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戰爭的特點和規律,土地革命戰爭的特點和規律

2021-03-04 05:15:41 字數 2877 閱讀 3060

1樓:茅舍賣酒翁

2023年,bai***寫了《中du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zhi題》,對土地革dao命戰爭紅軍的作戰經版驗作了全面總結,

權從中國革命戰爭的特點和規律出發,集全黨的智慧,形成了系統化的戰略戰術思想。***指出:中國革命戰爭有四個特點:

(一)中國是一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國而又經過了2023年到2023年的大革命;(二)敵人強大;(三)紅軍弱小;(四)共產黨領導和土地革命。

(一)(四)兩個特點規定了紅軍可能發展和可能戰勝敵人。(二)(三)兩個特點規定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永續性。基於上述特點和規律的認識,建立起人民戰爭的軍事路線,在戰略戰術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完整化的方針和原則。

如戰略的防禦戰與戰役戰鬥的進攻戰;戰略的持久戰與戰役戰鬥的速決戰;以及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在運動中打殲滅戰等等。

土地革命意義

2樓:life無明小魚

土地革命的意義:

這是中**史上的一個關鍵時期,它經歷了從大革命的失敗到土地革命的興起,從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到抗日戰爭的興起兩次歷史性轉變。期間,中國共產黨建立了12塊革命根據地。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起義有100多次,遍及14省140多縣(市),參加起義的工農群眾和革命士兵有數百萬人。

這些起義,高舉土地革命和武裝鬥爭的旗幟,給國民黨反動派的**政策以有力的回擊。起義儲存下來的武裝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的主要**。

擴充套件資料

革命成果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3省人民和部分愛國官兵,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推動和領導下,紛紛組戚抗日義勇軍,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2023年11月,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武裝開始改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2023年又改稱東北抗日聯軍,成為東北抗h游擊戰爭的主體。

到2023年7月,部隊發展到11個軍另1個師,井3萬餘人。東北3省的抗日游擊戰爭,打擊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促進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救亡運動。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走過了極其艱難曲折的道路。曾從最多時的30萬人減少到約3萬人,但在戰爭實踐中鍛煉出一支英勇善戰的新型人民軍隊。

開創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的革命道路,造就了大批優秀的指揮員,積累了豐富的鬥爭經驗,形成了一整套適合中國革命戰爭情況的戰略戰術,為實現全國抗戰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樓:匿名使用者

土地革命,指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黨在革命根據地開展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滿足農民土地要求的革命。

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開展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的土地革命,滿足了農民的土地要求。2023年春,***總結土地革命的經驗,制定出一條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線。那就是:

依靠貧農、僱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保護中小工商業者,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這條路線,調動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證了土地革命的勝利。

為了保證土地革命的順利進行,縣、區、鄉各級都建立了土地委員會。分田的大體步驟是:

(一)調查土地和人口,劃分階級;

(二)發動群眾清理地主財產,焚燬田契、債約和帳簿,把牲畜、房屋分給貧僱家,現金和金銀器交公。

(三)丈量土地,進行分配,公開宣佈分配方案,插標定界,標籤上寫明田主、丘名、地名和,面積。

土地革命使廣大貧僱家政治上翻了射,經濟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證。為了保衛勝利果實,他們積極參軍參戰,努力發展生產。湘鄂贛革命根據地,僅半年之內,參加紅軍的翻身農民達3萬多人。

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黃安七裡坪的一個招兵站,一天就招收800名農民入伍。

4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中**史上的一個關鍵時期,它經歷了從大革命的失敗到土地革命的興起,從紅軍第五次反固」的失敗到抗日戰爭的興起兩次歷史性轉變。期間,中國共產黨建立了12塊革命根據地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起義有100多次,遍及14省140多縣(市),參加起義的工農群眾和革命士兵有數百萬人。這些起義,高舉土地革命和武裝鬥爭的旗幟,給國民黨反動派的居殺政策以有力的回擊。起義儲存下來的武裝成為中國工衣紅軍的主要**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階級路線」和「分配方法」是什麼?

5樓:懶小臥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土地革命路線和分配土地的方法: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5636635

到2023年,中國共產黨在總結土地革命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一條比較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線和正確進行土地分配的方法,即:

(1)依靠貧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促護中小工商業者,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2)以鄉為單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礎上。實行抽多補少,抽肥補瘦。

詳細參考:

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開展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的土地革命,滿足了農民的土地要求。2023年春,***總結土地革命的經驗,制定出一條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線。那就是:

依靠貧農、僱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保護中小工商業者,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這條路線,調動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證了土地革命的勝利。

為了保證土地革命的順利進行,縣、區、鄉各級都建立了土地委員會。分田的大體步驟是:

(一)調查土地和人口,劃分階級;

(二)發動群眾清理地主財產,焚燬田契、債約和帳簿,把牲畜、房屋分給貧僱家,現金和金銀器交公。

(三)丈量土地,進行分配,公開宣佈分配方案,插標定界,標籤上寫明田主、丘名、地名和,面積。

土地革命使廣大貧僱家政治上翻了射,經濟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證。為了保衛勝利果實,他們積極參軍參戰,努力發展生產。湘鄂贛革命根據地,僅半年之內,參加紅軍的翻身農民達3萬多人。

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黃安七裡坪的一個招兵站,一天就招收800名農民入伍。

土地革命路線是怎樣形成的?其基本內容是什麼

舊中國的廣大農村,佔農村人口不到10 的地主和富農,佔有約70 80 的土地,藉此殘酷地剝削農民。而佔農村人口90 以上的貧苦農民,只佔有20 30 的土地,終年勞動,不得溫飽。這種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的剝削關係,阻礙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中國長期以來窮困和落後的根源。因此,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是...

中共在抗戰時期提出了不同於土地革命時期的土地政策,其主要依據是

抗戰時減租減息的 土地政策 抗日戰爭時期,在敵 後抗日根據地實行減租減息內的土地政策。即容地租一般地以實行二五減租為原則,按抗日戰爭前的原租額,減去百分之二十五 利息一般地減少到社會借貸關係所允許的程度。實行了這個政策,既減輕了農民的負擔,改善了農民的生活,調動了廣大農民的抗日積極性,又有利於爭取地...

科技革命的基本特點有哪些

1 科技革命不僅湧現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縮短了知識變為物質財富的過程。2 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之間相互滲透,一種技術的發展引起好幾種技術革命。3 新技術成為社會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各種因素中,科技進步所佔的比重不斷上升。科技革命是對科學技術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