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你對文學的理解,談談自己對文學的認識與理解

2021-03-04 06:25:39 字數 5128 閱讀 3750

1樓:匿名使用者

文學作品的主題就是通過文學作品的各個因要素表現出來的作家的觀點、傾向、思想和情感。任何一個作家在創作文學作品時,總是企圖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認識、情感通過一定的方式告訴給讀者,表現在作品中,就是作品的主題。文學作品的主題是文學作品的靈魂和統帥,作為讀者,在對文學作品進行鑑賞的時候,應能把握文學作品的主題。

文學作品主題鑑賞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 整體把握

文學作品是一個包含各種要素的有機整體,主題是由這些要素來共同體現的,所以鑑賞文學作品的主題不能只抓住作品中的某一人物形象或某一行為、人物的片言隻語就加以引申、歸納就得出主題,而應該整體把握,深刻領會作家所賦予形象的思想意義以及作家傾注於其中的感情。

白居易的《琵琶行》,從詩前的小序我們瞭解到這是作者一段真實的遭遇。在聆聽琵琶女動人的演奏之後,作者把自己的遭遇和琵琶女的身世結合起來,有了深刻的漂泊、淪落之感,但是作者並沒有直接敘述自己的感慨,而是把自己的思想賦予作品。作品既展現了琵琶女演奏的絕妙如神的**形象,也描述了琵琶女悲慘的人生遭遇,通過琵琶女的身世聯及自己的人生遭遇。

那麼這首詩的主題應該如何把握呢?顯然,我們不能僅僅抓住「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等**形象,就將這首詩的主題概括為作者在歌頌琵琶女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也不能只根據琵琶女「暮去朝來顏色故」「老大嫁作商人婦」「夢啼妝淚紅闌干」的身世,就將這首詩的主題概括為慨嘆琵琶女命運的悲慘。

從作品的整體來看,**的描寫既突出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藝,也襯托了琵琶女命運的悲慘,對她給予無限的同情;寫琵琶女的不幸身世則是為了反映自己的不幸身世。「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一神來之筆,使讀者毫無突兀之感,是順理成章的得出的結論。所以,作者對瑟琶女悲慘的身世、命運和作者自己被貶官謫居的抑鬱心理的描繪,目的是揭露了封建社會的腐朽黑暗,表現了作者對黑暗現實的強烈不滿和**。

作品的主題是作品的靈魂,主題可以多層次設定,可以隱含在作品的深處,絕對不能沒有,但允許作品主題的多角度安排。

二、 認識背景

文學作品**於生活,不管作家寫的是現實題材,還是歷史題材,抑或是神話題材,都是作家所處時代精神的外化,都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因此不可避免地打上時代烙印。鑑賞作品主題既要分析作品的顯在形象,也要聯絡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想一想社會生活怎樣被反映進作品中,時代精神又是如何在作品中得到體現的。把作品內容和時代精神、作家本身情況聯絡起來,綜合分析,才能在把握作品主題時不至於出現大的偏差。

高爾基的《海燕》寫「海燕」對暴風雨的強烈渴望:

在這叫喊聲裡——充滿著對暴風雨的渴望!

看吧,它飛舞著,像個精靈,——高傲的,黑色的暴風雨的精靈,——它在大笑,它又在號叫┅┅

暴風雨!暴風雨就要來啦! ┅┅這是勝利的預言家在叫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即使是歷史、神話題材的作品,它們的主題也往往具有現實意義。要理解這些作品主題的現實意義,不僅要注意分析作品所描寫的歷史時代和神話內蘊,還要聯絡作品的寫作背景。

三、 聯絡作家

作品的創作是文學活動的起點,「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盪性情,形諸舞詠」,所以文學作品是一定社會現實和生活經歷在作家頭腦中的反映。作品反映的生活,一般都是作家感受、體驗、理解、認識了的社會生活,有些內容甚至是作家的親身經歷。作品寫什麼,怎樣寫,表現什麼主題,怎樣表現,都是由作家的思想、感情、世界觀決定的。

在鑑賞文學作品主題的時候,瞭解作家的經歷、思想、創作意圖,對於深入理解文學作品的主題是非常重要的。魯迅說:「倘要**,最好是顧及全篇,並且顧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這才較為確鑿。

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說夢的。」 這也就是孟子所謂的「知人論世」。這種看法是有道理的。

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如果不結合詩人的生活經歷,單純的分析文字所傳達的意義,我們很容易把它當成一首山水詩。當讀者若對詩人的經歷、思想有所瞭解以後,就會發現文字背後的隱含意義。這首詩是柳宗元因參加以王叔文為首的革新集團被貶,到達永州時寫的。

因為革新失敗,詩人被削官降職,流放荒蠻。此時他雖然到了江南,但保守派對他政治上的打擊**並未停止,面對嚴酷的政治環境,柳宗元毫不屈服。從他這一時期所寫的詩文信札中,我們可以知道,他的革新理想並沒有絲毫的改變,對政治保守派的鬥爭仍在繼續進行。

,江雪》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寫成的。表面上描繪了奇麗的自然景色:千山、萬徑、江河都被冰雪所覆蓋,缺少了飛鳥、行人,大自然失去了生機,卻有一個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漁翁,不懼風雪嚴寒,獨自江邊垂釣。

詩人摹寫的廣闊背景沉浸在一片肅殺之中,而江邊的老翁卻是生機的象徵,生命的意象。託物言志,主題正是借漁翁的不畏嚴寒來表現自己身處逆境而堅持操守毫不妥協的精神品格。

讀冰心的作品總能夠感覺到作家溫馨的愛意。她的作品從頭到尾都貫穿著「愛」的主題,愛兒童、愛自然、愛母親。偏愛「愛」的主題,與冰心童年的生活密切相關。

茅盾在《冰心論》中說:「論冰心思想的人都說她很受了**教教義和太戈爾哲學的影響,這種說法,我們只可認為道著一半。大凡一種外來的思想決不是無緣無故就能夠在一個人的心靈上發生影響的。

外來的思想好比一粒種子,必須落在『適宜的土壤』上,才能夠生根發芽;而此所謂『適宜的土壤』就是一個人的生活環境。」 冰心的父親是一個海軍軍官,其母親則是一個知書達禮,有著極好的文學修養的女性。

三、四歲以前,她是生活在母親充滿溫暖的懷抱裡,之後她父親把全家都搬到煙臺的一家海軍醫院,從醫院的走廊上就能看到大海。她在《自述》中說:「

三、四歲剛懂事的時候,整年整月所看到的只是青鬱的山、無邊的海、藍衣的水兵、灰白的**。所聽見的,只是山風、海濤、嘹響的口號,清晨深夜的喇叭。」2023年她進入北京貝滿中學,這是一所教會學校,所受的是**教育。

優裕的生活環境,充滿愛意的童年生活,與大自然的親密無間,這對冰心後來的文學創作影響深遠。因此,讀冰心的作品,要理解冰心文學創作的主題,讀者就必須對冰心的生活道路有所瞭解。

四、 變換視角

既然主題的表達呈現出多角度,文學鑑賞也必須變換視角。當讀者對文學作品主題有了初步判斷和進行具體分析的時候,常常會陷於兩難境地。一方面是文學作品在客觀上確實存在著主題,如沒有一個貫穿全文的主題,文學作品的諸多因素就很難統一為一個渾然一體的整體;另一方面,讀者在對文學作品主題進行具體概括的時候,事實上又很難提煉出一個確定不變,眾人都能接受的主題。

魯迅曾經談到人們對《紅樓夢》理解的分歧:「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祕事......。」

造成這種兩難處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作品反映生活的立體性

文學反映的是立體的生活。立體生活的多側面、多層次性和多元性,客觀上使文學作品成為一個多側面、多層次的立體構架。讀者心靈的稜鏡就有可能從不同的角度、層次折射出不同的光彩。

(二)作品傳達方式的暗示性、象徵性

文學是藉助藝術形象來傳達作家審美意識、思想觀念的,但它又不是觀念的傳聲筒,文學的特點決定了作品中暗示和象徵手法的存在。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文學藝術形象,是一種能喚起讀者生活經驗、調動其情緒反應、引起聯想和想象的、富有象徵性和暗示性的審美物件,必然帶來某種程度的不確定性或模糊性。

(三)作家思想的複雜性

作家思想感情的複雜性、矛盾性會自覺不自覺地在作品中反映出來,同時作家的創作理念、寫作技巧都會導致作品主題的多元存在,作品意義大於或小於作家的創作觀念都是客觀存在。

(四)接受者的主動創造性

讀者所處的時代不同及生活經歷、審美經驗、思想觀念不同,也會導致讀者在鑑賞過程中出現「合理的誤讀」。

所以,要想對文學作品主題作出統一的解釋是非常困難的。白居易的《長恨歌》的主題就之所以有「愛情說」、「同情說」、「諷刺說」、「惋惜說」、「感慨說」、「自傷說」、「長恨說」、「雙重主題說」、「矛盾主題說」等不同說法,與其說是作品多義性的客觀存在,毋寧說是鑑賞者的閱讀創造。

既然我們不強求文學作品主題表現形式的統一,更不必對一部文學作品主題的不同解讀二耿耿於懷。從不同基點、不同角度進行個性化的闡釋都是允許的,作品又存在客觀上的主題多元,那麼我們在鑑賞文學作品主題時,不斷地變換視角,進行個性化的分析解讀,只能使我們對作品主題的認識進一步深化,會更加完整和準確的解釋作品,而不會對作品的價值造成負面影響。

儘管對文學作品的主題作出統一的解釋非常困難,但根據我們上面介紹的一些方法,對文學作品的主題作出儘可能符合實際的解釋在文學鑑賞的實踐中是可行的。

2樓:熱心網友

文學他來自生活,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是對生活的創作。

3樓:匿名使用者

文學是一個學習、理解、認知的一個過程。就好比讀一本書,每次讀都會有不一樣的理解,而且每一次的理解程度都比前面的深,這也許就是學無止境的延申吧!

4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沒有文學的澆灌,世界的花園將是一片荒涼,雜草叢生;如果沒有文學的淨化,人類的思想便止步不前。

談談自己對文學的認識與理解?

5樓:似水年華

文學特別深奧,深刻 可以成為我們精神的力量,能夠改變我們的思想和行動 從而改變我們的人生狀態

6樓:fi貝爺

文學是一個學習、理解、認知的一個過程。就好比讀一本書,每次讀都會有不一樣的理解,而且每一次的理解程度都比前面的深,這也許就是學無止境的延申吧!

談談你對文學二字的理解

7樓:匿名使用者

一種語言藝術形式、學位名稱。社會意識形態之一,古今中外都曾把一切用文字書寫的書籍文獻統稱為文學。現代專指用語言文字塑造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藝術,故又稱「語言藝術」。

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曾將文學分為韻文和散文兩大類,現代通常分為詩歌、散文、**、戲劇、影視文學等體裁。在各種體裁中又有多種樣式。

文學是藝術的一個門類,屬社會意識形態。中國在先秦時,含文學與博學二義。現代專指以語言塑造形象反映社會生活,並作用於社會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

中國一般分其為詩歌、散文、**、戲劇文學等四類。

文學具有全人類性、社會性、民族性、人民性、階級性和真實性等

文學,意識的產物,生活的反映,文學是客觀的東西到了人的頭腦中後,人重新組織編出用文字表達出來的東西。

文藝復興之後,世界對文學的定義逐步演變成:文學即一種以文字語言為載體的藝術。因為其載體為語言文字,所以區別於**、美術等藝術形式。

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藝術是在徹底擺脫三偽文學(愚民謊言文學、妥協文學和御用文學合稱三偽文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後人又稱脫盡三偽文學的語言文字藝術為純文學,通常我們在說文學的時候,就是指的這種區別於三偽文學的文字藝術品。

寫出第20段省略號省略的內容談談你對文章結尾「啊,黑子呀

人往往覺得自己是萬物之首,最具智慧的,因此也常常忽視了其他生物的智慧。我覺得其實黑子就是想退役了,但是沒有找到好的理由,在這個機會中它抓住了,退役了,從此享受著開心的狗生。再強的本領,再聰明的頭腦,不經受不住挫折的考驗,是無法站在巔峰的。麻煩,這個段落都不清楚誒 五下語文補充習題,第三課 只撿兒童多...

對文學作品歷史比較懂的來,對文學作品歷史比較懂的來

東方文化得到世界的承認 東西方文化的融合 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憑什麼來判斷一個文學作品是文學而不是歷史或哲學作品 馬克思主bai義對於 文學的認識 首先du,它是一種社會 zhi意識dao形態,是在一定的社會經內濟基容礎上形成發展起來的 是一定時代社會生活的反映 其次,它是用具體生動感人的形象,...

談談你對母愛的理解談談對母愛的理解?

也許可以用網路上一首母愛的讚歌來幫助你理解。母親是一艘大船 載著我駛向大海 去追尋生命的奧祕 去探索世界的神奇 母親是一座高山 蘊藏著萬物 哺育我成長 強壯我的身心 母親是一曲動人的歌 帶著我去雲遊四方 用她那優美的曲調 吟誦著祖國的歷史 母親是一縷春風 吹生著世界萬物 盈盈的步履間 帶來了勃勃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