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夜泊》與《舟中書所見》都有關於魚燈的描寫,二者有何不同

2021-03-04 06:02:13 字數 5691 閱讀 3453

1樓:熱愛經典

楓橋夜泊

[唐自] 張繼

月落烏啼霜bai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du。zhi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鍾dao聲到客船。

舟夜書所見

(清)查慎行

月黑見漁燈,

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

散作滿河星。

2樓:匿名使用者

相同:漁火、夜晚在船上

不同:1.情感不同 :《舟》

深邃恬淡的意境

《楓》憂愁的心情

2.手法內不同:《舟》容對比手法,《楓》擬人手法

《楓橋夜泊》賞析

3樓:狼月之夜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客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的小詩。

題為「夜泊」,實際上只寫「夜半」時分的景象與感受。詩的首句,寫了午夜時分三種有密切關連的景象:月落、烏啼、霜滿天。

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時便已沉落下去,整個天宇只剩下一片灰濛濛的光影。樹上的棲烏大約是因為月落前後光線明暗的變化,被驚醒後發出幾聲啼鳴。月落夜深,繁霜暗凝。

在幽暗靜謐的環境中,人對夜涼的感覺變得格外銳敏。「霜滿天」的描寫,並不符合自然景觀的實際(霜華在地而不在天),卻完全切合詩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從四面八方圍向詩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氣中正瀰漫著滿天霜華。

整個一句,月落寫所見,烏啼寫所聞,霜滿天寫所感,層次分明地體現出一個先後承接的時間過程和感覺過程。而這一切,又都和諧地統一於水鄉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圍和羈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從這裡可以看出詩人運思的細密。

詩的第二句接著描繪「楓橋夜泊」的特徵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朧夜色中,江邊的樹只能看到一個模糊的輪廓,之所以徑稱「江楓」,也許是因楓橋這個地名引起的一種推想,或者是選用「江楓」這個意象給讀者以秋色秋意和離情羈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傷春心」,「青楓浦上不勝愁」,這些前人的詩句可以說明「江楓」這個詞語中所沉積的感情內容和它給予人的聯想。

透過霧氣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點點的幾處「漁火」,由於周圍昏暗迷濛背景的襯托,顯得特別引人注目,動人遐想。「江楓」與「漁火」,一靜一動,一暗一明,一江邊,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組合頗見用心。寫到這裡,才正面點出泊舟楓橋的旅人。

「愁眠」,當指懷著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對愁眠」的「對」字包含了「伴」的意蘊,不過不象「伴」字外露。這裡確有孤孑的旅人面對霜夜江楓漁火時縈繞的縷縷輕愁,但同時又隱含著對旅途幽美風物的新鮮感受。

我們從那個彷彿很客觀的「對」字當中,似乎可以感覺到舟中的旅人和舟外的景物之間一種無言的交融和契合。

詩的前幅佈景密度很大,十四個字寫了六種景象,後幅卻特別疏朗,兩句詩只寫了一件事:臥聞山寺夜鍾。這是因為,詩人在楓橋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鮮明深刻、最具詩意美的感覺印象,就是這寒山寺的夜半鐘聲。

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從各方面顯示出楓橋夜泊的特徵,但還不足以盡傳它的神韻。在暗夜中,人的聽覺升居為對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靜夜鐘聲,給予人的印象又特別強烈。

這樣,「夜半鐘聲」就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詩人臥聽疏鍾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

這裡似乎不能忽略「姑蘇城外寒山寺」。寒山寺在楓橋西一里,初建於樑代,唐初詩僧寒山曾住於此,因而得名。楓橋的詩意美,有了這所古剎,便帶上了歷史文化的色澤,而顯得更加豐富,動人遐想。

因此,這寒山寺的「夜半鐘聲」也就彷彿迴盪著歷史的回聲,滲透著宗教的情思,而給人以一種古雅莊嚴之感了。詩人之所以用一句詩來點明鐘聲的出處,看來不為無因。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鐘聲這一筆,「楓橋夜泊」之神韻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現,這首詩便不再停留在單純的楓橋秋夜景物畫的水平上,而是創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藝術意境。

夜半鐘的風習,雖早在《南史》中即有記載,但把它寫進詩裡,成為詩歌意境的點眼,卻是張繼的創造。在張繼同時或以後,雖也有不少詩人描寫過夜半鍾,卻再也沒有達到過張繼的水平,更不用說藉以創造出完整的藝術意境了。

4樓:玉之傾城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作品鑑賞

一、 張繼的這首《楓橋夜泊》,流傳千古,噲炙人口。短短四句詩勝似一幅美妙而奇幻的圖畫,有聲有色有靜有動,情境交融,使千古讀者不知不覺好想身臨其境,去體驗「愁」的情懷和感悟世態人生。只是不知你我意想到的是個什麼樣的意境呢?

1、 第一句「月落烏啼霜滿天」:月亮不在了,太陽就要升起,極目天際,一片霜白。

這一句寫的是詩人睡醒後看到的晨境。所謂境隨心生,昨晚的「愁」已隨著那鐘聲逝去。吟誦這一句,展現在眼前的好似一張可盡情書畫的素紙白箋,讓人感受到了詩人奮發向上的衝動。

(烏,神話中一種拉太陽車的神鳥。如誤作烏鴉解,豈不大煞風景,詩人則死不瞑目。)

2、 第二句「江楓漁火對愁眠」:昨夜愁緒難眠,不知江上閃爍的漁火和岸上隱約的楓樹是如何送我入眠。

此句可謂是寫「愁」的千古佳句。詩人在愁什麼呢?詩人是位抱負遠大的才子,其時已得進士功名,也許是憂國憂民?

也許是懷才不遇?也許是仕途艱難?我們不得而知。

夜幕中,詩人充滿愁緒,看到的是更加攪人心緒的境色:「江楓」和「漁火」。此句中的「楓」和「火」與上句中的「霜」在色彩上形成強烈的對比,藝術地表現了詩人的兩種心境。

吟誦這一句,如歌如泣,酣暢淋漓......

3、 第三句「姑蘇城外寒山寺」:蘇州城外的寒山寺。

為了說明鐘聲的**,短短的四句詩詩人用了一整句,可見「鐘聲」在詩人心中的份量。

4、 第四句「夜半鐘聲到客船」:半夢半醒之間有鐘聲飄進了客船,是不是為了滌盪我的愁緒,寒山寺半夜鳴鐘?

詩人由於「愁」而久久難眠,在真正入眠時時間概念已經模糊,使得詩人犯了一個美麗的錯誤,把寒山寺的「晨鐘」誤為夜半鐘聲。因為有違「晨鐘暮鼓」之理,詩人或許也感奇異,故特地寫了下來。正因為有了這個美麗的錯誤,才有了這句「夜半鐘聲到客船」的千古佳句。

詩人用濃墨來表現「鐘聲」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悠揚清靈的鐘聲幫詩人從「愁」緒中解脫出來,更是那鐘聲喚起了詩人的詩意。吟誦這一句,自己的心靈彷彿也受到了那來自於遠古的禪院鐘聲的一次洗滌。

二、後面兩句,看似平鋪直敘,實更具神韻。詩人完美地運用了詩歌動靜結合的藝術手法,為後人創造了一個好想親臨其的意境......

(禪院鐘聲本有使人怡神淨心、空靈致遠的效果,之所以晨時鳴鐘,為的是幫出家人創造一個好的心境,開始一天的修行。而禪院鼓聲節奏上接近人的心跳頻率,音色渾厚,有悸人心魄的力量,所以暮時擂鼓,為的是讓出家人叩心自問一天的言行舉止是否犯戒。)

5樓:林緒敏

賞析頭兩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就給人造成一種冷落暗淡的氣氛,又顯示出一種清新幽靜的境界,這裡的枯藤,老樹給人以淒涼的感覺,昏,點出時間已是傍晚;小橋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閒致。12個字畫出一幅深秋僻靜的村野圖景。古道西風瘦馬,詩人描繪了一幅秋風蕭瑟蒼涼悽苦的意境,為僻靜的村野圖又增加一層荒涼感。

夕陽西下使這幅昏暗的畫面有了幾絲慘淡的光線,更加深了悲涼的氣氛。詩人把十種平淡無奇的客觀景物,巧妙地連綴起來,通過枯,老,昏,古,西,瘦六個字,將詩人的無限愁思自然的寓於圖景中。最後一句,斷腸人在天涯是點睛之筆,這時在深秋村野圖的畫面上,出現了一位漂泊天涯的遊子,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上,牽著一匹瘦馬,迎著悽苦的秋風,信步漫遊,愁腸絞斷,卻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方,透露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涼情懷,恰當地表現了主題,這首小令是採取寓情於景的手法來渲染氣氛,顯示主題,完美地表現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與此曲感情比較相似的還有杜甫一首詩中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這首小令寓情於景,生動的表現了一個長期流落異鄉的人的悲哀。這首小令句法別緻,前三行全由名詞性片語構成,一共列出九種景物,言簡而義豐。 「斷腸」二字為詩眼。

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這首小令寄情於物,把悽苦愁楚之情,通過眾多自然景物的鮮明形象,濃重的深秋色彩,刻畫得淋漓盡致。

作者簡介

馬致遠(2023年-2023年),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說(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他的年輩晚於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於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

6樓:匿名使用者

hao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舟

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客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的小詩。

題為「夜泊」,實際上只寫「夜半」時分的景象與感受。詩的首句,寫了午夜時分三種有密切關連的景象:月落、烏啼、霜滿天。

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時便已沉落下去,整個天宇只剩下一片灰濛濛的光影。樹上的棲烏大約是因為月落前後光線明暗的變化,被驚醒後發出幾聲啼鳴。月落夜深,繁霜暗凝。

在幽暗靜謐的環境中,人對夜涼的感覺變得格外銳敏。「霜滿天」的描寫,並不符合自然景觀的實際(霜華在地而不在天),卻完全切合詩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從四面八方圍向詩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氣中正瀰漫著滿天霜華。

整個一句,月落寫所見,烏啼寫所聞,霜滿天寫所感,層次分明地體現出一個先後承接的時間過程和感覺過程。而這一切,又都和諧地統一於水鄉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圍和羈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從這裡可以看出詩人運思的細密。

詩的第二句接著描繪「楓橋夜泊」的特徵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朧夜色中,江邊的樹只能看到一個模糊的輪廓,之所以徑稱「江楓」,也許是因楓橋這個地名引起的一種推想,或者是選用「江楓」這個意象給讀者以秋色秋意和離情羈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傷春心」,「青楓浦上不勝愁」,這些前人的詩句可以說明「江楓」這個詞語中所沉積的感情內容和它給予人的聯想。

透過霧氣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點點的幾處「漁火」,由於周圍昏暗迷濛背景的襯托,顯得特別引人注目,動人遐想。「江楓」與「漁火」,一靜一動,一暗一明,一江邊,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組合頗見用心。寫到這裡,才正面點出泊舟楓橋的旅人。

「愁眠」,當指懷著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對愁眠」的「對」字包含了「伴」的意蘊,不過不象「伴」字外露。這裡確有孤孑的旅人面對霜夜江楓漁火時縈繞的縷縷輕愁,但同時又隱含著對旅途幽美風物的新鮮感受。

我們從那個彷彿很客觀的「對」字當中,似乎可以感覺到舟中的旅人和舟外的景物之間一種無言的交融和契合。

詩的前幅佈景密度很大,十四個字寫了六種景象,後幅卻特別疏朗,兩句詩只寫了一件事:臥聞山寺夜鍾。這是因為,詩人在楓橋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鮮明深刻、最具詩意美的感覺印象,就是這寒山寺的夜半鐘聲。

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從各方面顯示出楓橋夜泊的特徵,但還不足以盡傳它的神韻。在暗夜中,人的聽覺升居為對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靜夜鐘聲,給予人的印象又特別強烈。

這樣,「夜半鐘聲」就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詩人臥聽疏鍾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

這裡似乎不能忽略「姑蘇城外寒山寺」。寒山寺在楓橋西一里,初建於樑代,唐初詩僧寒山曾住於此,因而得名。楓橋的詩意美,有了這所古剎,便帶上了歷史文化的色澤,而顯得更加豐富,動人遐想。

因此,這寒山寺的「夜半鐘聲」也就彷彿迴盪著歷史的回聲,滲透著宗教的情思,而給人以一種古雅莊嚴之感了。詩人之所以用一句詩來點明鐘聲的出處,看來不為無因。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鐘聲這一筆,「楓橋夜泊」之神韻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現,這首詩便不再停留在單純的楓橋秋夜景物畫的水平上,而是創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藝術意境。

夜半鐘的風習,雖早在《南史》中即有記載,但把它寫進詩裡,成為詩歌意境的點眼,卻是張繼的創造。在張繼同時或以後,雖也有不少詩人描寫過夜半鍾,卻再也沒有達到過張繼的水平.

夜書所見中第三四句所表現的內容,夜書所見三四兩句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表現的內容 夜書所見 三四兩句,寫兒童夜捉蟋蟀,興致高昂,巧妙地反襯悲情,更顯客居他鄉的孤寂無奈。從庭內移到戶外,來了個大跨度的跳躍。這兩句是倒裝句,按意思順序,應該前後互移。詩人意緒紛繁,難以入睡,轉身步出戶外,以排遣縈繞心頭的羈思離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給他以新的感受。那茫茫的夜色中,閃現在籬落間的...

楓橋夜泊中的這句詩可以看出這道詩是寫秋景的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描寫秋景的詩句還有 回 描寫秋天答景色的詩句。1 山居秋暝 唐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2 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 唐 劉長卿 古臺搖落後,秋入望鄉心。野寺來人少,雲峰隔水深。夕陽依舊壘,寒磬...

楓橋夜泊中的前兩句表達了詩人什麼之情

夜書所見 這首詩的作者是 南宋的 葉紹翁寫的,詩的前兩句寫作者的孤寂落寞之情,後兩句寫作者想起了自己的故土家園和童年時代,令他倍感親切。抒發了詩人思鄉念親 懷想故園的情感。首句寫所見 月落 所聞 烏啼 所感 霜滿天 二句描繪楓橋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 詩的首句,寫了午夜時分三種有密切關連的景象 月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