4禮器

四羊方尊1早2方,3工藝複雜4禮器

司母戊鼎的歷史地位 5

15樓:三千白髮待君還

司母戊鼎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標誌著商代青銅鑄造

技術的發展水平和中國高超的鑄造水平。

司母戊鼎是商後期(約公元前十四世紀至公元前十一世紀)鑄品,,重達 832.84公斤,高達133釐米,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

司母戊鼎是中國殷代青銅器的代表作,標誌著商代青銅鑄造技術的發展水平和中國高超的鑄造水平。

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是無紋飾的長方形素面外,其餘各處皆有紋飾。在細密的雲雷紋之上,各部分主紋飾各具形態。

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圍以饕餮作為主要紋飾,四面交接處,則飾以扉稜,扉稜之上為牛首,下為饕餮。鼎耳外廓有兩隻猛虎,虎口相對,中含人頭,耳側以魚紋為飾。

四隻鼎足的紋飾也匠心獨具,在三道弦紋之上各施以獸面。據考證,司母戊鼎應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紋飾、工藝均達到極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銅文化頂峰時期的代表作。

司母戊鼎的司是什麼意思司母戊鼎為什麼叫司母戊鼎

銘文是 司母戊 鼎是後人連在一塊說的。關於這三個銘文如何解釋,目前學術界有三種說法 1.一般的解釋認為此鼎是商王為祭祀他的母親戊而鑄造的 司 解釋為職司 官司 典司。2.另一種解釋認為這是一個氏族的名稱。3.第三種解釋在 司 釋為祠。祠 就是祭祀的意思。也還有把 司 釋作皇王后的 後 字的。母戊 是...

司母戊鼎耳是假的嗎,司母戊鼎的鼎耳沒了嗎

這個被村民鋸掉鼎耳後來有找到,另一個鼎耳是根據那邊的鼎耳複製焊上去的,央視10套探索發現有這個專題節目。司母戊鼎的鼎耳沒了嗎 司母戊鼎的特點是什麼?司母戊鼎 後母戊鼎 的特點 鼎身呈長方形,口沿很厚,輪廓方直,顯現出不可動搖的氣勢.司母戊鼎立耳 方腹 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 是無紋飾的長方形素面外,其...

司母戊鼎是哪個朝代的司母戊鼎是哪個朝代的它內部的文字應是什麼文

司母戊鼎是商代後期 約前14至前11世紀 由王室所鑄,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陽市郊出土,因鼎身內部鑄有 司母戊 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銅器代表作,現藏中國國家歷史博物館。目前,此鼎的國博文字牌名是 後母戊鼎 然而,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商王元配用 後 字做頭銜。例如武 配在傳世文獻和甲骨文中都被稱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