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野草集裡的風箏文章揭示和批判的是什麼

2021-03-04 00:12:25 字數 4664 閱讀 7593

1樓:英叔歸來

《風箏》是魯迅先生的一篇回憶性散文,回憶自己兒時殘酷地將小兄弟的風箏弄壞的事情。魯迅先生的本意是通過這件事來揭示舊的倫理道德下的社會面貌,從「我」對兄弟家長式的管理,反映出神聖的長 幼尊卑秩序是何等殘忍,愚昧無知。 文章由回憶引起,看到風箏,「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引發了作者的記憶深處的往事。

自己不愛風箏,甚至「厭惡」風箏,「以為這種沒出息的孩子所做的玩藝」,看到了小兄弟因風箏而「驚呼」「高興得跳躍」,認為是「笑柄,可鄙的」——這些情感導致了他接著下來對小兄弟的一次精神虐殺——當「我」恍然大悟,發現他偷偷地做風箏時,「憤怒地」「折斷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面對「我」的「傲然」,小兄弟先是「很驚惶」,「失了色的瑟縮著」,最後「絕望地」留在小屋裡。這些人物描寫,僅寥寥無幾,就刻畫了人物的個性特點,神情呼之欲出。「我」為兄長,小弟「多病,瘦得不堪」,「論長幼,論力氣,他都是敵不過我的」。

所以當自己驕橫地踏碎他的夢想時,他毫無反抗之力。 時間逝去,再見到風箏時,作者敘述道:「既給我久經逝去的兒時的回憶,而一併也帶著無可把握的悲哀」,因為中年後的他發現年少時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

「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但自己卻把它沒殺了。「我的心已彷彿變了鉛塊,很重很重的墮下去了」。「我」虐殺兒童的思想根源,來自當時封建思想的束縛。

舊思想無視孩子的天性,認為守規守矩的才是好孩子,文中用「肅殺的嚴冬」暗示了當時的社會環境,使文章含蓄又帶有深意 作者簡約的幾筆,就將他進行正當遊戲的願望遭到虐殺後,那種驚懼、絕望的心情,極其形象地揭示了出來,這些描寫完全符合兒童的特點。與小兄弟的形象想對照,突出了「我」的粗暴、兄長的威嚴。

,魯迅的《風箏》的主題是什麼

2樓:月影無塵

這篇散文中,有魯迅的兄弟之情,有遊戲之於兒童的意義,

3樓:落第童生

沉墮的風箏

——魯迅《風箏》解讀

偶翻新編的中學語文教材兩種:語文教育出版社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無獨有偶,兩種教材都在初中第一冊選進了魯迅的《風箏》。

有感於既往語文教參對魯迅作品的闡釋,又翻開了相應的兩種教學用書。它們對《風箏》的主題大致作了如下幾種闡釋:從兒童教育角度理解,《風箏》批判了封建的兒童教育思想和方法,提倡近代兒童教育的科學觀念;從批判封建教育思想和倫理道德的角度理解,《風箏》批判了封建教育思想和倫理道德;從自我解剖的角度理解,《風箏》表現了一個革命者勇於正視自己的缺點的高尚品質;從親情角度去理解,《風箏》吹奏了一曲人情美的溫馨之歌,讓人沉醉在自然、和諧、水**融的詩情畫意裡;從追求美好事物的角度去理解,風箏是故鄉春日的象徵,是美好青春的象徵,《風箏》很熱切地表現了對春天、對青春的懷念,對美好事物的醉心和探求,對這些東西逝去的悲哀;從多角度理解,把批判主題和自責主題相結合……於是,忍不住有話要說。

僅從文字中間回憶部分的解讀,得出種種主題闡釋,不無道理,然而文章還有一個開頭和結尾,它們與中間部分構成一個有機整體,蘊蓄了意蘊生成的可能,任何撇開開頭和結尾的解讀,都不可避免的會因肢解而多少有些偏差。

文章開篇就提到身處「北京的冬季」。他鄉、嚴冬,因而即使是隻有一二風箏,即使是浮動在遠處,也引起「我」的注意,觸動「我」的心。與其說是風箏引起「我」的注意,不如說是「我」本來就在尋找、在希求。

「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人只有身處異鄉,才能更明白故鄉對自己意味著什麼;人只有置身冬季,才更明白春天的溫暖和煦。冬天裡的他鄉遊子,於故鄉的春天該是怎樣地渴求、嚮往和懷想!

有了這份感情的依系,就有了一份溫暖、慰藉和寄託。哪怕四周嚴寒酷冷,在心靈深處,仍有一個角落,溫暖著、柔和著、滋潤著,足以勉強地時而地安置自己,或者在嚴酷中給自己一個氣孔,不至於窒悶難當。因此,雖然故鄉春的資訊,給「我」的是驚異和悲哀,雖然故鄉久經訣別春天也久經逝去,還是忍不住要回望。

明知不能回望而回望,現實生存的嚴酷和心的渴求可想而知。這種回望,強化了現實生存的困境性和非生存性。故鄉的風箏時節,在「我」充滿神往珍愛的回憶中雖然仍不無悽哀,然而畢竟有了「一片春日的溫和」。

「我」能攀扯著這伶仃的一二風箏,飄離這肅殺的嚴冬嗎,哪怕只是一會兒?

一個「但」字徹底摧毀了我們的希冀。「精神虐殺」一幕的追憶追思使我們不禁和作者一樣沉痛沉重。充滿閱讀想象的,總是那個未及成型便被摧毀的「風箏」。

的確,文字中的「風箏」是一個富有象徵意味的意象。韋勒克和沃倫在他們合著的《文學理論》中對於象徵曾作這樣的解釋:「象徵具有重複與持續的意義。

一個『意象』可以被轉換成一個隱喻一次,但如果它作為呈現與再現不斷重複,那就成了一個象徵,甚至是一個象徵(或者神話)系統的一部分。」「風箏」不僅是文題,是線索,而且在文中反覆地持續地出現,說它是一個象徵的意象,或許並不牽強,不然,我們回到文字看看。

作為兒童的玩具,「風箏」象徵一種出於活潑童心的精神。它充滿生氣、希望、歡樂。這是一種頑強的精神,抗拒著外界的寒冷、肉體的多病瘦小、生活的貧窮和家長的壓制,頑強地存活、飄突。

這是未被吃未吃人的「真的人」所具有的精神,是人生的亮色,是社會人生的希望。正因為「風箏」有這層象徵意義,禁止放風箏、毀壞弟弟的風箏,才是「精神的虐殺」。

「風箏」的遭遇,又象徵了一種悲劇性的人生。它曾經努力地飄飛,寂寞而艱辛,但未及飛高,還未成形,就虐殺於「長子」之手。孩子的「風箏」破碎了,曾經嫩綠的心乾枯了、沉默了。

而覺醒的虐殺者由於猛察了身上的罪惡,自我的確定性也破碎了,他的「風箏」沉重地墮下去、墮下去。他不過是幾千年來吃人者中的一個,也不是「真的人」,是早經虐殺而又成了虐殺者。而虐殺的動機竟是為了愛,因為恨鐵不成鋼。

這種虐殺,由來已久,也將長久蔓延,成了惡性迴圈的長鏈。虐殺者往往就是愛「我」者,且往往不覺,即使覺醒了反省了想補救了,也無從補救無從得寬恕,因為**殺者往往不覺、不恨、不怨。人們往往不自覺地在造成他人的悲劇的同時也造成了自身的悲劇。

那破碎的風箏,就像那無可把握的人生。

「風箏」還是作者心態的寫照。置身於嚴酷和窒息的環境中的遊子的悲哀,繫於那零落的一二風箏,飄向故鄉的風箏時節。記憶中的風箏,有著童年的辛酸,浸透著回憶者的悲涼和沉痛。

被毀的風箏,是一顆重創的心。充滿無可解脫的咎悔的心「又不覺地墮下去,而不至於斷絕,它只是很重很重的墮著、墮著。」風箏的意態已直接隱於心態的描寫中。

回憶而生的無可把握的悲哀就如那沉重無著的風箏。隨著「風箏」不同形態的出現,悲哀漸深漸濃漸重。

於是我們明白了,文末的「無可把握的悲哀」,並不僅僅是人教社教參所說的指悲哀「意想不到」,「想忘也忘不了」,而是因為「精神虐殺」一幕的回憶,猛察了自身的罪孽,自我的肯定和確定性轟然倒塌,對缺乏自我自覺的「全然忘卻」的痛入肺腑。這種悲哀於人是連根拔起的,致命的。人一旦陷入了這種悲哀,他憑以確認生存價值和意義的最根本的、最後的一塊舢板也蕩然無存了,生存的勇氣和熱情隨之喪失,充滿活力的生命,自覺的價值人生已先行結束於生物生命未及完結之時。

因此,我惟願「躲倒肅殺的嚴冬中去」,而「四周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因為回望之路的殘酷斷絕,困境已成了絕境,成了別無選擇中的唯一選擇。確立自我、確立生存的價值和意義,只有在對嚴冬的直面和體味中,只有在對絕境的穿踏奔突中。

《風箏》表現了陷於困境、處於絕境的現實生存,瀰漫著濃重的悲哀,唯一的出路就是投身於寒冬而抗戰。這就是魯迅式的絕望中的抗戰。

《風箏》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回憶性敘事文字,它是放在《野草》中的,和《野草》的諸多篇章一樣,繼續著魯迅對孤獨個體生存的呈現和**。《野草》不像魯迅的其他作品:「所說的話,常與所想的不同……不願將自己的思想,傳染給別人。

」②而是寫他怎麼想的,是直通它的心靈,內化他的內心世界的,只是寫得很含蓄很隱晦。《野草》有著迷人的深度,魯迅悲壯的人生樂章在此得到最為精粹的呈現。我以為,這樣的作品是不適合放在初一的。

一定要放在初一,就只能避開真正的內蘊,淺層解讀種種,而這樣的解讀訓練是否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有益,不得而知。

註釋:①韋勒克、沃倫著《文學理論》204頁,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23年11月版。

②《兩地書·第一集》,《魯迅全集》第七卷97頁,2023年5月30號致許廣平信。`

4樓:是玉英茆嫣

《風箏》的主題是作者年少時對放風箏不屑一顧,故嫌惡小兄弟(周建人)喜好風箏,但是在作者長大後瞭解到玩具是兒童的天使,因此對年少時抹殺小兄弟的愛好感到深深的自責,且寫此文的時候正值農曆正月初一,作者有感於內心的苦悶和對現實社會的抗戰便做了此文。

《風箏》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2023年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首先由北京冬季天空中的風箏聯想到故鄉早春二月時節的放風箏開始描寫,流露出淡淡的鄉愁。然後自然地從風箏想到兒時往事:

作為兄長的他對所謂沒出息的酷愛風箏的弟弟的懲罰。成年後的作者為自己幼時的無知,對弟弟兒童天性的扼殺行為充滿了內疚和自責。更令作者痛苦的是他已無法求得寬恕,因為弟弟對這件往事已漠然忘,這裡照應了文章一開頭作者見到風箏時「驚異和悲哀」的情緒。

這種驚異和悲哀並不僅僅在於作者內心的深刻自我反省,而在於他從弟弟的「全然忘卻」中體會到中國老百姓對封建道德奴役、家長式的**制度的不覺醒,因而倍感改造「國民性」任務之艱鉅,點出作者心情沉重的內在原因。文章敘事與抒情緊密相聯,在敘事的基礎上,抒發了作者對冷酷現實的極端憎惡和對美好明天的憧憬。此文以白描寫景、寫人,舒事與感嘆、議論相結合,滲透著一種深沉的理性精神。

魯迅 風箏主要內容

5樓:管不住的

魯迅的散文《風箏》主要內容:

講述的是魯迅小時候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並把小兄弟做的風箏踏扁,行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遊戲之於兒童的意義之後,醒悟過來,自己當年的行徑,簡直是「對於精神的虐殺」。雖然事隔久遠,魯迅還是一心想補過,然而小兄弟卻全然忘卻,魯迅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這篇散文中,有魯迅的兄弟之情,有遊戲之於兒童的意義,有魯迅的自省精神,有魯迅對小兄弟身受「虐殺」卻無怨恨的深沉感慨。

在《有的人》 紀念魯迅有感裡的「野草」比喻什麼

這個是錯誤的 沒有直接飲用 情願作野草,等待地下的火燒 是從魯迅 野草 題辭 的意思提煉而成的。魯迅說 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執行,奔突 熔岩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至喬木,於是並且無可朽腐。此詩中 情願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攻 表現的是一種完全徹底的犧牲精神。錯...

魯迅先生關於抽菸的文章是什麼?在哪集子裡

魯迅 來 起然菸捲覺新自 涼 綺羅幕後送飛bai光,柏桑叢邊作道場。du望帝終教芳草變,迷zhi陽聊飾大田荒。何來酪果 dao供千佛,難得蓮花似六郎。中夜雞鳴風雨集,起然菸捲覺新涼。魯迅先生這篇寫於1934年9月的 秋夜偶成 描述了他在一個風雨狂作 涼風吹拂的秋夜,點燃捲菸思索時勢時的心境。魯迅是嗜...

《朝花夕拾》中的《狗貓鼠》,在這篇文章裡魯迅清算了貓哪四點

貓的四種罪行 1 它對自己所抓捕來的獵物總要盡情地玩弄夠了才來結束其生命 2 它雖專與獅虎同族,卻天生擺屬出一副嬌媚的神態 3 它總愛應和著別人,讓人覺得很煩 4 它吃了 我 的一隻小隱鼠 後來又吃了一隻小兔子 狗 貓 鼠 描寫了作者仇貓的原因,取了 貓 這樣一個型別,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