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樣認識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社會性質及其基本特徵

2021-03-04 06:31:54 字數 5489 閱讀 4406

1樓:___涼城以北丶

一、中國近代社會主要矛盾的演變

(一)近代前期矛盾的變化

1、第一階段(2023年至19世紀60年代),

本階段是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和階級矛盾,這社會兩大矛盾互相轉化,更迭地起主導作用.先是****,主要是英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居主導地位;後是階級矛盾,即封建主義和中國人民大眾的矛盾占主導地位。

(主要表現有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

2、在第二階段(19世紀60年代至2023年)

本階段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完全形成時期,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

(主要表現有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

3、第三階段(20世紀初到2023年)

本階段是辛亥革命前後的中國社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化時期,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集中體現在廣大人民群眾同清朝統治集團和北洋軍閥統治的矛盾上.

(主要表現有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

(二)第二階段

1、第一階段,中國共產黨建立時期和國民大革命時期(2023年5月至2023年7月),北洋軍閥與中國人民之間的矛盾是社會的主要矛盾.

(主要表現有國民大革命)

2、在第二階段,國共十年對峙時期,即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或稱土地革命戰爭時期(2023年8月至2023年7月),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代表中國人民利益的共產黨和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國民黨反動派之間的矛盾.但從2023年至2023年,隨著日本侵華的步步加深,中日****逐步上升成為社會最主要的矛盾.

(前期主要表現有國民黨與共產黨的圍剿和反圍剿,後期表現為九·一八事變)

3、在第三階段,抗日戰爭時期(2023年7月至2023年8月),中日****是中國社會最主要的矛盾.

(主要表現有八年抗日戰爭)

4、在第四階段,人民解放戰爭時期,即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2023年8月至2023年9月),中國共產黨與廣大中國人民同美帝國主義支援的國民黨反動派之間的矛盾是社會的主要矛盾.

(主要表現有解放戰爭) 社會性質 當然大家都知道我國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

:「隨著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開始轉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各種社會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可以說這是對近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高度概括。

然而,如果我們僅僅拘泥於課本的表述,就無法解決教學中的一些問題,還需要進行深入的分析。關於近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去把握。

首先,關於對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的理解。這一矛盾包括哪些方面?它與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是怎樣的關係?

在近代中國,封建的生產關係始終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土地制度來看,地主土地私有制始終佔統治地位,農民依然受著地主的壓迫與剝削,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始終存在著,而且有時還很突出。而教材中卻不把國內矛盾表述為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這是因為近代中國社會的經濟結構和階級關係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從經濟結構來看:在自然經濟之外又出現了外國資本主義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近代後期又出現了官僚資本主義經濟和新民主主義經濟。從階級關係來看則出現了無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

因此,近代中國社會的階級矛盾也複雜化了。在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矛盾之外又出現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及民族資產階級與大地主、大買辦、官僚資產階級的矛盾。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只是封建主義同人民大眾矛盾中的一部分。

因而,用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來表述,就無法涵蓋近代中國社會的國內矛盾。

其次,我們必須明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並非始終是近代中國社會中最主要的矛盾。兩大主要矛盾發展是不平衡的。

可以這樣說:當列強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時,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也正是如此,才有清**的對外宣戰、愛國官兵的英勇抵抗、人民群眾自發的反抗外來侵略的鬥爭,才有國共兩黨的二次攜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

而當列強改變侵華手段與方式,使用經濟、政治而非軍事的手段和以間接的「以華治華」而非直接的殖民統治的方式時,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最突出。如太平天國運動時期、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國共十年對峙時期、解放戰爭的時期。

總之,近代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決定了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而兩大矛盾地位的變化則影響著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程序。

認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中國革命一切問題最基本的依據。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步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它既不同於鴉片戰爭前的封建社會,又不同於一般的資本主義社會,也不同於受某一個帝國主義國家直接支配的殖民地。

近代中國社會的性質決定了近代中國革命的主要物件是外國帝國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革命的性質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特點:

(1)封建時代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被破壞了,但是封建剝削制度依然保持著,而且同買辦資本和高利貸資本的剝削結合在一起,在中國社會經濟生活中仍佔著顯著的優勢。

(2)民族資本主義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它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力量很軟弱,它的大部分同外國帝國主義和國內封建主義都有或多或少的聯絡。

(3)封建**政權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統治,接著是地主階級和大資產階級聯盟的**。封建勢力是中國最反動最腐朽的勢力,是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主要工具和社會基礎。

(4)帝國主義不但操縱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命脈,並且操縱了中國的政治和軍事力量,是近代中國一切災難的總根源,是中國社會發展的主要障礙。

(5)由於中國是在許多帝國主義國家的統治和半統治之下,由於中國實際上處於長期的不統一狀態,又由於中國的土地廣大,中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表現出極端的不平衡。

(6)由於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中國人民的貧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有的。

2樓:太陽花紅日

中國近代社會主要矛盾的演變:

(一)近代前期矛盾的變化

1、第一階段(2023年至19世紀60年代),

本階段是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和階級矛盾,這社會兩大矛盾互相轉化,更迭地起主導作用.先是****,主要是英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居主導地位;後是階級矛盾,即封建主義和中國人民大眾的矛盾占主導地位。(主要表現有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

2、在第二階段(19世紀60年代至2023年)

本階段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完全形成時期,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主要表現有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

3、第三階段(20世紀初到2023年)

本階段是辛亥革命前後的中國社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化時期,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集中體現在廣大人民群眾同清朝統治集團和北洋軍閥統治的矛盾上.

(主要表現有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

(二)第二階段

1、第一階段,中國共產黨建立時期和國民大革命時期(2023年5月至2023年7月),北洋軍閥與中國人民之間的矛盾是社會的主要矛盾.

(主要表現有國民大革命)

2、在第二階段,國共十年對峙時期,即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或稱土地革命戰爭時期(2023年8月至2023年7月),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代表中國人民利益的共產黨和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國民黨反動派之間的矛盾.但從2023年至2023年,隨著日本侵華的步步加深,中日****逐步上升成為社會最主要的矛盾. (前期主要表現有國民黨與共產黨的圍剿和反圍剿,後期表現為九·一八事變)

3、在第三階段,抗日戰爭時期(2023年7月至2023年8月),中日****是中國社會最主要的矛盾.(主要表現有八年抗日戰爭)

4、在第四階段,人民解放戰爭時期,即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2023年8月至2023年9月),中國共產黨與廣大中國人民同美帝國主義支援的國民黨反動派之間的矛盾是社會的主要矛盾. (主要表現有解放戰爭)

社會性質 當然大家都知道我國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隨著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開始轉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各種社會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可以說這是對近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高度概括。

然而,如果我們僅僅拘泥於課本的表述,就無法解決教學中的一些問題,還需要進行深入的分析。關於近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去把握。

首先,關於對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的理解。這一矛盾包括哪些方面?它與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是怎樣的關係?

在近代中國,封建的生產關係始終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土地制度來看,地主土地私有制始終佔統治地位,農民依然受著地主的壓迫與剝削,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始終存在著,而且有時還很突出。而教材中卻不把國內矛盾表述為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這是因為近代中國社會的經濟結構和階級關係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從經濟結構來看:在自然經濟之外又出現了外國資本主義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近代後期又出現了官僚資本主義經濟和新民主主義經濟。從階級關係來看則出現了無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

因此,近代中國社會的階級矛盾也複雜化了。在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矛盾之外又出現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及民族資產階級與大地主、大買辦、官僚資產階級的矛盾。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只是封建主義同人民大眾矛盾中的一部分。

因而,用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來表述,就無法涵蓋近代中國社會的國內矛盾。

其次,我們必須明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並非始終是近代中國社會中最主要的矛盾。兩大主要矛盾發展是不平衡的。

可以這樣說:當列強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時,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也正是如此,才有清**的對外宣戰、愛國官兵的英勇抵抗、人民群眾自發的反抗外來侵略的鬥爭,才有國共兩黨的二次攜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

而當列強改變侵華手段與方式,使用經濟、政治而非軍事的手段和以間接的「以華治華」而非直接的殖民統治的方式時,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最突出。如太平天國運動時期、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國共十年對峙時期、解放戰爭的時期。

總之,近代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決定了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而兩大矛盾地位的變化則影響著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程序。

認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中國革命一切問題最基本的依據。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步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它既不同於鴉片戰爭前的封建社會,又不同於一般的資本主義社會,也不同於受某一個帝國主義國家直接支配的殖民地。

近代中國社會的性質決定了近代中國革命的主要物件是外國帝國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革命的性質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特點:

(1)封建時代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被破壞了,但是封建剝削制度依然保持著,而且同買辦資本和高利貸資本的剝削結合在一起,在中國社會經濟生活中仍佔著顯著的優勢。

(2)民族資本主義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它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力量很軟弱,它的大部分同外國帝國主義和國內封建主義都有或多或少的聯絡。

(3)封建**政權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統治,接著是地主階級和大資產階級聯盟的**。封建勢力是中國最反動最腐朽的勢力,是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主要工具和社會基礎。

(4)帝國主義不但操縱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命脈,並且操縱了中國的政治和軍事力量,是近代中國一切災難的總根源,是中國社會發展的主要障礙。

(5)由於中國是在許多帝國主義國家的統治和半統治之下,由於中國實際上處於長期的不統一狀態,又由於中國的土地廣大,中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表現出極端的不平衡。

(6)由於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中國人民的貧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有的。

怎樣認識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 主要矛盾 兩大歷史任務

社會性質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主要矛盾 中華民族和侵略中國的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封建勢力和人民大眾的矛盾.其中中華民族和侵略中國的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由是最主要矛盾.歷史任務 驅逐帝國主義,打倒封建軍閥.兩大任務的相互關係 封建軍閥是帝國主義在華代言人,只有打倒封建軍閥,才可能徹底驅逐帝國主義,也只有...

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主要矛盾,決定了中國革命是什麼革命

中國近代史的劃分時間段是1840 1919,經過鴉片戰爭失敗後,中國這艘巨輪逐漸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淵,不斷被西方列強吞噬瓜分,國內主要是地主階級鄉紳為代表的與廣大農民手工業者的矛盾,主要矛盾為中華民族與外國殖民主義的 封建制度與資本主義的矛盾。社會的主要矛盾決定了近代的革命主要是為反對殖民主義封...

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社會性質及基本特點是什麼

以前歷代中國受封建社會和思想的影響,導致中國思想文化的落後,經濟也隨之落後,國力相比於他國逐漸拉開距離 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 社會性質及基本特徵是什麼?一 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 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是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中國近代社會的兩對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織在一起的,而帝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