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詠懷詩其十二賞析,拜託,阮籍的詠懷八十二首其一和陶淵明的雜詩十二首其二的詩中意象,藝術構造和創造意境有什麼不同?

2021-03-03 22:48:54 字數 5224 閱讀 5047

1樓:熱心網友

【題解】

繁華子事,已成昔日;悅懌九春,終成秋霜。詩人以明快之筆寫憂慮,以讚頌之語刺趨附逢迎的朝臣。阮詩隱辭曲筆,於此概見。

昔日繁華子,安陵與龍陽。

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輝光。

悅懌若九春,磬折似秋霜。

流盼發姿媚,言笑吐芬芳。

攜手等歡愛,宿昔同衾裳。

願為雙飛鳥,比翼共翱翔。

丹青著明誓,永世不相忘。

【箋註】

繁華子:榮飾華麗的少年。呂延濟注曰:「繁華,喻人美盛,如春華之繁。」

安陵:戰國時楚王的倖臣安陵君。典出《戰國策·楚策》:

江乙說於安陵君曰:「君無咫尺之地,骨肉之親,處尊位,受厚祿,一國之眾,見君莫不斂衽而拜,撫委而服,何以也?」曰:

「王過舉而已。不然無以至此。」江乙曰:

「以財交者,財盡而交絕;以色交者,華落而愛渝。是以嬖女不敝席,寵臣不避軒。今君擅楚國之勢,而無以深自結於王,竊為君危之。

」安陵君曰:「然則奈何?」「願君必請從死,以身為殉,如是必長得重於楚國。

」曰:「謹受令。」三年而弗言。

江乙復見曰:「臣所為君道,至今未效。君不用臣之計,臣請不敢復見矣。

」安陵君曰:「不敢忘先生之言,未得間也。」於是,楚王遊於雲夢,結駟千乘,旌旗蔽日,野火之起也若雲霓,兕虎嗥之聲若雷霆,有狂兕(牛羊)車依輪而至,王親引弓而射,壹發而殪。

王抽旃旄而抑兕首,仰天而笑曰:「樂矣,今日之遊也!寡人萬歲千秋之後,誰與樂此矣?

」安陵君泣數行而進曰:「臣入則編席,出則陪乘。大王萬歲千秋之後,願得以身試黃泉,蓐螻蟻,又何如得此樂而樂之。

」王大說,乃封壇為安陵君。

龍陽:戰國時魏王的倖臣龍陽君。典出《戰國策·魏策》:

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餘魚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

如是,何不相告也?」對曰:「臣無敢不安也。

」王曰:「然則何為涕出?」曰:

「臣為王之所得魚也。」王曰:「何謂也?

」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後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惡,而得為王拂枕蓆。

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闢人於途。四海之內,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趨王。臣亦猶曩臣之前所得魚也,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出乎?

」魏王曰:「誤!有是心也,何不相告也?

」於是布令於四境之內曰:「有敢言美人者族。」

「夭夭」二句:夭夭,絢麗茂盛的樣子,這裡比喻安陵和龍陽的美貌。灼灼,鮮明的樣子。語出《詩·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悅懌:光潤悅目

九春:指春天。張銑注《文選》此詩曰:「春,陽也;陽數九,故云九春。」

流盼:流轉目光**

等:等同

宿昔:夜晚

著:著錄

【我說】

作為一枚腐女,這首詩我就不解釋了 ╮(╯▽╰)╭

來說一下社會背景吧。魏晉時期受漢代影響上層社會男寵之風盛行,史書記載如《魏志》曰:「孔掛,(魏志三注作桂)。

性便妍,曉博弈蹋鞠,太祖愛之,每在左右,出入隨從,掛察太祖意歡樂,因言吹,(魏志注作次)。曲有所陳,事多見從,數得賞賜。又多饋遺,掛由此侯服玉食,太祖既愛掛,五官將及諸侯亦皆親之。

」又曹毗曹肇傳曰:「肇纂(按本條不見魏志注),肇纂間疑有脫文。明帝寵愛之,寢止恆同,常與帝戲,睹衣物,有不獲,輒入御帳,服之徑出,其見親寵,類此比也。

」《晉書.五行志》雲:「太康之後,男寵大興,甚於女色,士大夫莫不尚之,天下相仿效,或至夫婦離絕,生多怨曠。

」又《晉書》一百四十《苻堅載記》雲:「初,堅之滅燕,衝妹為清河公主,年十四,有殊色,堅納之,寵冠後庭。沖年十三,亦有龍陽之姿,堅又幸之,姊弟專寵,宮人莫進雲。

「不過阮籍的這首詩主要還是用來諷刺司馬氏集團及其追隨者的。

阮籍的詠懷八十二首(其一)和陶淵明的雜詩十二首(其二)的詩中意象,藝術構造和創造意境有什麼不同?

2樓:匿名使用者

1.意象:

前者 明月、清風造成一種悽清的氣氛,也象徵志趣的高雅、品行的高潔。孤鴻、翔鳥象徵內心的孤寂。

後者 白日、素月浩蕩光明,可見淵明光風霽月的胸懷。「風來」照應下文「氣變」,引入「不眠」。

2.藝術構思:

前者 開篇直抒胸臆,中間借景抒情,結尾直接抒情點題。

後者 開篇寫景,中間觸景生情,結尾直接抒情點題。

3.意境:

前者 清幽冷寂

後者 空闊冷清

4、情感:

前者 孤獨苦悶憂憤,感情表露隱晦曲折。

後者 抒發了時光流逝、壯志難酬的悲哀,感情表露直接一些,點出了悲悽的原因。

,雜詩十二首(其二)阮籍的詠懷八十二首(其一)詩中所用的意象,藝術構思和創造的意境有哪些不同

3樓:匿名使用者

就意象來說,兩首詩都選取了「月」與「風」。

前一首描寫道:明亮的月光透過薄薄的帳幔照了進來,清風吹動著詩人的衣襟。

這似乎只是寫不眠之夜之景,但實際上景中有人,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一些詩人身上的東西。月之明,風之清,正襯托了他的高潔不群;寫「薄帷」,寫「吹我襟」,讓人感覺冷意透背。這雖非屈子那種「登崑崙兮食玉英」的浪漫境界,但那種特立危行,不被世俗所理解的精神卻是一致的。

總的來說,烘托出一種悽清的氣氛,更點出景中的詩人的心境,內心孤獨苦悶。

後一首則描寫道:太陽落山,月亮從西阿東嶺躍出,遙遙萬里,放射著清輝,浩蕩的夜空被照耀得十分明亮。夜半涼風吹進窗戶,枕蓆已是寒意可感。

後一首詩增添了「冷席」這一意象。

日月更迭,萬里清輝,「蕩蕩空中景」,無比的清曠,一開篇就顯出悲涼的氣氛。接著晚風、冷席,點出了因為天氣的變換覺察出四時更替,以天寒襯托心寒,刻畫詩人「不眠」的淒寒心境。

象顯意隱情深,我們要引導學生讀出意象背後的東西。孫紹振先生曾這樣指點我們,說面對一個詩歌文字個案,應該從「意象」開始,在最簡單、平常的意象背後往往有最為深邃奧祕的情意。我們就是要找到、品出其中的情意。

說了意象與意境,我們再談談藝術構思。如果意象和意境是群體的、區域性的,那麼詩歌的藝術構思則是整體的,涉及到線索、思路、結構,合在一起就是意脈。還涉及到藝術表現手段。

《詠懷八十二首(其一)》一開始就把我們引入了一個孤冷悽清的夜境:「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酣飲為常」的詩人在此眾生入夢之時,卻難以入睡,他披衣起坐,彈響起了抒發心曲的琴絃。這可不作實景。

不過,也可以把這「夜」看成是司馬氏**的恐怖之夜,政治環境險惡,稍有不慎,便有殺身之禍。有人這樣說詩人阮籍「身仕亂朝,常恐罹謗遇禍,因茲發詠,故每有憂生之嗟。雖志在刺譏,而多隱避。

」這首詩傳達的就是一種不直接道明的隱憂,一種欲排遣憂愁而不能的絕望,一種孤獨與不安。

三四句詩人進一步描寫這個不眠之夜。

五六句,詩人著重從視覺、感覺的角度描寫,五六句不但進一步增加了「孤鴻」「翔鳥」的意象,而且在畫面上增添了「號」「鳴」的音響。這悲號長鳴的「孤鴻」「翔鳥」既是詩人的眼之物、眼前之景,又同時是詩人自我的比喻與象徵,寫出詩人在無邊無際的驚懼中,猶如驚弓之鳥的狀態。這兩句還運用了以動襯靜的寫法,不僅寫出悽清的環境,還襯托出詩人的孤獨苦悶的心情:

在司馬氏政權的高壓之下,詩人如同「孤鴻」「翔鳥」,悲慨無處訴說。

結尾二句「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詩人的筆觸從客體的自然回到主觀的自我:他只能永遠得不到慰藉,只能是無限的憂思,孤獨地徘徊,永恆的悲哀。

《雜詩十二首(其二)》主體是詩人思想感情的變化。起筆四句,展現開一幅無限擴大光明之境界。日落月出,晝去夜來,可謂光陰流逝。

為下文「日月擲人去」之悲慨,設下一伏筆。這四句已經透出悲涼情調。

接下來四句,詩人因氣候的變化而感觸到季節的改移,以至不能夠成眠,體認到黑夜的漫長。這一些暗示著詩人的深深悲懷。

「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道出陶淵明「不眠」之因。他想將悲懷傾訴出來,可是無人交談;只有揮杯勸影,自勸進酒而已。可見著實孤獨寂寞。

「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此二句,直抒悲懷,為全詩之核心。光陰流逝不捨晝夜,並不為人停息片刻,生命漸漸感到有限,有志卻得不到施展。淵明曾有詩云:

「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見淵明平生志事,在於兼濟天下。

日月飛逝,日月擲人去愈迅速,則有志不獲騁之悲慨,愈加沉痛迫切。

「念此懷悲悽,終曉不能靜。」念及有志而不獲騁,不禁滿懷蒼涼悲慨,心情徹夜不能平靜。上言中夜枕蓆冷,又言不眠知夜永,此言終曉不能靜,志士悲懷,深沉激烈,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一結蒼涼無盡。

總而言之,這首詩寫光陰流逝、自己對生命已感到有限,而志業無成、生命之價值尚未能實現之憂患意識。他的詩歌,揭示出一種深刻的人生體驗。這種體驗,是對生命本身之深刻省察。

對於人類生活來說,其意義乃是長青的。

孫紹振先生說,中國古典抒情詩的分析就是要「突破錶層,把深層的意脈起伏揭示出來。意脈決定情感的特殊生命」。

分析這兩首詩不能僅停留於意象,還要悟情,要善於通過意脈的梳理體悟,這是有用之法

求阮籍的《詠懷八十二首》(其一)、陶淵明《雜詩十二首》(其二)、李白《越中覽古》的譯文。謝謝

4樓:六七八家族

阮籍——《詠懷》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賞析:又是一個輾轉反側難以成眠者,傲然於物的後的明顯寫滿了孤獨。清冷的月光透過薄薄的窗紗射進室中,清風徐拂,孤雁嘶鳴,只有自己那幽憤的琴聲偉傳進耳膜。

一切都是那麼的寂靜,月下獨自躑躅著,品味著孤獨的滋味,這個世界太亂了,或許只有孤獨才可以將自己的靈魂拯救吧!

***********************************

李白——《越中覽古》

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5樓:匿名使用者

雜詩十二首其二賞析

6樓:匿名使用者

1悲慼(悽) 2這首詩先描寫了日月更迭,萬里輝煌的景象作為鋪墊,一句「蕩蕩空中景」為全詩鋪下了悲涼的感情基調萬里河山一片寧靜肅然,籠罩在月光之下。望著這浩蕩空闊的景象,詩人的心被感動了。 3寫出了因為天氣的變換覺察出四時更替,更以「席冷」襯托出「心冷」,刻畫了自己「不眠」的淒寒心境 4這首詩寫一個不眠的秋夜,用環境的清冷襯托出自己心情的孤獨,又以時光的流逝引出有志未騁的悲悽,意境空曠,慨嘆時光流逝、壯志難酬的情懷。

追加杜甫《旅夜書懷》是 A詠懷詩B山水詩C記行詩

所謂詠懷詩就是,吟詠抒發詩人懷抱情志的詩,它所表現的是,詩人對於現實世界的體悟,對於生命存在的思考,對個體生命的把握,對未來人生的設計與追求,中國古代的詠懷詩,如果要再進一步分類的話,我感覺到,可以分為以下三個型別。第一個型別是淑世情懷,第二個型別是超世情調,第三個型別是遊世情趣。旅 夜 書 懷 一...

《詠懷詩》八十二首,其中的第一首是什麼

詠 懷 八十二首選三 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襟。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作者 210 263,字嗣宗,陳留尉氏 今河南省尉氏縣 人,建安作家阮瑀之子。好 學博覽,尤慕老 莊。他反對名教,嚮往自然,曠達不拘禮俗。他對於新起的 司馬氏政權不願合作,故而縱...

己亥雜詩的其五的賞析,己亥雜詩 其五龔自珍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這是清代龔自抄珍 己亥雜詩襲 裡的一句,下面還有一句 何須馬革裹屍還 要兩句放到一起解釋。忠骨 指忠臣的遺骸 何須 指為什麼要 馬革裹屍 就是用戰馬的皮把屍體包裹起來。兩句合在一起就是 既然把整個身心都獻給了國家,至於死後是否要把屍體運回家鄉安葬,那倒無需考慮,即使長眠於異國的土地上又何妨呢!己亥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