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字在古漢語的意思,涵字有什麼意義

2021-03-04 04:33:32 字數 6242 閱讀 1582

1樓:匿名使用者

我依據的是《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樓主請看:

涵:1、潛入水中。左思《吳都賦》「涵泳乎其中」

2、包含,包容。辛棄疾《木蘭花慢·席上送孫仲固帥興元》「正江涵秋影雁初飛」。

2樓:匿名使用者

我來幫你抄一下《辭海》的「涵」字條:

「1,包含,包容。如:涵蓄,海涵。李白《詠山樽》詩:『外與金罍並,中涵玉醴虛。』

2,沉浸。左思《吳都賦》:『涵泳乎其中。』」

3樓:匿名使用者

涵可以理解為包含,浸潤在其中,的意思

涵字有什麼意義

4樓:阿笨

1.(a.蓄積並保持,如"~~水源";b.指修養,如"他很有~~")。包~。蘊~。海~。內涵。

2. 沉,潛:~泳(水中潛行,喻深入體會)。~淹。~濡(浸漬,滋潤)。

3. 公路或鐵路下面通溝渠的管道:~洞。橋~。

4、廣闊的大海

納字在古漢語中表示什麼意思

5樓:匿名使用者

納 nà

〈動〉(1) (形聲。從糸( mì),內聲。本義:絲被水浸溼)

(2) 同本義 [wet;soak]

納,絲溼納納

也。——《說文》

衣納納而掩露。——劉向《九嘆·逢紛》

(3) 又如:納納(潮溼的樣子)

(4) 收藏;收入 [collect]

察納雅言。——諸葛亮《出師表》

(5) 又如:採納;容納;藏垢納汙(包藏容納汙穢之物。比喻包容壞人壞事)

(6) 「納」假借為「接納」;接受 [receive;admit;accept]

幾以不納死。——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遂開門納眾。——《資治通鑑·唐紀》

誣守納己賕。——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納錢案上。——《聊齋志異·促織》

(7) 又如:納質(接受質證;接受質詢);納采(古婚嫁六禮中的第一件事。即行聘;其他如納吉,納聘,納徵,納幣皆為六禮之中);納贄(初次見面所饋贈的禮物);納受(接受;收受);納下(採納下面的意見)

(8) 繳納,貢獻 [pay;offer]

九江納錫大龜。——《書·禹貢》

歲終則會其出入,而納其餘。——《周禮·地官·泉府》

小臣納卿大夫。——《儀禮·燕禮》

納於太廟。——《公羊傳·桓公二年》

十月納禾稼。——《詩·豳風·七月》

命**納射器。——《儀禮·鄉射禮》

納之庫。——諸葛亮《出師表》

(9) 又如:納監(捐納財物取得監生資格);納錫(進貢);納粟(也作內粟,入粟;捐納粟米或財貨給官,以謀求某種利益);納官(向官府繳納穀物);納質(送納人質)

(10) 穿;著 [wear;put on]。以腳跟著入鞋中。如:納履(穿鞋);納屨踵決(穿鞋而後跟即破。極言生活貧困)

(11) 使進入 [enter]

三納之而未克。——馬中錫《中山狼傳》

(12) 取;娶 [marry]

殺三卻而屍諸朝,納其室以分婦人。——《國語·晉語》

(13) 又如:納幣(訂婚時男方給女方的財物);納寵(娶妾);納贅(招上門女婿);納婦(娶婦)

(14) 結交 [make friends with;associate with]

魏了翁聞之,更納交焉。——《宋史·張忠恕傳》

(15) 又如:納交(結交);納宗(結交宗室朋友)

(16) 用同「捺」 [press with force;low]

(17) 按下。如:納火(按下火氣);納氣(按下火氣不發作)

(18) 低,低下。如:納頭(低頭);納拜(低頭拜見)

(19) 通「衲」。密針縫紉 [sew close stitches over a patch,etc.]

那婆子又拿了一件破衣,補補納納。——《西遊記》

(20) 又如:納衣(衲衣。取人棄去之布帛縫衲之僧衣。也稱「百衲衣」);納鞋(用線縫製鞋底)

(21) 扣壓 [withhold]

樞密童貫同太師 蔡京,太尉 高俅、 楊戩,商議納下表章不奏。——《水滸傳》

「而」字在古漢語中都有什麼意思

6樓:浮生

⑴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然而」、「可是」、「卻」。例: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燭之武退秦師》

②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觸龍說趙太后》

③不患其眾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勾踐滅吳》

④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勸學》

⑵表示偏正關係,連線狀語和中心詞,相當於 「著」、「地」等,或不譯。例:

①夜縋而出,見秦伯。《燭之武退秦師》

②譁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捕蛇者說》

③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餘則熙熙而樂。《捕蛇者說》

④太后盛氣而揖之。《觸龍說趙太后》

⑶表示假設關係,連線主語和謂語,相當於「如果」、「假使」。例:

①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論語》

②死而有知,其幾何離。《祭十二郎文》

③子而思報父母之仇,臣而思報君之仇,其有敢不盡力者乎?《勾踐滅吳》

⑷表示並列關係,相當於「又」、「和」或不譯。例:

①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

②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捕蛇者說》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

⑸表示承接關係,相當於「接著」、「就」、「才」或不譯。例:

①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②餘聞而愈悲。《捕蛇者說》

⑹表示遞進關係,相當於「並且」、「而且」。例:

①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

②君子博學而參省平己。《勸學》

⑺表示因果關係,相當於「因而」。例:

①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病梅館記》

②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遊褒禪山記》

③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石鐘山記》

⑻表示目的關係。

①縵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②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

通「爾」,你(們),你(們)的。例:

①而翁歸。 《促織》②而母立於茲。《項脊軒志》

③孰是君也,而可無死乎?《勾踐滅吳》

⑴『而已』罷了。例:

①**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②如是而已。《賣油翁》

⑵『而後』然後才,方才。例:

①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出師表》

②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逍遙遊》

⑶『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例:

①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石鐘山記》

②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庖丁解牛》

⑷『既而』不久,一會兒。

①既而以吳民之亂請於朝,按誅五人。《五人墓碑記》

②既而得其屍於井,因而化怒為悲,搶呼欲絕。《促織》

③既而將訴於舅姑,舅姑愛其子。《柳毅傳》

通「如」:好像,如同。

例:軍驚而壞都舍。《察今》

7樓:匿名使用者

⑴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然而」、「可是」、「卻」。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②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③天下有公利而莫或興之。

④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⑵表示偏正關係,連線狀語和中心詞,相當於「著」、「地」等,或不譯。例:

①一絲而累,以至於寸。

②譁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

③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餘則熙熙而樂。

④朝而往,暮而歸。

⑤掩口胡盧而笑。

⑶表示假設關係,連線主語和謂語,相當於「如果」、「假使」。例:

①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②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

⑷表示並列,相當於「而且」、「又」、「和」或不譯。例:

①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②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

④秦師輕而無禮。

⑸表示承遞關係,相當於「而且」、「並且」、「就」或不譯。例:

①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餘聞而愈悲。

③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

④滅滑而還。

⑹通「如」:好像,如同。例:

軍驚而壞都舍。

⑺通「爾」,你,你的。例:

①而翁歸。

②若欲死而父。

③而母立於茲。

(而已)罷了。例:

①**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②如是而已。

③俟封奏時潛易之而已。

④此其心以為天下之知戰得惟我而已。

⑤比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

「而後」才,方才。例:

①賴膚覺之助,而後見為體。

②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③三月而後成。

④說書雖小技,然必句性情,習方俗。如優孟搖頭而歌,而後可以得志。

⑤假諸人而後見也。

「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例:

①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②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

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這裡而是然而

而一般不表因果關係

除了一些特殊情況,這些特殊情況需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來判斷它的用法

學在古漢語字典的意思

8樓:韋綠柳巨琴

你能接受繁體字字典嗎?如果能的話,《王力古漢語字典》是迄今為止最好的古漢語字典了,可以這麼說,我考漢語言文字學的時候,推薦的就是這本字典

9樓:匿名使用者

壆、斈 xué

〈動〉(1) (形聲。本作「壆」,象雙手構木為屋形。後作聲符,加「子」為義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學習的主體。本義:學習)

(2) 同本義 [study;learn]

學,識也。——《廣雅》

好學近乎知。——《禮記·中庸》

念終始典於學。——《禮記·文王世子》

學,效也。近而愈明者學也。——《尚書大傳》

學者,學其所不能學也。——《莊子·庚桑楚》

遠尋師學。——《後漢書·列女傳》

學而時習之。——《論語》

學即繼以問也。——清· 劉開《問說》

(3) 又如:學書(認真讀書);學學乖(經世面,學聰明);學理論;學技術;好學;苦學;教學相長;學文(學習人文學科或社會科學;學習文化知識);學古(學習研究古代典籍)

(4) 模仿 [imitate;mimic]

[巧姐兒]笑嘻嘻走到 鳳姐身邊學舌。——《紅樓夢》。又如:學嘴(學舌);調嘴學舌;學他爸爸走路的樣子;學不上來

(5) 講述,說 [speak]

一五一十向著珍哥、 晁大舍學個不了。——《醒世姻緣傳》

見說萬山潭,漁童盡能學。——唐· 陸龜蒙《魚具》

(6) 又如:學舌(說閒話;搬弄是非)

(7) 講學 [give lectures]

學,教也。——《廣雅》

叔仲皮學子柳。——《禮記》

凡學世子及學士。——《禮記·文王世子》

哀王者,帝之少弟,與太子游學相長大。——《資治通鑑》

詞性變化

◎ 學壆 xué

〈名〉(1) 學校 [school]。又曾稱學廬、學教、學館、學堂、學宮、學院、學屋、學園

學,官也。——《廣雅·釋室》

君子學以致其道。——《論語》

學則三代共之。——《孟子》

萬用入學。——《夏小正》

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大學在郊。——《禮記·王制》

國子先生晨入太學。——韓愈《進學解》

(2) 又如:學俸(教師的薪水);學憲(學臺);學臺(學政);學裡(明清時設立的管理各級地方儒生的機構)

(3) 學問 [learning]

天子積學。——《後漢書·列女傳》

學有未達。——清· 劉開《問說》

是芋視乃學。——清· 周容《芋老人傳》

生平為學。——清· 張廷玉《明史》

人之為學有難易乎?——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4) 又如:學恥全牛(慚愧學問未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學行(學問與品行);才學(才能與學問);絕學(失傳的學問);家學(祖傳學問)

(5) 學科;某一門類系統的知識 [subject of study;branch of learning]

今日覩卿詞學。——《劇談錄·宣宗夜召翰林學士》

(6) 又如:文學;哲學;地理學;化學;問學於師

愛字在古漢語中的用法,「愛」在古漢語中是什麼意思?

愛,在古代漢語中有動詞和名詞兩種詞性。作枝喚動詞 可表親愛 喜愛,對人或事物有深厚真摯的感情。例如,愛施者,仁之端也。說苑 說叢 君子自愛,仁之至也。法言 愛親者不敢惡於人。孝經 又如 愛幸 喜愛寵幸 愛敬 親愛恭敬 喜愛敬重 又表示男女間有情,例如,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古詩四首 之三 孟嘗君舍...

耽在古漢語中什麼意思古漢語受的意思

古漢語中有詞虎視耽耽 解釋 眈眈 注視的樣子。象老虎那樣 地盯著。形容心懷不善,伺機攫取。出處 周易 頤 虎視耽耽,其欲逐逐。示例 你看這裡這些人,因見老太太多疼了寶玉和鳳姐姐兩個,他們尚 背地裡言三語四的,何況於我?清 曹雪芹 紅樓夢 第四十回 古漢語 耽 為大而垂肩,進而引申出停留 快樂的意思這...

而字在古漢語中都有什麼意思古代漢語中而字的用法

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 然而 可是 卻 例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燭之武退秦師 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觸龍說趙太后 不患其眾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勾踐滅吳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表示偏正關係,連線狀語和中心詞,相當於 著 地 等,或不譯。例 夜縋而出,見秦伯。燭之武退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