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周易對理解和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有什麼重要意義

2021-03-03 21:41:26 字數 5181 閱讀 9097

1樓:匿名使用者

學習《周易》對理解和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2樓:匿名使用者

大概就是學好外語對於閱讀外文資料的意義

3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看到古人的思想,取其精華就行了。

天人合一思想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4樓:匿名使用者

「天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31393038人合一」是易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也是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這些年來,學界談論甚多,在一定範圍內,它已經被作為易學甚至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概念。因此,弄清這個概念的本來含義,對於易學研究和傳統文化研究,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

然而,要弄清這個概念的意義,不能根據我們當代學者對它的望文生義的理解,而應該求助於古人自己的言論。看一看,在古人的觀念中,這個概念到底是什麼含義。而要弄清「天人合一」的含義,關鍵又是弄清「天人合一」中的「天」是什麼意義。

本人從《四庫全書》中共找到二百餘條明確表述「天人合一」的材料。發現「天人合一」中的「天」包含著如下內容:1,天是可以與人發生感應關係的存在;2,天是賦予人以吉凶禍福的存在;3,天是人們敬畏、事奉的物件;4,天是主宰人、特別是主宰王朝命運的存在(天命之天);5,天是賦予人仁義禮智本性的存在。

今天不少人把「天」理解為自然界,因而認為「天人合一」就是「人與自然合一」的內容,則一條也沒有找到。

本人現在把這些材料公佈出來。供關心此事者研究、討論。需要說明的是:

1,這些材料本人只是粗略加了一些標點,未及推敲,也不想推敲。因為研究者都有相當的古文水平,也用不著我去推敲;2,略去了一些。所略去的,是那些重複的,或是觀點已經明確、無須再重複引證的。

好在《四庫全書》現在不是難找的書,如對這個資料不相信,可以自己去查。

另一需要說明的是:最早使用「天人合一」概念的,現在所能查到的出處,是張載的《正蒙》。然而和張載同時的程頤就不認可,他說:

「天人本無二,不必言合」。(《二程遺書?卷六》)依本人理解,張的「合一」,程的「無二」,其內容是說,天人同此一氣,或同此一理,人的仁義禮智本性乃是天的賦予。

在他們的著作中,這個賦予人以善良本性的天也是一個人們必須敬事的天,是一個可以和人感應的天,是可以給人以吉凶禍福的天。

再往前追溯,則此一思想的發明者可以歸於董仲舒。董仲舒的名言是:「天亦有喜怒之氣,哀樂之心,與人相副。

以類合之,天人一也。」(《春秋繁露?陰陽義》)在董仲舒那裡,天是一個有喜怒哀樂的天,當然,也是一個主宰世界,可以和人感應、能夠給人以吉凶禍福的天。

在董仲舒那裡,「天人一」的「一」,是「一類」的意思。因為在董仲舒當時,由於自然科學新的發現,人們知道,物與物在不接觸的情況下是可以發生感應的。比如磁石可以吸鐵,琴絃可以共振等等。

人們認為,感應的發生,是由「氣」在做著它們的中介。同時人們還發現,以氣為中介的感應,是有條件的。比如磁石可以吸鐵,但不能吸銅;琴絃的共振,也是宮弦和宮弦共振,商弦和商弦共振。

如同牛鳴牛應、馬鳴馬應一樣。於是得出結論:只有同類的事物可以互相感應。

董仲舒為了論證天人可以感應,首先需要論證天與人同類。這是天人合一的現實背景。

董仲舒論證天人同類的方法,叫做「天人相副」。即,人是天的副本,「拷貝」。比如,天是圓的,所以人的頭圓;地是方的,所以人的腳方。

人為什麼有兩隻眼睛?因為天有日月;人為什麼有四肢?因為天有四季;人為什麼有喜怒哀樂?

因為天有陰有晴。天有三百六十日,人的骨頭有三百六十節。如此等等。

類似的思想發展到宋代,就出現了明確的「天人合一」說。周敦頤的《太極圖》,邵雍的先天圖,都被認為是講述天人合一思想的代表作。那裡講的也是,人的仁義禮智本性是天所賦予的,人世的秩序是天的秩序的副本。

再後,天人合一思想就成為解讀《周易》的基本思想,易學中,「天人合一」的概念多起來了;天人合一也成為解讀古代其他經典的基本思想,在對於其他經典的解讀中,天人合一的概念也多起來了。到今天,天人合一似乎又成為中國古代所有思想的核心,並在相當大的範圍內被賦予了它從來不曾有過的人與自然和諧、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等等意義。

《周易》在歷史上和自然科學曾經有過各種各樣的糾葛。和天文、數學,和物理學的分支「音律學」,和醫學、生物學,和古代化學,都有過糾葛。然而就本人所見的材料,則是應受批評著居多。

在正史的天文律曆志中,就可以找到不少用所謂「易數」去掩蓋曆法資料的真正**的事例,也有用陽動陰靜的所謂「易理」去否定天文學對日月視運動的觀測資料的事例。而藉助《周易》推動某項科學成就的誕生,或者推動某類科學發展的情況,則沒有見到。近二十年來,所謂「科學易」的研究,其成果也可以說是「豐富多彩」,但未見這項研究能提出那怕一項確切的根據,說明中國古代某項科學成就的出現,某門新的學科或者分支的誕生,是由於《周易》介入的結果。

或許,在「科學易」的研究者看來,中國古代這些成就是不足道的。所以他們從《周易》中,從河圖、洛書中,從太極圖中所找到的,都是外國人所發明的成就。比如二進位制,比如相對論、互補原理等等。

在某些「科學易」的研究者看來,凡是科學已經發現的一切,《周易》中早就有了。科學尚未發現的,《周易》中也早就有了,只等著我們去發現。因此,有人宣稱,依賴《周易》,中國將稱霸世界;依賴《周易》,將使二十一世紀成為中國的世紀。

「科學易」研究的成果之一,就是《周易》中的算命術也成了科學:**學。於是,算命術就堂而皇之的混進了科學殿堂。

而那位造謠說「***肯定了他」的所謂「易學泰斗」、實際不過是算命先生的邵偉華,他的代表作就叫做「周易與**學」。可以說,「科學易」的研究,對科學的發展沒見什麼成效,倒是為算命術提供了理論支援和學術保護。

「科學易」的研究者之中,有人認為用《周易》可以****。十多年過去了,不見他們的研究有什麼進展?也有的「科學易」研究者宣稱,中醫師必須懂得《周易》。

也是十多年過去了,不知是否有中醫師藉助《周易》獲得了新的成就。本人不懂**學,也不是中醫師。但對《周易》略知一二,深知《周易》沒有這樣的功能,也深信這樣的所謂研究不會有什麼實際效果。

2023年以前,「周易熱」和「科學易」的研究,和偽氣功,和特異功能熱的發展,是同步的。一些特異功能或者偽氣功大師,紛紛自稱或被稱為易學大師。一些所謂易學大師,也紛紛自稱或被稱為特異功能或者氣功大師。

這都是人所共知的事實。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楊振寧教授講話了。他說,不,不是這樣的。《周易》中沒有人們所說的那些科學成果,《周易》也不是促進科學發展的動力,甚至還起到了一種阻礙的作用。

這對於長期沉溺於「《周易》熱」、「科學易」氛圍中的人們,無疑於石破天驚。於是引來了迅速而激烈的反對。有人甚至不無輕蔑地說,楊教授缺乏易學的基本常識。

楊教授是物理學家,缺乏易學常識是非常可能的。然而許多自稱為易學專家的人們,幾乎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天人合一,但是他們是否弄清了天人合一是什麼意思,值得懷疑。因此,他們不僅缺乏易學常識,更缺乏楊教授對於科學和《周易》相互關係的清醒意識,缺乏一個學者對待科學問題的那份真誠。

《周易》是促進還是阻礙了中國古代科學的發展,是個可以爭論的問題。然而楊教授的講話,對於二十年來的「《周易》熱」,無疑是一種振聾發聵的聲音。他促使更多的人去思考,去反思:

《周易》對於科學究竟是什麼關係?《周易》在傳統文化中究竟處於什麼地位?天人合一究竟是什麼意思,它在傳統文化中又究竟處於什麼地位?

進而,我們究竟應當如何對待《周易》和我們的傳統文化。

5樓:匿名使用者

莊子哲學思來想

道兼有自無。「無」是天地萬物的根據,是天地萬物之間的普遍聯絡,是物理學和形而上學的統一,是抽象的絕對的本體論概念。形而上學本體論在老子中還只是他哲學學說的一部分,在莊子中則成為莊子哲學的唯一邏輯線索。

莊子進一步地豐富和發展了老子的形而上學本體論思想,使道家在形而上學本體論這一重要方面具有了空前絕後的進展。

學習通答案,易經與中國傳統文化 100

6樓:匿名使用者

《易經》與中國傳統文化

易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文化得以延承的靈魂,是國人乃至世人思想的基因。從他產生的那天起,就在不知不覺簡,影響了我們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做事準則,在我們的潛意識裡,他就像一個風向標,已經像血液一樣滲透到我們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基石所在。

易經之所以能位於五經之首,就在於他的博大精深。關於易經的由來,經歷了上古伏羲氏、中古神農氏、下古軒轅黃帝三代,總結世間萬物的發展規律,形成了太陽月亮,山水,男根女陰相對的萬物空間。到了夏商周時代,經周文王姬昌不斷總結演變,形成了六十四卦,就是周易。

至此,易經世歷三古,人更三聖,才有了從迷信到理性,從巫術到哲學的重大飛越,逐漸成為中國哲學的理論根基。

易經的思想講究陰陽相濟,剛柔有應,提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以陰陽兩爻為基本符號,以及由八卦中任意兩卦交相疊合而成的六十四卦為基本圖形,來說明宇宙萬物的一切現象,並通過占筮來啟示天道,人道,地道的變化規律。 繫辭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天地間一切事物的變化無不因時因地或成陽剛,或成為陰柔,而這一陽剛陰柔的變化法則,正是宇宙的法則,人生的法則,也就是天理和人道。

易經天地人三才,天道地道人道的變化法則,正是宇宙應遵循陽剛陰柔無窮變化的法則,變易而不易,複雜而簡易,在變化中生成發展,在反覆中保持和諧統一。這一剛健中正,無窮無盡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正是宇宙精神的所在,也是人生立身處世的原則。人若能以宇宙的自然法則來確立自己的行為規範,就會面對各種複雜的情況而知變,應變,適便,自強不息,給人類社會帶來發展。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易經更是現實人生的指南,趨吉避凶的寶典。但是現代社會易經並不為更多的人所熟悉,裡面有很多原因,但歸結起來有兩點:一是因為易經有一套邏輯符號,術語卦名,如陰陽,九六互變,乘承比應錯綜複雜等,大多人們不瞭解所表達的是什麼含意。

二是因為一些江湖術士的故弄玄虛,將天干地支陰陽五行翻來倒去,順推逆數,歪曲了易經本意。

所謂易佔,六爻八卦推算未來,是易學中充滿魅力的領域,很多人習易動機就在於此,其實甲骨文當中的「學」字,就是小孩子雙手玩六爻之象,說明了啟蒙要從易經開始。其實六爻占卜,是學習易經最基本的一個遊戲,不停的玩擺出不同的卦象,加深對卦象的印象。真正根據卦象推斷未來,要根據卦象的變化和變化的象辭爻辭以及前因後果等等客觀因素來判斷,解卦者的學行修為相當重要。

所以起卦容易,其實就是一個提高學易興趣的遊戲,但是斷卦難,事實上,易經所有的**,只是教人看清形勢,看準未來事物發展的規律,並提供建言,至於能否做到,還在個人的修為。卦爻中充滿了但書,必須把眼前做到了,才會有以後的結果,如果不願或不敢面對現實,怎會有善終?三分看天意,七分靠打拼,事在人為,易經絕對不是宿命論。

不過,既然還有三分天意,就表示人生奮鬥必須要重視客觀形勢的存在及影響,順應自然發展的規律,不得以個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道德經說,大道無親,常與善人。說得就很透徹,人,只能在本份上盡力,成敗利鈍,不完全由我們決定,但是,解卦自然有神機妙算之處,但不宜執迷沉溺,失去做人的本分

中國傳統文化有什麼,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

中國傳統文化,就是通過文字或者其他有形的事物反映出來的中國古聖先賢代代相傳的精神。其核心是儒釋道三家對宇宙人生的智慧。8uuuuuuuuuuuuu 儒,道。法,墨 諸子百家,理學 中國結 國畫。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中華傳統文化首先應包括思想 文字 語言,之後是六藝,也就是禮 樂 射 御 書 數,再後...

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 為什麼要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就是中華民族在以往漫長的歲月中,形成的有別於其他民族的思想文化和物質生活的總成。傳統文化在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整個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每一個民族都因其有著獨特的文化特徵有別於其他民族,它是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中華民族在創造人類文明的過程中,形成了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傳統文化,不僅體現了崇高...

中華傳統有什麼,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

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要的部分 儒釋道醫!中華傳統文化是指 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 各種文化思想 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 古文 古詩 詞語 樂曲 賦 民族 民族戲劇 曲藝 國畫 書法 對聯 燈謎 射覆 酒令 歇後語等 傳統節日 均按農曆 有 正月初一春節 農曆新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