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書院是怎樣發展的,簡述中國書院的發展歷程

2021-03-04 01:42:53 字數 4677 閱讀 5259

1樓: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發展至唐代,開始出抄現了書院的雛形。唐玄宗李隆基時設立的麗下書院和集賢殿書院,是宮廷圖書館而不是一種教育機構,但它卻是書院名稱之始。

由於唐代的書院跟後來出現的書院往往有直接聯絡,所以說唐代是我國書院的萌芽時期。

唐代還出現了一些私人創辦的書院,並且成為文人學士們個人讀書的場所。其中有幾所如廬山國學、皇寮書院、梧桐書院、松竹書院、東佳書院等,已有講學活動的記載,標誌著以書院命名的教育機構的初步形成。其中的廬山國學就是後來聞名的白鹿書院。

簡述中國書院的發展歷程

2樓:leju玩大的

書院作為中國教育史上的一種獨具特色的制度,萌芽於唐,興盛於宋,延續於元,全面普及於明清。

書院的產生

書院產生於唐代,書院之名始於唐玄宗時,其起源有官民兩途。民間書院源出於讀書人個人的書齋。與書齋不同的是,書院向社會開放,成為公眾活動的場所,儒生、道士、和尚等皆可出入其間。

由私密而公眾,這是書齋與書院的分野。

官府的麗正、集賢書院,由朝廷整理圖書典籍的機構脫胎而來,設有學士、直學士、侍講學士、修撰、校理、知書、書直、寫御書、拓書手、裝書直、造筆直等職,集藏書、校書、刊書、講書等於一體。其主要職責《唐六典》記作:「刊輯古今之經籍,以辨明邦國之大典,而備顧問應對,凡天下圖書之遺逸,賢才之隱滯,則承旨而徵求焉。

」以學術文化事業為主,而無具體的政務,這就是作為官府的書院與一般**職能部門的區別所在。

官府書院有著將千百年國家藏書、校書、修書及由此而辨章學術的經驗傳輸給新生書院組織的橋樑作用。書院起源於官民二途,使自己同時擁有了民辦和官辦的傳統。從此以後,書院就在民間和官府這兩大體系的交相影響之下,開始了更加輝煌的發展歷程。

唐五代書院概況

唐五代時期,見諸文獻記載的書院只有70所,在中國書院發展史上,還只能算作起始階段。儘管如此,分別從民間讀書人的書齋和朝廷整理經史典籍的官衙中脫胎出來的書院,帶著官民兩種傳統,並在兩者的關愛和影響下,已然發育成長起來,具有了其作為文化教育機構的初期形態。後世書院幾乎所有的活動都能在這裡找到源頭。

讀書人在其中藏書讀書,校勘典籍,問學講書,遊宴會友,吟詩作文,交流學術,教學授受,討***,關心時局,**經史,研究著述等,承擔起改造、更新、傳遞華夏文明的重擔。從此,中國社會就多了一種嶄新而重要的文化教育組織。

據鄧洪波《唐代民間書院研究》、《唐代官府書院研究》統計,唐代書院見於地方誌的有40所,見於唐詩的有14所,再加官府3所麗正書院、5所集賢書院,去掉重複,總共有57所,其中48所書院可以確定其院址。這48所書院的分佈成點狀,散佈於今日全國的12個省區,其中今陝西7所、山西1所、河北2所、河南2所、山東1所、浙江5所、福建6所、江西7所、湖南8所、廣東2所、貴州1所、四川(含重慶)6所。

又據鄧洪波《五代十國時期書院述略》統計,五代十國半個多世紀(公元907-906年),民間書院共有13所,其中新建12所,興復唐代書院1所。其地域分佈,北及幽燕之區,南達珠江流域,基本上仍在唐代書院分佈的範圍之內,其中今江西8所、福建1所、廣東1所、河南2所、北京1所。

書院制度的形成

兩宋時代,那些從門閥制度下解放出來的讀書人,挾開拓萬古心胸之豪氣,憑藉經濟發展帶來的社會繁榮,依靠印刷技術進步帶來的豐富藏書,縱貫古今,橫論百家,將中國古代的學術文化事業推進到了一個空前發達的**時期。其間,書院受到大家重視,建立711所。

南北宋書院的發展各有特點,北宋以「天下四大書院」為代表,強化的是教育教學功能,書院作為學校的一種,得到社會的認同;張栻、朱熹、呂祖謙、陸九淵在「南宋四大書院」的講學,帶來了學術的繁榮昌盛,使學術與書院的一體化得以完成;朱熹的《白鹿洞書院揭示》通行天下,更有典範作用。從此,書院與教育、學術結合,形成魅力無限的文化人格特徵,影響著中國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

宋代是書院獲取顯赫聲名、得到大發展並形成為制度的時期。北宋初年,無力興學,只得擴大科舉名額,並利用唐代以來出現的書院,通過賜書、賜額、賜田、召見山長等方式進行扶持,使其替代官學,為國家培養人才。嶽麓、白鹿 洞、石鼓、嵩陽、應天府、茅山等書院,都是因為其教學有功獲得「御賜」而揚名的。

經此一期,書院的教育教學功能得到強化,其聲名也彰顯天下。

南宋書院的發達與興盛是公認的,其標誌有二,一是它與理學的一體化,二是書院制度的形成與完全確立。書院制度不僅吸取了官學與私學的經驗教訓,而且採納了佛教尤其禪宗叢林、精舍,以及道家宮觀傳法講學的經驗。正因為這樣,它在目的、功用、手法上形成了博取各家長處而又與之相區別的特色。

書院制度的形成,標誌著中國教育事業進入了官學、書院、私學三軌並行的時代。需要指出的是,書院制度是一種文化教育制度,它是儒道釋三家文化融合的結果,又為這種新文化的發展服務,其教書育人功能為這種「服務」所派生,屬於傳播文化的功能之一。

兩宋書院概況

據鄧洪波等《中國書院制度研究》統計,宋代建立書院711所,分佈在今日全國18個省區,其中河北3所、河南11所、山西4所、安徽20所、江蘇29所、上海4所、浙江156所、福建85所、江西224所、湖北17 所、湖南70所、廣東39所、廣西10所、海南2所、四川(含重慶)31所、貴州1所、陝西1所、香港1所。

宋代書院分佈特點有三:一是分佈範圍比唐五代明顯擴大,廣西、海南、香港都有了書院。二是數量猛增,書院分佈由點狀變為片狀,出現了幾大密集區,其中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名列前4位。

三是發展極不平衡,陝西、山西、河南、河北等北方四省只有19所書院,僅佔總數的2.67%,文化重心明顯南移,江南完全取代中原而成為教育與學術的中心。

書院的北移

當宋理宗為朱熹平反,頒行《白鹿洞書院學規》於天下,扶植程朱理學為官方哲學的時候,元朝統治者也於窩闊臺在位的第十

一、二年間(1239-2023年),創辦太極書院於燕京(今北京),建周敦頤祠,以程顥、程頤、張載、楊時、遊酬、朱熹六人配祀,選刻周氏遺書,禮聘江南大儒趙覆在那裡講學。史稱「北方知有程朱理學,自趙氏講學太極書院始」。在元朝統一全國的前後,忽必烈曾多次頒佈法令保護書院和廟學,後來又將書院等視為官學,書院山長也定為學官。

因此,元代書院不僅在南方得到繼續發展,而且以強勁之勢向北方推進。《日下舊聞》講,「書院之設,莫盛於元,設山長以主之,給廩餼以養之,幾遍天下」。民族文化之不絕於金戈鐵馬下的元代,理學之傳於北方,主要的功勞應當歸於書院。

元代雖然為金戈鐵馬的蒙古貴族統治時期,但對儒家文化有著應有的尊重。程朱理學和科舉制度結合之後,被正式確立為官方正統。與理學一體化的書院等視為官學,受到重視,書院建設者之中,既有漢人、南人,也有蒙古與色目人,因此而有「書院之設,莫盛於元」的說法。

據統計,元代建立書院296所,加上修復的唐宋舊院部分,書院總數達到408所。在書院的發展史上,元代的最大貢獻是,彌補遼金時代的缺憾,將書院和理學一起推廣到北方地區,縮短了新形勢下形成的南北文化差距。

元代書院概況

據鄧洪波等《中國書院制度研究》統計,元代建立書院296所,分佈在今全國19個省區,其中北京3所、河北12所、河南12所、山東23所、山西10所、安徽15所、江蘇6所、上海4所、浙江49所、福建11所、江西94所、湖北10所、湖南21所、廣東9所、廣西1所、四川(含重慶)5所、貴州3所、雲南1所、陝西7所。江西、浙江、山東、湖南列前4位。

儘管總的情況仍然是南多北少,但其分佈則成明顯的北移勢態。首先,北方已有京、冀、魯、豫、晉、陝六省區建立了書院,比宋代多了兩個省區,並且山東後來居上,超過很多南方省分而名列第三。其次,北方的書院上升到67所,絕對數比宋代多3.

5倍以上。第三,北方書院佔全國總數的比例,由宋代的2.67%上升到22.

63%,進步神速。

書院的推廣與移植海外

明初以官學結合科舉制度推行程朱理學,而不重視書院。程朱理學長期處於官方學說地位,失去了往日的進取而流於僵化,而八股文的盛行更加重了這種僵化。於是,到了正德、嘉靖年間,以王守仁、湛若水為代表的思想家,就以書院為陣地,發動了一場思想解放運動。

遠近景從,講會相連,書院再度輝煌,推廣到邊遠地區,形成鼎盛之勢。據統計,明代共建有書院1699所,遠遠超過唐宋元三朝的總和,而大多數都是在這一時期興建的。

在這裡,我們再一次看到學術思想與書院一體化的情形及其顯示的巨大能量。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從永樂年間開始,中國書院東植朝鮮半島,形成了幾乎與李朝相始終的朝鮮書院制度。如同在中國本土一樣,它與學術思想連為一體,造就了其立國的文化基礎,所不同的只是本土盛行王學,而東土則推崇朱子學。

後來,書院還移植於日本、東南亞,甚至歐美地區,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紐帶與橋樑。

明代書院概況

在書院發展史上,明代承前啟後,地位十分重要。雖然前期有過將近百年的沉寂,但在王守仁和湛若水的學說重新結合以後,帶著衝破長久壓抑的力量,書院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數量增加,總數達到2000所左右,其中新建立的就有1699所。

明代書院的分佈總體上是由先進發達地區向邊遠落後地區推進,讀書種子已經撒向神州邊陲和發達省份的窮野之地,這標誌著書院的發展進入了成熟的推廣階段。

更有甚者,乘學術輝煌之勢的讀書人,不僅涉足地方文化建設,在民間規範百姓,移風易俗,使書院具有了平民化特色,而且以同志相尚,品評人物,諷議朝政,使書院又具有了社團化的傾向。當然,書院輸出到朝鮮,更是這個時期的亮點。

據鄧洪波《中國書院制度研究》統計,明代建立書院1699所,分佈在今全國25個省區,其中北京6所、河北70所、山西61所、遼寧7所、河南112所、山東69所、安徽99所、江蘇66所、上海5所、浙江199所、福建107所、江西287所、湖北69所、湖南102所、廣東156所、廣西71所、海南17所、四川(含重慶)63所、貴州27所、雲南66所、陝西28所、甘肅8所、青海1所、寧夏2所、香港1所,江西、浙江、廣東、河南位居前4位。

從以上資料,我們可知明代書院的地域分佈特色有二:一是向西北、東北地區推進,甘肅、青海、寧夏、遼寧等邊遠地區第一次出現了書院。二是各地書院密度加大,尤其是西南地區的雲貴川三省,成效明顯。

另據白新良《中國古代書院發展史》統計

中國書法的發展,簡述中國書法的發展歷史

一 為中國書法奠定基礎的先秦書法 主要作品介紹 1 殷 甲骨文 殷商甲骨文 祭祀狩獵塗朱牛骨刻辭 2 西周 大盂鼎銘文 3 西周 毛公鼎銘文 4 西周 散氏盤 5 東周 石鼓文 二 開創先河的秦代書法 三 隸書大盛的漢代書法 主要作品介紹 1 馬王堆帛書 2 西狹頌 3 埔閣頌 4 張遷碑 5 鮮于...

為什麼說唐代是中國書法史的鼎盛時期

出現了歷史抄上許許多多書法藝術家和書法理論家,並開創了有唐一代新風。有記載有姓名的書法藝術家和書法理論家,就達一百八十多人。馬宗霍在 書林藻鑑 中記載能書之人有二百四十五人之多,而大量民間無名書法家尚不在其列。這兩個數字雖不完全一致,但卻說明了唐朝書法藝術的繁榮昌盛。大約可分前後兩期,前期由唐朝開國...

休閒農業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中國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

休閒農業是統籌城鄉經濟發展 城市支援農村的重要措施,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抓手,是農業產業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休閒農業已成為新農村建設中一個嶄新的亮點和農村經濟的一個新增長點。遠景 設計院休閒農業規劃專家結合自身相關規劃積澱,總的來說休閒農業發展趨勢良好。還是不錯的 因為越來...