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脣丙寅秋社前一日溪光亭大雨作張元賞析

2021-03-04 01:51:29 字數 1285 閱讀 4308

1樓:詩若冰心

所作具體年代不詳。據張元幹《精嚴寺化鍾疏》文:「歲在戊辰(即紹興十八年),僧結制日,洛賓、最樂、普現(即筠溪)三居士,拉蘆川老隱過其所而宿焉」,此詞大約是作於這個時期。

洛濱,即富直揉,字委申,北宋宰相富弼之孫。靖康初年賜進士出身。高宗建炎四年官至端明殿學士籤書樞密院事。

後因堅持抗金為秦檜所忌,不久便被罷職。晚年遊覽于山水之間,與蘇遲、葉夢得、張元乾等一塊遊玩吟唱。紹興二十六年(1156)去世。

筠溪,即李彌孫,字似之,自號筠溪翁。徽宗大觀三年進士。南渡後以起居郎遷中書舍人。

後因反對秦檜議和,不久被落職。紹興十年(1140)歸隱福建連江西山,與張元幹、富直柔等吟唱遊玩。紹興二十年去世。

這首詞的上片著重寫景,寓情於景;下片著重抒情,曲折地表達出仕途的險惡與中原未復悵惘情緒。

起二句刻畫出一幅幽靜的秋夜景色,而「啼」字和「落」字,又顯示出靜中有動,動中見靜的意趣激發了同篇的活力。一個美好的深秋之夜,雨簷滴水,蟋蟀鳴叫,仿人讀來歷歷在目,如聞其聲。這種寧靜的境界與樑代王籍《入若耶溪》詩「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有同工異曲之妙。

詞中這二句是化用杜甫《醉時歌》:「清夜沉沉動春酌,燈前細雨簷花落」的詩句。清王嗣奭《杜肊》解「簷花落」雲:

「簷水落,而燈光映之如銀花。」非常接近於事實。

「乍涼」二句承上,從戶外幽靜之境轉而到室內境況。秋雨連綿,靠近簾幕就感到寒氣逼人,屋內香爐裡散發著輕盈的煙縷,嫋嫋直上,縈繞在屏風的上端。詞人由遠及近,刻畫生動,具體入微,把聽覺、感覺、視覺組合在一起,增強了詞人的立體感,這樣也就著力渲染秋夜清冷的氣氛和孤獨寂靜的境界。

下片抒情,作者傾吐了蘊藏在心靈深處的難以直言的思緒。「堪恨」二句,以「歸鴻」作比喻,說明心事難寄。古代有鴻雁傳書的說法,但這裡是寫徵鴻的情意如那秋雲一樣淡溥,不肯傳書,所以顯得可恨。

這與李清照《念奴嬌》:「徵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的意境相接近,而一「恨」字,感**彩更為強烈。

「秋雲薄」是用杜甫《秋霽》:「天際秋雲薄,從西萬里風」的詩句。朱墩儒在《西江月》中寫到:

「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如秋雲。」因此,詞人在這裡埋怨徵鴻情薄,蘊含著複雜的人情世態的深層用意。

「書難託」三句,從上句「堪恨」而來,正因於「徵鴻」不傳書信,而金兵佔領中原,所以難以寄言,因此又誰能理解,作者的萬千心事呢?作者在《蘭陵王》詞中說:「塞鴻難託,誰問潛寬舊帶眼。

」在這令人惱而又相思的歲月裡,既無法寄聲傳語,那就讓忘掉過去的一切,任憑自己的寂寞無聊吧以此來打發歲月。

這首小令寥寥四十一字,但寫得概括,凝練、疏雋給人以美的享受,不覺使人動情,全詞緣情設景,筆力委婉曲折,抒發了作者對中原不能收回的愁恨之情,更顯得意境深沉。

點絳脣趙彥端作者是以怎樣的身份來寫離別的?為什麼要插寫相逢?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點絳脣 途中逢管倅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別離何遽。忍唱陽關句。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無據。寒蟬鳴處。回首斜陽暮。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此句寫的是 喜 漂泊他鄉,故友重逢。特別是當兩人都處在困苦的境遇中,久別重逢,深情似舊,其樂可知。作者極言相遇之樂,目的正在於引出下文的別離之苦。這在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