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作家往往都起筆名,為什麼作家往往都起筆名?筆名的來歷是?

2021-03-03 21:45:45 字數 5054 閱讀 3037

1樓:王家大胖兒

第一:出於對自己想法的表達,我們都知道自己的名字出於父母。但是並不一定是我們自己想要的,但是自己取名字的話就可以表達自己想要的意境。

第二:像魯迅那個時候的話他取名字就是為了掩飾自己的身份,保障人身安全。

第三:可能是避免熟人或者更加勇敢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吧。

2樓:灬火舞沐陽灬

撲街了,也沒人知道那是你寫的。

最初也有避免受**的因素在裡面。

為什麼作家往往都起筆名?筆名的來歷是?

3樓:匿名使用者

筆名:筆名:顧名思義即用筆

時的署名,也可以說是作者在發表作品時用的別名。

筆名與本名不同。本名是一個人原本的姓名,包括家族的符號(姓氏)和由父母所命定的名字。筆名則無須標明家族的符號,也無須徵得他人的同意。

如果說本名是父輩人的選擇和命定的話,那麼筆名則是本人的選擇和命定。因此,筆名強烈地表現或隱含著命定者、使用者的意願、個性和偏愛。

筆名的出現,在中國應該是近代的事情。明代萬曆年間刊行的長篇**(金瓶梅詞話),署名蘭陵笑笑生。這個「蘭陵笑笑生」,既不是作者的姓名,又不是作者的字號或別署,應該說是作者的筆名了。

如果是筆名,那麼它大約是我國最早出現的筆名了。清末(2023年)出版的長篇**《孽海花),最初刊行時,署「愛自由者發起,東亞病夫編述」,後來才改為 「曾樸著」。其中「愛自由者」是金鬆岑的筆名,「東亞病夫」則是曾樸的筆名。

此外,(老殘遊記》題為「洪都百鍊生」,也當為劉鸚的筆名。以上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一批筆名。

「五四」時期的新文**動,造就了一大批現代作家和詩人。這些作家和詩人,在發表文學作品時,大多用筆名。如: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

郭沫若,原名郭開貞,號尚武。其他筆名還有郭鼎堂、石淪、麥克昂、高汝鴻、易坎人等。

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其他筆名還有幾十個。如:玄珠、郎損、方婆、止敬、蒲牢、微明、石萌等。

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茉甘。其他筆名還有王文慧、歐陽鏡蓉、餘

一、佩竿等。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

冰心,原名謝婉瑩。

作家成百上千,筆名自然五花八門。如果分門別類,大致可有以下幾種型別:

1;取自詩詞的筆名:

張恨水,本名張心遠。其筆名出自南唐李後主李煌的詞但夜啼):「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葉聖陶,原名葉紹鈞。其筆名出自「聖人陶鈞萬物」之句。

2;取自成語的筆名:

巴人,原名王任叔。其筆名出自成語「下里巴人」。馬識途,原名馬千木。成語有「老馬識途」。

3 ;取自代稱的筆名:

戴望舒,原名戴朝第。「望舒」是我國神話中為月神駕車的神。也用以指月亮。

焦菊隱,原名焦承志。「菊」即『』菊部」的略稱。「菊部」是中國古代對戲曲的統稱,又作「鞠」部,為舊時戲曲界或戲班的泛稱。

4 ;取自外語的漢語譯音的筆名:

周立波,原名周紹儀。「立波」為英語liberty(自由)的漢語譯音。

5 ;以外國名字的譯音漢字為筆名:麗尼,原名郭安仁。「麗尼」為郭安仁小時所認識的一個外國女孩。

這個女孩過早地逝去了,郭安仁常懷念他們之間的友情,於是便以女孩子的譯音漢字「麗尼」為筆名。

拆姓而成的筆名:

曹禹,原名萬家寶。萬的繁體字為「菌」,即,「、-」(草字頭)下一個「禹」字。「草」的諧音字為「曹」,曹在百家姓之中;拆姓為筆名,便成了曹禹。

①以原名的諧音字為名:

田間,原名童天鑑。「天鑑」 的諧音字為「田間」,童天鑑便以其名字的諧音字為筆名。

拆自己原名中的字為筆名:

金庸,原名查良銷。「鋪」字為「金」字旁和「庸」字組成,查良據便拆「鐳」,以「金庸」為筆名。

以自己所喜愛的書中人物為筆名:

三毛,原名陳平。「三毛」是張樂平所畫的《三毛流浪記》中的人物,也是陳平所喜愛的人物,於是陳平便以「三毛」為筆名。

以自己所崇敬的人的名字(或筆名)為據,衍化成自己的筆名:梁羽生,原文陳文統。陳文統喜歡讀武俠**家白羽的作品,所以當自己寫武俠**時,便取「羽生」加「梁姓為筆名。

「羽生」,系謙稱自己是「白羽」的學生。馬寧,原名黃震村。他從馬克思和列寧的名字中各取一字為筆名。

有感而起的筆名:

白該,原名黃碧珠。她因反抗封建包辦婚姻而出走,後留學日本。在日本,她當過女工和咖啡店侍女;感嘆自己的悲苦,她便以「白藤」 為筆名。

以隱含懷念故鄉之情的字為筆名:柔石,原名趙平復。他的故鄉有一座石橋,石橋上刻有「金橋柔石」四字。他便以「柔石」為筆名。

以個人的偏愛為筆名:

白朗,原名劉東蘭。好因喜歡白色的純潔和明朗,而以「白朗」為筆名。

以某種人生哲學為筆名:

流沙河,原名餘勳坦。他因願做一粒流沙追隨時代潮流而 以「流沙」為筆名。後因發現其他作者也以「流沙」 為筆名,便新增一個「河」字,成為「流沙河」。

此外,作家使用筆名發表文章的興盛期在五·四新文化運動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新中國建國之後,使用筆名的作家越來越少了。如建國初期開始嶄露頭角的作家王蒙、從維熙、劉紹棠、林斤潤等,大多使用本名。

新時期十年中湧現出來的作家,大多也使用本名發表**。如:劉心武、張潔、中傑英、韓少華、史鐵生、毛志成、李龍雲等。

(有些作家也是在五六十年代開始發表作品,但在新時期十年中煥發青春,進人創作旺盛期,並進入一流作家行列)。當然,以上這些作家有的曾使用過筆名。如:

從維熙,早期曾以碧徵、從纓為筆名。也有的現在還有筆名,不過那是在發表雜文或文藝隨筆時。如:

劉心武,有時用筆名趙壯漢。名家如此,其他大大小小的作家,更多的是以本名發表作品。應該說2使用不使用筆名,也是一種文化現象。

中國傳統文化向來以詩詞文賦為正宗。「街談巷議」之言的「**」,是不入「安邦治國」 的「大達」之文的。因此,**家在古代是沒有什麼社會地位的。

作**者,大多為窮愁潦倒的文人。到了現代,**逐步在文學領域抬頭,**家便隨之令人刮目相看。但在舊的傳統觀念影響之下,在某些舊式大家庭和某些舊腦筋的人當中,**依舊難登大雅之堂。

另外,**中的故事和人物又極容易為人猜測和「對號入座」,所以**家往往署以筆名,兔惹是非。

當代社會一掃舊時風氣。在正常的情況下,**家、詩人等名噪一時,往往成為眾多讀者、文學愛好者和初習寫作者尊崇的物件,且不必再擔心家庭成員(大家族大部分已解體)的指責(恰恰相反,他們大多以此為榮)。因此,作家署真實姓名便無後顧之憂。

況且尚有一些作者唯恐天下不知其名,自然不再隱其名而另起筆名了。只是有些人對寫具有諷刺意味的刺人疼處的雜文尚有疑慮,於是便常常冠以筆名。

在本名中,有男起女名和女起男名的現象;在筆名中,也有男起女名和女起男名的例子。如:郭沫若曾以「安娜」為筆名,茅盾用「四珍」、「冬芬」等筆名。

還有直冠「女士」的筆名,如:茅盾曾用「馮虛女士」,劉半農曾用「範奴冬女士」。柳亞子用「鬆陵女士」。

寫戰爭**《紅日》的作家吳強早年曾以「吳薔」為筆名(其本名為汪六濱),因常被人誤為女性,且成為他人開玩笑物件,他便取「薔」的諧音字「強」為名。女作家取帶有男性色彩筆名的有:綴士。

4樓:匿名使用者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流傳下大量的優美詩篇,言簡意賅、含義深邃的名句比比皆是。一些知名作家擇其妙意擷其精華而起筆名,既體現了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也顯得含蓄雋永,意味深長。

現代**家張恨水,原名張心遠,一生寫了約3000萬字的作品,代表作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緣》和《八十一夢》等**。據張恨水說,「恨水」一名是他17歲那年,在蘇州第一次投稿時取的筆名,是從南唐後主李煜《相見歡》詞「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東去」中擷取出來的。

張恨水幼年酷愛詞章,讀了李後主這首詞,想到人生有限,不能讓光陰如流水一樣白白流逝,就取了這個筆名,按他自己說是「也好隨時聽人稱呼,隨時看到『恨水』兩字,時刻自勉,珍惜時光」。

現代散文家朱自清,原名朱自華,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綠》《威尼斯》等散文。朱自清以名節高亢、剛直不阿著稱,在2023年病重逝世前,還囑咐家裡人,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救濟麵粉」,***曾讚揚他有不食「嗟來之食」的氣節。據朱自清之子朱喬森在《朱自清生平著作編年簡表》所述,2023年,20歲的朱自清「感於家庭經濟情況不好,為了惕勵自己不隨流俗合汙,改名自清。

「自清」兩字出自《楚辭·卜居》:「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潔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

朱自清以屈原的話為名而自勉,確實做到了一生清白。

現代詩人戴望舒,原名戴朝宗,是30年代「現代派」詩歌的代表詩人。戴望舒的愛情詩以風格感傷悽清、朦朧婉曲,多用象徵手法,能含蓄而深度地觸及抒情主人公內心的憂思為特色,《雨巷》詩就是這種風格的典型代表,他也因此被稱為「雨巷詩人」。筆名「望舒」取自屈原《離騷》:

「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望舒即神話中驅月駕車的神,後來成為月的代稱。月在古詩詞中可作為愛情的象徵,月光的朦朧與戴望舒詩歌的朦朧婉曲是相合的,筆名暗示了詩人的詩歌內容和詩風。

當代作家劉白羽,原名劉玉瓚,與楊朔、秦牧、魏巍並稱當代散文四大家,代表作有《政治委員》《無敵三勇士》《火光在前》等。「白羽」的筆名出自唐代盧綸《塞下曲》詩:「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這首詩描述的是《史記·李將軍列傳》中記載的李廣射虎的傳說,「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

詩中的「白羽」不是柔軟的鵝毛,而是箭鏃之羽,這個筆名寄寓了作家以歷史名將為楷模,征戰疆場,報效祖國的鴻鵠之志。後來,劉白羽還用「石稜中」為筆名發表雜文,也源出於此。

當代作家瓊瑤,原名陳喆,是臺灣著名的言情女作家,她創作的一系列經典言情**在兩岸產生了巨大影響,大都改編成了電視劇,代表作有《婉君》《煙雨濛濛》《月滿西樓》《幾度夕陽紅》《還珠格格》等。筆名瓊瑤出自《詩經·衛風·木瓜》:「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這是一首甜美的愛情詩,筆名正是瓊瑤言情作家身份的絕好體現。

富含哲理的:茅盾,巴金,第四維,路遙等。

與姓名身世有關的:金庸,原名查良鏞,金庸是拆最後一個鏞字而來的。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

老舍想來是從舍予二字來的。魯迅原名周樹人。曾說過筆名的來歷:

一是為了紀念母親,他的母親姓魯。二是取愚魯而迅速之意。

我發現起筆名有兩上原則:

一是前面最好貫上真姓,彷彿你真的叫那個名字一樣。

二是最好取兩個字,好讀。

嗚呼 ,取名的學問可謂大矣,窮吾一生或難完成其萬一也,只待有志之士深研我道,共將其發揚光大,使世人都能起好名,成好事,也可謂不世之功也。矣噓西,微斯人,吾誰與歸。哈哈~

為什麼日本作家好多都自殺,日本名作家為什麼自殺

我想這與日抄。本對付盛極襲必衰有關,作為bai高尚而自古遵du循儒學國家之zhi一,日本也是知道盛極dao而衰的理論的在古體武士道 與近現代日本 的軍國武士道不同!古體武士道多了很多的理性與聖人之道 的哲學聖人山鹿素行的哲學就有簡介 盛極而衰是不可避免的!中國人為了避免選擇的就是 中庸之道 而日本則...

為什麼大作家往往常年離開故鄉,為什麼人們離開家鄉以後總是特別思念家鄉?

你為什麼離開故鄉?讀完毛姆這段話 我總覺得有些人沒有出生在正確的地方。偶然的命運將他們丟到特定的環境裡,但他們總是對某個不知在何處的家鄉念念不忘。他們是生身之地的過客,從海提時代就熟悉的林蔭小徑,或者曾在其中玩耍過的熱鬧街道,都無非是人生路上的驛站。他們始終把親友試如陌路,對生平僅見的環境五感情。也...

查閱矛盾是作傢什麼的筆名,查閱資料矛盾是作傢什麼的筆名

沈德鴻。茅盾出生在一個思想觀念頗為新穎的家庭裡,從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後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畢業後入商務印書館工作,從此走上了改革中國文藝的道路,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 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之一。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將不起,將稿費25萬元人民幣捐出設立茅盾文學獎,以鼓勵當代優秀長篇 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