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秋天大明湖畔詩詞

2021-03-03 22:20:45 字數 6100 閱讀 5715

1樓:匿名使用者

描寫秋天的古詩和描寫秋天的名句

蘀兮蘀兮,風其吹女……蘀兮蘀兮,風其漂女

蘀:飄落的枯葉。女:同「汝」,你;此處指飄落的枯葉。漂:同「飄」,吹。

落葉啊落葉啊,秋風吹你……落葉啊落葉啊,秋風飄你

《詩經·鄭風·蘀兮》

秋日悽悽,百卉具腓

秋天風悽悽,百花都凋蔽。

《詩經·小雅·四月》

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嫋嫋:形容微風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動。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慄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燎慄:淒涼。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亭亭:遠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白露滋園菊,秋風落槐南

南朝宋·謝惠連《搗衣》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眺:遠望。平楚:平野。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登望》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

亭皋:水邊平地。木葉:樹葉。隴首:山名,在今陝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樹葉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玉門: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範雲《別詩》

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秋聲:秋天西風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

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誌銘》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維:語助詞,無義。序:時節。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騖:鳥名,野鴨。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一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王績《野望》

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聲。

唐·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餘不多。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鬆

唐·李頎《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劉長卿《遊休禪師雙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

唐·李白《贈廬司戶》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酣:盡情飲酒。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煙:人家炊煙。寒橘柚:秋日寒煙使橘袖也帶有寒意。兩句寫人家縷縷炊煙,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顯微黃,呈現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高鳥黃雲暮,寒蟬碧樹秋

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信宿:連宿兩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興八首》

翟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唐·杜甫《秋興八首》

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詩的體裁有哪些

2樓:匿名使用者

詩的體裁包括古體詩和近體詩,以及詞和曲,還有現代詩。具體介紹如下:

1、古體詩。是詩歌體裁。 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等。

2、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格律詩,是一種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漢族詩歌體裁。為有別於古體詩而有近體之名。

3、詞。詞是一種詩的別體,萌芽於南朝,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到了宋代,經過 長期不斷的發展,進入到詞的全盛時期。

4、曲。一種韻文形式,出現於南宋和金代,盛行於元代,是受民間歌曲的影響而形成的,句法較詞更為靈活。

5、現代詩。也叫「白話詩」,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詩歌的一種,與古典詩歌相比而言,雖都為感於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韻律。

3樓:u愛浪的浪子

按有無完整故事情節:抒情詩、敘事詩;

按表現內容:田園詩、山水詩、諷刺詩、史詩、牧歌、哀歌、頌歌、哲理詩;

按表現形式:古體詩、近體詩、格律詩、律詩、絕句、排律、朗誦詩、打油詩、自由詩、十四行詩、歌謠、民歌、兒歌、童謠、散文詩、

4樓:尚學堂前端學院

從詩歌體裁上分為:古代詩歌和新詩兩類。

古代詩歌又可分為近體詩和古體詩(古風),近體詩又分為格律詩(律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絕句〔五言絕句、七言絕句〕)、詞、曲;

新詩包括自由詩(五四以來產生的白話詩)、散文詩(以散文形式表現抒情詩內容)、民歌(民間流傳,集體創作的詩)。

古代詩歌包括詩、詞、曲。

1. 從詩歌的形式可分為:

① 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

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② 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③ 詞,又稱為詩餘、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

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一段。詞的一段叫一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闕、上闕、上片,第二段叫後闕、下闕、下片。

④ 曲,又稱為詞餘、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興起於金,興盛於元,體式與詞相近。

特點: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套曲)兩種。

套數是連貫成套的曲子,至少是兩曲,多則幾十曲。每一套數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須同一宮調。它無賓白科介,只供清唱。

2. 從詩歌的題材可分為:

① 寫景抒情詩,歌詠山水名勝、描寫自然景色的抒情詩歌。古代有些詩人由於不滿現實,常寄情于山水,通過描繪江湖風光、自然風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這類詩常將要抒發的情感寄寓在後描寫的景物之中,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寓情於景。

其風格清新自然。

② 詠物言志詩,詩人對所詠之物的外形、特點、神韻、品格進行描摹,以寄託詩人自己的感情,表達詩人的精神、品質或理想。

③ 即事感懷詩,因一事由而引發詩人的感慨,如懷親、思鄉、念友等。

④ 懷古詠史詩,以歷史典故為題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諷今,或抒發滄桑變化的感慨。

⑤邊塞征戰詩,描寫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的軍旅生活,或抒發們樂觀豪邁或相思離愁的情感,風格悲壯巨集渾,筆勢豪放。

格律:古典詩歌形式要求的總稱。「格」,就是格式,包括某一詩體的句數、每句的字數、節奏、某些句子的格式(句式)、對仗(類似修辭的「對偶」)等;「律」,就是音律,包括每句各字的平仄(聲調高低)、某句的押韻、用韻的要求等。

從格律上看,詩可以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或律詩,包括絕句。從字數上看,有四言詩,五言詩,六言詩,七言詩。   四言詩和六言詩很少見。

古體詩是依照古代的詩體來寫的,簡單的說,凡是不依照近體詩的格律來寫,不受近體詩格律束縛的詩,都是古體詩(本書不論)。

近體詩大致分為三種:律詩,排律,絕句。

近體詩以律詩為代表,律詩的意思就是依照一定的格律來寫成的詩。律詩的韻、平仄、對仗等,雖有許多講究,但主要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⑴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⑵ 都押平聲韻;

⑶ 每句的平仄都有規定;

⑷ 每首必須有對仗,對仗的位置也有規定。

有一種超過八句的律詩,稱為長律。長律一般是五言的,往往在題目上標 明韻數,如王維《河南嚴尹弟見宿弊廬訪別人賦十韻》,就是一百字;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就是一千字。這種長律除了尾聯(或首尾兩聯)以外,一律用對仗,所以又叫排律。

絕句的字數比律詩少一半,在形式上就等於半首律詩,所以格律要求和律詩一樣。

另外五律,七絕的側重點是  首先這幾個概念不是獨立的,他們有時是相互交叉的。 古代詩歌分兩類,一是古體詩,一是近體詩。 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絕句中國詩體。又稱截句、斷句、絕詩。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

簡稱五絕、七絕,也偶有六絕。它源於漢及魏晉南北朝歌謠。唐以後盛行近體絕句,格律同於八句律詩中的前、後或中間四句。

所以,唐人有的在詩集中把絕句歸於律詩◇來也有學者認為絕句是截於律詩之半而成。絕句靈活輕便,適於表現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廣為詩人所採用,創作之繁榮超過其他,絕句也被人視作唐人樂府(後面還有詳細說明)。

律詩中國近體詩的一種。格律嚴密。發源於南朝,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每首分別為五言、六言、七言句,簡稱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較少見。

通常的律詩規定每首8句。如果僅6句,則稱為小律或三韻律詩;超過8句 ,即10句以上的 ,則稱排律或長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詩,每2句成一聯,計四聯,習慣上稱第一聯為破題,第二聯為頷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為結句。

每首的二、三兩聯(即頷聯、頸聯)的上下句必須是對偶句。排律除首末兩聯不對外,中間各聯必須上下句對偶。小律對偶要求較寬。律詩要求全首通押一韻,限平聲韻;第

二、四、

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詩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間。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對,有仄起」與平起」兩式。另外,律詩的格律要求也適用於絕句。 總而言之,區別在於絕句是四句,律詩是八句。

古體詩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諸體◇世使用五言、七言較多。五言簡稱五古」,七言簡稱七古」。古體詩不拘句數,不求對仗,也不大講平仄,用韻較為自由。

 近體詩 近體詩是相對古體詩而言的,產生較晚,起源於南朝,至唐初成熟。其中的律詩,形式固定,格律嚴密,每首八句。單句叫出句,雙句叫對句,合起來稱為一聯。

一二句叫首聯,三四句叫頷聯,五六句叫頸聯,七八句叫尾聯。頷聯、頸聯一般要對仗。首句可用韻可不用韻,通常押平聲韻。

五言簡稱五律」,七言簡稱七律」,十句以上的稱排律。其中的絕句,又稱絕詩、截句。它好像擷取律詩的一半,每首四句。

就其規格看,有的後一聯對仗,類似律詩的首聯、頷聯;有的前一聯對仗,類似律詩的頸聯、尾聯;有的兩聯都對仗,類似律詩的頷聯、頸聯;有的不用對仗,類似律詩的首聯和尾聯。絕句的韻腳在

二、四兩句,通常押平聲韻。第一句如押韻,也押平聲字。絕句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兩種,簡稱五絕」和七絕」。

漢樂府在中國中古時期的漢魏兩晉南北時代,****一直設定著管理**和歌曲的專門官署樂府,負責採集和編制各種樂曲,配詩演唱。這些配樂演唱的詩歌,就稱為樂府詩,也簡稱樂府。 在體式上,樂府詩以五言為主,兼有七言及雜言。

句式比較靈活自由,語言自然流暢,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氣息非常濃厚。他的思想性主要有:

1、反映的是老百姓被君主、官吏所奴役和**的痛苦;

2、反映的是人民群眾流離失所的痛苦;

3、批判了上層社會的腐朽生活。他的藝術性主要有;

1、敘事性成分佔很大比重,並通過敘事塑造人物形象,從樂府開始,中國敘事詩開始了新紀元;

2、比興的大量運用,是以前詩歌所沒有的;

3、形式多樣,有四言句,有五言句 ,有雜言句,語言活潑生動。樂府民歌繼承和發揚了《詩經》的傳統,思想性和藝術性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它與近體詩的區別是句式比較靈活自由,比興的大量運用,形式多樣,語言活潑生動。

而絕句,律詩講究嚴格的格律、平仄、押韻,講究語言的凝練,意境的營造等。

描寫大明湖的作文我要一篇描寫大明湖的作文

寫景作文 大明湖 大明湖是濟南的幾大名勝之一。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就是它的真實寫照,而且,還有開心的兒童樂園。走過寫著 詩詞的迎門大理石碑,一直向前,一棵棵立在湖邊的垂柳,就像一個個苗條的少女在湖邊梳理秀髮,一邊梳還一邊唱著 沙沙,沙沙 的動聽歌曲,給人以美的享受。走在湖堤上,眺望水勢浩...

濟南的大明湖好玩嗎?濟南大明湖門票免費嗎

大明湖必遊景點推薦 1 歷下亭,歷下亭是名聞遐邇的海右古亭,是濟南重要文物古蹟和風景名勝。這是個屬於古蹟的景點,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2 超然樓,明代詩人楊衍嗣作 超然樓 詩。分七層,上面一層觀光,下面幾層以木雕 壁畫 文字等形式,體現濟南泉文化 城市園林文化及老濟南的民俗文化。3 曾堤縈水,唐宋八大...

老舍的《大明湖之春》的點評,賞析老舍的《大明湖之春》

老舍曾以濟南 五三 為背景寫成了長篇 大明湖 可惜的是原稿在寄往上海後被毀於鬆滬戰爭之兵焚。這個老舍先生已經在文章裡說明 對不起,題目是大明湖之春,我卻說了大明湖之秋,可誰教亢德先生出錯了題呢!由此做出一個推測 大明湖之春 即是 亢得先生 託老舍而作。那這中間又有什麼緣由呢?亢德先生 即陶亢德,老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