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到底怎麼理解

2021-03-04 02:38:05 字數 3911 閱讀 6955

1樓:勤格己之非

儒家思想講求忠恕復之道制

忠者盡己之心,恕者推己及人

自身修好以後,要再做到家齊,進一步做到國治然後天下平論語中的子夏,篤信但規模狹隘,如:

子曰:「師(子張)也過,商(子夏)也不及」(先進16)此段話是夫子期勉子夏除了注重自身的修養,更要以利天下為己任不能只滿足於做一個獨善其身的人

2樓:萊靈慶司

南懷瑾的《論語別裁》基本上是扯淡的。應該看朱熹的《四書章句集註版》和錢穆的《論語新解》權。儒家對君子和小人的區別首先在於個人的品德,具備仁義禮智信的就是君子,而仁的根本在於孝悌。

君子儒就是內外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小人儒就是表面像儒,而內在不是儒的內衛不一的,說一套做一套的人。前者我們可以說是真君子,後者我們可以說是偽君子。

《論語》中「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到底怎麼理解?

3樓:檢玉芬凌戌

《論語·雍也第六》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譯文:論語第六部分雍也

孔子對子夏說:你要做高尚的儒者,不要做以儒為職業的小人物。

4樓:溯窮雲起

其實朱熹、錢穆、南懷瑾都理解錯了,君子儒是指學而優則仕,小人儒是指從事儒者行業(即從事喪葬行業)。

5樓:清苑

南懷復瑾的《論語別裁》基制本上是扯bai淡的。應該看朱熹的《四

du書章句集註zhi

》和錢穆dao的《論語新解》。儒家對君子和小人的區別首先在於個人的品德,具備仁義禮智信的就是君子,而仁的根本在於孝悌。君子儒就是內外如一,言行一致的人。

小人儒就是表面像儒,而內在不是儒的內衛不一的,說一套做一套的人。前者我們可以說是真君子,後者我們可以說是偽君子。

「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作何解釋?

6樓:歲月不寒

此句出自論語,是孔子告誡其**子夏的一句話:"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翻譯為:你是做君子式的儒者,還是做小人式的儒者。

君子是孔子思想體系的重要支撐之一,孔子講「君子」,《論語》中記有數十處,涉及如何做「君子」、「君子」的基本品性等諸多問題,孔子的「有教無類」的終極目標,就是希望平常人都能成為君子,整個社會當然就祥和、穩定。他希望學者不僅成為儒者,更要成為君子;這種具有君子品德的學者,叫做「君子儒」。子夏在文學方面很有天賦,是孔子的得意**之一。

孔子希望他能德才雙馨,曾告誡他:「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君子儒與小人儒的區別,不在才藝高下,而在道德品性的有無。

以做學問而言,是為提高自己,不是為取悅他人或傲睨他人。

7樓:命運與夢

孔子之學,自從顏回先去後,並無繼者,後借孔子之名而惑世者,不過如子夏般的小人儒而已。

楊伯峻:孔子對子夏道:「你要去做君子式的儒者,不要去做那小人式的儒者。」

錢穆:先生對子夏道:「你該為一君子儒,莫為一小人儒。」

李澤厚:孔子對子夏說:「你要做士大夫的儒者,不要做老百姓的巫師。」

詳解:「女」,即「汝」,你。本章字面意思十分簡單,問題的關鍵在於什麼叫「君子儒」、「小人儒」。

後世把孔子掛了一個儒家的標籤,但在《論語》中,只有這一章提到「儒」。「儒」,本義指「術士」,在周代專指為貴族子弟的教師等。孔子的學生幾乎就沒有什麼貴族子弟,至少在《論語》中,也沒有記載有人把孔子稱為「儒」,更沒有記載孔子以「儒」為榮,甚至把自己稱為「儒「的語錄也一條都沒有。

所謂「儒家」的出現,都拜子夏之流所賜。「儒家」之於孔子,只是約定俗成、將錯就錯。

這裡的「儒」,與後世的儒者、儒生、讀書人之類都無關,孔子年代根本就沒這樣的說法與意指。《周禮》裡有「四曰儒,以道得民」。但此文被漢代劉歆整理,是否歷史真實,至少康有為是堅決反對的。

胡適把「儒」當成起源於商代類似**教牧師般的某類人,也不過是一個被西方模式所**者的囈語。至於《禮記》中有《儒行》,但《禮記》只是戰國及後儒生所撰,反而是一個曲解改造孔子思想的鐵證,不足觀。拋開這一切關於「儒」的爭論,就《論語》本身來看,孔子並沒把「儒」當成一個可以代表自己的標籤,這一點是十分明確的,這從「儒」在《論語》中的僅見就足以證明。

這裡,還是採取《說文》「儒,柔也,術士之稱。從人,需聲」的標準解釋,無論是貴族子弟的教師還是後來的儒者、儒生,都可以看成某種意義上的「術士」。孔子走的是剛陽一路,雖然是剛中有柔,但與「術士之柔」遠非一類。

本id在這裡提出一個前無古人的論斷:老子實際上是古代之「儒」的集大成者,而孔子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非老子之流可夢見矣。老子之「道」實「儒」,道家實際更應該稱為「儒家」,而孔子之學,自從顏回先去後,並無繼者,後借孔子之名而惑世者,不過如子夏般的小人儒而已。

在孔子看來,當時包括老子在內的一切所謂「儒「,都不過在小人範圍內,沒有智慧而自小之,都是「小人儒」。但當時的「儒」、各種的術士在社會上有廣泛的影響,孔子對應著造了一個新詞「君子儒」,以彰顯自己主張的不同。何謂君子儒?

橫天橫地而不離當下,不離當下而橫天橫地,轉「人不知」之世界為「人不慍」之世界,擔當天下而無所擔當,無所擔當而擔當天下,「聞見學行」「聖人之道」而成就之。孔子已經看出子夏之流不堪承擔,所以有本章的直接警示,也算為後世留一話頭。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

楊伯峻:子夏說:「各種工人居住於其製造場所完成他們的工作,君子則用學習獲得那個道。」

錢穆:子夏說:「百工長日居住肆中以成其器物,君子終身在學之中以求致此道。」

李澤厚:子夏說:「各行各業的工匠在製作場地完成他們的工作,君子應該努力學習以完成他的事業。」

詳解:錢解基本把握了本章的語法結構,其餘兩人連基本的語法都沒搞清楚。「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其實就是「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居學以致其道」的省略,這是一個典型的對稱比喻句式。

最可笑的是,李澤厚在「記」中大發知識分子與勞動人民的議論,連那下鄉勞動改造知識分子都扯在一起,這種知識分子,確實「徒然耗費糧食「。

本章的意思很簡單,直譯大致就是:就像各種工匠在手工業作坊裡為完成他們的製作,君子在學中為完成他們的事業。這裡,子夏把孔子鮮活的「學」變成了手工作坊一般有著具體目的、程式、規範的子夏之「學」,這就如同希臘哲學柏拉圖之後將赫拉克利特的「邏格斯」變成「邏輯」,從此,一切都被結構著、程式著、基礎著,而這一切都對應著一切意識形態的把戲。

後世的所謂儒學,在這種意識形態化中沉淪,子夏之流,其禍大矣。

《論語》中關於君子小人的條目 (加上解釋)?

8樓:匿名使用者

1,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為政》)意思是君子講團結而不互相勾結,小人互相勾結而不講團結。

2,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里仁》)意思是君子念念不忘道德,小人念念不忘鄉土;君子關心法制,小人心繫恩惠。

3,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里仁》)意思是君子懂得正義,小人只講究私利。

4,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雍也》)你一定要做個有道德的儒者,千萬不要做個沒有道德的儒者。

5,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述而》)意思是君子事事處處時時心地平坦寬廣,小人常常侷促不安而憂愁。

6, 子曰:「君子**之美,不**之惡。小人反之。」(《顏淵》)意思是君子會成全別人的好事,不會促成別人的壞事。小人則正好相反。

7,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顏淵》)意思是君子的德行好比是風,小人的德行好比是草,風在草上刮過,草必定向一邊倒去。

8,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意思是君子講究互相協調,而不會盲目隨從;小人盲目隨從,而不會講究協調。

9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說:「君子心胸寬廣,小人經常憂愁。」

現代詮釋:「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是自古以來人們所熟知的一句名言。許多人常常將此寫成條幅,懸於室中,以激勵自己。

孔子認為,作為君子,應當有寬廣的胸懷,可以容忍別人,容納各種事件,不計個人利害得失。心胸狹窄,與人為難、與己為難,時常憂愁,侷促不安,就不可能成為君子。

孰為汝多知乎一句中的汝是什麼意思

在這裡是來第二人稱 你 的意思。不源過在春秋時期,對人稱呼 汝 算是一種不好的語氣,在兩小兒辨日中,兩小兒對孔子說這話,是不看好孔子,認為孔子沒有實際上人們所說的那麼聰明。詳細的情況請具體查詢書籍,瞭解孔子人生事蹟,不過另有說法,這是其他學派杜撰的,用來貶低孔子的。孰為汝多知乎,是什麼意思?意思為 ...

論語中成語,論語中的成語

論語中的成語 不亦樂乎 犯上作亂 一日三省 節用愛人 賢賢易色 以和為貴 食無求飽 居無求安 安貧樂道 巧言令色 告往知來 就正有道。論語中的成語解釋 2 巧言令色 巧言 花言巧語 令色 討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語,虛偽討好。出處 尚書 皋陶謨 何遷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論語 學而 子曰 巧言令...

孰為汝多知乎的意思,孰為汝多知乎,是什麼意思?

出自寓言故事 兩小兒辨日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一兒曰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 日初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 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 熟為汝多知乎?譯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