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碗年代,古代吃飯的碗叫什麼

2021-03-03 23:32:28 字數 1651 閱讀 1023

1樓:臉上快樂姚琬

又稱實足碗,東漢至唐常見碗式之一,器呈直口,弧腹,平底。其平底為燒坯專過程中對碗足部屬分採用平切工藝製成。東漢時碗底略向內凹,碗形有半球形和口沿內斂兩種,腹上部鼓,下部內收。

三國時期平底碗內有疊燒支釘痕。西晉時碗口較大,腹淺,平底小。東晉時以大口小底為多,腹部裝飾網格紋,造型簡潔實用,腹深中等,平底或假圈足。

南朝時口緣變薄,腹深加大,器底小而厚,足臺明顯,有餅形足或假圈足。延續至明清時期。

古代吃飯的碗叫什麼

2樓:木木的橙子丶

盆、碗、盂、缽等

古人的餐具

簋(fu),形狀很像大碗,圓口,大腹,下有圓座。有的簋還有耳朵,或者是方座。米煮好了以後,古人就把飯從甗(上文提到)中盛到簋裡,就可以開吃了。

簠(gui),和簋的功能差不多,也是用來盛糧食的,簠大多有蓋。最開始有說圓的叫簋,方的叫簠,後來漸漸不那麼嚴格區分了。尤其是在表示祭祀的禮儀時,簠簋兩個字還常常連在一起組成特定的詞語,表示祭器。

豆,有點像現在的高腳盤,盤上有柄。後來,豆演變成一種量器,古代四升為一豆,就是從它的食具功能來的。

簞(念「單」),多是竹製或葦制的,用於盛飯。從材質上就可以看出,相比較大戶人家的青銅製的簋簠,簞多半是平民百姓的食具了。《論語》中就有這樣一句話,人們大都耳熟能詳: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描述的正是孔子的學生顏回清貧的生活;當然,更該記住的是他樂在其中的心態。

皿,用於盛飯食用,等同於現代飯碗,兩邊有耳。

盂,盛飲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圓形之足。

盆盂,均為盛物之器。

案,有腳的托盤,用於擺放食物,即「舉案齊眉」中的「案」。

匕,是長柄湯匙;俎,即現代砧板的前身,兩頭有足用於支地。古人食肉常用匕把鼎中肉取出,置於俎上,然後用刀割著吃。

箸,夾食的用具,即「筷」。這些餐具的原料有竹、木、陶、青銅乃至金銀、象牙所制等。

3樓:熱情的簡單

盛食具指進餐時所使用的盛裝食品的器具,約相當於今天所說的餐具,包括有盤、盆、碗、盂、缽、豆、〓、敦、俎、案等類。盤是盛食容器的基本形態。

盤新石器時代已廣泛使用陶盤作為盛食器皿,自此而後,盤一直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用具,直到今天仍與我們朝夕為伴。作為中國古代食具中形態最為普通而固定、流行年代最為久遠的品類,盤包括了陶、銅、漆木、瓷、金銀等多種質料。最為常見的食盤是圓形平底的,偶有方形,或有矮圈足。

值得注意的是,商周時期的青銅盤中有一部分是〓洗用具。

碗、盂、缽碗似盤而深,形體稍小,也是中國炊食用具中最常見、生命力最強的器皿。碗最早產生於新石器時代早期,歷久不衰且品類繁多。商周時期稍大的碗在文獻中稱為盂,既用於盛飯,也可盛水。

碗中較小或無足者稱為缽,或寫作缽,也是盛飯的器皿,後世專以缽指稱僧道隨身攜帶的小碗,是佛教梵文缽多羅(patra)的省稱,故有"托缽僧"之謂。碗或寫為盌,如同缽寫作缽一樣,反映了同一類用具的不同質料。

4樓:狠狠狠狠二

簋——gui

簠——fu

古代瓷碗沒標明年代值錢嗎

5樓:星月神痕

價值是有的,但是有款和沒有款的在行內是有好幾倍的相差,因為多數沒有款的非常可能是民間窯口造的。你如果懂行,那你就明白價值是有限的。

碗是什麼的年代,什麼年代的碗這是?

碗作為人們日常必需的飲食器皿,碗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泥質陶製的碗,其形狀與當今無多大區別,即口大底小,碗口寬而碗底窄,下有碗足。高度一般為口沿直徑的二分之一,多為圓形,極少為方形。不斷變化的只有質料,工藝水平和裝飾手段。一般用途是盛裝食物,碗因為其體積較鍋 盂小而可用手端盛。上闊下窄的形態,放在...

這個木葉碗是什麼年代的,這個碗是什麼年代的?

這種碗是現代燒的復 而且制碗心根本不是真的葉子,bai而很可能是du畫上去zhi的釉料。木葉盞是南宋吉州窯dao的名品,真正的當能看到葉子的經絡,葉身融合於黑釉中,帶一種朦朧感,而且器物底足不施釉。在南宋吉州窯的品種裡,常見的是油滴或鷓鴣斑盞,其次是月影梅盞,再者是貼花,幾乎很少看到木葉盞品種。因為...

這個碗什麼年代的請問這個碗是什麼年代的

從碗底印章上和碗上的貼花應該是低溫釉上花,烤花窯的產生應該是70年代到80年代的產品所以碗也應該是這個年代生產的。這幾個晚,看起來還挺好看的,看起來外表還挺光華的,這樣的遲氣看上去還挺好看的,這幾個碗也就算是五十年代的。這個碗應該是五六十年代的 景市第五瓷廠 時期的碗 七八十年代的東西,字型簡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