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時候的風俗困惑,關於結婚風俗問題

2021-03-03 22:04:37 字數 6487 閱讀 2645

1樓:無忌

你們可能還不成熟,婚姻仍然很多時候採納父母的意見,父母的意見一定要參考,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見,否則婚姻不是兩個人在過,而是好像一群人在過,你必須調整這種狀態,男人對待女人有的時候要講一點策略,目的是兩家的長久和睦,你可以再瞭解一下,就是結婚總共要花多少,你心理要有數,不然今天這個理,明天那個理,什麼時候是個頭;你還要分析她們家到底怎麼想的,就是想要錢,還是確實有這個理;學會和女朋友講道理,你們先商量好,讓她對她家裡不合理的要求要她去拒絕;想辦法讓女朋友離不開你,做一些讓她感動的事情,讓感情來平衡你們兩家的關係,她既然喜歡你,就應該一起為未來去奮鬥

2樓:血煞人王

兩地的風俗不一樣,怎麼能只按照女方的意願行事呢?雙方各讓一步,坐下把彩禮錢什麼的談到明面上說,這樣藏著掖著的總有一方會慪氣。

關於結婚風俗問題

3樓:匿名使用者

花了好大的力氣看完了

因為我也是要結婚的人

非常理解你的感受

他爸媽就像很不情願娶媳婦一樣

什麼都捨不得花

是他們家的問題

給你說我以前一個男朋友和他一個地方的

他結婚的時候

他們家買房買戒指

辦婚禮都是他們家包了

你這個太委屈你了

你可以和他好好談談你心裡感覺很委屈

然後看看他父母到底是**不舒服了

也可能真的是他兒子離開了他們

所以他們很不爽

畢竟在他們那邊兒子很受到關注的

你可以從這個地方突破

4樓:匿名使用者

你的要求不算物質,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在於男方的父母給的很不心甘情願。理由很簡單,自己兒子拋下自己,選擇到兒媳婦的地上生活,有哪個父母心裡不鬱悶?至於你男友的心態我覺得是,我為你留在天津,我犧牲這麼大,你還要求這個要求那個的,連陪嫁都是舊東西。

結婚風俗問題

5樓:匿名使用者

「無媒不成婚」,議婚初始,一般是由男方家長委託媒人或託靠親友、鄰里前往女方家中求婚,又叫「提親」。這一程式相當於「六禮」中的「納采」。

6樓:海陽家園

現在都什麼年代了,那些風俗習慣都應該改改了.現在流行的根本沒有什麼財禮了,而且要雙方共同出錢買房子,用品,具體比例自己協商啊.

7樓:匿名使用者

我經歷過:昔陽一般需要給女方3種錢,訂親錢、看家錢和採購新娘衣物首飾錢,訂親一般6000---10000不等,看家比訂親少點,衣物首飾錢一般2萬左右,現在也有一次性全包給3--5萬不等,不過這些錢都用來採購新娘衣服、首飾和其他嫁妝,其他人聽起來體面,女孩子找了個殷實的婆家

訂親就是訂婚,男孩子到女方家,和女方家親戚一塊吃頓飯,認認親

看家是女孩子和她家一個長輩到男方家認親,以前的意思是看男方家庭經濟狀況如何,(要給來的長輩準備個紅包,一般168、268元)

其他就是娶親時需要的紅包,每個6或者8元

娶親還有包袱錢,新娘衣服裡孃家包的紅包,裡面有多少,婆婆再放進去多少(這錢是留給小夫妻的,一般提前問好多少錢) 。

其實:自古以來,山西和全國各地一樣,婚姻禮儀都遵循著周代即已確立的「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這六種從議婚至完婚過程中的儀式和禮節。隨著社會的發展,「六禮」的程式不斷得到簡化。

儘管山西各地區之間的婚俗不盡相同,但其總的演進趨勢都是由繁到簡。近、現代以來,山西各地的婚姻禮儀大致為以下幾個階段:

---議婚---

議婚,又稱「議親」,是商議男女婚姻之事的最初階段,舊時包括「求婚」、「過帖」、「相親」等幾道程式,到準備定婚為止。在這一過程中,往往是由男女雙方父母根據對方的門第、家境及品貌等條件決定婚事成否,男女當事人是沒有多大發言權的。

「無媒不成婚」,議婚初始,一般是由男方家長委託媒人或託靠親友、鄰里前往女方家中求婚,又叫「提親」。這一程式相當於「六禮」中的「納采」。

---定婚---

經過議婚階段,男女兩家對婚事都持肯定意見,便可正式定婚,即「許親」、「定親」了。男方往女方家中鄭重地送去聘禮,數量多少,一般因時因地,視家境貧富而定。這一程式相當於「六禮」中「納吉」的後一部分內容和「納徵」,雁北一帶稱之為「下茶」,晉南一帶則稱之為「過大禮」。

男女雙方訂婚,一般選擇夏曆

三、六、九等吉日,雙方家長要在選定的這一天分別設筵款待親友,名為「定親飯」。主食一般是麵條,表示男女兩家已經成為情深誼長的兒女親家,所以又稱為「吃麵」。晉南襄汾等地,男家筵席上必備餃子,意取「捏嘴」,表示希望不要再討財禮了;女家設筵則以「臊子面」回敬,取其長,表示財禮少了可不行。

在翼城一帶,「吃麵」則僅限於女家,稱為「吃許口面」。

定親這一天,晉東南陵川等地,男家要送麵粉給女家。女家用所送的麵粉夾上小米煎成油餅,再送給男家。男方以之分送親友、鄉鄰,稱為「通知」。

在晉南的聞喜,男方送給女方的聘禮,除各色衣料、金銀首飾、酒肉糖果外,還有90個花饃。女方的回禮,除衣裝鞋帽,各種文具外,也有幾十個花饃。男女雙方把花饃切成薄片,分送親友、鄉鄰,稱為「散喜饃」。

晉南襄汾一帶,男方送給女方的的東西要湊足十件,表示「十全十美」。女方「回奉」給男方的東西中,還要有十包摻有鹽末的麥麩。這十包麩鹽要分別撒在未來的公婆和妯娌頭上,表示大家都有福(麩)、有緣(鹽)分。

晉中祁縣等地,男女雙方還要互送「四色禮」。男方送給女方「定親衣」、戒指、耳環、手鐲等物,女方回送男方文房四寶、扇子、荷包、褲帶一類。其中褲帶尤不可少,隱喻「從今以後我把你拴住了」,或者「我將為你侍奉巾櫛,**解帶」。

山西的許多地區,在定婚時還講究互換「龍鳳帖」,即一種印有龍、鳳的大紅紙貼。男方給女方的「龍帖」上寫有「求吉」字樣,又叫「懇帖」,大致書寫內容為:「愧乏玉田,仰祈舍諾。

***鞠躬」。女方給男方的「鳳帖」廣寫有「允吉」字樣,又叫「允帖」,大致書寫內容為:「德愧比鳳,願切乘龍。

姻愚弟(兄)鞠躬」。「龍鳳帖」一般以大紅銷金全柬製成,太原、大同等地要疊成九折,以表示婚姻天長地久(九)。祁縣、平遙一帶則為對摺式,男女的生年、月、日、時「八字」寫在中縫左右,折起來正好合在一起。

在訂婚之日,晉南一些地方,女方還要由親戚陪同去一次男家。返回時,男家除送給姑娘一定數量的錢外,還要送一捆棉花,稱為「沾親棉」,又叫「粘親花」,表示從此沾親帶故,情誼綿綿不斷。

---出嫁---

定婚以後,如果男女雙方都已到當地認可的結婚年齡,男方家長便設筵邀請女方家長和媒人,一塊選定迎娶的日子,壽陽一帶稱為「會擇」,大同等地則稱為「擇期」。早先一般要事先請陰陽先生看黃道吉日。由於民間認為迎娶之期關係列男女雙方的一生,所以非常慎重,雙方家長往來磋商,往往從定親到成婚要遷延一年以上,甚至更長時間。

迎娶的日子最後選定以後,男方要正式寫帖通知女方。雁北一帶稱為「通書」,晉南等地則稱為「送好日」、「下知帖」。這一程式相當於「六禮」中的「請期」。

呂梁一些地方,到此時才正式送財禮給女方。以前定婚行聘,為「小送」;現在臨娶「納幣」,為「大送」。

山西大多數地區在迎娶前幾天或頭一天,也有的在迎娶當天早上,男方要打發人往女方送釵釧首飾、衣裝、酒肉等禮物。這一儀式叫做「催妝」,意為催促女方做好出嫁準備。太谷等地把「催妝」稱為「餉飧(sun孫);壽陽一帶稱為「送嫁妝」,同時把女方陪送的妝奩叫做「陪隨」。

在迎娶之前,大同一帶,男方要送麵粉和肉給女家,麵粉叫做「離娘面」,肉叫做「離娘肉」。

出嫁前一天,女方要把陪送女兒的妝奩送往男家,稱為「送嫁妝」。嫁妝舊時一般為桌椅箱櫃、衣服被褥及梳妝用具,都要貼上大紅喜字或紮上紅布。忻州、雁北等地講究在嫁妝中的面盆裡放核桃和棗,然後用大紅剪紙蓋上;晉南襄汾一帶則講究在枕頭裡裝上筷子、核桃,鞋裡放上麩子,被子四角縫上棗和花生。

這些習俗都是表示希望新婚夫妻早生貴子,兒女雙全及夫妻感情和美、有福有緣。

收到妝奩後,男方要回送女方一些禮物。太原一帶,男方回送女方的是清酒、豬頭和蒸卷,稱為「上頭盒」。

出嫁前夕,女家還要給女兒「上頭」和「開臉」。「上頭」,即改變頭髮式樣,把辮子盤成髮髻。「開臉」又叫「開面」,其實是新娘進行美容修面,並以此表示少女時代的結束。

一般是請一個「全福人」,即公婆、父母和丈夫俱在,兒女雙全的年長婦女,由她用細絲線絞去姑娘臉上的汗毛,並修細眉毛,剪齊鬢角。「上頭」,「開臉」之後,女方要宴請本族尊長和鄰里鄉親,同時款待即將出嫁的女兒。民間認為,女兒一上頭,就是人家的人了,孃家須以客相待,所以筵席非常豐盛,女兒也被安頓在筵席的首位。

尊長、鄰里除對待嫁的姑娘表示祝賀外,還要囑咐她一些尊敬公婆、侍候丈夫以及處理好妯娌、姑嫂關係的道理。

---迎娶---

迎娶,又叫「迎親」、「娶媳婦」,等於「六禮」中的「親迎」。通常是由新郎親自到女家迎娶新娘,但在忻州、呂梁的一些地方,也有媒人或小叔子帶領迎親隊伍前往迎娶,而新郎在家坐候的。

迎親的隊伍,舊時講究要用各種儀仗,從前到後,有炮手、開道鑼、開道旗、「肅靜」、「迴避」朱牌、宮燈、金瓜、斧鉞、朝天鐙、龍虎旗、團扇、日罩……吹打鼓樂更是不能少的。花轎一般為兩乘,新郎、新娘一人一乘。去的時候,新娘之轎例不空行,晉南一帶要放花糕,青饃作為鎮物;晉中有的地方則由一個與新娘屬相相同、父母健在的小男孩坐著壓轎,稱為「壓轎喜倌」。

山西各地的迎親隊伍中,都要有陪伴新郎的人。左權一帶,是從年長親友中找兩個人,稱為「冰人」;再從新郎的子侄輩中找一個年齡與新郎差不多的,稱為「引婿」。雁北平魯等地講究「女一男二」,要新郎的妗子和兩個兄長隨花轎同去同回;回來時,女方自然也以「一女二男」相陪送親。

大同一帶娶親、送親則專要雙方女眷中嫻熟禮儀的相陪。對陪伴新郎的人,太谷一帶稱為「伴客」;對女方陪伴新娘的人,則稱為「送客」。「送客」之外,女方再去人,便是「吃客」了。

女兒在出嫁前,山西各地大多有「哭嫁」的習俗,人稱「媳婦哭,孃家富」。據民俗學專家研究,這一習俗的起源與遠古時代的「搶婚」有關,後來女子被掠奪時的哭訴才逐漸演化為婚俗中的「哭嫁」。這不是樂極而悲,往往有其真實的內容。

一般是感嘆無憂無慮少女生活的結束,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眷念兄嫂弟妹及與女友的友好相處之情,同時對為人妻、媳的人生轉折甚感惶惑不安。如果對婚事不太滿意,感到委屈,更要藉機發揮,大哭而特哭一場。新娘的母親、女友與家族中的女眷,一般都要陪哭。

迎娶的隊伍到來後,女方的家門往往由新娘的妹妹或女友們緊閉、關鎖。一方面顯示女方家族的尊嚴,另一方面是故意捉弄迎親者。迎親者怕誤了時辰,只有付「開門錢」了事。

呂梁柳林一帶,迎娶隊伍到女家門口時,要把一隻羊趕在前頭進門,俗稱「撞門」。

迎娶隊伍進門後,女方設筵盛情款待。晉中榆次等地,招待女婿時,除一應酒菜外,還有薄餅一樣主食,當新女婿的一定要「偷」十幾張餅、幾雙筷子和一些酒器,當地人稱為「得富貴」。晉南襄汾一帶講究新郎、新娘同吃「合婚餅」。

晉東南沁縣等地,女兒臨行前要吃雞蛋餅,俗稱「三顆雞蛋一壺酒,打發閨女上轎走」。

撤席後,新郎再次向岳父、岳母叩頭辭行。晉中祁縣一帶,岳父此時要為女婿披紅、簪花。然後樂聲大作,迎娶隊伍再加上女方陪送人員,以更為盛大的氣勢起程了。

「婚」、「昏」同音,晉南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新娘晚上出嫁的古老習俗,孃家筵請新郎,一直要到初更才打發閨女出門。

女兒出嫁離家時,山西各地都有不帶孃家土的習俗。民間認為「土能生萬物,地可產**」,怕帶走了土會帶走孃家種莊稼的好運氣。這自然是農業社會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

女兒出嫁時,要在炕上換上新鞋,然後由哥哥或舅舅背上或抱上轎;或者坐在椅子上,由人抬上轎;有的地方是以紅氈或紅布鋪地,女兒脫去腳上的舊鞋,進了轎再換新鞋。不管怎樣出門,反正是腳不沾地。

女兒臨行時,晉東南沁縣一帶,母親要含著眼淚繞轎二圈,默默祝願女兒幸福吉祥;父親則象徵性地護送「百步」,然後由其舅、叔、兄、弟等四人伴行送親。

迎娶路線一般講究走大回環,回時不走來時路。晉中祁縣一帶依據村落位置,有玄武(北)入,朱雀(南)出;或白虎(西)入,青龍(東)出的說法。迎娶隊伍要隨帶紅氈或紅布,除了供新娘上下轎踩踏外,路經寺廟、井臺或石碾、石磨時,還要用來遮掩轎窗和新娘,意在防止白虎星等鬼崇邪怪相擾。

路遇別人家的嫁娶隊伍時,雙方要互換「針線」,即新娘的女紅消災。現在迎親隊伍相遇時互贈手帕,即此遺風。

迎娶舊時多用轎或轎車,除此而外,呂梁山區有些地方新娘出嫁騎驢;長治、屯留等地,新娘、新郎都要騎馬。雁北平魯一帶還有「騾馱轎」的特殊交通工具,即兩頭騾子一前一後馱著一乘長轎。娶親這天,「騾夫」最受人尊敬,他們身著黑色新衣;頭纏白色毛巾,裝束得精精幹幹。

據說他們既能把「騾馱轎」趕得穩穩當當,又能使人飽受顛簸之苦,所以喜錢是不能少給的。

迎娶這一天,新郎、新娘的妝束因時因地而異。新郎舊時頭戴寬邊黑色硬禮帽,身穿馬褂長袍,後來改為**,現在則大都是西裝革履了。晉中、晉南等地,新娘著裝比較特殊,要頭戴鳳冠,身穿蟒袍,腰扶玉帶,宛似戲臺上皇后娘娘的形象。

後來不穿蟒飽了,改套紅棉襖;不戴鳳冠了,改戴茶色眼鏡,一律改穿時裝。

---婚禮---

迎娶隊伍回到男家以後,鼓樂大作,鞭炮連聲,男方親友、鄰里一擁而出,迎接新娘。晉東南沁縣一帶,新娘花轎講究落在一床紅被上,新娘索取「下轎錢」後,由一「全福人」相攙,踩著紅氈進門。婆婆隨後用笤帚在轎內象徵性地掃三下,並取土一把,拿回家放在新房炕角席子下。

這叫「掃轎土」,大約是和「不帶孃家土」的習俗針鋒相對,你怕帶來孃家的土,影響孃家種莊稼;我偏要想方設法掃一些,以有利於自家的農事。

山西有些地方在新娘出轎後,要把穀草稈、麩皮、瓜子、花生、核桃、栗子等物大把大把地往新娘身上撒,同時唸誦讚辭。這一習俗叫「撒草」或「撒喜果」,起源甚為古老,相傳早在漢代即已流行。早先叫做「撒谷豆」,意在壓避青羊、烏雞、青牛三煞神。

後來逐漸演化,從趕煞神轉為求吉利,晉南一帶尚保留古意,翼城叫做「打五鬼」,浮山則叫做「摔新人」。

煙臺的結婚風俗有哪些,常德結婚有哪些風俗?

一般結婚前要先定親,煙臺人稱謂通日,也就是定一下結婚的 樓上講的好詳細呀 嘿嘿 有得地方婆家要準備兩個笸籮啊 裡面一個放面 一個放米得新媳婦進們以後要去揭開 有什麼寓意好像 而且接媳婦得時間要拿肉用紅繩栓著得 2棵蔥掛車前頭 還有那個肉去媳婦家後割下一半 剩下一半在拿回來 煙臺這的婚禮習俗是中西合璧...

傣族的結婚習俗,傣族的結婚風俗習慣

男女青年相愛 定情之後,便由男方父母託媒人去女方家裡提親,女方父母一般是不會阻撓的。定婚之後,就選擇 良辰吉日 舉行婚禮。婚禮一般都在女方家裡舉行,主要儀式是拴線,傣語叫 樹歡 意為 拴魂 即把新郎新娘的魂拴在一起,把兩顆心拴在一起。德巨集和內地傣族地區的家庭婚姻具有更為鮮明的封建色彩,婚姻完全建立...

廣東人的結婚風俗有什麼 40,廣東風俗有哪些

1 飲茶是廣州人的生活習俗。民間流傳著 清晨一壺茶,不用找醫家 的諺語。廣州人所說的飲茶,實際上指的是上茶樓飲茶。2 菊花在廣州一年四季都能生長,花開最盛時一般從深秋至春節前後,舉辦菊花展覽也是廣州的一種傳統習俗。3 廣東歡樂節是廣東省 廣州市的文化 旅遊部門從1987年起在東方樂園舉辦的。歡樂節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